折叠 编辑本段 历史沿革
折叠 近代溯源
- 郑州市立初级师范学校
1927年,郑县初级中学附设师资训练班。
校园风光
1930年2月,师资训练班改办为郑县师范讲习所,地址为书院街火神庙,作为师范学校单独办学。
1933年7月,郑县师范讲习所改校名为郑县县立初级师范学校。
1934年,郑县县立初级师范学校改名为郑县县立简易乡村师范学校。
1939年,日机空袭郑州,郑县县立简易乡村师范迁城郊三官庙。
1944年4月,郑州沦陷,学校暂停课;11月,复校于城内文庙。
1948年底,郑县县立简易乡村师范学校改名为郑州市立初级师范学校,迁至张家门。
- 河南第一行政区联立师范学校
1942年,河南第一行政区联立师范学校于密县创建。
1945年抗战结束后,学校从密县迁至郑州。
- 省立中正中学师范部
1938年,豫陇中学创立于甘肃省天水市。
校园风光
1939年4月,改名为“国立第十中学”,校设立高中、初中、小学三部。
1943年,国立第十中学增设师范部。
1946年,国立第十中学迁至河南省新乡县更名为河南省中正中学。
1947年4月,河南省中正中学师范部迁至郑州西北郊薛岗村。
- 省立汲县师范学校
1901年,年由李时灿、王锡彤在卫辉府城创建经正书院,为全省第一所改良书院。
1906年,改建为经正师范学堂。
校园风光
1916年,改称为河南省河北道师范。
1917年,改称为省立第五师范学校。
1930年,改名为省立汲县师范学校。
抗日战争期间为躲避战乱,曾迁校于禹县;抗战结束后,迁回原址。
1947年,省立汲县师范学校暂迁至郑州海滩寺。
折叠 三校并立
- 郑州师范学校
1949年9月,郑州市立临时师范学校(1948年,河南第一行政区联立师范学校、省立中正中学师范部、省立汲县师范学校合并,地址为海滩寺)与郑州市立初级师范学校合并,成立河南省立郑州师范学校,设高级中等师范和初级师范两部。校址始在张家门,后迁至菜市街、机器窑。
1952年,学校逐渐迁入文化区新校址。
1953年2月,学校改名为河南省郑州师范学校。当年,郑县撤销,郑县短师班并入郑州师范学校。河南省荥阳高级师范学校也于当年并入该校。
1954年,学校改为完全普通中等师范学校。3个幼师班并入当年成立的河南省郑州幼儿师范学校。
1956年,河南省郑州师范学校迁至杜岭街原郑州市第四初级中学校址。
1957年7月,河南省郑州师范学校被确定为河南省重点学校。
1958年春,整风运动开始。9月,全市城区中等以上学校停课,师生投入大炼钢铁热潮。
1959年下半年,郑州市教育系统开展了“反右倾”运动,对学校正常的教学活动进一步产生冲击。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中,郑州师范学校6年没有招生。
1968年8月,学校迁至文化区原郑州幼儿师范学校校址。
1978年3月,农业路幼儿园划归郑州师范学校,作为师范学校的附属幼儿园。
1979年1月,郊区“五·七”师范学校(1974年成立)改名为郑州师范郊区分校。
1980年3月,河南省教育厅同意郑州师范校址迁至郑州师范郊区分校。
1981年,郑州师范学校由郑州市直接管理。
1982年,郑州市人民政府决定将郑州师范郊区分校改建为郑州师范学校。
1985年,河南省特殊教育师范学校筹建,河南省教委豫教师字(1989)58号文批复,同意建立河南省特殊教育师范学校。河南特殊教育师范学校和郑州师范学校是一个机构,两个牌子。
- 郑州第二师范学校
1949年,郑州专区在荥阳西关筹建了郑州专区师资轮训队。
1950年冬,师训队迁至县城西北十华里许的成皋县东史村小学北院。
1951年9月,在师资轮训队的基础上,利用原成皋中学旧址,成立“河南省荥阳高级师范学校”。
1953年秋,郑州专署将成皋、荥阳、巩县、密县、登封、郑县、中牟7县的初级师范合并,集中到成皋县东史村,利用“河南省荥阳高级师范学校”校址成立“河南省成皋初级师范学校”,直属郑州专署文教科领导。
校园风光
1954年,“河南省成皋初级师范学校”停止招生,校址交荥阳县使用。荥阳县在暑假后调荥阳中学、马固完中初中三年级各2个班到师范学习,成立“荥阳县第五初级中学”。
1956年,在“荥阳县第五初级中学”的基础上成立“河南省荥阳师范学校”。
1960年,“河南省荥阳师范学校”下放给荥阳县领导,学校更名为“荥阳县师范学校”。
1963年10月,把开封一师(开封师专)的全体教师和教学设备全部迁到荥阳东史村,与荥阳师范合并,恢复“河南省荥阳师范学校”。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生成立了红卫兵战斗队等组织,开展了大串连,停课“闹革命”。
1968年7月,荥阳师范学校迁中牟,与中牟农校、开封师范合并,改名“五七”专科学校。
1971年,“五七”专科学校解体。荥阳师范、开封师范迁至开封老府门,改称开封地区师范学校。
1984年,开封地区师范学校升格为开封师专。
1975年,郑州市教育局决定在东史村原师范旧址开办“郑州师范荥阳分校”。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后,恢复组建河南省荥阳师范学校。
1980年3月,河南省教育厅下文同意荥阳县师范改为郑州师范荥阳分校。
1984年4月,河南省教育厅通知荥阳师范改名为“郑州市荥阳师范学校”,直属郑州市教育局领导。
1985年,经郑州市人民政府批准,荥阳县政府同意在县城东建立新校址,于1989年暑假全部搬入新校。
1994年3月,经河南省教育委员会教师字(1994)90号文件批复,“郑州市荥阳师范学校”更名为“郑州第二师范学校”。
- 郑州教育学院
1958年,郑州市教师进修学校创办。
1959年暑假,郑州师范学校和荥阳师范学校的函授部并入郑州教师进修学校。
1960年6月,郑州市教师进修学院在郑州市教师进修学校基础上建立,校址郑州市盐店后街。
校园风光
1962年12月,逢国家为平衡国民经济负担而对全国高校、中专等学校进行大规模压缩调整,学校停办。
1978年5月,经市革委(1978)29号文件批准,郑州市教师进修学院在南阳路原郑州市第四十二中校址恢复筹建。
1980年12月,经河南省政府予政(80)223号文件批准,河南省郑州教师进修学院正式恢复建立。
1983年3月,河南省郑州教师进修学院全部迁入陇海西路校址。
1985年5月,经郑州市政府郑政(85)128号文件批准,河南省郑州市教师进修学院更名为郑州教育学院。
折叠 合并办学
折叠 编辑本段 办学规模
折叠 院系专业
院系名称 | 专业设置 | |
---|---|---|
郑州师范学院文学院 | 本科 | 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 |
专科 | 语文教育 | |
郑州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 本科 | 物理学 |
专科 |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 |
郑州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 | 本科 | 音乐学 |
专科 | 音乐教育、音乐表演、舞蹈表演 | |
郑州师范学院软件学院 | 本科 | 软件工程 |
专科 | 动漫设计与制作、软件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 | |
