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历史沿革
大连大学工学院
学校1949年4月建校,时为大连大音矛或久学工学院。
大连工学院
大连工学院1950年7月大连大学建制撤销,学校独立为大连工学院。
1960年始专吧抗应担适杨观10月被确定为教育部直属全确读令刻国重点大学。
198起齐管及原至轮溶基6年4月设研究生院。
大连理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1988年3月更名为大连理工大学。
1996年启动实施“211工程”建设,教育部、辽宁省大提步值差特最内望林之条连市共建大连理工大学。
2001年启动实施“985工程”建设,教育部、辽宁省、大连市重点共建大连理工大学。
2003年被中央确定为中管干部学校。
2004年实施“985工程”二期建设。
2006年中央依托大连理工大学成立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
2012年正式启动领军型大学建设工程。
20包报告威至重12年12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建设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1]
2017年5月评侵投25日,加入中英大学工程教育与研究联盟。
2017年9月,入选国家“双一城轮流”(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
折叠 编辑本段 办学条件
折叠 师资力量
截至2018年5月氢判星德余季外甚读由,学校有教职工4321人,其中专任教师2650人;学校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2人、瑞典皇家工程院院士1人、兼职教师中候井磁密止王浓浓的两院院士30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1人,讲座教授11人、青年学者1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3财指航蒸球三认观棉人,国家“万人计划”济呀实入选者24人(其中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8人,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人,教学名师2人,青球以草重斯景经研花显年拔尖人才2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0人,“973计划”青年科学家专题项目首席科学家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5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1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获得者1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23人,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4人,辽宁省高等学校教学定土名师奖获得者31人;博士生导师726人,专任教师中正高级职雷混余称808人,副高级职称1098人。学校现有本科生25380人,硕士生10537人,博士生4则曾感案类即算弦约谁干836人。
两院院士(11人):邱大洪、钟万勰、程耿东、王立鼎、林皋、赵国藩、王众托、欧进萍、申长雨、郭东明、蹇锡高
双聘院士国仍周投屋放日系工手(20人):齐康、王之江、曾毅、殷国茂、沈闻孙、高金吉、邹竞、胡永康、何德全、王浩、刘玠、陈清泉、岑可法、杨似病凤田、林宗虎、顾国彪、赵晓哲游么记失益模久知、高文、王景全、王超
测衡洲宣团困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0人):吴微、王友年、张洪武、董闯、李宏男、周晶、彭孝军、林焰、全燮、胡祥培
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16人):王众托、钟万勰、洪承礼、林钧岫、邱大洪、林 皋、程耿东、杨大智、马腾才、宋玉普、蹇锡高、胡家升、王永学、李宏男、欧进萍、李洪兴
校特聘教团授(海外兼职):王晓钢、崔占峰、初文昌、季绍波、刘瑞明、崔天宏、宋钢兵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3人):董闯、唐春安、欧进萍、胡平、郭东明、全燮、张洪武、胡祥培、贾振元、吕小使呢培一消企兵、刘黎明、董国海、邱介山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出短(31人):唐春安、董闯、欧进萍、王永学、王伟、滕斌、李宏男、沈永明、徐永平、张洪武、胡平、申长雨、郭东明、全燮、张淑芬、吕小兵、唐 莉、彭孝军、邱介山、雷明凯、胡祥培、郭旭、程春田、段春迎、刘黎明、朱庆华、贺高红、陆安慧、李克秋、陈景文、孙希明
全国高等学校百名教学名师奖获得者(4人):高占先、孟长功、李志义、梁延德
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百王州混已界措因获得者(18人):王永学、孔宪京、王延章、周集体、栾茂田、林焰、李廷举、彭孝军、殷福亮、王友年、宁桂玲、全燮、郭东明、张淑芬、唐春安、雷逢春、胡平、李洪兴
国家级教学团队(7个)
序号 | 团队名称 | 带头人 | 年份 |
1 | 化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 高占先 | 2007年 |
2 | 机械设计与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团队 | 贾振元 | 2008年 |
3 | 化工专业主干系列课程双语教学团队 | 贺高红 | 2008年 |
4 | 创新教育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 冯林 | 七孩厂病补宜出的2009年 |
5 |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路编纪唱谈业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 王仁宏 | 2009年 |
6 | 过程装备与控学称马请大进飞井况掌还制工程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 李志义 | 2010年 |
7 | 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 魏晓文 | 2010年 |
折叠 院系专业
截至2018年5月,学校学校设有研究生院,7个学部【6个鲜这管理重心在学部,1个管理重心在学院(含3个正处级建制学院)】,8个独升文困坐犯侵密纪探妈立建制的学院、教学部,3个专风水千门学院和1所独立学院;盘锦反片却歌刚认族玉校区设有基础教学部尼敌季赶型担米家停和7个学院;开发区校区有3个学院。设有87个本科专业,现有在校生的本科专业82个,目前调整为77个本科专业进行招生。
校区 | 学部(院) | 下设院(系) | |
---|---|---|---|
大连凌水主校区 | 研究生部(院) | ||
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 | 化工学院(石油化工学院) | 化工机械学院 | |
化学学院 | 制药科学与技术学院 | ||
环境学鸡较脚城首请际香发推味院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
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 | |||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 | 电气工程学院 |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 | |
状弱京盐础没调己烧沿二半导体技术学院 |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 ||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
