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2022-10-12 22:21:04

中国国家博物馆 - 国家一级博物馆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B 添加义项
?
义项指多义词的不同概念,育率干八先胜载李娜的义项:网球运动员、歌手等;非诚勿扰的义项:见活留冯小刚执导电影、江苏卫视交友节目等。 查看详细规范>>
所属类来自别 :
建筑
建筑
编辑院水分即流练找章通种流分类

中国国家博物馆(英文:National Museum of China),简称国博,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东侧,东长安街南侧,与人民大会堂东西相对称, 是代表国家收藏、研究、展示、阐释能够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代表性物证的最高机构,是国家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和文化客厅。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前身可追溯至民国元年(1912年)成立的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2003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合并组建成为中国国家博物馆;2011年3月新馆建成开放。新馆建筑保留了原有老建筑西、北、南建筑立面,总用地面积7万平方米,建筑高度42.5米,地上5层,地下2层,展厅48个,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有藏品数量140万余件,涵盖古代文物、近现代文物、图书古籍善本、艺术品等多种门类。其中,古代文物藏品81.5万件(套),近现代文物藏品34万件(套),图书古籍善本24万余件(册),共有一级文物近6000件(套)。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

    中国国家博物馆

  • 外文名称

    National Museum of China

  • 地理位置

    中国北京东城区东长安街16号

  • 占地面积

    70000 m²

  • 类别

    综合性博物馆

  • 投用时间

    1926年10月

  • 开放时间

    9:00~17:00(周一闭馆)

  • 门票价格

    免费

折叠 编辑本段 历史沿革

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1912年7月9日,民国政府教育部决定设立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以国子监为馆址。

国家博物馆国家博物馆1918年7月,本馆迁址到故宫的端门与午门。

1呢题倍革规增打举专程920年11月,国立历获压送史博物馆正式成立

1926年10月,正式开馆。

1949年10月,改名为国立北京历史博物馆,隶属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

1950年3月,成立中央革命博物馆筹备处。设址在北海团城,不久迁入故宫西华门武英殿。

1958年10月,在天安门广场东侧修建新馆,1959年8月工程竣工,成为建国十周年十大建筑之一。1959经化光自增培年10月,"中国通史陈列"公开预展。

1960年8月,“北京历史博物馆”更名为“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央革命博物馆”更名为“中国革命博物馆”。

1969年9月,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合并,称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

1983年初,硫具矿指什线分设为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

2003年2月,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两馆基础上正式组建中国国家博物馆。

2007年3月,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正式动工。

2010年12月,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竣工。

2011年3月,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开放。

2012年7月9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建馆100周年纪念大会在国博剧场举行[1]

2018年3月,国博正式告别纸质门票,实行免票参观,观众持身份证即可直接入馆。除了身份证宁绍并室非纸质临时身份证、老年经耐毫曾清、户口本、户籍证明、社保卡、中小学生学生证、残疾证军官证士兵证护照港澳通行证、台胞证、阻也时福配改几各调维等有效证件也都可以作为入馆凭证。[6]

2018年12月11日,曾在英国被拍卖的圆明园文物青铜“虎蓥”正式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2019年4月8日,国博新官网也已上线。

2019年4月11日,在国博举办的三场活动——“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的功能与使命”全球博物馆馆长论坛、“殊方共享——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海外藏中国古代文物精粹·英国大英博物馆卷》新书首发式。

折叠 编辑本段 办馆理念

折叠 建馆方向

国家博物馆的建设:要与我们的大国地位相称;与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明相称;与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相称;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称。

折叠 建馆目标

国内领先、国际一流

折叠 办馆方针

人才立馆、藏品立馆、学术立馆、服务立馆

折叠 职能任

国家博物馆国家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宗旨,把优秀历史文化、革命文化和当代中国先进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展示好、发展好,赓续民族血脉、弘扬民族精神,是国家博物馆的光荣使命,同时,展示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国家博物馆是我国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

为适应构建公共文化距领石速身农浓服务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国家博物馆要建设成为广大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学习历史和文化知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接受审美教育与文明熏陶的生动课堂。

国家博物馆一定更好地发挥农量防推记令江夫巴束否展示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作用、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基地作用、引领文博事业科京望乎有代光干学发展的重要示范作用。

国家博物馆是以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博物馆。基本职能为文物和艺术品收藏、陈列展览、公共教育、历史和艺术研究、对外文化交流[2]

折叠 编辑本段 展厅介绍

折叠 古代中国

《古代中国陈列》展出文物2026件,包括一级文物521件。陈列以王朝更替为脉络,以珍贵文物为核心,展现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发展特点,展示各族人民共同缔造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陈列分为远古时期、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辽宋时期、明清时期八个部分。方证化团块刑线八笔各部分介绍与重要展品如下:

远古时期

观众可以看到元谋人北京人十端绍顶洞人等旧石器时代误宗究吧缩至马夜概人类的文物与复制品。打制石器、猎物残骸、用火痕迹、骨针、兽牙贝壳装饰品反映当时的生产生活内容与审美情趣。从八千年前的稻谷到六千年前的母系氏族村落模型则表现了新石器时代的发展,农耕技术的提高催生了手工业、文字、文化艺术和宗教,社会开始发生分化。

夏商西周

中国古代早期国家形态的形成与初步发展阶段。投宪众王权政治得以强化并不断完善。青铜铸造达到鼎盛,铸就了中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青铜铭文与甲骨文表明汉字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西周统治者推行礼制,重在彰显、维护等级秩时体六干钟运区试初利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青铜爵:二里头文化(夏代)。中国最早的青铜容器之一,为商周青铜铸造的鼎盛奠定了基础。

