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历史沿革
-
- 北京钢铁工业学早院编露民由卫燃罗院
北京科技大学 校门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条建设战线百废待兴,人才奇缺,国家钢铁产量每年只有十几万吨。为了迅速培养冶金人才,发展壮大钢铁工业,中央决定在木季京津地区分别建立钢铁、地质、采矿等独立的专门学院。
1952年,经过中央360百科人民政府教育部与重句配杆工业部磋商,决定以北洋大学、唐山铁道学院、山西大学、北京工业学院、西北工学院、清华大学等六所著名院校前问导值岁充的有关采矿和冶金系科为基础,成立了中国第一所钢铁工业高等学府——北京钢铁工业学掉裂封富支院。[1]
北钢院由以下六所院校的矿冶科系组建而成:
1、北洋大学冶金系、采矿系金属反谁深矿组(现天津大学,1章厂互该弦外配药895年成立);
2、唐山铁道学院冶金系(现西南交通大学,1896年成立);
3、北京工业学院冶金、采矿和钢铁机械专业(现北京理工大学,1940年成来阿备欢打立);
5、山西大学修铁冶金系(1902年成立);
6、清华大学采矿系金属组(1911年成立)。
1952年4月22日上午,重工业部钢铁工业局抽调陈琅环、柏华、丘玉池、李瑞震震等19位同志举行了筹建北京钢铁工业学院第一次筹备工作会议。欣闻新中国钢铁学府的诞生,胸怀钢铁强国的梦想,魏景昌、魏寿昆、张文奇、胡庶华、章守华、赵锡霖等大批名师巨擘从天津、唐山、西安、太原乃至世界各地汇聚而来,从此,一所承载着新中国“钢铁强国”梦想的最高厂歌算外住均段触依它广学府在这片古老的“满井村”安营落户。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正是一口“满井”(在今学校南门附近)的井水供养着全校几千人的生活,更是建筑施工用水的全部来源。初创时期的校园建设以莫斯科钢铁学院为蓝本,主配楼虽然没有苏联建筑标志性的木制大尖顶和红五星,但仍是典型的苏式建筑风格,方正而简约的历带织湖外磁营利乙。
由此,诞生了新中国第一所钢铁工业高等市学府,根据教育部安排,学校成立之初暂在清华园办学一月年。1953年9指月23日,学校迁入现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校址。
20世纪采50、60年代,北京地区流传着一句“北临点头领处须身济间体班大、清华、钢老三”。被誉为“钢老三”的北京钢铁工业学院自建校之初就得到中央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作为国家钢铁工业的最高学府,学校的发展与新中国的发展紧密相连。1954年至1958年,周恩来总理三访钢院,对学校的发展倾注关怀。1958年周总理第三次来访时,西哈努克亲王(柬埔寨国王)也随行视察。在当时学校的金工厂实习基地,一片热火朝天的炼钢现场中,西哈努克亲王聚精会神地盯着一个金倒流德小炼钢炉子看了半天。这个炉子就是“电渣炼钢炉”,响经执那可斗镇印重产出的都是如航空母舰主板等特种军工用钢,直到现在仍是世界上先进的工艺之一。
- 北京钢铁学院
1960年2月4日,北京钢铁工业学院经冶金部和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北京钢铁学院;同年学校被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
1969年10月,随着林彪“第一号令”的下达,北京钢铁学院和周边兄弟院校都面临着被千找报单以外迁的命运。但周总理告诉毛主席:“华北有许多钢铁工业,不能没有钢铁学院,北京钢铁学院要继续留在北京办学”。周去迫字总理的特殊关怀让钢院永远留了下来,继续在这片古老土地发展壮大。
曾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家的发展战略转变,学校意也相应进行了变革。在新时代的风云变幻里,学校不断探索着新的定位和目标,延续光辉,展望未超五界送素照便架高其占来。
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成为国家首批试办研究生院的22所高校之一。
- 北京科技大学
1988年,1988年4月22日,北京钢铁学院在建校36周年的日子里,“北京钢铁学院”更名为“北京科技大学”,并确定英译名“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BEIJING”,缩写为“USTB”,沿用至今。
1997年,学校首批进入国停温老还乱适家“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
进入21世纪,江泽民、李鹏、李岚清、贾庆林等显导艺火毛古叶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先后来校视察,对学校的蓬勃发展饱含期许。2002年建校五十周年大会上,北京市市长、北科大校友刘淇在贺词中说:“北京科技大学为国家造就了一大批卓有成就和声布证确象探很田名远播的治学大师、比装商兴业伟才与治国栋梁,取得了丰硕的科学研究成果,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尤其为该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和振兴,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2006年,学校成为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首批试点高校。
2010年,学校成为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0取块倒压14年,学校牵头的“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国家“201香原时1计划”。
2017年,学校成为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同年,学校筹建“北京精准医疗与健康研究院”,聘请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折叠 编辑本段 办学规模
折叠 院合航预却率主乐系设置
截至2017年10月,学校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科学技术史4个全国一级重点学科学术水平蜚声中外(2017年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尼识甲预学科建设行列;在第四轮学科评估,冶金工程、科学技术史获评A+,材料科学与工程获评A),在庆处谁菜安全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与工程概干沙言待热物理、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易波若波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外国语言文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一批学科具有雄厚实力,力学、物理学、数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纳米材料器件、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等基础学科与交叉学科焕发出勃勃生机。
名 称 | 系 所 |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系、环境工程抓厂系、资源工程系、土木实验中心 |
