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2016-06-18 04:04:58
添加义项
?
义项指多义词的不同概念,如李娜的义项:网球运动员、歌手等;非诚勿扰的义项:冯小刚执导电影、江苏卫视交友节目等。 查看详细规范>>
关键时刻 这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中选择浏览(共10个义项): 展开

关键毫行告物注学脱织王时刻 - 2012年北京来自大学出版社出版社出版门洪华编著图书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所属类别 :
图书
图书
编辑分类

中美关系堪称有史以来最具挑战性、影响最大的双边关系,其走向考验着两国决策者和战略界的智慧。本书辑录了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国际问题学者和中国研究专家(如麦克法夸尔、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李侃如、傅立民、熊玠、芮效俭、蓝普顿、沈大伟、卜睿哲等)探讨世界趋势、中美关系、中国现状和未来等方面议题的文章,以主编本人的赴美学术考察报告统领全书,形成了一部可供中国读者深入了解美国精英眼中的中国、美国和世界的专题文集。本书主题是:美国各界精英如何看待美国、中国、中美关系的现状与未来走向?面对世界转型,中美同时面临重大挑战与历史机遇,如何拨云见日、高瞻远瞩,规划各自与世界的未来?中国如何从美国精英的认识中见微知著,清晰勾勒对美战略的总体框架?通过这本文集,我们得以客观理性地认识美国精英视野下的世界格局和中美关系,为我们准确把握世界政治、理性看待中美关系提供参考。本书配有主编赴美考察时与这些精英人士对话的“访谈札记”和大量合影照片,全书紧扣时事,文字生动,形式活泼,可读性强,可供我国政学各界精英和普通民众阅读。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关键时刻

  • 定价

    38.00元

  • 作者

    门洪华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10

  • ISBN

    9787301213520

  • 副标题

    美国精英眼中的中国、美国与世界

折叠 编辑本段 编辑推荐

《关键时刻:美国精英眼中的中国、美国与世界》配有主编赴美考察时与这些精英人士对话的“访谈札记”和大量合影照片,全书紧扣时事,文字生动,形式活泼,可读性强,可供我国政学各界精英和普通民众阅读。

折叠 360百科编辑本段 作者简介

门洪华,1969年10月生,山东省人,山东大学文学东秋证扬祖稳算校学士(1991年)、北京大学传播学硕士(1998年)、北京大学法学博士(2001年)、清华远香题行后笔下了概大学管理学博士后(2004年),中共中央党校教授(2005年)、买队械号面基棉按胜席博士生导师。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改革开放论坛理事、清华大学国情否伯绝项春岩送曲五研究院客座研究员、“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担画季列任北京大学出版社“大战略研究丛书”主编,人民出版社“中刑宗案景行国战略传统丛书”主编、“大国战略丛书”点温穿欢放不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大国海外利益研究丛书》主编。曾在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2003年)、台湾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2005因厂混百缺汉年)、日本经济研究中心(2006-2007年)、变既美国艾森豪威尔基金会(觉这展2011年)任高级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战略理论、国际关系理论、中国战略思想史等。主要著作有《开放与国家战略体系》、《构建中国大战略的框架:国家实力、战略观念与国际制度》等专著6部,《权力交点识存伯适日部号轻与相互依赖》等译越细尼八达夜批克记著13部,《中国改变世界》等主编、合著9部,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30余篇。

折叠 编辑本段 目录

导言

关键时刻——美国精英眼中的中国、美国与世界(门洪华)

世界大势

世界政治研究的重大议题(罗伯特•基欧汉状带移须洲边含服硫谓

我们已经变得百无聊赖(兰德尔•施韦勒)

实力的未来(约员士情故法盾刚瑟夫•奈)

自治原则(查尔斯•库普乾基划某到德兵范是、亚当•蒙特)

国走向

中国第二次崛起及其对全球、地区秩序的影响(熊玠)

一个职业外交官眼中的中国现代化(史伯明)

现代中国的政治与认同:关于中国道路的探索 (罗德里克•麦克法夸尔)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与胜八太起角燃治理(戴杰)

对中国境外投资战略的评估(美中经济达引田星变肉乐团与安全审查委员会)

应对一个矛盾重重的中国(沈大伟)

中美未来

中国正在赶上美国吗?(李侃如)

中国对美国实力的评估(葛来仪)

中国复兴及其对美国的影响的空块(卜睿哲)

中美缺乏战略互信的根源(兰普顿)

北京、华盛顿与声望变迁(傅立民)

大国所为:中美关系中的责任与主权(尼娜•故气茶面看乎还送曾哈奇格恩)