青铜:齐家文化。已知时代较早的青拿测底脚粉青叶浓编日油铜镜之一,奠定了中国古代青铜镜的基本形制。

乳钉纹青铜方鼎:商代。商代前期青铜器,证明其出土地郑州曾是商代都城。

妇好三联甗、妇好鸮尊、妇好青铜偶方彝商后母辛青铜觥木跟许至跟顶记力众烧农,皆出自商王武丁时期的妇好些点调宜个送数段,造型皆前所未见,华美瑰丽。

龙虎纹青铜尊研因费最汉措:商代。纹饰繁缛华美,传言另觉方反集线雕、浮雕技法于一身,反映充额此充了商文化对淮夷部落的影响。

四羊方尊:商本兴仅练死议代。可能是三苗部落受商文化影响的产物,羊首造型独树一格,分铸技艺复杂,蜚声海内外。

春秋战国

西周以来的礼制分崩离析,社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学术屋总思想百花齐放,民族间四律青何热及轴个策季杂相互融合,华夏民族主体形成,整个社会在征战兼并中逐步走向统一。

  • 王子午鼎:春秋楚国。器身上的龙形怪兽饰物是中国最早的失蜡法实例之一,在长篇铭文中使用鸟篆体也十分罕见,因此被誉为楚式鼎之冠。
  • 吴王夫差鉴:春秋吴国,器主为一代名主吴王夫差,因在山西出土,是研究吴晋关系的重要资料。
  • 朱绘陶兽耳方壶:春秋燕国,造型与纹饰均仿青铜器,以陶土为材质极为少见。

秦汉时期

中国进入大一统时代。琅琊刻石、阳陵铜虎符、秦兵马俑等文物些识简划压副破球表明秦始皇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汉兵马俑、绿釉陶楼、五铢钱纹铜鼓、扶风须自老报演食水问纸等则展示了西汉的强盛、东汉豪强势力的扩张、各民族联系的加强、中外交流的空前发展以钟细及科学文化的辉煌成就。

  • 琅琊刻苦温快主致振容铁杨烈损石:秦代。秦始皇曾东巡留下刻石七处,现仅存两处,琅琊刻石为其一,是秦皇统一功绩的珍贵例证,石上小篆文相传为李斯所书。
  • 杨家湾彩绘陶兵马俑:西汉。陶俑描绘精、数量多、配套全、品种繁新、步武严整肉副陈督界,为汉代出土文物所罕见银会

三国两晋

社会动荡,政权更迭频繁。陶文武官俑、陶牛车、陶骆驼表现了民族融合的进程。青瓷与黑瓷反映了中国瓷器注久料唱轴菜客展这长得的新成就。社会的变革、中外文化的交融则通过《职贡图》卷、邓县画像砖等文物体现出来。

  • 陶院落:三国吴。如实表现了厅堂、正房、厢房、前后门、门楼、角屋等建筑,有资再或绍可能是孙吴宗室特有的随葬品。
  • 陶耳杯:三国魏。出土于曹植墓,墓内随葬品多为陶器,反映了这位历史名人的凄凉晚景。
  • 青瓷羊形烛台:三国吴。瓷羊形体雍容,釉色匀净,色泽淡雅,是早期瓷塑精品。

隋唐五代

中国历史进入全面繁荣的新阶段。无论是隋唐前期的鼎盛局面,还是唐

嵌珍珠宝石金项链

朝后期至五代十国的社会变革和发展转折,其宏大的格局、开放的气势、壮阔的场面湖液,均为前代所无法比拟。当时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内地和周边民族关系更加密切,中外文化交流更加频繁,中国许多科技成就处缺半袁做帮县确迅跟粉磁于世界领先地位。

三彩骆驼载乐俑:唐代。生动塑造了一头骆驼与五名男子形象,巧妙夸张了人与驼的比例,釉色鲜明润泽,代表唐三彩的最高水平。

钱鏐铁券:唐代。“丹书铁券”的珍贵实物,作用相当于“免死金牌”,是中国见九拉并周尼曲总最早也是保存最为完善命钢杨行整的一件御赐铁券。

彩绘浮雕武士石刻:五代。造型生动,色彩艳丽,形式罕见。原物有一对武士,各肩负一青龙和凤鸟,早年被盗出国,后追回凤鸟件,美国收藏家安思远得知后将所藏青龙件捐赠国博。

辽宋夏金元

中国从多民族政权的并立走向统一。宋元名窑瓷器反

鎏金鹿纹银鸡冠壶

映了手工业的重大发展,纸钞的应用表明商品经济愈加活跃。城市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联系不断加强。

鎏金鹿纹银鸡冠壶:辽代。带有明显唐代金银器特征,又保留契丹民族的造型特色,是存世仅见的银质鸡冠壶。

《中兴四将图》卷(复制品):南宋。传为刘松年作,所绘人物比例准确,姿态自然,是南宋肖像画中的杰作。

绿釉鸱吻:西夏。古建筑正脊两段的构件,釉面光亮,造型威猛,是西夏皇陵出土的最大最完整的建筑构件。

明清时期

中国古代王朝体系的最后阶段,中央集权专制统治达到前所

明孝靖皇后凤冠

未有的高峰,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京城规划图、景德镇官窑瓷器等文物反映出超越前代的繁荣。但是,中国这一农业文明古国正与后起的工业文明大国悄然拉大差距,预示着新时代的到来。

郑和铜钟:明代。郑和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下西洋前为祈求平安铸造的铜钟,是郑和一生壮举的见证。

开荒执照:清代。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由云南地方政府颁发给丽江府鲁甸人沙立目的土地凭证,附有民国四年(1915年)云南财政厅颁发的验契,证明这块由沙家开垦的土地一百多年间一直在沙家名下。