郑州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 本科 | 化学 |
专科 | 工业分析与检验、科学教育 | |
郑州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 本科 | 历史学 |
专科 | 出版与发行、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印刷技术 | |
郑州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 | 本科 | 特殊教育、音乐学、美术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专科 | 社区康复 | |
郑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 本科 | 英语专业 |
专科 | 英语教育专业、英语教育专业(中马合办)、商务英语专业、英语俄语专业 | |
郑州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 | 本科 | 物理学 |
专科 |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物业管理 | |
郑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 本科 | 学前教育、应用心理学、小学教育专升本 |
专科 | 学前教育、应用心理学 | |
专升本 | 小学教育本科 | |
郑州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数学学院 | 本科 | 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 |
专科 | 数学教育、统计实务 | |
郑州师范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 本科 | 思想政治教育 |
专科 | 人力资源管理、社会工作 | |
郑州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 本科 | 投资学 |
专科 | 投资与理财、物业管理 | |
郑州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 本科 | 美术教育、装潢艺术设计 |
郑州师范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 本科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字媒体 |
专科 | 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教育技术 | |
郑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 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 | |
郑州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 本科 | 生物科学 |
专科 | 生物技术及应用、园艺技术 | |
郑州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 | 本科 | 小学教育 |
专科 | 初等教育、五年一贯制小学教育 | |
郑州师范学院传播学院 | 本科 | 广播电视学 |
专科 | 新闻采编与制作(编导方向)、新闻采编与制作(中外联办)、主持与播音 | |
郑州女子学院 | ||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4] |
折叠 师资力量
截至2018年6月,学院现有教职工12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360余人;具有博硕士学位的教师920余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教学名师、省级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等60余人。学院坚持以教师教育为主体,文、理、工、管多学科协调发展,共有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现有39个本科专业、12个专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18000余人,成人教育学生5000多人。[5]
折叠 教学建设
截至2018年6月,学院拥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教育部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1项,教育部卓越教师培训计划改革项目1项,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教师教育改革创新试验区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1个、省级高等学校教学团队建设项目2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各4个,省“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立项2项、省精品资源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2个、省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2项、省级优秀课程2门。
其他机构
附属单位 | 郑州师范学院信息物流学院 | 郑州师范学院附属外语中学 | 郑州师范学院第二附属中学 |
郑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 |||
教辅机构 | 郑州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 郑州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 | 郑州师范学院网络管理中心 |
计算机与教育技术实验教学中心 | 郑州师范学院自然博物馆 | 郑州师范学院档案馆 | |
郑州师范学院实习实训基地 | 郑州师范学院小学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 | 郑州师范学院成人教育学院 | |
郑州师范学院图书馆[6] |
教学措施
学校形成了"职前职后一体化"办学模式、"兴趣、发现、合作、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顶岗实习-置换培训"实践教学模式和"CEA(课堂教学、网络学习、行动研究)混成学习"、"场馆学习"的培训模式。
