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2022-09-09 11:07:10

体字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B 添加义项
?
义项指多义词的不同概念,如李娜的义项:网球运动员、歌手等;非诚勿扰慢续加林异饭约谈神轻义项:冯小刚执导电影、江苏卫视交友节目等。 查看详细规范>>
所属类别 :
词汇
词汇
编辑分类

异体字是一个字的正体之外的写法,字音字义相同而字形不同的一组字。

由于汉字是由意符、音符和记号所组成的,意符选取的角度因人而异,音符又不同于拼音文字中的字母,所以,一字多形的现象在汉字的历史上比比皆是。需要注意的是,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

    异体字

  • 外文名称

    variant form of a Chinese character

  • 别名

    或体

  • 分类

    完全异体字、部分异体字

  • 相对词

    正体字

  • 性质

    字体

折叠 编辑本段 释义

 是一个字的正体之外的写法,字音字义相同而字形不同的一组字。其又称又体、或体,说文解字中称为重文,是指读音、意义相同,但写法不同的汉字。

由于汉字是由意符、归棕习音符和记号360百科所组成的,意符选取井试胜者本镇的角度因人而异,音符又不同于拼音文字中的字母,所以,一字多形的现象在汉字的历史上比比皆是。需要注意的是,异体字并不断凝渗等同于繁体字

县发义的异体字:跟规定的正体字同音同义而写法不同的字。

例辩敬陵察如"'A'是'B'的异体字"一句中,"A"是狭义的异体字,"B"是正体字。

广义的异体字:读音、意义相同但写法不同的汉字。

例如"'A'与'B'互为异体字"一句中,"A"和"B"都是广义的异体字,不分哪一个是正体。

有时异体字哪鸡的概念也包括经常乃至可以通用的字二春无苏农问怎

平常所说异体字概念是狭好阿正歌防义的异体字。如"考"是"老"的异体字,"坑"是"坑"的异体字,"峯"是"峰"的异体字。

异体字又可分队风衣刻日满坏为"完全异体字"(在任何情况下读音和意义都一样)和"部分异体字劝桨"(只在某些情况下才相通)。

折叠 辑本段 产生原因

造字的方法不同;快背并个偏旁位置不同;改换意义相近的形符和意符;改换声符。

有时候,异体字特指与官方正体字相对应的规范外的异体字,因而随着各中文地区对正体字的不同认定,哪些字是另一些字的异体字,甚至完识增哥当此全相反。例如:在中国大陆「够写值香太队」是「够」的异体字,而在台家济久农古片副愿固增火湾地区却恰恰相反。

由来:由于汉字特有的造字原则和结构体制,创造它和使用它方省六翻留风的人口众多并且分布的地面十分广阔,加之汉字已府晶及了克步继老迅有四千年以上嘱局她的发展八继历史。因此,它所产生的异体字类型多、数量大,是理所当然的。影院哥影响:异体字的使用、流米毫官失谓极肥把行,给语言文字的学习和应用都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因此,整理异体字是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一项很重要的任务。通假字是古人的一种用字习惯,即在书写时本来有为A义专门造的A字,但写作的人却偏不写A字,而是写了一个与A同音的B字。A、B二字之间就构成了通假关系。那么,为什么明明有本字,为什么作者却不写本字而要写通假字呢?这个问查延友核移题要从四个角度来认识。首先,正如前面所说,这是古人的一种习惯、一种时尚。比如"早"字司马迁也曾用过,但因古人经常习惯以"蚤"代"早",所以司马迁也未能免俗。笔效河缩术晶参量副顾者曾利用电脑统计,在星直计些团例该仍古台史记》中共出现通"早"的"蚤"字64次,直接用"早"字才27次;其中"蚤死"14次,"早死"4次;"蚤卒"8次,"早卒"1次。《韩非》中共出现通"早"的"蚤"字内专布操展放异感断二力18次,直接用"早"4次;《论衡》中通"早"的 "蚤"6次,直接用"早"36次。所以总的说来,时代越后,通假字越少,时代越早,通假字越多。其次,唐代颜师古曾指出,古人在记录语言时因"仓猝无其字"而用了个同音字代替。清赵翼在其第步血已头叶厚陔余丛考》一书中说得更明白:"字之音同而异义者,俗儒不知,辄误写用,世所谓别字也。"第将背应一个如此写的人固然可以说的写别字,但后人效尤,积非成是,便成了合法的"通假"字了。第三,古书经秦火而几乎被烧光,直到汉惠帝才取消"挟书令",并从民间征集藏书,但所得甚少。汉代大多数的书籍是靠老年人将脑子里所记忆的背诵出来,写出来,重新"著之竹帛"。由于压玉背诵时只记住一个字的读音,未必能记住它的字形,因而记录时必然会由于方言、口音的差异、记录者的文化程油院束克雷院素生认束度等影响,而将同一字转照久战影记成不同的形体。第四,其实,古人好用通假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认识上的原因,就是清代学者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在《经义述闻》中常说的"训诂之要,在声音不在文字"。他们认为"凡字之相通,皆由于声之相近,不求诸声而管因求诸字,则窒矣。""夫古字通用,存乎声音。"他们强调既有此音,即表此义,音即能表义。读者读出此音,闻者听音则知义。因此,将一个音写成哪一个字形,实在是无所谓的事情。因而古研价毫否菜字还甲际领的人并不十分在意(更何况当时也没有政府出面来规范语言文字,甚至连一部字典都还没有。所以只好让人随意按照声音来记录).文盲不识字,请人代读家信,听音即知意井考义,道理就在这里。这种认识是有一定正确性的。因为,说到底,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凭借色名存眼实切先洲美沉下声音而存在,因而殃宙赠设记音才是最重要的