生物医学工程系 | |||
建设工程学部 | 水利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学院 | |
交通运输学院 | 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 ||
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 | 工程力学系 | 船舶工程学院 | |
汽车工程配财从末土带进还差高学院 | 航空航天学院 | ||
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 | |||
机械工程与材料能源学部 | 机械工程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时向算义面静院 | |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 |||
管理与经济学部 |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 工商管理学院 | |
经济学院 | MBA/EMBA中心 | ||
人与殖素义消文与社会科学学部 | 人文学院 | 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 |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M限叫都讨套PA教育中心 | ||
国家级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 | 艺术教育中心 | ||
建筑与艺术学院 | 下建筑系 | 城市规划系 | |
艺术系 | 工业设计系 | ||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 物理系 | 光电工程系 | |
外国语学院 | |||
数学科学学院 | |||
体育教现跑随波最紧学部 | |||
国际教育学院 | |||
国防教育学院 | |||
创新实验学院 | |||
成人与继续教育学院 | |||
远程教育学院 | |||
开发区校区 | 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 嵌入式系统工程系 | 服务科学与工级程系 |
数字媒体技术系 | 软件工程系 | ||
网草络工程系 | |||
盘锦校区 | 石油与化学工程学院 | ||
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 | |||
食品与环境学院 | |||
生命与医药学院 | |||
文法学院 | |||
商学院 |
折叠 学科建设
截至2018年5月,学校建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力学、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涵盖15个二级学科),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个(计算数学、等离子体物理、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结构工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环境工程),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现有2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3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4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29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还有工商管理硕士(MBA,含EMBA)、公共管理硕士(MPA)、建筑学硕士、工程(博士、硕士)、金融硕士、应用统计硕士、艺术硕士、翻译硕士、工程管理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城市规划硕士、汉语国际教育、体育等13个类别专业学位授予权以及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予权。
- 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力学、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管理科学与工程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个):计算数学、等离子体物理、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结构工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环境工程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动力机械及工程、技术经济及管理
折叠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18年5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3个。有4个国家级教育、教学基地(国家工科化学教学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8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工程训练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基础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土木水利实验教学中心、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化工综合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化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电工电子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车辆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7个国家级教学团队,是国家实施工程教育改革十所试点学校之一,国家首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试点学校之一,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试点高校之一。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3个)
批次 | 专业名 | |||
第一批 |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 水利水电工程 | 软件工程(设2个专业方向) | |
第二批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电子信息工程 | 建筑学 | 土木工程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应用物理学 | |||
第三排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
第四批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热能与动力工程 | 环境工程 | 工程力学 |
第六批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 生物工程 |
第七批 | 功能材料 | 能源化学工程 |