教学成果
2004年,在美国举行的第55届"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中,学校学生的科学项目荣获学科大奖;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李学勤到学校讲学
从2004年至2013年,在每年举办的河南省高等学校师范教育专业毕业生教学技能大赛中,学校获一等奖人数和获奖总人数连续8年名列全省第一。并先后获得了第六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级二等奖、"第二届海峡两岸合唱节"金奖等多个奖项。[5]
折叠 硬件设施
图书馆
郑州师范学院图书馆是在三校图书馆合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010年3月学校成功升格为郑州师范学院,教学楼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文献资源建设,并及时更新软硬件设施,2008年10月建成新图书馆,建筑面积达30000余平方米。
截止2013年,图书馆共设有办公室、流通部、采编部、阅览部、科技与参考咨询部和安全管理科6个部门。图书馆有社会科学书库、自然科学书库、古籍及工具书库等11个;过刊阅览室2个,现刊阅览室2个,样本书阅览室2个,音像资料室1个;电子阅览室2个,设备先进,有300个上机座位;学生自修室2个,座位400余个。
博物馆
郑州自然博物馆截止2013年,郑州自然博物馆面积3000平方米,设有嵩山之春、南国夏风、大河金秋、冰雪风情、水生世界等9个展区。展馆收藏、展示标本1.3万余件,其中有华南虎、金钱豹、扬子鳄、巨蜥、丹顶鹤、朱鹮等国家Ⅰ、Ⅱ级珍贵动物标本二百余种。[7]
折叠 编辑本段 学术研究
折叠 科研成果
截至2018年6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7项、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4项、省教学改革成果奖4项、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133项、省教师教育成果奖15项;建有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1个。与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开展了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
2005-2011年立项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近150项。交流演出
2012年,学校10项成果获2012年度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奖和优秀科级论文奖。其中1项成果获2012年度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奖,9篇论文获2012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优秀科技论文奖。
2008年度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获奖名单,学校共中标12项。[1]
2008-2013年,教师出版专著和教材15部,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全国中文核心期刊32篇。教师中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8项,省级科研成果奖10项,厅级奖22项,主持完成省级以上教学科研项目24项,厅级项目46项。[2]
折叠 科研机构
研究所 | 生物工程研究所 | 3S研究所 | 软件科学研究所 |
教育科学研究所 | 戏曲研究所 | 中原文化研究所 | |
研究中心 | 河南省特殊教育研究中心 | 郑州市残疾人教育工作研究中心 | 郑州市兰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廉政文化研究中心 | |||
研究基地 | 郑州市廉政文化研究基地 | 郑州市社会科学普及教育研究基地 | 河南省电子商务基地 |
折叠 对外交流
截至2018年6月,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国际化水平。与美、英、加、俄、印等9个国家的12所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在加拿大皇家学院等3所高校成立汉语言文化交流中心,承担了郑州市与巴西若茵维莱市教育交流项目。每年选派教师赴海外进修学习,组织多批次考察团到境外交流访问。[3]
折叠 学术资源
图书馆馆藏图书104万余册,报刊合订本6万余册,音像资料5650郑州师范学院0余件,共享电子图书40万余册,订阅中 外文期刊2000余种,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SpringerLink 数据库》等多个全文数据库。古籍书库收藏有《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英藏敦煌文献》、线装《永乐大典》和《古今图书集成》等多种珍贵文献,特藏室收藏有社会各界人士捐赠的名人字画、钱币、纪念币和邮品等。
学术报刊
折叠 编辑本段 学校文化
折叠 校徽
标志的图形之寓意一有黄河之水之意,郑州地处中原,又是河南的省会,位于黄河之畔,黄河水养育着郑州这片沃土,因此又称为"母亲之河"。坐落于河南省郑州市的郑州师范学院如"母亲河"般孕育着莘莘学子们,培养他
们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同时借黄河之水奔腾之意,象征着郑州师范学院腾飞正当时,风劲好扬帆的发展。黄河水变形为郑州"zz"的首字母和院的首字母"y",复形亦有师"s"的变形,即有"ZZSY"的首字母之意。标志中心白色圆形与主图形亦有天与地之意,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理念。
标志中心白色图形与主图形亦有天与地之意,也有中原思想文化传达着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中庸尚和的生活哲学,隐含着"日新"的变革进取精神。此标志基本图形为圆形,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具有生生不息、绵延不息、循环往复的宇宙精神和生命特征。[8]
折叠 校训
:"与中原一同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