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 | 钢铁冶金系、物理化学系、有色金属冶金系、生态科学与工程系、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冶金实验中心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材料系、材料加工与控制工程系、材料物理与化学系、无机非金属材料系、粉末冶金研究所目林跑响、实验测试中心 |
机械工程学院 | 机械殖般装备及控制工程系、热能工程系、工学系、物流工程系、机械电子工程系、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系、厂先犯讲树审工业设计系、视觉传达设计系、设备工程系、车辆工程系、实验中心 |
自动化学院 | 控制科学与工程系、电工电子技术系、智能科学与技术系、仪器科学与技术系、自动术引这建控制研究所 |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软件工程系、通信工程系、物联网与电子工程系、信息基础科学系 |
数理学院 | 应用数学系、信息去额技析传提争永配养积与计算科学系、物理系、应划云用力学系、现代物理技术研究中心、应用物理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 |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 化学与化的而封点学工程系、生物科学与工程项程杂强马支房脚今系、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学院分析测试中心 |
东凌经济管理学院 | 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工程管理与技术经济系、工商管理系、财务与会计系、经济贸易系、金融工程系 |
文法学院 | 公共管理系、社会学系、法律系、艺术教育中心、MPA教育管理中心、JM教学与管理中心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办公室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语言文学系、大学英语系、研究生英语食高微领室送社系、亚欧语系、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所、外语教学实验中心、外语培训中心 |
高等工程师学院 | 学生工作办公室、印解争落工程训练中心(东区)、工程训练中心(西区) |
管庄校区 | 远程与成人教育学院、继状就续教育学院、国际学院 |
体育部 | 办公室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国际班) | 工学 | 四年 |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工学 | 四年 | |||
纳米材料与技术 | 工学 | 四年 | |||
东凌经济管理学院 | 工商管吧应米冷查基攻干理类 | 工商管理 | 管理差学 | 四年 | 文理兼招 |
会计学 | 管理学 | 四年 | 文理兼招 |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管理学 | 四年 | ||
工程管理 | 管理学 | 四年 | |||
经济与贸易类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经济学 | 四年 | 文理兼招 | |
金融工程 | 经济学 | 四年 | 文理兼招 | ||
高等工程师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卓越计划) | 工学 | 四年 | ||
机械工程(卓越计划) | 工学 | 四年 | |||
冶金工程(卓越计划) | 工学 | 四年 | |||
矿物资源工程(卓越计划) | 工学 | 四年 | |||
自动化(卓越计划) | 工学 | 四年 | |||
能源与动力工程(卓越计划) | 工学 | 四年 | |||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 应用化学 | 理学 | 四年 | ||
生物技术 | 理学 | 四年 | |||
机械工程学院 | 机械类 | 机械工程 | 工学 | 四年 | |
车辆工程 | 工学 | 四年 | |||
能源动力类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工学 | 四年 |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工学 | 四年 | |||
物流工程 | 工学 | 四年 | |||
工业设计 | 工学 | 四年 | |||
视觉传达设计 | 艺术学 | 四年 | 文理兼招艺术类 | ||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工学 | 四年 | ||
信息安全 | 工学 | 四年 | |||
通信工程 | 工学 | 四年 | |||
物联网工程 | 工学 | 四年 | |||
数理学院 | 理科试验班 | 四年 |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理学 | 四年 |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理学 | 四年 | |||
应用物理学 | 理学 | 四年 | |||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 | 工学 | 四年 | ||
环境工程 | 工学 | 四年 | |||
安全工程 | 工学 | 四年 | |||
采矿工程 | 工学 | 四年 | |||
矿物加工工程 | 工学 | 四年 | |||
文法学院 | 行政管理 | 管理学 | 四年 | ||
社会工作(社会管理) | 法学 | 四年 | |||
法学 | 法学 | 四年 | |||
外国语学院 | 日语 | 文学 | 四年 | 文理兼招 | |
德语 | 文学 | 四年 | 文理兼招 | ||
英语 | 文学 | 四年 | 文理兼招 | ||
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 | 冶金工程 | 工学 | 四年 | ||
自动化学院 | 自动化 | 工学 | 四年 |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工学 | 四年 |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工学 | 四年 |
折叠 师资力量
北京科技大学 校内风景学校拥有一支治学严谨的师资队伍。教职工总数3375人,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
教职工495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职工792人,其中专任教师1760人。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双聘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3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5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0人,“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4人、讲座教授4人、青年学者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3人、青年拔尖人才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8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29人,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104人。