折叠 编辑本段 分类方式

1.形旁不同

形声字的形装校兵旁在很多字里只表示字义的类别,喇祖弃因此,可通过不同角度来对汉字进行分类,很多意思相近的形旁在某些字里可以通用。比如:磷/磷、碰/掽、坡/陂、坑/坑、憔/䩌 等。

2.声旁不同

汉字里同音字很多,同一读音可用不同声旁来标识。比如:裤/袴、线/缐 等。

3.偏旁位置不同

一些合体字的偏旁并不固定。比如:翅/翄、峰/峯、群/羣、略/畧、稿/稾、概/槩、鹅/鹅/䳘/䳗 等。

4.造字方法不同

有些异体字,字形差别很大,是用不同方法造出来的。比如:哲/ 喆、渺/淼、泪/ 涙、算/祘 具挥投分动激解等。

5.偏旁多少不同

比如:汞/銾、 稀/希、声/殸 引官环专查室良业渐等。

6.简化方法不同

有些形声字在简化时,会按照不同的方法进行简化。比如:对/対、应/応、变/変 等。

异体字不是固定不变的,有些异体字最初字义不同,不能通用,后来由绝资于字义的变化,可以通用,变成了异体字。比如,"闲"的本义是门栓,"闲"的本义吗静流针溶举领员土况拉是空隙,最初不通用,后来"闲"的本义不用了,"闲暇"也可以写成"闲暇","闲"和"闲"变成异体字了。

为便于人们学习汉字,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废除了1055个异体字。

另给一种比较科学一点的分类。

具体的说,汉字异体字主要有以下五种类型:

其一是为语言中同一语词而造、在使用中脱白须黄武功能没有分化的一组字首全至,如:涙--泪、覩--睹、徧--遍 等。在异体字中,这类字数量最多。

其二是造意不同,但在实际使用中用半段叶表超州云苏科法相同、功能重合的一组字费香题三水草速元迫,如:罪--辠、颿--帆 等。另责备往日师皇这里,罪、颿等字的本义都没有文献用例,可能是字书的编者根据字形的造意推出来的,这也是这类异体字与一般假借字的根本区别所在。

其三是同一古文字形体由于传承演变、隶定楷化的方式不同,而在楷书平面上出现了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形体,这些楷书字形之间构成了异体字关系。如:宜--宐、奇--竒、࢛�--惪/悳 等。

四是异写字。这种情况主要是针对早期的楷体而言的。异写字之间的差异主要是书写元素、也就是笔画上的差异,它不对构形模式、结构分布和构意产生任何影响。如:高--高、令--令 等。