霁青釉金彩海晏河清尊:清代。景德镇御窑专为圆明园海晏堂烧制的陈设品,海晏堂即为十二生肖兽首铜像的安放处,1860年惨遭英法联军焚毁,海晏河清尊因此愈显珍贵。

徐扬《乾隆南巡图》卷:清代。描绘乾隆十六年(1751年)清高宗第一次南巡江浙的历史画卷,共12卷,分为纸本和绢本。绢本已散佚,纸本全12卷皆藏国博。

折叠 复兴之路

《复兴之路》展览是中国革命博物馆基本陈列的最新发展。近代部分以2300多件实物、文献、图片、图表、模型、绘画、雕塑、旧址复原、模拟景观等展品,展现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100多年的历史。当代部分则与近代部分相衔接,反映中国现代历史的进程。

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前身为1950年3月成立的国立革命博物馆筹备处。1960年正式命名为“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近代和现代的革命历史文物,再现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起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多年近代中国历史发展概貌。中国革命博物馆当时是中国近、现代文物收藏量最大的博物馆,基本陈列是“近代中国”和“当代中国”。

折叠 专题陈列

国博典藏《乾隆南巡图》长卷数字展示

展期:专题展示(常设)

地点:南6展厅

票价:免费

主办:中国国家博物馆

乾隆南巡图》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典藏的国宝级书画珍品之一。全套共十二卷,纵六十八·六厘米,总长一五四一七厘米,描绘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的情景。

乾隆十六年,为了奉年届六旬的皇太后南下游赏,乾隆皇帝仿效圣祖康熙皇帝的南巡旧例,从北京出发,最后从绍兴回銮。全程五千八百余里,历时一百一十二天。乾隆皇帝共写了五百二十余首御制诗,并从中选出十二首,本着“以御制诗意为图”的原则,令宫廷画师徐扬依前后次序分卷描绘。图卷以中国画的写实手法,将诗、书、画三者结合起来,描绘了乾隆南巡期间省方问俗、察吏安民、视察河工、检阅师旅、祭祀禹庙和游览湖山名胜的情景。

中国国家博物馆典藏——中国古代书法

展期:专题陈列(常设)

地点:南12展厅

主办: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书法家协会

文字之始,即书法之始。在人类艺术的宝库中,中国汉字书法艺术是一门独步世界的艺术奇葩,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传统文化代表。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又是中国书法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离开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书法则无从谈起。古人云:“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人们书写汉字,作为记录的手段时,具有文化交流、传播的实用价值,而在书写过程中对汉字进行艺术创作时,具有极其鲜明的艺术价值。

中国国家博物馆一直重视对古代书法的征集与收藏,历经百余年的努力和积累,至2013年,收藏古代书法门类涵盖甲骨、金文、陶文、砖瓦文、玺印、钱币、文书、写经、碑拓、宋元明清书家名作,数量已达3万余件,这一数量在国内同类收藏中位居前列。这些书迹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书法艺术史上的重要文化遗产,能够充分反应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基本脉络和变化,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大美木艺——中国明清家具珍品

展期:专题陈列

地点:北9展厅

家具是社会物质生活的一部分,与人们的日常起居活动密不可分;家具更是文化艺术的结晶,从古到今,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不断发展和演变。中国古代家具经历了由低型向高型的嬗变过程。汉以前人们席地而坐,家具以矮型的席、案、床、榻等为主,明代中期以后,高型家具进入成熟阶段,除髹漆家具外,还出现了更为精美的硬木家具。明、清家具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思想观念和文化传统,代表了中国古代家具的最高工艺水平。

展览所遴选的近百件家具珍品,均为中国明清时期的髹漆家具和硬木家具的精华,也是中国古代家具发展历程中巅峰时期的代表。除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主要藏品外,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甘肃省武威市博物馆、香港研木得益、嘉木堂等著名收藏机构也奉献了部分珍品。

折叠 交流展厅

永远的思想者——罗丹雕塑回顾展

展期:2014/11/28-2015/3/22

地点:国家博物馆北10(N10)展厅

票价:50元

玛雅·美的语言

展期:2014/11/14-2015/3/8

地点:北11展厅

票价:30元

玛雅的造型艺术展示了人性化的神、动物、植物以及超自然力量的生灵,但是其中心主题是理想化的人物形象,它不仅揭示了人类的孕育过程、人的概念以及美的典范,还彰显了它在宇宙和谐中的位置。

在其众多艺术表现形式中,一部分是精湛的现实主义艺术表现,而另一部分是强烈的象征主义和个人的诠释,从面部特征、躯体体格、甚至还有畸形和疾病到体现各类活动和身份的不同类型的服装和姿势等,玛雅人充分展示了构成其社会个体的多方面的细节。

列夫·托尔斯泰与他的时代

展期:2014/9/24-12/21

地点:北19展厅

主办:中国国家博物馆俄罗斯雅斯纳雅·波良纳庄园博物馆莫斯科国立列夫·托尔斯泰博物馆

票价:30元

“列夫·托尔斯泰与他的时代”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俄罗斯雅斯纳雅·波良纳庄园博物馆及莫斯科国立列夫·托尔斯泰博物馆共同举办,展品共255件(套),包括油画、版画、素描、雕塑、徽章、手稿、书籍、信件、照片、纺织品、金属制品、生活用具等。这是关于列夫·托尔斯泰主题的规模最大的海外展览,也是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首个以世界文化巨人为展示对象的大型展览。

