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编辑推荐
献给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改朝换代参与者的最后报告;
国共交锋亲历者的往事回忆;
时代剧变见证者的战地写真;
共和国军史丰碑上镌刻的经典战事。
《保卫延安》由陈冰所著,1946-1950国共生死决战全记录。
折叠 编辑本段 作者简介
陈冰,女,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在各级报刊有数十万字散文、小说、随笔等作品发表。编著有《二战十大名将·尼米兹》、《二战风云人物全画传·三巨头全画传》、《二战沙场战将全画传·德军四大战将全画传》。
折叠 编辑本段 目录
第一章 胡宗南杀气腾腾,延安城空无一人/2
1.犁庭扫穴,蒋介石面授攻占延安方略/3
2.临危不惧,熊向晖传递重大军机/9
3.洛川会议,胡宗南发布进攻延安命令/18
第二章 彭德怀临危请缨,横刀立马/30
1.誓师大会,万众一心保卫延安/31
2.临危请缨,彭大将军前线视察/35
3.七天七夜,铁血捍卫赤都延安/45
4.一无所获,弄虚作假邀功受赏/63
第三章 彭德怀设计青化砭,敌整编31旅被全歼/76
1.运筹帷幄,彭德怀巧布口袋阵/77
2.首战告捷,青化砭活捉李纪云/87
3.当头棒喝,胡宗南忍痛瞒军情/94
第四章 毛泽东决定不过黄河,留在陕北与敌周旋/102
1.审时度势,毛泽东执意留陕北/103
2.又急又气,胡宗南组织大扫荡/108
3.虎口拔牙,羊马河再歼一个旅/114
第五章 蟠龙大捷,敌167旅悉数被歼/132
1.一筹莫展,胡宗南被牵着鼻子走/133
2.调虎离山,彭德怀要强夺蟠龙镇/135
3.负隅顽抗,李昆岗求救兵挨训斥/141
4.奋勇攻坚,野战军占蟠龙换夏装/152
第六章 我军北上打“二马”,—举收复三边/162
1.三战三捷,真武洞召开庆功会/163
2.出击陇东,彭德怀决意打“二马”/168
3.合水之战,马莲河畔遍洒热血/169
4.攻克环县,彭德怀北上定三边/184
第七章 遇险不惊,小河村定反攻决策/190
1.临危不惧,三支队遇险王家湾/191
2.千难万险,毛泽东绝不渡黄河/201
3.相聚小河村,党中央召开军事会议/208
第八章 围打榆林,国民党整编师被歼/222
1.调敌北上,野战军围攻榆林/223
2.急速增援,蒋介石督战延安/239
3.背水列阵,沙家店全歼钟师/247
第九章 贺龙借粮,大军兵围清涧/260
1.筹集粮草,岔口截击歼敌军/261
2.兵分两路,攻克两延围清涧/264
3.围城攻坚,廖昂无奈成俘虏/270
第十章 决胜宜瓦,刘戡举枪自尽/282
1.“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283
2.新式整军,诉苦三查士气高涨/284
3.高歌猛进,西北野战军攻宜川/294
4.宜瓦大捷,刘戡全军覆没而自戕/299
折叠 编辑本段 文摘
第1旅被歼灭,胡宗南除了心疼,还觉得是奇耻大辱,决心复仇。年底,他又令董钊率整编第1师、整编第90师、整编第27师之第47旅和整编第30师之第67旅共计6个整编旅,向驻扎在听水河畔蒲县、大宁的陈谢兵团杀气腾腾地扑去。
陈赓、谢富治见敌人来势凶猛,便再次祭起运动战的法宝,将蒲县、大宁县拱手让出。董钊不费一枪一弹就占领了两座县城,便得意地致电胡宗南报捷。他们在县城里住了几天,没有听到解放军的动静。因为两座县城都是空城,连老百姓也撤退了,国民党得不到补给,很快粮食草料就吃完了。董钊只好留下整编第67旅守城,亲自带领主力返回临汾。此时,陈赓、谢富治,突然发兵强攻蒲县。第67旅手忙脚乱,军心动摇,除了一个营突围而去外,其他均被打得焦头烂额,死伤惨重。
就是这一连串的惨痛教训,使董钊真正领教了解放军的厉害,使他一提起和共产党作战,就感到心惊肉跳。尽管薛敏泉和裴昌会把此次战役说得把握十足,而董钊还是心存疑虑,眉头难展。
在座的师、旅长们为薛敏泉和裴昌会的讲话所鼓舞,脸上现出跃跃欲试的神情和必胜的信心,然而,胡宗南从刘戡和董钊的表情上还是看出了几片阴云。这可是他所倚重的两员大将啊。他们如果没有信心,这仗就难打了。等掌声告一段落后,胡宗南以居高临下的姿态问:
”怎么样?大家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师、旅长们都看着刘戡和董钊的脸色,他们都知道,长官不发言,自己是万万不能抢先说话的。
“刘军长、董军长,讲讲吧。”胡宗南的意思是想让他们带头表个态,以便鼓舞一下士气。
刘戡见胡宗南点了他的名,便站了起来,说道:
”我想说的是,此次战役,我军以10:1的兵力对付共匪,如果再打不胜,我们还有脸穿这身军装吗?指日夺取延安是轻而易举的。”说到这里,刘戡有意停了停。胡宗南满脸堆笑地又带头鼓起掌来。刘戡接着说:
”我现在考虑的是,占领延安之后,共匪决不能善罢甘休,大仗恶仗还在后面,我们决不可轻敌。”
P2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