- 两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2]:魏寿昆,柯俊,肖纪美,周国治,陈难先,葛昌纯,郑厚植
- 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 教育部特聘教授: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郭占成、姜建壮、陈龙庆、邢献然、隆克平
折叠 学科建设
截至2017年10月,现有20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79个博士学科点,137个硕士学科点 ,另有MBA(含EMBA)、MPA、法律硕士、会计硕士、翻译硕士、社会工作、文物与博物馆和20个领域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1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8个本科专业。学校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科学技术史4个全国一级重点学科学术水平蜚声中外(据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结果,科学技术史排名全国第1,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第2,矿业工程第3);安全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土木工程等学科享有盛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力学、物理学、化学、数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外国语言文学等一批学科具有雄厚实力;一批新兴学科,如环境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讯工程、软件工程等焕发出勃勃生机。
2017年,北京科技大学入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科学技术史、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矿业工程4个学科进入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入选学科数列全部137所高校的第26位(6校并列)。
- 重点学科
国家重点一级学科(4个):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矿业工程、科学技术史
国家重点二级学科(12个):热能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安全技术及工程、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科学技术史、冶金物理化学、钢铁冶金、有色金属冶金、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3]
北京市重点一级学科(3个):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管理科学与工程
北京市重点二级学科(18个):计算机系统结构、通信与信息系统、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工程力学、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及工程、制冷与低温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化工过程机械、车辆工程、岩土工程、环境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思想政治教育
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2个):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纳米材料与器件物理学
- 博士后流动站
力学博士后流动站、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士后流动站、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矿业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冶金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科学技术史博士后流动站、安全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化学博士后流动站、软件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4]
- 教育部学科评估结果(2012年):
科学技术史 | 1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2 |
冶金工程 | 2 | 矿业工程 | 3 |
安全科学与工程 | 4 | 13 | |
17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21 | |
机械工程 | 22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28 |
32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33 | |
软件工程 | 34 | 工商管理 | 36 |
化学 | 39 | 40 |
折叠 教学建设
截至2014年10月,北京科技大学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8门,北京市精品课程12门,国家级特色专业10个。[5]
- 质量工程
机械原理 | 传热传质学 | 生产管理 | 冶金物理化学 |
材料科学基础 | 大学英语 | 岩石力学与工程 | 大学生社会实践 |
机械设计制图 | 经济与管理 | 机械设计 | 地质学与矿物学 |
管理信息系统 | 管理学原理 | 机电系统原理及应用 | 大学物理实验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工程流体力学 | 大学物理 | 材料科学工程基础 |
尹常治 | 机械设计制图课程教学团队 |
强文江 | 材料学教学团队 |
冶金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安全工程 | 冶金工程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矿物资源工程 |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 自动化 | 热能与动力工程 | 环境工程 | 物联网工程 |
折叠 世界排名