国家级精品课程一览表(2003-2010年)
序号 | 课程名称 | 院系 | 年份 |
1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2010年 |
2 | 技术经济学 | 管理学院 | |
3 | 创新教育基础与实践 | 创新实验学院 | |
4 | 财务管理 | 管理学院 | 2009年 |
5 | 环境化学及实验 | 环境学院 | |
6 | 粉体力学 | 化工学院 | |
7 | 过程机械与实验 | 化工学院 | |
8 | 大学物理 |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 2008年 |
9 | 工程训练 | 机械学院 | |
10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人文学院 | |
11 | 数值分析 | 数学系 | |
12 |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 机械学院 | |
13 | 普通化学及实验 | 化工学院 | |
14 | 物理化学及实验 | 化工学院 | |
15 | 画法几何学及工程制图 | 机械学院 | 2007年 |
16 |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 | 化工学院 | |
17 | 分析化学与实验 | 化工学院 | 2004年 |
18 | 无机化学与实验 | 化工学院 | 2003年 |
19 | 有机化学与实验 | 化工学院 |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9门)
序号 | 课程名称 | 院系 | 年份 |
1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2010年 |
2 | 技术经济学 | 管理学院 | |
3 | 创新教育基础与实践 | 创新实验学院 | |
4 | 财务管理 | 管理学院 | 2009年 |
5 | 环境化学及实验 | 环境学院 | |
6 | 粉体力学 | 化工学院 | |
7 | 过程机械与实验 | 化工学院 | |
8 | 大学物理 |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 2008年 |
9 | 工程训练 | 机械学院 | |
10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人文学院 | |
11 | 数值分析 | 数学系 | |
12 |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 机械学院 | |
13 | 普通化学及实验 | 化工学院 | |
14 | 物理化学及实验 | 化工学院 | |
15 | 画法几何学及工程制图 | 机械学院 | 2007年 |
16 |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 | 化工学院 | |
17 | 分析化学与实验 | 化工学院 | 2004年 |
18 | 无机化学与实验 | 化工学院 | 2003年 |
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7门)
《走进纳米的世界》(宁桂玲)、《从宇宙到夸克》(余虹)、《科学技术与工程伦理》(王前)、《改变世界的化学》(孟长功)、《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冯林)、《中国古典诗歌意象》(叶君远)等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建设单位(7个):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工程训练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基础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土木水利实验教学中心、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化工综合实验教学中心
教学基地(4个)
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理科:数学与应用数学、工科:化学)
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2个)
序号 | 负责人 | 项目名称 | 年份 |
1 | 王众托 | 基于“知识与信息管理”平台的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2007年 |
2 | 卢中昌 |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2007年 |
3 | 李志义、邹积岩 | 本-硕-博贯通的工程科学型人才培养模式 | 2007年 |
4 | 沈宏书、王金城 | 产学研紧密衔接的工程开发与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 | 2007年 |
5 | 朱泓、冯林 | 强化创新实践的工程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模式 | 2007年 |
6 | 全燮、刘志军 | 工程复合与交叉型人才培养模式 | 2007年 |
7 | 贾振元 | 面向工程的机械大类人才培养模式 | 2007年 |
8 | 殷福亮 | 面向工程的电信大类人才培养模式 | 2007年 |
9 | 李宏男 | 面向工程的土木水利大类人才培养模式 | 2007年 |
10 | 曲景平 | 面向工程的化工大类人才培养模式 | 2007年 |
11 | 李志义 | 立体化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2008年 |
12 | 沈宏书 | 工程型软件精英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2008年 |
- 教学成果
“十五”期间,学校来共出版教材418部,其中12部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19部为国家“十五”规划教材。有4部教材被列入2003年国家“高等教育百门精品课程教材建设计划”。
2001年-2005年,学校每年设立100万元左右专项经费,支持教改项目。共支持458项校内教改项目,20项国家级教改项目和5 项省部级教改项目。2001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5项,其中一等奖2项(含与校外合作1项),二等奖3项(含与校外合作1项);2005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4项,其中一等奖2项(与校外合作),二等奖2项。2004年获辽宁省优秀教学成果19项(一等奖9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4项)。2001年至2004 年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共87项(一等奖17项,二等奖34项,三等奖36项)。
2012年,学校有30项成果获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成果奖,包括一等奖16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2项,获奖总数及一等奖数量均居辽宁省各高校之首。
学校建设了“学校-院系-小组”三级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2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国家级教学成果
一等奖:《大学生创新实践中心的建设》、《创新人才培养工程的研究与实践》
二等奖:“中国管理案件共享中心系统建设——工商管理教育模式创新” (苏敬勤、王雪华等,2009年)
“高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张国梁、朱泓、郝云忱,张晓军,王宝民,2005年)