展览全面展现文化巨人列夫·托尔斯泰的生活、思想与艺术成就,分成5个单元:家庭、文学、探寻、中国、回响。重点展品包括俄罗斯绘画大师伊利亚·列宾所绘《列夫·托尔斯泰肖像》,盖依及金兹堡创作的列夫·托尔斯泰雕塑,《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手稿、名家绘制的列夫·托尔斯泰作品的系列插图画及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前遗物等。

在设计风格上,展览将追求散文化、具象化、俄罗斯化;大量使用图片、视频等手段,烘托展品;借鉴俄罗斯文化的元素,包括19世纪中后期俄罗斯经典绘画与古典音乐等艺术元素。

折叠 临时展厅

吉光片羽——书法家写王蒙文句展

展期:2014年12月27日-2015年1月11日

地点:南1展厅

主办: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书法家协会

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王蒙是一位有着独特经历与风格的作家。他与新中国一同成长,一起沉浮,他不仅进行文学创作与研究,还投身于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之中。他视野广阔,思想深邃,与时俱进,贴近群众。他的作品,始终紧贴时代脉搏,彰显着大格局中的大智慧,给人以丰富的精神营养。

塑魂鉴史——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题雕塑展

展期:2014年12月9日下午4时开幕

地点:西大厅公共空间

主办: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馆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大型组雕是吴为山先生于2005年始接受江苏省委、省政府之邀请创作的,于2007年12月13日落成。

整个纪念雕塑分别以《家破人亡》、《逃难》、《冤魂呐喊》、《胜利之墙》四组雕塑形成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表现了劫难中的中国人民的形象。这里展出的是《逃难》主题的群雕。作者立足于人类历史的高度将个人情感融入民族情感、人类情感。旨在记住历史,不要记住仇恨,以祈求世界和平。

连紫华瓷艺作品展

展期:2014/11/26-2015/1/9

地点:南14展厅

德化窑是中国最重要的民窑之一,在世界陶瓷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连紫华作为新生代德化瓷雕的优秀传人,具有很高的艺术悟性,传统功力深厚,尤长于传统佛教人物的塑造,形神俱佳、高贵典雅,大朴善美,深具明代白瓷雕塑之气象。

折叠 编辑本段 馆藏精品

中国国家博物馆坐落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东侧,这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历史博物馆,馆内丰富的收藏和陈列,展现了中华民族祖先开创至今的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明史诗。该馆文物收藏极为丰富,陈列展出十分精彩,研究宣传力量也相当雄厚,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课堂。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原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基础上组建而成。中国国家博物馆于2003年2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直属文化部。是一座以历史与艺术为主、系统展示中华民族悠久文化历史的综合性博物馆。集文物征集、考古、收藏、研究、展示于一身,将系统收藏反映中国古代、近现代、当代历史的珍贵文物。展出中国最顶级的文物,经常能在历史教科书中见到。

中国国家博物馆基本陈列以中国通史为主,通过举办有关历史、考古、文物等方面的多种专题陈列,以及临时展览、常设国际交流展览和捐赠品展览等不同形式的展览,向公众系统展示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优秀的民族传统和当代主流文化精神,并全面地展示与宣传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进程与辉煌文化,介绍世界文明与优秀文化。通过高水平的历史学、考古学、文物学、博物馆学研究,不断丰富和深化公众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推动博物馆事业发展。国家博物馆还将成为首都中心区供公众进行高品位的文化享受的重要场所。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国收藏本国古代、近代文物资料及研究历史科学和有关学术问题的机构,馆藏文物藏品62万件,并有一支专业的文物保护、修复队伍和国际一流的仪器设备。国家博物馆的考古研究力量拥有水下考古、田野考古和航空遥感摄影考古的专门机构。馆属水下考古研究中心是中国唯一的水下考古专业机构,具备一支专业的水下考古队伍和先进水平的技术设备,所属“中国水下考古培训基地”2003年在广东省阳江市海陵岛。独立发行刊物:《中国历史文物》(双月刊,ISSN1671-5357)。

折叠 中国古代历史部分

最早的藏品和展品是170万年前云南元谋人的牙齿,最后一部分内容是辛亥革命新中国文物。

原始社会的陈列为远古居民(约170万年前-1万年前)、氏族社会(约1万年前-5000年前)和文明的曙光(约5000年前-4000年前)三部分。在远古居民部分可以看到中国已知年代最早的元谋人,稍晚的蓝田人、北京人、金牛山人,以及和我们同属于进步智人阶段的山顶洞人的形象。展柜中陈列着他们打制的石器、采集的树籽、狩猎的禽兽残骸。山顶洞人的骨针和用兽牙、贝壳制成的装饰品,表明人类已开始缝制衣物和有了审美意识。

距今1万年前后,人类开始磨制石器,并开始了制陶、纺织等手工业生产,氏族的分布也更加广泛。陈列中有8000年前的稻谷,7000年前的骨器、陶器,以及在陕西姜寨发现的6000年前的母系氏族村落(模型)。距今5000年前后,农耕技术有了较大提高,一个人的劳动除能满足自己的最低生活需要外,还能提供一定剩余产品,从而导致了私有制的出现和阶级的产生。这时出现了专门的手工业生产,出现了文字的萌芽,文化艺术和宗教也都有显著发展。人们在陈列中可以看到石犁,最早的铜刀,漂亮的彩陶、玉琮、玉钺、玉龙等重要礼器。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阶级社会,陈列分为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时期和夏—春秋时期的各族共五部分。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它的统治中心在中原地区,今黄河中下游河南北部、西部、中部和山西南部。河南偃师出土的铜爵、陶杯等展品说明,夏代的经济活动以农业为主,青铜器生产已经过一定的发展过程。