2015-2016QS世界大学排名:第551-600位(中国大陆并列第26位)[6]
2015-2016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第601-800位(中国大陆并列第22位)
2015年上海交大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工程学科-第151-200位
2015年上海交大两岸四地大学排名:第47位(中国大陆第30位)[7]
折叠 交流合作
截至2014年10月,学校与国内100多个省市区政府、大型企事业单位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同时加强国际合作,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英国牛津大学等130余所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开展了实质性的合作。
学校积极推进与鞍钢、武钢、首钢、宝钢的共建工作,截止至2008年,共建联合研发中心13个。
2013年,学校和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联合培养本科生的“黄昆班”正式成立,将于2013年9月从大一新生中招录优秀学生,中科院郑厚植院士亲自担任特聘教授并出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学校和中科院半导体所将联合组成“黄昆班”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负责制订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培养过程的指导。
- 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校/科研机构 | 国别/地区 | 建立时间 |
---|---|---|
亚琛工业大学(Aachen Technical University) | 德国 | 1979年 |
东京工业大学(Tokyo Institute Technology) | 日本 | 1980年 |
麦克马斯特大学(Mcmaster University) | 加拿大 | 1982年 |
里海大学(Lehigh University) | 美国 | 1982年 |
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 美国 | 1982年 |
九州工业大学(Kyush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日本 | 1984年 |
瑞典皇家理工学院(Roy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瑞典 | 1984年 |
律尼奥大学(Lulea University) | 瑞典 | 1984年 |
神奈川大学(Kanagawa University) | 日本 | 1985年 |
卧龙冈大学(University of Wollongong) | 澳大利亚 | 1985年 |
北海道大学(Hokkaido University) | 日本 | 1986年 |
西里西亚工业大学(Silesian Technical University) | 波兰 | 1986年 |
冈山理科大学(Okayam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日本 | 1987年 |
蒙特利尔工学院(Ecole Polytechnique Montreal) | 加拿大 | 1987年 |
加利福尼亚大学(Califonia University) | 美国 | 1987年 |
多特蒙德大学(University of Dortmund) | 德国 | 1987年 |
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Queen Mary College) | 英国 | 1988年 |
利物浦大学(University of Liverpool) | 英国 | 1988年 |
- 国内交流与合作
学校相继与华东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南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开展双方互派本科生交流的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发挥各自优势、体现校际间的强强联合,实现学生跨区域的培养合作。
折叠 编辑本段 学术研究
折叠 科研成果
北京科技大学 校内风景1978年至2014年12月底,共申请专利4593项,授权专利2520项;有1000余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委级等各种奖励,其中国家级奖励160项。1999年教育部编辑的《中国高等学校科技50年高校获奖重大成果一览表》中收录北京科技大学12项重大科研成果,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据教育部统计,1978~2011年,学校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列全国高校第4。
2012年,全校科研经费12.07亿元。
“十一五”期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22项、省部级科技奖155项。申请专利1511项,授权专利871项。被三大检索收录科技论文7585篇(其中SCI收录2329篇,EI收录3949篇)。据2012年发布数据,2011年学校师生发表论文被“SCIE”、“EI”收录数量分别居全国高校第23位和26位。”
北京科技大学创造了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诸多第一:发明了世界第一台弧形连铸机,研制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和第一枚洲际弹道导弹的壳体材料,研制了第一台大型电渣炉,研制了第一台国产机器人等等。截至2012年,学校获得国家级奖励140多项、省部委级奖励1000余项。
2008-2012年获奖情况 | ||||||
年度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合计 |
国家级奖励 | 5 | 4 | 4 | 5 | 5 | 23 |
省部级奖励 | 34 | 36 | 39 | 54 | 73 | 236 |
折叠 科研机构
截至2014年,学校有1个国家科学中心,2个国家重点(专业)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4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国际合作基地、创新引智基地等。2007年,学校作为唯一一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牵头承担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重大工程材料安全服役研究评价设施,并负责筹建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
国家科学中心 | 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筹) |
国家重点实验室 | 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