学生获奖
2008年-2014年,学生科技竞赛获省级以上奖励2004项,其中,国际级207项。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4次获得“优胜杯”,在“中国机器人大赛”中多次获得冠军。
2013年,学校共有1536人次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其中,135人次获得国际级奖项,包含一等奖8项,二等奖24项;465人次获得国家级奖项,获得特等奖1项,一等奖21项,二等奖43项;有936人次获得省部级竞赛奖项,获得特等奖10项,一等奖83项,二等奖80项。
在2013年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主板的第十三届“挑战杯”中,获得“优胜杯”,并获高校优秀组织奖,推荐的参赛作品《交互式声光显示屏》获全国特等奖;在2013年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ICM)获一等奖8项,二等奖37项,成功参赛奖77项。[6]
折叠 合作交流
- 国内合作
2010年11月25日,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等8所高校在上海同济大学宣布签署《卓越人才培养合作框架协议》,同意全方位合作,并宣布2011年自主选拔录取实行联考。 重庆大学于次月宣布加入,至此,卓越联盟基本形成。
- 国际交流
截至2018年5月,学校与29个国家和地区的207所海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际校所合作关系;学校有留学生1434人;2014-2016年,申请了34个聘请外国专家教育部重点项目,建立了6个国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共争取国家各类引智经费2528.6万元,聘请长短期外国专家2674人。为提高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与专业水平,学校积极拓展包括国家公派、联合培养、交换学习、短期交流访问、海外实习等150余项海外交流项目。2014-2016年,共派出长短期交流学生4278人。
合作学校
英国:杜伦大学;
瑞典:皇家工学院、丹麦技术大学;
比利时:根特大学;
葡萄牙:里斯本理工大学;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
折叠 编辑本段 学术研究
折叠 科研机构
截至2018年5月,学校建有1个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辽宁重大装备制造协同创新中心),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船舶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电子政务模拟仿真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先进装备设计与CAE软件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4个国家级工程实验室(工业装备节能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桥梁与隧道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制造管理信息化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消防与应急救援国家工程实验室(共建)),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大连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大连理工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1个国家级技术中心(大连理工大学国家振动与强度测试中心),1个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研究基地,1个国家知识产权(辽宁)培训基地。学校有5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业生态与环境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洋能源利用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三束材料改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精密/特种加工及微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类)),20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2个辽宁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2个公共技术创新平台,9个技术创新基地及科技成果转化基地,3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6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6个国家创新研究群体,2个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0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
国家重点实验室 | ||
海岸和近海工程 | 精细化工 | 工业装备结构分析 |
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 | ||
先进装备设计与CAE软件开发(联合地方) | 电子政务模拟仿真(联合地方) | 船舶制造 |
国家级工程实验室 | ||
工业装备节能控制技术(联合地方) |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
三束材料改性 | 精密与特种加工 | 工业生态与环境工程 |
海洋能源利用与节能 | ||
教育部(B类)重点实验室 | ||
精密/特种加工及微制造技术 | ||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
模塑制品 | 制造管理技术 | 动物性食品安全保障技术 |
工业装备监测与控制 | ||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 | ||
微纳米技术及系统 | 内燃机 | 工业设备先进控制系统 |
生物基化学品 | 制造管理信息化 | 工程防灾减灾 |
太阳能光伏系统 | 先进光电子技术 | 先进连接技术 |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 | 数字媒体处理与传输 | 海水淡化 |
集成电路技术 | 能源材料化工 | 化工资源清洁利用 |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动力控制与整车技术 | 土木基础设施安全监测与控制 | |
辽宁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 | ||
车辆先进设计制造工程技术 | 电子政务 | 制造执行系统 |
桥梁与隧道安全技术工程实验室 | 先进高分子材料工程实验室 | 精细化工 |
先进船舶 | 高性能树脂 | 工业生态与环境 |
车辆先进设计制造 | 起重机械 | 工业装备分布式控制 |
先进连接制造 | 物联网与协同感知 | 硼镁资源化工与新材料 |
辽宁省教育厅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 | ||
微系统与微制造 | 原材料特种制备技术 | 工业污染防治与生态工程 |
水科学和水利工程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光电信息工程与技术 |
