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有意义学习
(1)实质: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实质的、非人为的联系,从而使认知结构不断发展。
(2)条件:外部条件: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
内部条件:学习者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与新知识相联系
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用新旧知识相互作用
(2)类型:表征学习:符号与符号所代表事物在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建立了等值关系。
概念学习:掌握一类事物的关键特征。
命题学习:获得由句子表达的、有若干概念组成的命题的复合意义。
折叠 编辑本段 认知同化过程
有意义学习的内部心理机制是同化、同化实质上是新知识通过与已有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知识或观念之间的相互作用。
根据新旧观念的概括水平及其联系方式不同,划分了三种同化模式:
(1)下位学习
当认知结构中的原有的有关观念在包摄和概括水平上高于新观念时,新旧观念(或知识)之间构成类属关系,或称为下位关系。这是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称为"下位学习"。
(2)上位学习
当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了几个概念,新的学习要在几个原有概念的基础上设置一个包摄性更广、概括水平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就产生"上位学习"。
(2)并列结合学习
当新的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的观念既不能产生从属关系,又不能产生上位关系,而只是并列关系,这种学习称为并列结合学习。
折叠 编辑本段 先行组织者
先行组织者是教师在讲授新知识之前,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和包摄性最广的、最清晰稳定的引导性材料。
包括比较性组织者和陈述性组织者。
(1)比较性组织者:与新知识类似或相邻近的认知结构中的知识,通过比较提高可辨别性,促进对新知识的理解。
(2)陈述性组织者:为新的学习提供最适当的类属者。
先行组织者的作用:在新旧知识之间搭建桥梁--为新的学习提供上位的固定点,增进新旧知识之间的可分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