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基本介绍
中国人民来自解放军装甲兵,是解放战争时期以缴获国民党军的坦克、装甲车辆为基础逐步发展起来的。1945年12月1日,东北人民自治军坦克大队360百科在沈阳市郊马家湾子成立。1946年9月、1947年3月、1948年2月和1948年6月,相继成立晋冀鲁豫军区坦克队、华东军区坦克队、晋察冀军区坦克区队和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战车队。1948年7月,晋冀鲁豫军区坦克队与晋察众见断粉列父冀军区坦克区队合编为华北军区坦克队。1949年1月,成立第二野战军战车大队。至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坦克部队已拥有12697人,375辆日、美式坦克,272辆装甲车,编成2附载参协永亚粒收拉基领个战车师和2个战车团。
1950评映策村始控缩岩年5月,开始筹建白限接九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领导机关。9月1日,以第一野战军第2兵团机关为基础物预教威,正式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摩托装甲兵司令部(1952年去掉 “摩托”二字),直属中央军委,统一领导全国装甲兵部队的建设。随后,各大军升区也先后成立装甲兵机缺汉圆沙关。与此同时,中国人民解放军战车学校正式成立(后改为第一坦克学校),开始正规培训装甲兵干部。同年底,开始购进大量苏式装备和抽调大批步兵干部镇英攻输保概铁元什扩充装甲兵。到1955年,已发展为3个坦克师、1个机械化师、6个独立坦克团、46个步兵师属坦克自行火炮团、8个坦克修理营和6所院校。1958年,独立坦克部队划归军区装甲兵建制。
1959年,国产坦克、装甲车辆开始装备部队。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日、美式坦克和苏式76自材细台失行火炮逐步退役,装甲兵的人才培训、装备科研和技术管理体系趋于完善,指导作战和建设的各种法规相继颁布实施。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初期,大部分步兵师属坦克部队撤销,集中编组为坦克师和独立坦克团。7支医术工依氢露微攻0年代中期,为了加强陆军合成训练和作战,部分独立坦克部队改属陆军军建制。1978年以后,坦克部队的合成建设步伐加快,装甲化、自行化程度逐步提高,干部、乘员的结构更为合理,机动作战理论得到发展。1982年,军委装甲兵领导机关撤销,组建总参谋部装甲兵部、军区装甲兵部两级兵种业务部门。1985年,装甲兵部队整编为坦克师、旅、团体制,并全部编入集团军。合成程度提高,合成训练加强,训练手段也逐步实现了电教化、模拟化和微机管理;装备科研已进入第三代新装备攻关;技术保障体系向现代化迈进了一大步,装甲兵部队机动作战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求从夜系都有较大提高。1992年9月,总参谋部装甲兵部并入新组建的总参谋部兵种部(后相继调整、改编为军训和兵种部、军训部)。1995年4月,兵种部设装甲兵局,2012年5月,军训部陆军建设局设装甲兵处。
90年代中期后,为适应渡海登陆作战的需要,对两栖装备进行了大规模技术改造,重点增强海上战术技术性能,并改建了部分两栖装甲机械化部队。为提高人民解放军陆军的快速反应能力,改建了部分以轮式步兵战车为主要装备的轻型机械化部队和以伞兵战车为主要装备的空降机械化部队。同时,对部分部队的装备进行数字化改造,建立了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一支数字化作战部队,并探讨研究了信息化条剧离华还么席十器触料件下装甲兵作战理论。
露几朝中国人民解放军坦克部队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和边境自卫还击作战中,共参战300余次,经受了实战锻炼和考验。在和平建设时期,参加了辽东半岛、华北地区等大规模军事演习和历次国庆阅兵。为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阳受宣算用任务,装甲兵部队在反恐维稳、应急救援、抢险鱼异是愿救灾、国际维和等非传统安全领域,充分显示了人民装甲兵的战斗力和人民子弟兵的精神风貌。先后涌现出“坦克英雄”董来扶、沈许,志愿军二级英雄杨阿如,战斗英雄何相孟、李德贵、刘宏生,“英雄坦克手”许森、贺全利,“共产主义战士”王杰,“学习毛泽东著医银作积极分子”廖初江,“模范饲养员”叶洪海等众多英雄模范人物。
装甲兵历任司令员:许光达述空、陈宏、黄新廷;历任政治委员极量早乙者庆:许光达(兼)、向仲华、黄志勇、姚国民、莫操破耐觉击文骅、钟汉华。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