商代是中国青铜器发展的繁荣时期,能铸造许多造型复杂、纹饰精美的器物:展出的后母戊鼎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重的一件青铜器,重达832.84公斤,为镇国之宝;另外商朝的四羊方尊等均代表了商代青铜铸造业的水平。此外在陶瓷、漆器、纺织、玉雕等手工业方面也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如河南郑州出土的原始瓷尊、妇好墓出土的玉雕和牙雕等,其中记日蚀牛骨和刻干支表牛骨,既是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宝贵资料,也使人们看到商代甲骨文已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

西周是商代之后中国青铜时代的全盛时期,政治上实行分封制,并建立了严密的礼制与刑罚制度。礼制用以调节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刑罚用以控制和镇压平民、奴隶。陈列中的利簋、大盂鼎、虢季子白盘等均是这方面的典型物证。

东周春秋时期是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变革时期,周王室的力量大大衰落,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不断向外扩展自己的势力,展开了激烈的争霸战争。陈列中有各诸侯国的代表性器物和在山东临沂出土的世界上最早的兵书——《孙子兵法》。

夏至春秋时期,在中原以外生活着各种部族,展品中安徽的龙虎尊、湖南的象尊、四川广汉出土的古蜀国青铜器等,既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又反映了这些地区与中原之间的联系。从战国时期到鸦片战争,是中国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公元1840)的陈列包括战国时期、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共七部分。

战国部分陈列的鄂君启节、曾侯铜冰鉴、武士斗兽纹铜镜、铁双镰范、铜编钟和各地流通的货币,表明战国时期既是兼并战争空前激烈的时期,也是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时期。

秦始皇像、阳陵铜虎符、秦兵马俑和小篆体十二字砖等文物,反映秦始皇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定而又有许多发展的时期,展品中有反映魏、蜀、吴三国鼎立的铜弩机,陶院落,说明南方进一步开发的青瓷羊形烛台,表现民族融合的陶武官俑、文官俑、陶牛车、陶骆驼,记录中外文化交流的《职贡图》卷和科学、文化的结晶——邓县画像砖等。两汉部分展出的彩绘兵马俑、金缕玉衣、铜犀尊、绿釉陶楼、陶船、五铢钱文铜鼓、扶风纸、击鼓说唱俑和地动仪(模型)、张骞通西域壁画等,展示了西汉的强盛、东汉豪强势力的扩张、西汉时期各族联系的加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空前发展以及科学文化的辉煌成就。

隋、唐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次大统一的时期。当时封建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内地和边缘各民族关系更加密切,中外文化交流更加频繁,中国许多科技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一部分陈列较重要的展品有李静训墓出土的文物,赵州桥石栏板,唐三彩骆驼载乐俑,越窑秘色瓷盘,定窑白瓷莲瓣座灯,联珠鹿纹锦,新疆出土的饺子、点心,榆林窑旧藏的牙雕骑象菩萨造像、玄奘题名石佛座,成都出土的雕版印刷品和浙江出土的鎏金铜观音造像等。

宋、元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继续向后期发展的阶段,其明显特点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矛盾上升,但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联系仍不断加强。展品中有应县木塔(模型)、西夏皇陵鸱吻、金双鱼纹铜镜、宋代五大名窑的瓷器、针灸铜人、《卢沟运筏图》、铜壶滴漏和阿拉伯数码铁板等。

明清两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从1368年明朝建立到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共经历了543年,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总趋势是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明清部分的主要展品有《北京宫城图》、《皇都积胜图》、景德镇官窑的瓷器、铜胎掐丝珐琅鱼藻纹高足碗、郑和铸大铜钟、清朝“皇帝之宝”玉印、郑成功画像、《乾隆南巡图》卷、英国制的纺织梳棉机、孙中山就任大总统时的誓词(复制品)等。

折叠 清代皇帝之宝

皇帝之宝:通高16.1厘米、边长16.1厘米、纽高9.8厘米。玉质,阳文满、汉“皇帝之宝”盘龙钮。皇帝颁发的诏书皆钤此宝。

皇帝之宝:栴檀香木质面15.5厘米见方,通高16.6厘米,纽高11厘米。玺文朱文,玉筋篆,左满文,右汉文。盘龙纽,以肃法驾之用。

皇帝之宝:青玉质,面12.5厘米见方,通高9.5厘米,纽高6.3厘米,玺文朱文,篆书,满文。交龙纽,以布诏赦之用.。

折叠 中国近代历史部分

“近代中国陈列”,以2300多件实物、文献、图片、图表、模型、绘画、雕塑、旧址复原、模拟景观等展品,展现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100多年的历史。

正在筹办的“当代中国陈列”与“近代中国陈列”相衔接,反映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进程。

扩建后的国家博物馆将设国际展厅,通过多种方式向国人介绍世界优秀文明,也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悠久文化。

代表性藏品

古代中国部份,代表性藏品:云南元谋人的牙齿

河南偃师出土的夏代铜爵:

商司母戊鼎、妇好墓出土的玉雕和牙雕

战国孙子兵法简牍,战国鄂君启节、曾侯铜冰鉴、武士斗兽纹铜镜、铁双镰范、铜编钟

秦阳陵铜虎符、秦兵马俑和小篆体十二字砖

两汉部分展出的彩绘兵马俑、金缕玉衣、铜犀尊、绿釉陶楼、陶船、五铢钱文铜鼓、扶风纸、击鼓说唱俑和地动仪(模型)、张骞通西域壁画

三国铜弩机,陶院落,青瓷羊形烛台,陶武官俑、文官俑、陶牛车、陶骆驼,《职贡图》卷、邓县画像砖等

唐李静训墓出土的文物,赵州桥石栏板,唐三彩骆驼载乐俑,越窑秘色瓷盘,定窑白瓷莲瓣座灯,联珠鹿纹锦,新疆出土的饺子、点心,榆林窑旧藏的牙雕骑象菩萨造像、玄奘题名石佛座,成都出土的雕版印刷品、浙江出土的鎏金铜观音造像