金融危机对群更走日财编确美中争雄的影响(阿伦•弗瑞海屋德伯格)

应对人民币的更巧妙方式(查尔斯•沃尔夫)

中美关系中的政策议题(李淑珊、托马斯•拉姆)

中美在东北亚的地位与影响(托马斯•芬格尔

中美寻求共同利益的必要性(柯庆生)

中美战略合作潜力与双边分歧的管理(芮效俭)

们纪小印左准硫困族国是美国生活的一部分(吴伟克)

后记

折叠 编辑本段 后记

艾森豪威哪圆语元道有染普袁煤尔基金会(Eisenhower Fellowships)成立于1953年,其目标是挑选世界种告拉鱼阻银各国及地区各界中青年“杰出人才”、“未来领导人”,资助赴美短期访问交流。美国前总统福特和乔兴安叶落地问希显案字素治·布什、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和科林·鲍威尔先后担任基金会理事会主席,现任会长为约翰·沃尔夫(John S.Wolf)大使。根据中央领导的指示,经教育部和外交部批准,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基金会自1997年起与该基金会开展交流,访问学者要求为年龄介于35—45岁之间的政府高级官员、大型企业或民营企业高管,由中美两国提名委员会遴选派出。截至201袁随名食2年8月,中国大陆共红阿料跳派出访问学者78人。

2011年9月24日至1再运企阶岩财药外1月13日,本人作为艾森豪威尔基金会学者(EFFellow)在美国进行了为期50天的研究考察。期间以中美关系走向、中美软实力比较为主题,访问美国国会、美国国务院等立法、行政机构;以及兰德公司(RAND)、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美国外交政策全国委员会(National Instit势调是座并极脚乱目ute on American Foreign Policy)等思想库;访问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康奈尔大学等高叫纪裂组严等院校;亚洲基金会(Asia Foundation)、纽约慈善总会(Ph沉么及损乙备南ilanthropy New York)等非政府组织(NGOs);马里兰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7所大学的孔子学吸创树策散女工视林费死院;参加了艾森豪威尔基金会组按困量率孙川持升孩织的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Henry Alfred Kissinger)、弗莱彻学院院长兼奥巴马政府朝鲜政策特别代表斯蒂芬·博斯沃斯(Stephen Bosworth)等的专题讨论会。访问机构共计36个,与114名权威人士进行了56场正式会谈,在哈佛大学、康奈尔大学、萨福克斯大学等3所大学作了关于中国战略走向的专题敌程绝体两杨演讲,并进行了广临所甲泛的社会调查。

本人访美期间,适逢中美关系处于关键时刻。如何理性而全面地认识世界转型、中美两国面临的国内外挑战和战略转型,如何深入理解中美的微季立地露破右工关系的现状与走向,是摆在战略技组目多混测研究者眼前的重大课题。基于此,在亲友的积极鼓励下,在艾森豪威尔基金会和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基金会同仁的通力帮助下,我精心拟定了行程,确定了撰写国际调研报告和组织全面反映美国各界精执协任威费黑云英如何看待中国、美国和世界未来附秋副杂理心之书稿的目标。50天的调研堪称辛苦而分散测具毛校乙深右剧外充实,每次访谈我都事先拟定调研提纲,会谈期间做好速记并请受访者提供几篇代表作以供组织书稿,一天会谈完毕后尽早整理会谈记录并准备第二天的访谈,有的时候这些工作完成已是凌晨,洗漱完班极要亮由毕即刻踏上新的征背希举创胞物较程。回国后,我经过较长时间的思考,完成了《关键时刻:美国精英眼中的中国、美国与世界》、《美国精英眼中的中国软实力》两篇国际调研投夜协然巴报告,其中前者承蒙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看重,刊发于《中国社会科学》第7期,这难触清谈谓终联皇少实考是该杂志创刊以来发表的第一篇国际调研报告。期间,我精心遴选文章,请国际战略学界的几位青年同仁和我的博硕士生译为奏个及延进光字中文(我的博士研究生周厚虎帮助校译了大部分译稿),组织书稿,作为这次国际调研的纪念。本书亦可视为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2008年度一般项目“东亚一体化前景问题研究:地区秩序与中国战略”(08BGJ018)、中央党校2010年度重点科研项目“中国软实力建设研究”、2010年度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中国海外利益的战略研究”(2010GXS58171)的阶段性成果。

一事之成,端赖众力。在本书稿付梓之际,我谨向提供帮助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感谢艾森豪威尔基金会的所有同仁,尤其是基金会会长约翰·沃尔夫大使和我的项目官员卡瑞·雅特虎茨(Kari Ytterhus)女士。卡瑞工作热情,细致认真,精心安排我的行程,她的帮助和付出是我的调研得以成功的绝对保证。得知我有意组织书稿,卡瑞兴奋不已,视之为艾森豪威尔基金会成立至今的一个创举,给了我极大的鼓励。

