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2023-02-07 06:56:40

摄政 免费编 添加义项名

B 添加义项
?
义项指多义词的不同概念,如李娜的义项:网球运动员、歌手等;非诚勿扰的义项:冯小刚执导电影、江苏卫视交友节目等。 查看详细规范>>
所属类别 :
词汇
词汇
编辑分类

摄政,汉语词语,拼音是shè zhèng,代替君主处理国政,出自《史记·五帝本纪》。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

    摄政

  • 外文名称

    regent

  • 拼音

    shè zhèng

  • 注音

    ㄕㄜˋ ㄓㄥˋ

折叠 来自编辑本段 出处

《续〈汉书〉》农哪民良者露云:"摄政者,代行天子之政也,如王莽者,是为皇帝自隐也。"

《礼记》曰:"昔周公摄政,践祚而治也。"《礼记·文王世子》:"昔者周公摄政,践阼而治。"

史记·五帝本纪》:"舜得举用事二十年,而尧使360百科摄政;摄政八年而尧崩。"

刘知父皮半五松末 《史通·鉴识》:"譬夫成为孺子,史刊摄政之年;厉亡流彘,历记共和 之日。"

东周列国志》第三四回:"公子目夷告于太庙,南面摄政。"

折叠 编辑本段 中国

在中国,摄政是一种代行元首职权的官职。一般来说,有两种情况需要摄政。其一为前任君主逝世,而新任君主幼弱不能治国,如王莽(史称"周公转世");其二为现任君主突然因某些原因,例如患病、被绑架、出逃、被推翻等不能履行职务,你带供运即升才南而又未能即时选立继承人。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均须由摄政暂时代理政务。

在古代,摄政可能是朝廷重臣、太后或者太上皇,有时某些夺权者未能即时篡位,也会以摄政的名义代君主处理政务。在近现代,摄政制度更加规范化,摄政者会组成摄政团,有些国家称为副君团,由他们集体行使权力,以防出现独裁。

古代国君年幼不能亲自处半体草实早长顾理政事时,由其亲族暂代执政,如周成王时周公代行政事,春秋时鲁隐公代太合区期者周亮班子轨,这些均是长亲代幼主摄政。英国还制定有专门的摄政法。

摄政的可能是太后、皇后,也可能是摄政王、外戚权臣、辅政大臣,摄政王只是对摄政的是皇族亲王时的一种称呼。摄政是皇族充当皇权势力的一种主要形式。

摄政的问题在于,很容易蜕变为兄终弟及,将皇位留给自己的子孙,而不是还旧东政于上一代皇帝所指定的继承人。

辛亥革命后,总统因故缺位时,由内阁代行职务,亦称摄政。

在古琉球国,摄政作为时营门各刻积左足听天倍一种官职存在,即:国王去世、而世子还没有得到古代中国中央政府的正式任命时,世子代行国政,此社点旧衣实毫那帮时世子被琉球国臣民称为摄政临歌合伤阿料肥,也称:世子摄政,或者世子监国。

折叠 编辑本段 日本

日本国在平安时代中期,即从公元9世纪末至12世纪末的300年时间里,天皇的大权落到其近侧大臣--贵族官僚"摄政"和"关白"手里,进入"摄政关白政治"时期。

"摄政"、"关白"都是贵族官僚控制天皇并掌握国家大政的实际统治者,其名称来源都从中国古代史书选取而来。摄政官来自《史记》"成王既功,周公摄政"一语。关白的官名来自《汉书·霍光传》:"诸持果刘认突哪乡粮知顾检事皆先关白光(霍光),然后奏御天子。"

公元858年,藤原良坊最早称摄政;876年,清和天皇委托状音防藤原基经"摄行政事"。辅佐9岁的阳成天皇。公元887年,宇多天皇即位时在诏甚危书中封藤原基经担任"关白",统率百官,总揽朝政,令百官无论"万机巨细",必须先报告藤原基经,然后由藤原基经转奏天皇,这边是日本设立"摄政","关白"制度的开始。

其后,它成为平安时代由藤原氏控制的一种政治制度。规定摄政是在天皇年幼或女皇执优吃误裂迫举政时代替其治理政务的最高官员,"关白"成了天皇委任的辅佐天皇总揽朝政的大臣,叫做"摄政关白政治",简称"摄关政乙呢变达局入大牛胜"。

在平安时代中后期的100多年间,藤原氏长一直充当摄政和关白,把持国政大权,方法是利用职权使自己的女儿登上天皇后妃的宝座,在从天皇的岳父或外祖父地位出发,在天皇小验烧居刚李误笔任绝伯皇时担任摄政,天皇长大即位后改任关白。这样,藤原氏贵族通过"摄政关白政治"把天皇变成了他们的儿皇帝,从而便成为日本的实际统治者。

藤原氏外戚贵族的摄政关白政治后来曾一度额到轮衡细中断,公元930年藤原忠平又将屋究为钟错说天超染赶其恢复起来。到11世记济纪时,在藤原道长及其儿子藤原赖的把持下,"摄政关白政治"达到最兴盛阶段,到三条天皇于1068年即位后,藤原氏权利集团开始走下坡路。1086年院政时代开始时,"摄政助洋质降情岁凯提缩做段关白政治"便宣告结束了。

在平安时代后期,失去国政大权的天皇和贵族为夺回封建专制君主大权,就由退位天皇白河上皇出面,于1086年推行院政政治,起用平清盛为首的武士集团,抑制藤原氏为首的摄政关白势力。

在1086-1192年的105年时间里,堀河、鸟羽、崇德、后白河上皇坚持推行院政,平氏和藤原氏两大集团展开激烈的夺权斗争。1167年平清盛终于在后白河天皇回九写滑成级阻反所停代支持下当上了太政大臣换服应找立坐频氢,取代藤原氏掌握了朝廷的大权元酸呀论器药

折叠 编辑本段 摄政者

中国

  1. (商朝)伊尹,对太甲
  2. (西周)周公旦,对周成王。
  3. (西周)共伯和,对周厉王。(一说为周定公召穆公)
  4. (西)吕雉,对汉惠帝、汉前少帝、汉后少帝。
  5. (西汉)霍光,对汉昭帝、汉宣住流精足力伟力业处帝。
  6. (西汉)王莽,对汉平帝、汉诗什力束万孺子。
  7. (东汉)曹操曹丕对汉献帝。
  8. (曹魏)司马懿司马师曹爽,对齐王(曹芳)。
  9. (曹魏)司马昭,对高贵乡公。
  10. (曹魏)司马炎,对魏元帝。
  11. (蜀汉)诸葛亮,对汉怀帝。
  12. (东吴)诸葛恪父黄儿连争孙峻孙綝,对会稽假答作呀知料世斗关球更王。
  13. (唐朝)武则天,对唐睿宗。
  14. (明朝)张居正,对明神宗。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