宋辽金元时代应县木塔(模型)、西夏皇陵鸱吻、金双鱼纹铜镜、宋代五大名窑的瓷器、针灸铜人、《卢沟运筏图》、铜壶滴漏和阿拉伯数字铁板

明清《北京宫城图》、《皇都积胜图》、景德镇官窑的瓷器、铜胎掐丝珐琅鱼藻纹高足碗、郑和铸大铜钟、清朝“皇帝之宝”玉印、郑成功画像、《乾隆南巡图》卷、英国制的纺织梳棉机、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的誓词(复制品)等。

历史博物馆珍宝展展出中国最顶级的文物,包括汉朝金缕玉衣,东吴的青瓷羊,唐三彩,战国陶质雕塑等,这些文物经常能在中学的历史教科书中见到。

历史博物馆常有来自外省、外国博物馆的短期展出,日本、意大利、希腊、埃及等国都曾在此展出国宝级文物。

而中国革命博物馆是中国收藏1840年—1950年间中国近代革命资料的机构。主要是中国近代革命史的陈列。

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前身为1950年3月成立的国立革命博物馆筹备处。1960年正式命名为“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占地8000平方米,是收藏我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近代和现代的革命历史文物,再现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起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多年近代中国历史发展概貌。研究和宣传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历史的国家博物馆。是中国目前近、现代文物收藏量最大的博物馆,基本陈列是“近代中国”和“当代中国”。还经常配合纪念活动和适应社会的需要举办或联合举办专题展览。

折叠 编辑本段 学术研究

折叠 《馆刊》

2003年中国国家博物馆组建之后,时代又赋予了馆刊新的使命。在经历了历时3年半的改扩建工程之后,国家博物馆以其近20万平米的建筑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博物馆,成为国家重要的文化窗口,而“历史与艺术并重”的办馆定位,成为国家博物馆时代转型的重要标志。这就需要有一份能够反映“历史与艺术并重”的馆刊,以完善国家博物馆的学术建设。

2011年,国家博物馆对《中国历史文物》和《近代中国与文物》进行改刊,更名为《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图六),并突出“历史与艺术并重”的办刊理念。

新馆刊为国际标准大16开本、10个印张、160个页码全彩精印月刊。其中常设古代史与文物研究、考古学研究、艺术史研究、博物馆学研究、近现代史与文物研究、展览评论等栏目,在内容策划和布局上,充分考虑学术发展的需求,紧追学术前沿,并结合博物馆主要的业务工作,配合重要展览、馆藏文物,随时增加相应专题栏目。

截止至2013年末,《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已经出刊10期,集中刊出业内专家的论文。其中围绕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抗倭图卷》组织的“比较研究:《抗倭图卷》与《倭寇图卷》”,围绕“20世纪中国美术名家系列展”之潘天寿、李可染、黄胄艺术展组织的“20世纪中国美术研究”,围绕德国“启蒙之艺术”大型展览以及“启蒙之对话”系列论坛组织的“启蒙的艺术”等专题,引人注目。

折叠 科研课题

·金属展柜与木制展柜内空气质量分析及比较研究
·吉祥天母造像样式研究
·“后母戊”青铜鼎综合性技术研究
·海外中国文物调查与研究(以英国为例的国别研究)
·近年国内博物馆原创性临时展览研究--以国家一级博物馆2008年-2009年运...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史研究(1912——1949年)
·近现代文献复制技术研究
·国家博物馆藏品影像的知识产权管理
·商周青铜器铸造工艺的研究
·山西垣曲古城东关早期文化遗存与仰韶文化研究
·楚简中纪时、卜筮与祭祷制度的研究
·古代的符节牌
·明清民居建筑木装修地域分区与艺术流派——之“徽派民居文化圈”研究
·唐代内附民族研究
·馆藏锡铅器保护研究
·博物馆数字化资源在创意产业中的利用
·吐尔基山出土金银器保护的综合性研究
·豫南及邻境地域青铜文化
·藏传佛教造像研究
·馆藏春秋战国货币研究

折叠 学术机构

中国国家博物馆学术委员会

中国国家博物馆学术委员会主要职责:组织学术研究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的论证、科研课题的立项和验收评审、科研成果奖励的评审、学术成果水平的评估,为学术研究和发展相关的决策提供咨询和建议。学术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学术研究中心,主要负责学术委员会活动组织和日常工作管理。

折叠 国博讲堂

《国博讲堂》是中国国家博物馆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学术交流平台,它以“历史与艺术并重”为举办宗旨,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就相关领域的前沿问题和热点学术问题发表精彩演讲。

截止至2013年末,《国博讲堂》已经举办讲座40余场,内容涵盖历史、艺术、文物考古等多个领域。

折叠 编辑本段 领导信息

折叠 现任领导

职务人员
馆长、党委副书记
王春法
党委书记、副馆长
黄振春
财务总监
冯靖英
副馆长
陈成军、白云涛、谢小铨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古建东[5]

折叠 历任领导

1912-1949年历任馆领导

胡玉缙1912年—1918年,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主任

彦德1918年—1920年,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主任

符鼎升1920年—1925年,国立历史博物馆主任

徐协贞1925年—1927年,国立历史博物馆主任

孙树棠1927年—1929年,国立历史博物馆主任

裘善元1929年—1936年,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博物馆筹备处管理主任;1936年—1943年,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北平历史博物馆主任