感谢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基金会秘书长(现同济大学副校长)江波博士、基金会美非部于有根主任、项目官员张茜女士,感谢中央党校外事办公室主任李德伟博士,他们的帮助和支持保证了这次国际调研的顺利。

感谢我此行所拜访的所有人士,他们的创见我铭记在心,他们提供的文稿给了我诸多启发,他们同意翻译出版其文稿令我欣喜,而限于篇幅和主题,更多文稿不能纳入本书,恐有遗珠之憾。

感谢2011年度艾森豪威尔基金会东北亚项目的其余16名访问学者,我从交流中受益良多。感谢同行的大陆学者交通运输部办公厅李扬副主任、中国传媒大学副书记刘利群博士、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投资部詹余引主任、华商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蔡承宇总裁、农业部种植管理司副司长胡元坤博士。在短短50天的时间里,我们六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以EF6自称,并坚信我们的缘分地久天长。

门洪华

2012年6月2日

折叠 编辑本段 文摘

研究国家安全的普林斯顿项目设想了一个“自由置于法律之下”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政治民主与开放市场的传播伴随着国际机制改革一起来实现西方式的世界秩序。这个设想非常诱人,很可能中国、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及其他有影响力的非西方国家将会遵循西方发展模式并融入西方国际秩序中。随着这些国家的中产阶级在数量与财富上的增加,他们将争取更大的政治发言权。但即便这是事实,这些国家向自由民主转变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现在,这些国家成功地巩固了自己卓有成效的政体,这种政体在这些国家获得了广泛的支持。举例说来,去年的一项民调显示,80%的中国公民对国家的发展趋势表示满意。

罗伯特•卡根(Robert Kagan)等新保守主义者和伊沃•达尔德(Ivo Daalder)等自由主义者均提倡民主联盟。独裁政权被坚决排斥于这一联盟之外,直至它们实行民主制度并接受现行国际秩序。但是,全球力量分配的变化远远快于崛起的非民主国家政治体制的变化。经济、人口和军事的发展趋势对崛起的非民主国家更有利,这些发展趋势使得这些国家的领导人没有动力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虽然目前油价回落,但俄罗斯、海湾产油国、伊朗以及其他油气资源储备丰富的国家将继续利用能源收入来加强国内控制,继续挑战西方视角下的国际秩序。

随着崛起国家寻求与其财富和力量相称的影响力,它们将重新塑造而非完全接受西方世界的秩序。相比民主政体内部的恪守承诺,在大国之间协调一致显然要困难许多。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最近呼吁制定“新的全球游戏规则”,“改革并建设”国际制度。即使在西方世界内部也存在不一致的声音。最近,在国际制度的地位、国际正义问题、合理合法使用武力的规则制定等问题上,美国与其欧洲盟友产生了分歧。这些分歧会因为美国新的领导方式而有所缓和,但绝不会彻底消除。大国之间在国家导向上的分歧往往比其在国内治理上的分歧更为显著。华盛顿与莫斯科近来在北约东扩、导弹防御系统、科索沃独立、俄格冲突等一系列问题上龃龉不断,这些分歧不仅仅来源于利益冲突,还来自于双方对主权、安全、国际秩序法则的不同理解。

世界主要行为体之间的政治差异并不意味着一个稳定的国际秩序不可企及。但如果一个稳定的国际秩序能够出现,那么其原则将是协调一致而非西方主导。亨利•基辛格曾警告说:“美国必须意识到,世界秩序有赖于每一个参与者都支持的结构,正是因为参与者的支持才形成了结构本身。”华盛顿的政策制定者们必须反思美国治理国家的基础与根本原则,这将有助于建立一个更加具有差异性、包容性和持续性的原则。

符合标准的国家:自治原则

规划下一个国际秩序的基本原则的第一步是选择适当的标准决定哪些国家符合标准以及哪些国家是新秩序中的利益相关者。获得“国际社会”成员资格需要一个国家将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其优先原则,并且提升公民的自治权使他们能够实现满足自己的需求。在一个自由的社会里,国家允许公民自我地、秘密地实现自己的需求。然而,其他负责任的政体较少提及个人自由,国家用集体主义和家长作风式的方式来提升公民福利。自治原则认为,健康、财富、安全与尊严代表全人类的普遍需求,但同时它也认为自由民主制并非实现上述目标的唯一工具。

[1]
参考资料

阅读全文

热点资讯

我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