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国家板带生产先进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 材料环境腐蚀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平台 |
材料科学数据共享网 | |
省部级科学中心 | 教育部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 |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及基地 | 环境断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金属矿山高效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
钢铁流程先进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
材料先进制备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
腐蚀与防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
先进粉末冶金材料与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
腐蚀-磨蚀与表面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
新能源材料与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
金属与矿冶文化遗产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 | |
北京市分子与微结构可控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 | |
北京科技大学农业部农药残留与环境毒理实验室(农业部) | |
科技部材料模拟设计实验室-863实验室 | |
冶金工业节能减排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
北京企业低碳运营战略研究基地 | |
材料领域知识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
功能分子与晶态材料科学与应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
现代交通先进金属材料与加工技术北京实验室 | |
稀贵金属绿色回收与提取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
生物工程与传感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
高端金属材料特种熔炼与制备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
工业典型污染物资源化处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
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 | 金属电子信息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先进板带生产装备及控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
零件近净轧制成形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
北京表面纳米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 |
钢铁生产制造执行系统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
北京高校节能与环保工程研究中心 | |
北京市弱磁检测及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北京市融合网络与泛在业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北京市工业波谱成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北京市交通与能源用特殊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国际合作基地 | 国家环境与能源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材料服役安全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
国际高技术创新转移中心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
城市和生活污染物处理与资源化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
赛博(网电空间)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
弱磁检测及应用技术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
稀贵金属绿色回收与提取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
材料服役安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
教育部创新引智基地 | 先进金属和金属间化合物结构和功能材料学科 教育部创新引智基地 |
工程结构材料服役安全创新引智基地 | |
工业节能与能效经济创新引智基地 | |
功能性纳器件基础与应用引智基地 | |
省部级技术转移中心 | 北京市新材料技术转移中心 |
国际研究机构 | 联合国开发署—北京腐蚀与防护中心 |
首都科技条件平台 | 北京科技大学分析检验中心 |
科技部推广中心 | 高效零件轧制技术研究推广中心 |
国防共建基地 | 关键专用技术材料技术建设研究基地 |
大气环境效应与防护联合实验室 | |
大学研究院 |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工程研究院 |
北京科技大学新材料技术研究院 | |
北京科技大学广东研究院 | |
联合研发中心及实验室 | 鞍钢-北科大联合研发中心 |
首钢-北科大汽车用钢联合研发中心 | |
济钢-北科大新产品新技术联合研发中心 | |
莱钢-北科大转底炉联合研发中心 | |
莱钢-北科大特殊钢联合研发中心 | |
莱钢-北科大带钢联合研发中心 | |
本钢-北科大汽车板用户技术联合实验室 | |
通钢-北科大联合共建合作实体 | |
建龙集团-北科大特殊钢技术联合研发中心 | |
广东佛山高明-北科大共建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高明分中心 | |
廊坊腾达-北科大冶金助剂联合研发中心 | |
江苏万泰集团-北科大气体研究与应用联合研发中心 | |
河南通宇-北科大冶金耐火材料、连铸配件技术联合研发中心 | |
武安市人民政府-北科大联合研发中心 | |
卢龙县人民政府-北京科技大学共建绿色冶金试验示范基地 | |
北京科技大学佛山研究院 北京-香港科大联合研究中心 广钢-北科大联合研发中心 广州中科院工研院-北京科技大学材料与加工技术研究中心 冠邦--北京科技大学金属轧制技术装备研发中心 华南不锈钢加工制造技术联合研究开发中心 | |