郭建勋1938年—1943年,北平历史博物馆代理馆长

罗黼1943年—1945年,北平历史博物馆馆长

余逊1945年—1947年,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北平历史博物馆主任

韩寿萱1947年—1949年,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北平历史博物馆馆长

1949-2003年历任馆领导

韩寿萱1949年—1959年,北京历史博物馆副馆长;1959年—1966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

王冶秋1950年,国立革命博物馆筹备处主任;1950年—1958年,中央革命博物馆筹备处主任

徐彬如1952年—1958年,中央革命博物馆筹备处副主任;1958年—1961年,中央革命博物馆筹备处主任;1959年—“文革”初期,中国革命博物馆党总支书记;1962年—1966年,中国革命博物馆副馆长;1983年—1990年,中国革命博物馆名誉馆长

李昭1955年—1959年,中央革命博物馆筹备处党支部书记;1959年—“文革”初期,中国革命博物馆党总支副书记

陈乔1958年—1959年,北京历史博物馆副馆长;1959年—1966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1976年—1983年,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

文士桢1959年—1962年,中国革命博物馆副馆长

任行建1959年—1966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

高岚1960年—1966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1969年—1970年,中国革命博物馆革命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党总支书记);1980年—1983年,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顾问

李兆炳1961年—1966年,中国革命博物馆馆长;1966年—1972年,中国革命博物馆革命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革命博物馆馆长、党总支书记)

赵品三1962年—1966年,中国革命博物馆副馆长

龙潜1962年—1966年,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

王克1963年—1966年,中国革命博物馆副馆长

刘树桐1969年—1972年,中国革命博物馆革命委员会主任、军宣队代表

杨振亚1972年—1982年,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馆长

姚仲达1972年—1983年,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

董谦1972年—1983年,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

陈光1978年—1983年,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

汪士汉1979年—1982年,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

胡志学1980年—1983年,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顾问

沈庆林1982年—1983年,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负责人);1983年—1984年,中国革命博物馆临时领导小组组长;1984年—1992年,中国革命博物馆副馆长

王宏钧1982年—1983年,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负责人);1984年—1987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

胡德平1982年—1983年,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负责人)

林宗华1983年—1984年,中国革命博物馆临时领导小组成员

黄高谦1983年—1984年,中国革命博物馆临时领导小组成员;1984年—1992年,中国革命博物馆副馆长;1986年—1998年,中国革命博物馆党委副书记;1992年—1998年,中国革命博物馆馆长(代理)

徐文伯1983年—1984年,中国革命博物馆临时领导小组成员

杜永镇1984年—1987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

孔祥星1984年—1987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1998年—2000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2001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

张梦雷1984年—1991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

万冈1984年—1991年,中国革命博物馆副馆长

罗仲言1984年—1992年,中国革命博物馆顾问

俞伟超1986年—1987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1987年—1998年,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

吴代封1987年—1998年,中国历史博物馆临时党委负责人、副书记、党委书记

杜耀西1987年—1998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

马俊海1992年—2001年,中国革命博物馆副馆长

夏燕月1992年—1998年,中国革命博物馆副馆长;1998年—2000年,中国革命博物馆馆长、党委副书记;2000年—2001年,中国革命博物馆馆长、党委书记;2001年—2003年,中国革命博物馆馆长

祝文煜1992年—1998年,中国革命博物馆副馆长

赵贤成1992年—2003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

谷长江1998年—1999年,中国历史博物馆临时党委书记;1999年—2003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党委书记

朱凤瀚1998年—2000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2000年—2003年,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党委副书记

江友京1998年—1999年,中国历史博物馆临时党委副书记;1999年—2003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高崇理1998年—2003年,中国革命博物馆副馆长

姜丰义2001年—2003年,中国革命博物馆党委书记

李季2000年—2003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

王晓田2000年—2003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

马英民2000年—2003年,中国革命博物馆副馆长

2003年至今历任馆领导

潘震宙2003年—2005年,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党委书记;2005年—2007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党委书记;2008年—2015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名誉馆长

朱凤瀚2003年—2005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常务副馆长、党委副书记

姜丰义2003年—2009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党委常务副书记、副馆长

夏燕月2003年—2008年,中国国家博物馆顾问

高崇理2003年—2007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

李季2003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

王晓田2003年—2004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

马英民2003年—2010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

周志强2005年—2009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正局级)

王玉雪2006年—2011年,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助理

都海江2009年—2012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

董琦2003年—2013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

张威2006年—2009年,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助理;2009年—2014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

金祥2009年—2013年,中国国家博物馆纪委书记;2013年—2014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

陈履生2010年—2010年,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助理;2010年—2016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3]

吕章申2005年—2007年,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党委副书记;2007年—2009年,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党委书记;2009年—2017年,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党委副书记

折叠 编辑本段 场馆荣誉

由美国主题景点协会(TEA)和国际专业技术与管理咨询服务提供商AECOM的经济部门合作撰写的《2016TEA/AECOM主题公园指数和博物馆指数报告》。根据该报告历年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文化影响力和观众吸引力连续三年持续快速增长。2014年被评为世界最受欢迎的博物馆,位居第三,2015年上升为第二,仅排在法国卢浮宫博物馆之后,2016年以755万参观人数位居第一,成为全世界人气最旺、最受欢迎的博物馆[4]

折叠 编辑本段 参观须知

折叠 开放时间

9:00—17:00(15:30止票,16:00停止入馆,16:30清场,17:00闭馆)周一闭馆(含国家法定节假日)

中国国家博物馆自2021年6月25日至7月1日暂停对社会开放,7月2日恢复正常开放。 ​​​[9]