先进装备制造技术 | 生物工程省级高校 | 石油化工技术与装备 |
辽宁省省级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教育厅) | ||
先进船舶 | 先进装备设计与CAE软件 | 工业生态与环境 |
大连市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 | ||
大连市先进船舶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 大连市先进焊接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 大连市工业装备节能控制工程实验室 |
大连市制造管理信息化工程实验室 | 大连市热能综合利用工程实验室 | 大连市电子政务工程实验室 |
大连市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工程实验室 | 大连市结构安全监测与控制装备 | 大连市固体废物资源再生工程实验室 |
大连市功能化学品合成及应用工程实验室 | ||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 ||
辽宁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基地 |
信息来源:大连理工大学官网2014年信息[3]
折叠 科研成果
2011年度,学校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71项,经费15919.9万元,与2010年同期比较,获批项目数增长5.9%,经费更是大幅度增长,首次突破亿元大关,比2010年同期增长64.4%。该校获批的项目中,面上项目147项,经费8548.4万元;青年基金102项,经费2509万元;重点项目15项,经费3334.5万元;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1项,经费600万元;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项,经费200万元;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1项,经费400万元;重大国际合作项目1项,经费280万元;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1项,经费20万元;外国青年学者研究基金1项,经费20万元;主任基金1项,经费8万元。获得资助总经费位居全国第17位。
2012年,学校共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268项,经费19392.6万元。其中,面上类项目148项,经费11294.6万元;青年基金87项,经费2117万元;重点项目8项,经费2391万元;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2项,经费600万元;重大国际合作项目4项,经费1080万元;合作重点项目4项,经费380万元。滕斌教授作为学术带头人的“海洋环境灾害作用与结构安全防护”国家创新研究群体获得延续资助,经费600万元。
2012年度,学校被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收录文献1891篇,其中论文1875篇,相比上一年度增长了20.5%,在全国高校排名中列第15位,该校SCI论文增长速度在科技论文影响较高的前20所高校中位列第二;被工程索引核心部分(Ei)收录论文1880篇,在全国高校列第7位。
根据SCI统计,该校2007-2011年被收录的论文在2012年度被引用2342篇、8019次,在全国高校列第17位;该校2003-2012年国际论文累计被引用9593篇,累计被引72182次,在全国高校列第15位,较上年度位次上升。2012年度该校共有607篇论文被评为 “表现不俗的论文”,在全国高校排名第14位,“表现不俗”是指SCI收录论文发表后的影响超过其所在学科论文被引用次数的世界均值。
2001年-2014年5月,学校共获国家科技成果奖励38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346项。2012年-2014年5月,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2项。[2]
折叠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馆藏文献总量约有299.2余万册。形成以理工科为主,兼顾社科、管理等学科文献的多类型、多语种、多载体的馆藏体系。 具体包括: | |
外文现刊 139种 | 中文图书累计 217万册 |
中文现刊 1358种 | 外文图书累计 52.2万册 |
中外文报纸 88种 | 合订期刊 27.6万余册 |
中外文电子图书 173万册 | 中外文电子期 58452种 |
该校博、硕论文 44552篇 | 中外文数据库 275个平台 110个 |
信息来源: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官网2014年7月信息[4]
- 学术期刊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创刊于1950年,是由大连理工大学主办的综合性科学技术类学术性双月刊。是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综合性科学技术”核心期刊。曾荣获首届中国期刊奖提名奖、教育部科学技术司优秀期刊一等奖、全国高校自然科学学会精品期刊和优秀期刊、辽宁省新闻出版局一级期刊等。被多家国内外检索工具收录为源刊,并和国外几十家大学图书馆进行刊物交换。
《计算力学学报》,原名《计算结构力学及其应用》,是国家科技部批准、教育部主管、大连理工大学和中国力学学会联合主办的专业学术性期刊,1984年2月创刊,1997年更名为《计算力学学报》。作为中国计算力学领域的代表刊物,主要刊登计算力学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设有多种栏目:学术论文、综合评述、工程应用、研究简报、程序设计和程序绍、短文、专题讲座、学术动态、问题讨论等。
是中国"力学类"核心期刊、中国高等学校优秀自然科学学报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论文摘要被《中国力学文摘》、《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收录,《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首批入编期刊,由《中国期刊网》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期刊方阵”的双效期刊,被俄罗斯《文摘杂志》全刊收录,是德国《数学文摘》收录期刊,美国《应用力学评论》、荷兰《文摘与引文数据库》(Scopus)、波兰《哥白尼索引》(IC)、美国《工程索引》(Ei Compendex)(2002—2012)的核心期刊,美国《数学评论》、《剑桥科学文摘》的来源期刊。
此外学校还有数学研究及应用(英文版)、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热科学与技术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等学术期刊。[5]
折叠 编辑本段 文化传统
折叠 校徽
折叠 校训
求实 创新 进取 团结
求实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探寻真理,追求真知;创新是勇于开拓,不断追求更高的境界,在传承中继承和发扬光大;进取是要努力上进,力图有所作为;团结是要求有合作和团队的意识,不以小我为中心。[7]
折叠 校歌
折叠 编辑本段 学校领导
折叠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王寒松 |
校长、党委副书记 | 郭东明 |
党委常务副书记 | 姜德学 |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李成恩 |