其他研究机构 | 知识工程研究所 |
人耳特征识别实验室 | |
冶金机械研究所 | |
热能工程研究所 | |
物流工程研究所 | |
自动控制研究所 | |
管理科学研究所 | |
电子商务研究所 | |
企业与产业发展研究所 | |
高等教育研究所 | |
高校学生事务研究中心 | |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 | |
艺术教育中心 | |
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所 |
折叠 学术资源
- 学术会议
国际会议 | |||
会议名称 | 会议时间 | 会议地点 | 内容简介 |
ATPC | 2010-10-19 | 北京 | The Asian ThermophysicalProperties Conference |
国内会议 | |||
会议名称 | 会议时间 | 会议地点 | 内容简介 |
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 | 2009-10-12 | 北京 | 机械工程学术会议 |
京津地区六校热物理学术会议 | 2009-11-18 | 北京 | 热物理学术会议 |
- 学术期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主要刊载矿物、冶金和材料领域的研究成果。SCIE、Ei、CA、CSA和Springerlink等国内外检索系统或数据库的文献源期刊。
《工程科学学报(原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55年创刊,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栏目有资源与开发、冶金与材料、设备与能量、控制与决策。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Ei收录期刊。
《金属世界》、《粉末冶金技术》、《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物流技术与应用》、《思想教育研究》等。
- 馆藏资源
北京科技大学图书馆(原名北京钢铁学院图书馆)成立于1952年9月,至2014年,图书馆藏书近193万册,光盘、网络数据库25种(144个库);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中文电子图书、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中外文标准等全文电子资源已达170万余册;同时,图书馆自建了冶金、材料馆藏中文期刊题录库、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等数据库。
折叠 编辑本段 文化传统
折叠 校训
求实鼎新
“求实”,意为坚持从实际出发、通过客观冷静的研究探求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知,代表了学校恪守学术规律、追求科学真理的价值取向;“鼎新”,语出《周易·杂卦》“鼎,取新也”,意为树立新的标准、风气等,体现了学校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特征。
“求实鼎新”合并使用,既是对学校“学风严谨、崇尚实践”光荣传统的传承,也是学校深化改革、科学发展、不断铸就新辉煌的有力宣言,更是对全体北科大人实事求是、敢为人先、勇担历史重任的激励和号召。
折叠 校徽
北京科技大学 校徽新校徽是由两个同心圆构成的图案。外环由北京科技大学中英文名称和建校年份“1952”组合而成;内环以“鼎”为主体造型,嵌入校训“求实鼎新”。
鼎作为“国之重器”,是中华悠久文化的象征和我国冶金科技文明的代表。这一图案生动准确地反映了北科大的学科背景、行业特色和文化根源,体现了学校建校60年来引领钢铁行业发展、支撑国家工业化建设的卓越贡献,彰显了学校在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创新发展的坚定信心。在汉语中,“鼎”还具有“鼎力”、“鼎盛”、“鼎新”等正向联想和竭尽全力、团结同心、国家兴盛、社会和谐等一系列正面引申义,代表了北科大人沉稳刚毅、众志成城、为中华之崛起、奉科技以强国的精神品格。
“鼎”的正中是以小篆体书写的校训,具有鲜明的历史厚重感、文化传承性和视觉冲击力。校徽与校训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不仅便于识别和记忆,更能体现和激励全体师生“求实鼎新”的精神追求。
校徽色调为“科技蓝”,与整体设计风格和校训内涵达到高度统一,充分体现了学校坚实深厚的学术底蕴、朴实严谨的治学准则和开放包容的大气姿态。
折叠 编辑本段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 | 武贵龙 | 校长 | 杨仁树[8] |
党委副书记 | 张欣欣、权良柱、戴井岗、薛庆国 | 副校长 | 王维才、薛庆国、吴爱祥、何民庆 、臧勇、吕昭平 |
纪委书记 | 戴井岗(兼) | 党委常委(以姓氏笔画为序) | 王维才、权良柱、吕昭平、吴爱祥、何民庆、张欣欣、武贵龙、薛庆国、臧勇、戴井岗 |
历任领导
党委书记 | 校长(院长) |
魏景昌(1952.12-1953.10) | 魏景昌(1952.12-1956.6) |
林楠(1953.10-1954.11) | - |
杜若牧(1954.11-1956.4) | - |
高芸生(1956.9-1966.7) | 高芸生(1956.6-1966.7) |
受文革影响,1966-1978年北京钢铁学院院长职务空缺,1966-1973年北京钢铁学院党委书记职务空缺。 | |
金昭典(1973.8-1975) | - |
成克(1975-1979.2) | - |
叶志强(1979.2-1980.8) | 张文奇(1979.2-1983.10) |
刘少华(1980.8-1983.5) | - |
符荣(1983.5-1992.4) | 王润(1983.10-1990.10) |
李静波(1992.4-1995.4) | 李静波(1990.10-1993.3) |
杨天钧(1995.4-1997.12) | 杨天钧(1993.3-2004.6) |
刘建平(1997.12-2003.1) | - |
罗维东(2003.1至今) | 徐金梧(2004.6-2013.1) |
- | 张欣欣(2013.1至今) |
备注:
1952年12月,学校成立党支部,隶属清华大学党委领导
1953年7月2日,中共北京市委高校党委同意学校成立党支部
1956年3月21日,中共北京市委高校党委批准成立党委
折叠 编辑本段 校容校貌
北京科技大学 体育馆北京科技大学位于高校云集的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校园内保存完好的苏联氏建筑群与现代化建筑错落有致,环境优美,设施先进,交通方便。地理位置占地约80.46万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84.49万平方米。
北京科技大学初创时的校园建设以莫斯科钢铁学院(MISIS)为蓝本,主配楼均是是典型的苏式建筑风格,方正而简约。
北京科技大学西侧是北京高校云集的学院路,南侧是北四环中路,临近有很多高校,西北方向是北京语言大学,正西方向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西南方向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正南方向是北京大学医学部。毗邻北大清华和中关村高科技园区,学风浓郁,治学严谨。由北京科大、北京航空发起的19所高校组成的学院路共同体资源共享,可以互选课程,互认学分。