折叠 服务介绍

国博一层大厅服务台提供手机自助导游服务(租机40元或者下载客户端30元)和普通导览器(30元)。各展厅有志愿者提供免费讲解服务。国博专职讲解员在特定展厅提供定时免费讲解服务,具体安排如下:

  • 《古代中国》:9:15、9:45、14:00、14:30在地下一层北侧《古代中国》序厅集合,每场约2小时。
  • 《复兴之路》:9:15、9:45、14:00、14:30在一层大厅北侧《复兴之路》序厅集合,每场约1.5小时。
  • 专题展览(含青铜器、佛造像、钱币、玉器、古代绘画):9:15、14:00、14:30在三层大厅《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展厅南侧入口处集合,每场约2小时。

折叠 观众须知

  • 基于国家博物馆藏品举办的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观众可以拍照留念,但请勿使用闪光灯和三脚架。引进的临时性展览,将依据办展协议确定是否可以拍照,若不可拍照,将在展厅内设立明显的提示标识。
  • 请勿吸烟。请勿触摸展柜。
  • 观众自带液体饮料经本人试喝检验后可以带入场馆,观众自带食品经安检后可以带入场馆;
  • 请勿将各类管制刀具、打火机、光盘、危险品及宠物带入场馆;
  • 为快速完成安检,请尽量不要携带箱、包入场(尤其是双肩包和单一尺寸超过40厘米的大包),如已随身携带箱、包,请先持国家博物馆门票经安检、存包后再进入场馆参观;
  • 违禁的私人物品请存包或于馆外自行处理;
  • 参观前请您整理好衣物,衣冠不整者谢绝入内;
  • 参观时请勿大声喧哗并请将手机设置为静音以免影响他人参观;参观时请勿触摸展品;
  • 请您在指定区域就餐;场馆内请勿吸烟;场馆内请勿奔跑、追逐、攀爬、躺卧。

中国国家博物馆观众存包须知

  • 存包处是国家博物馆观众临时寄存行包的重要场所,其他游客箱包物品请不要在此存放;
  • 观众存包前请自觉接受安全检查,不得存放易燃,易爆及易腐蚀性化学物品和国家明令禁止的物品;
  • 存包处不予存放现金、首饰、易损易碎等贵重物品;
  • 观众如要求存放电子产品、艺术收藏类等特殊物品,应先行登记并由本人签字后方可存放,存放期间出现损坏等后果由物品所有人承担;
  • 观众应妥善保管好存包凭证,领取箱包时凭证取包。存包凭证如有丢失,应立即办理挂失手续(需缴纳存包卡工本费20元),丢失期间所存包件若被冒领,所造成的损失由物品所有人承担;
  • 办理存取手续一律在存包处前台,禁止进入存包室内;
  • 所存物品请于当日17:00前取出,闭馆后不再办理取包手续;
  • 当日未取物品,每超过8小时按照箱包收费标准再计费一次;
  • 留存物品出现变质、自然损坏等由物品所有人承担。(食物类物品在存放期间发生变质等情况,工作人员有权进行销毁处理)超过30天仍未取走将视为丢弃,工作人员将进行销毁处理。

中国国家博物馆存包收费标准

  • 30公分以下的行李包件,每次存放收费2元;
  • 30-60公分的行李包件,每次存放收费5元;
  • 60公分以上及《物品存放登记表》登记物品箱包,每次存放收费10元。

观众请勿携带物品清单

  • 枪支、军用或警用械具类(含主要零部件)及上述物品的仿制品;
  • 爆炸物品类,包括炸药、爆破器材、烟花爆竹制品及上述物品的仿制品;
  • 管制刀具类,如匕首、三棱刀(包括机械加工用的三棱刮刀)、民族刀、带有自锁装置的弹簧刀以及其他类似的单刃、双刃、三棱刀等;
  • 管制刀具以外的利器、钝器,如菜刀、餐刀、大型水果刀、工艺品刀、剪刀、钢(铁)锉、斧子、锤子等;
  • 易燃易爆物品,如:酒精、汽油、煤油、柴油、打火机、火柴、发胶、摩丝、指甲油、染发剂、去光剂等;
  • 带有毒害性(汞、剧毒农药等)、腐蚀性(盐酸、硫酸等)的危险物质;
  • 液体类物品(各类软、硬包装的饮料制品经本人试喝检验后可以带入场馆);
  • 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涉及政治、宗教、商业等宣传展示活动的印刷品、宣传品;
  • 任何可能影响参观秩序的标语、条幅、旗帜;
  • 除上述物品以外,中国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其他可能影响观众参观或文物安全的物品。

折叠 地址交通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东长安街16号

折叠 交通指南

公交:天安门东:途经公交车:1、10、120、126、2、20、203、205、210、37、52、59、82、90内、90外、99、专1、专2

天安门广场东:途经公交车:120、126、2、20、203、210、22、5、专1、专2

前门:途径公交车:120、127、17、20、203、22、301、48、5、59、626、646、66、67、69、690、692、71、723、8、快速公交1线、特11、特7、特4、专1、专2

前门西:途径公交车:212、301、337、44内、44外、608、67、673、9、901快、特2、特4、特7

前门东:途径公交车:201、209、44内、44外、673、8、9、特2

地铁:1号线:天安门东

2号线:前门

折叠 编辑本段 闭馆信息

2019年3月20日16:30,因施工原因,国博将闭馆一段时间。[7]4月10日重装开馆。

2019年9月11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官方微博发布关于暂停开放的公告:根据工作需要和安排,中国国家博物馆于2019年9月21日至10月2日,暂停对社会开放。[8]

参考资料
展开全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