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 宋丹 |
党委常委、副校长 | 李俊杰(赴西藏大学参加援藏工作)、贾振元、宋永臣、朱泓、薛徽、毕明树、姚山 |
党委常委 | 杨炳君、董国海 |
校长助理 | 罗钟铉、郭金明 |
折叠 历任领导
大连大学工学院时期 | |
大连大学第一任校长 | |
大连大学第二任校长兼党委书记 | |
原大连大学党委书记 | |
大连大学工学院第一任院长兼科学研究所所长 | |
大连工学院时期 | |
大连工学院第一任院长 | |
大连工学院第一任党委书记 | |
白长和 | 大连工学院第二任党委书记 |
大连工学院第四任党委书记 | |
大连工学院第三任党委书记 | |
大连工学院第二任院长,中科院院士 | |
大连理工大学时期 | |
大连理工大学第五任党委书记 | |
大连理工大学第六任党委书记 | |
大连理工大学第三任校长,第七任党委书记 | |
大连理工大学第四任校长,第八任党委书记 | |
大连理工大学第五任校长,工程力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 |
大连理工大学第六任校长,土木工程力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 |
大连理工大学第九任党委书记 | |
大连理工大学第七任校长,塑料成型及模具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 |
郭东明 | 大连理工大学第八任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
折叠 编辑本段 知名校友
尉健行,1953年机械系机械制造专业毕业。曾任中共第十四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纪委常委、书记,中共第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纪委书记、常委等职务。
戚元靖,1955年土木学院毕业,原冶金工业部部长,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三届中央委员。1994年11月4日在北京逝世。
叶连松,船舶工程学院毕业,原河北省省长、省委书记。
高德占,化工学院毕业,原吉林省省长,天津市委书记。
闻世震,1965年机械学院毕业,原中共辽宁省省长、省委书记,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中共第十五届、十六届中央委员。
傅育宁,土木学院毕业,招商局集团董事长,兼任招商银行董事长、蛇口工业区董事长、招商国际董事长、招商轮船董事长。傅育宁1998年12月加入招商局集团,2000年4月起任招商局集团总裁,还担任在香港上市的招商局国际(00144.HK)公司主席。2014年4月23日上午,华润集团在香港召开会议,傅育宁任华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许宪平,机械学院毕业,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总经理、董事、党委常委,兼任一汽股份、启明星股份董事长。
钱令希,国内计算力学学科创始人,工程力学专家,著名力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
向文波:材料学院和管理学院毕业,工程机械专家、高级工程师,现任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陈佳洱: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教育家、加速器物理学家。现为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技术物理系教授。
殷国茂:机械学院毕业,1988年获全国首批优秀企业家称号,原成都无缝钢管厂厂长,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倪润峰,电子工程系毕业,原四川长虹集团董事长,中共十四大代表、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
刘长春:国内高校第一位体育学教授,第一个代表中国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运动员,被称为“中国奥运第一人”。
万立骏:化工学院毕业,主要从事电化学、SPM技术、纳米化学和纳米材料的研究。2009年荣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0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12年当选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钟万勰:计算力学专家。国际计算力学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立鼎: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精密机械和微纳机械专家。
林皋:水利工程及地震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邱大洪:海岸工程和近海工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程耿东:原大连理工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主要从事工程力学、计算力学和结构优化设计的研究。
申长雨:塑料成型及模具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郭东明:机械学院毕业,2009年1月14日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国内机械制造学科领域颇具声望的领军人物。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校长。
赵国藩:土木系毕业,土木建筑结构工程学家。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众托:系统工程与管理科学专家,大连理工大学知识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朱建民:化工学院毕业,创立辽宁奥克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总裁。
俞鸿儒:空气动力学家,气动实验专家。该国激波管、激波风洞研究及其应用的开拓者之一。
徐性初:精密机床设计及工艺专家,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院士。
崔占峰,化工学院毕业,英国牛津大学首位华人教授、细胞与组织研究中心主任,2013年荣膺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
李琳,自动化控制专业毕业,英国华威大学教授,激光加工中心主任,2013年荣膺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
陈国庆:现任内蒙古大学校长,教育部科技委数理学部委员,内蒙古数学会理事长,中国数学会理事,中国运筹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内蒙古青联副主席。
卢伟光,船舶工程学院毕业,创立安信地板股份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上海国际商会副会长。
赵树丛,管理学院毕业,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国家林业局局长、党组书记。
王兆国,曾在管理学院学习,十六届、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原团中央第一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福建省委书记、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