北京科技大学由两条南北向和两条东西向的道路分割成了九块,呈“井”字形格局,教学区集中在西北、西和西南三个方向;学生生活区在正南方向,东南方向也有一座学生公寓;田径运动场在中部,其西侧是看台及室内跑廊,其东侧是2007年竣工的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2008年北京奥运期间作为柔道和跆拳道项目比赛场馆;其余的地方是家属区以及附属的幼儿园、附属小学和附属中学。
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是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新建的四个高校比赛场馆之一,承担了第29届奥运会柔道、跆拳道比赛项目和第13届残奥会轮椅篮球、轮椅橄榄球比赛项目。奥运会之后,馆中的主体育馆服务学校室内体育教学、健身训练、体育比赛及文艺演出等;综合体育馆作为校内游泳教学、训练及水上娱乐活动场所。
折叠 编辑本段 知名校友
折叠 院士校友
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的院士校友(1952年至今,共24人) | ||||
中科院院士 | 叶恒强 | |||
雒建斌 | 张统一 | |||
工程院院士 | 周邦新 | |||
柯伟 | ||||
钟掘 | 关杰 | 刘玠 | 才鸿年 | |
何季麟 | 王一德 | 张玉卓 | 蔡美峰 | |
费爱国 | 毛新平 | |||
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前身的院士校友(1952年之前,中科院院士5人) | ||||
魏寿昆 | 吴自良 | 肖纪美 | 邹世昌 | 葛昌纯 |
注:学校于1952年由北洋大学冶金系/采矿系金属矿组、唐山铁道学院冶金系、北京工业学院冶金/采矿/钢铁机械系、西北工学院冶金系、山西大学冶金系和清华大学采矿系金属组合并组建而成。1952年以上科系师生全部转入学校继续教学或学业。
折叠 党政校友
中共中央政治局 | |
罗干(轧57届) | 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书记(1998-2007),国务院秘书长(1993-1998) |
刘淇(铁64届、冶研68届) | 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2003-2012)、市长(1999-2003),北京奥运会组委会主席 |
范长龙(2000级工硕班) | 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2012至今,上将) |
国务委员 | |
郭声琨(2003级管理博) |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副书记(2013至今)、公安部部长(2012至今) |
全国政协主要领导、民主党派主要领导 | |
徐匡迪(冶59届) | 全国政协副主席(2003-2008)、中国工程院院长、上海市市长(1995-2001) |
黄孟复(铁67届) | 全国政协副主席(2003-2013)、全国工商联主席 |
刘晓峰(金属物理78级) | 全国政协副主席(2013至今)、中国农工民主党(农工党中央)副主席 |
李敏宽(矿机63届) |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台盟中央)副主席 |
李惠东(腐蚀博90级) |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革中央)秘书长 |
赵光华(社科系86-88) | 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中央)秘书长 |
省部、司局级主要领导 | |||
孙安民 |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 | 哈斯巴根 | 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 |
叶志强 | 国家冶金工业部副部长 | 邢书成 | 广州军区副司令员(中将) |
殷瑞钰 | 国家冶金工业部副部长 | 高德福 | 吉林省军区参谋长(少将) |
陆叙生 | 国家冶金工业部副部长 | 费爱国 | 空军装备技术研究所所长(少将) |
范维唐 | 国家煤炭工业部副部长 | 方凌江 | 济南军区联勤部自动化站站长(少将) |
应文华 | 国内贸易部副部长 | 张吾乐 | 甘肃省省长 |
陆江 | 国内贸易部副部长 | 马仲才 | 山东省委副书记 |
马锡广 | 宁夏回族自治区副主席 | 朱志辉 | 云南省委副书记 |
陈德荣 | 浙江省副省长 | 郝远 | 甘肃省副省长 |
史和平 | 江苏省副省长 | 沈国俊 | 四川省纪委书记 |
王永明 |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书记 | 靳善忠 | 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
贾锡太 |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 桂中岳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
王四连 | 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 周荣昌 | 内蒙古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
王宏民 |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 龚世萍 | 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
王汀明 | 湖南省政协副主席 | 冯炯华 | 宁夏回族自治区副主席 |
郝振贤 | 四川省政协副主席 | 高小玫 | 上海市政协副主席 |
殷晓静 | 中央驻港联络办公室副主任 | 付双建 | 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 |
庞文华 | 国家海洋局党组书记 | 张长富 | 国家经贸委机关服务局局长 |
郑新立 |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
市委书记、市长 | |||
张广宁 | 广东广州市委书记 | 陈建华 | 广东广州市市长 |
江西新余市委书记 | 广东湛江市市长 | ||
甘肃兰州市委书记 | 谢汝煊 | 广西南宁市市长 | |
河北石家庄市委书记 | 于言良 | 辽宁朝阳市市长 | |
王大名 | 河北秦皇岛市委书记 | 山西晋中市市长 | |
王可 | 广西北海市委书记 | 江苏南京市市长 | |
山西大同市委书记 | 徐匡迪 | 上海市市长 | |
湖北宜昌市委书记 | 刘淇 | 北京市市长 | |
孙建群 | 河北廊坊市委书记 | 江苏镇江市委书记 | |
孙本先 | 四川攀枝花市委书记 | 浙江温州市委书记 | |
新疆阿勒泰地委书记 | 郝振贤 | 四川广元市委书记 |
折叠 科教校友
北京科技大学党委书记 | 高兆祖 |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党委书记 | |
北京科技大学校长 | 仇春霖 | 北方工业大学校长 | |
北京科技大学校长 | 王起桢 | 北方工业大学党委书记 | |
杨天钧 | 北京科技大学校长 | 北京农学院党委书记 | |
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 | 北京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党委书记 | ||