其五是讹字。讹字是指传抄、书写过程中字形发生了讹变的字。一般的讹字不能看成异体字,但当它积非成是并进入字书后,讹字与相应的担著液临律殖正字之间的关系,与一般的异体字之间的关系便没有什么两样选但它段示剂调药了。因此,这类讹字也应该看成是异体字中特殊的一类。如:觅--觅 等。

折叠 编辑本段 判定标准

几个字形原本表示的是否为完全相同的一个词。

一、有些字常被借用,但不是异体字。

例子:

1并要在赵求其液席、寔:止也,从宀是声。因本义少用而常被借用表"实"的"确实"等义。

实(繁体字为"实"):富也,从宀贯声。

2、寘:置也,从宀真声。放置。

置:赦也,从网直。赦免(本义)→弃置→安置→放置→设置→置办

二、有些字表示的词有同源关系,使用上也有交叉,但不是异体字。

例子:

「犭蒦」:猎取禽兽。

「禾蒦」:收割需调南谷物。两者简化合并为"获"。

三、有些字表示的是不同的词,虽然文献中常混用,但不是异体字。

例子:

1、修:干肉;与"修"通假。

修:修饰、研究;不用于表示"干肉"。

2、升:容器单位,量器。上升。

升:太阳升起、升平、上升

3、雕:猛禽。「周彡」:「周彡」饰(已淘汰)。

凋:凋零、凋敝。

4、紬:(chóu)丝织品(异体字,淘汰);(chōu)抽引、引出。

绸(chóu):丝织品。

折叠 搞类司胞笔想辑本段 处理标准

广义(宽式)标准:包括假借字。

狭义标准:不包括假借字。假借字不是异体字。

1955年发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采用的是宽式的标准。

例子:

凭:依几也。或作罪生凭。--凭、凭互为异体字。

慿:怒也,满也。有时借表"凭"。

折叠 编辑本段 异体字转正

根据国务院2013年8月19日公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皙""瞋""噘""蹚""凓""勠"调整为规范字,不再作为"晰""嗔""撅""趟""栗""戮"的异体字。

同时将"乃、桠、端、钜、升、升、宁、飏、袷、曲、仝、苏、邨、泛、堃、犇、龢、迳、缐、厘、修、絜、扞、喆、秘、叚、搜、淼、椀、溪、筦、澄、札、吒"等字,除了少数几个字外,在人名、地名、姓氏或化学元素中应用时为规范字。

例如:

  1. 皙:义为人的皮肤白。不再作为"晰"的异体字。
  2. 瞋:义为发怒时睁大眼睛。不再作为"嗔"的异体字。
  3. 噘:义为噘嘴。不再作为"撅"的异体字。
  4. 蹚:义为蹚水、蹚地,读tāng。不再作为"趟(tàng)"的异体字。
  5. 凓:义为寒冷。不再作为"栗"的异体字。
  6. 勠:义为合力、齐力。不再作为"戮"的异体字。

折叠 编辑本段 相关规定

1955年12月公布的文化部和文改会联合发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根据从简从俗的原则规定了810个正体字,淘汰了1055个异体字。异体字为不规范字,除姓氏和某些特殊场合外,不再使用。

《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的字数共经过四次调整:

1.1956年3月,文改会、文化部发出补充通知,恢复"阪"、"挫"为规范字。

2.1986年国务院发布的《简化字总表》恢复"䜣、䜩、晔、詟、诃、䲡、䌷、刬、鲙、诓、雠"等11个字为规范字。

3.1988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恢复"翦、邱、於(yu)、澹、骼、彷、菰、溷、徼、薰、黏、桉、愣、晖、凋"等15个字为规范字。

4.1997语文出版社出版的《语言文字规范手册》,从"粳【稉粇秔】"中删去了"粇";删去了音义不同的"谄【謟】组。

这样,经过修订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共整理异体字795组,其中规范字是795个,共淘汰异体字1025个。

200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异体字为非规范汉字。除了以下场合外不允许使用:

一、文物古迹

二、姓氏中的异体字

三、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

四、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

五、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

六、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

折叠 编辑本段 实例

《参考消息》的报头"参考消息"四个字中"考"字是异体字,常被一些初识参考的读者误读为"参政消息"或"参改消息"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