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字形源流
折叠 基本字义
距jù(ㄐㄨˋ)
1、相隔的空间和时间:相距数里。距离。行(háng )距。株距。差(chā)距。
2、雄鸡爪子后面突出像脚趾的部分。
3、古同"拒",抵抗。
4、古同"巨",大。
5、古同"讵",岂。
折叠 详细释义
〈名〉
(1)(形声。从足,从巨,巨亦声。"巨"义为"包罗万象"、"任何事物"。"足"与"巨"联合起来表示"观察者的足趾尖与任何物体的直线间隔"。本义:观察者的足趾尖与任何物体的直线间隔。特指:鸡爪中朝后叉去的那一趾(古人以这一趾为鸟禽的基准趾。二十八宿体系即以"禽距"为测量度数的基准点,在这一点位上的星称为"距星"。二十八宿又称为"二十八禽",故以禽距作为测量术语)。)
(2)同本义 [chicken claw]
距,鸡距也。--东汉·许慎《说文》
后阺为之金距。--《左传》
不鸣不将无距。--《汉书·五行志》。注:"距,鸡附足骨,斗时所用刺之。"
虽有钩针芒距。--《淮南子·原道》
长皆及俎距。--《仪礼·少牢礼》。注:"胫中当横节也。"
公输之刻凤也,冠距未成。--《列子》
(3)距离 [distance]
距随长武。--《仪礼·乡射礼记》
(4)又如:苗距;槽距;差距;焦距;行距;株距;距国(介于大国之间,或两面受敌的国家);距随(古人射箭站立时两脚的间隔距离)
(5)倒刺 [glochis]
(6)古代兵器锋刃上的倒刺
(7)钓钩上的倒刺
〈动〉
(1)[古]∶同"拒"
(2)抗拒;抵御 [resist]
墨子九距之。--《墨子·公输》
密人不恭,敢距大邦。--《诗·大雅·皇矣》
断足以距难。--《荀子·君道》
楚闻之,发兵距之阳夏,不得前。--《史记·高祖本纪》
(3)拒绝 [refuse]
闲先圣之道,距杨墨,放淫辞。--《孟子·滕文公下》
其无距言。--《潜夫论·明暗》
受而不距。--《风俗通义·愆礼》
距关,毋内诸侯。(距,与"拒"通,抵檝、守卫。)--《史记·项羽本纪》
(4)又如:距捍(抵抗防御);距谏饰非(不听劝谏,掩饰过错);距关(闭关据守);距难(拒绝并加以责难;抗拒祸患)
(5)离;距离 [be apart from;be at adistance from]
距小孤一里。--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距其院东五里。--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距洞百余步。
距圆明园十里,有村曰 谢庄。(距,距离。)--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6)跳越 [leap;jump over]。如:距跃(跳越;跳跃);距踊(蹦跳);距跳(跳跃)
(7)依仗 [depend on]。如:距堙(古代兵士攻城时,凭藉以登城的土堆);距险(据险要地形以防守敌人)
(8)蹲,踞 [squat]。如:距石(踞坐石上)
(9)至,到达 [reach]
距陆而止。--《庄子·渔父》
折叠 编辑本段 古籍解释
折叠 康熙字典
《唐韵》其吕切《集韵》《韵会》《正韵》臼许切,ࠀ�音巨。《说文》鸡距也。《左传·昭二十五年》季氏介其鸡,郈氏为之金距。《集韵》或作ৣ�、ৣ�。
又至也。《书·益稷》予决九川,距四海。《传》距,至也。
又违也,抗也。《书·禹贡》不距朕行。《传》天下无违距我命者。
又《诗·大雅》敢距大邦。《疏》抗距大国。
又《仪礼·乡射礼》距随长武。《注》始前足至东头为距,后足来合而南面为随。
又《左传·僖二十八年》距跃三百。《注》超越也。《疏》为距地向前,跳而越物过也。《史记·王翦传》方投石超距。《注》索隐曰:超距,犹跳跃也。《前汉·甘延寿传》投石拔距。《注》应劭曰:拔距,卽超逾。张晏曰:拔距,超距也。
又《前汉·赵广汉传》尤善为钩距,以得事情。《注》距,闭也。
又《淮南子·汜论训》跖距者举远。《注》距,大也。
又《释名》鬓曲头曰距。距,拒也。言其曲似拒也。
又《增韵》凡刀锋倒刺皆曰距。
又与拒通。《仪礼·少牢馈食礼》长皆及俎拒。《注》拒,读为介距之距。《孟子》距杨、墨。《荀子·法行篇》欲来者不距,欲去者不止。《注》与拒同。
折叠 方言集汇
◎ 粤语:geoi6 keoi5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ki3 gi3 [宝安腔] ki1 [海陆丰腔] ki3 gi3 [客英字典] ki3 [梅州腔] ki3 [客语拼音字汇] ki1 [东莞腔] ki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