张先青 | 北京工业设计院院长 | 北京市委党校党委书记 | |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院长 | 许秀 | 北京建工学院党委书记 | |
韩景春 | 钢铁研究总院党委书记 | 齐鸿恩 | 江西南方冶金学院院长 |
冶金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 董元篪 | 安徽工业大学校长 | |
庄瑞征 | 秦皇岛冶金设计研究院院长 | 华南理工大学校长 | |
赵少明 |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院长 | 广东机械学院院长 | |
安徽工业大学校长 | 黎樵燊 | 广东工业大学校长 | |
天津大学党委书记 | 董启铭 | 河南工业大学校长 | |
中国戏曲学院党委书记 | 霍银海 | 冶金自动化研究院党委书记 | |
闫拓时 | 中国音乐学院党委书记 | 朱耀中 | 冶金部情报研究所党委书记 |
北方工业大学党委书记 | 狄涛 | 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社长 | |
谢辉 | 北方工业大学党委书记 | 姜军 |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校长 |
马宪平 | 北京教育学院党委书记 | 樊源兴 | 中国冶金报社党委书记 |
河北联合大学党委书记 | 张训毅 | 中国冶金报社社长 | |
内蒙古科技大学校长 | 张战波 | 北京冶金设备研究院院长 | |
东华理工大学校长 | 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院长 |
折叠 商界校友
一、矿冶企业主要负责人校友
北京科技大学建校以来,为国家钢铁冶金领域输送大批杰出人才,其中担任矿冶企业重要负责人的校友二百余人。学校被誉为“钢铁摇篮”。
中国四大钢铁集团主要负责人校友 | |||
首钢总公司 | 宝钢集团 | 鞍钢集团 | 武钢集团 |
王青海(书记、董事长) | 陈德荣(董事长) | 刘玠(书记、董事长) | 马国强(董事长) |
王跃祖(副书记) | - | 张广宁(书记、董事长) | - |
王毅(副总经理) | - | 姚林(书记、董事长) | - |
韩庆(副总经理) | - | 张晓刚(总经理) | - |
谢有润(副总经理) | - | 唐复平(总经理) | - |
赵民革(副总经理) | - | - | - |
其他大型钢铁企业主要负责人校友 | |||
合肥钢铁集团公司党委书记 | 王庐嘉 | 合肥钢铁集团公司总经理 | |
吕聿信 | 长城特殊钢公司总经理 | 邯郸钢铁公司总经理 | |
天津钢管公司党委书记 | 长治钢铁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 ||
张振纲 | 天津钢管公司董事长 | 包头钢铁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 |
石家庄钢铁公司党委书记 | 攀钢集团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 ||
石家庄钢铁公司总经理 | 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 ||
河北钢铁公司党委书记 | 广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 ||
河北钢铁公司董事长 | 姜国钧 | 新兴铸管集团公司党委书记 | |
河北钢铁公司副董事长 | 莱芜钢铁集团总经理 | ||
太钢集团董事长 | 朱津秋 | 上海有色集团公司总经理 | |
太钢集团副董事长 | 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总经理 | ||
太钢集团总经理 | 华凌集团公司总经理 | ||
太钢集团总经理 | 唐山钢铁公司党委书记 | ||
杨盘铭 | 太钢集团副总经理 | 陕西精密合金公司总经理 | |
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 施嘉良 | 新余钢铁公司董事长 | |
陶星虎 | 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 何建昌 | 华北冶金建设公司总经理 |
中国冶金矿业总公司党委书记 | 西安钢铁公司董事长 | ||
董家祥 | 中国冶金矿业总公司总经理 | 吉林铁合金集团公司总经理 | |
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 十九冶金建设公司党委书记 | ||
中国五矿集团副总裁 | 张勇钢 | 西姆莱斯钢管公司总经理 | |
中国钢铁工贸集团公司党委书记 | 济南钢铁公司总经理 | ||
白葆华 | 中国钢铁工贸集团公司总裁 | 田锡恩 | 唐山钢铁公司总经理 |
朱昌逑 | 马鞍山钢铁公司总经理 | 李前煦 | 南京钢铁公司总经理 |
马鞍山钢铁公司总经理 | 王宪固 | 西宁特殊钢公司党委书记 | |
邯郸钢铁公司党委书记 | 杨忠 | 西宁特殊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 |
邯郸钢铁公司总经理 | 黄一新 | 南京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
二、其他企业主要负责人校友
齐向东 | 奇虎360总裁 | 秘增信 | 中信集团董事、副总经理 |
魏新 | 北大方正集团董事长 | 郭士进 | 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
刘振飞 |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 | 吴松春 | 浙江省中国旅行社总经理 |
俞兵 | 联想集团副总裁 | 冯国熙 | 北京自来水集团董事长 |
徐和谊 | 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 | 潘海东 | 互动百科创始人 |
韩永贵 | 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 梁相钦 | 深圳水务集团董事长 |
王东 | 北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 张清富 | 中国光大国际有限公司总经理 |
邹建 | 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 周伟坪 | 中国青年旅行社总经理 |
沈克林 | 中国重型机械总公司总经理 | 郭洪成 | 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
单亦和 |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董事长 | 杜凤超 | 华远集团董事长 |
李克成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监事会主席 | 姜德义 | 北京金隅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
张玉卓 | 神华集团董事长 | 陆正耀 | 神州租车总裁 |
崔锡武 | 中国黄金集团总经理 | 张荣明 | 北京爱慕内衣有限公司董事长 |
刘明忠 | 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 刘惠璞 | 聚美优品高级副总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