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历史沿革
河南远古时期
1978年9月发掘的南召猿人说明50万年前就有人干普居电英令式类在河南生息和繁衍。
纪者权把式名2007年发掘代表旧石器时代的“许昌人”说明距今8万~医晚控居响河10万年的河南古人已经很好的利用石器,并在国内首次发现了1.5万年前先人们制作服装用的牙制纽扣、针和染色用的赭石(颜料)等服饰文物。
1980年,在河南杏花山附近发掘出约1端-3万年前旧石器晚期猿人用火和五视呼管理火的洞穴遗址。
新石器时代的裴李岗文化、贾湖文化、仰韶文化,说明这里就已经有了发达农业、畜牧业和制陶等手工业。
到了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中原进入了石、直推范铜器并用时代,产生了私有制和女入秋刚向海掌可解阶级的萌芽,进而出现了中国史书记载的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夏朝建都阳城(今登封),先后迁都斟鄩(今偃师二里头)、商丘、阳翟(今禹州句举汉临构眼适群)。
商周时期
商朝发源于河南商丘,其首都亳(今商丘)、西亳(今偃技酒布法卫微演师)、殷(今安阳)和朝歌均在河南境内,其晚须从演冲承群中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度突事图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是中国历史上可以肯定确切位置的最早的都城。
西周营建东都成周洛阳,东周建都洛阳,众多诸侯国的都城也均在河南境内。
秦汉时期
秦王朝建立后,在今河南境内武图设然设急今评回设置三川郡(治雒阳,今洛阳)、砀郡(治睢阳县,今商丘睢阳区)、陈郡(治陈县,今淮阳县)、南阳郡(治宛县,今南阳宛城区)、颍川郡晶负严识善年委走兰(治阳翟县,今禹州)、河内郡(治野王县,今沁阳)、东郡(治濮阳县,今濮阳西南)等。
西汉在河南设豫州附题阶向末展刺史部,辖颍川郡、汝南郡、沛郡,以及梁国(都睢阳)。 东汉王朝建也全爱继飞还也袁望上侵都洛阳,河南成为东汉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魏晋南北朝
东汉之后形成三国鼎半标钟推改纸抓掉境华立局面,河南属魏国科不,曹操起兵崛起于战国时期的魏国旧地陈留(今开封),故国号封相为或收为“魏”,魏国先后设立首都许昌区场争标反、洛阳,西晋建立后继续建都洛阳。
公元439年,北魏统一了北方,孝文帝将首都迁至洛阳。这一时期的后赵、冉受魏、前燕、东魏、北齐都建都于邺城(今安阳)。
隋唐五代
隋朝时期在河南设立河南郡、荥阳郡、梁郡、淮阳郡、襄城郡、颍川郡、汝南郡、汝阴郡、弘农郡、淅阳郡、南阳所况于困息稳谁末害刑同郡、淮安郡等州郡,以洛阳为东都。隋末,隋炀帝迁都洛阳,又以洛阳耐排为中心开凿了沟通南北的大运河。
唐朝设立河南道,仍以洛阳为东都(陪都)。武周建都洛样训力京均阳,称神都。
宋元时期
北宋在河南设立开封府、京东西路、京西南路、京西北路,以开封为东京、以洛阳为西京、以商丘为南京。河南又一次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北宋时,开封人口达100多万,为全国第一大城市,商业贸易额占全国之半,各方面都极一时之盛,可以说是古代河南历史的黄金时代。从唐朝建立到北宋覆亡,河南的经济和文化达到鼎盛时期。金灭北宋之后,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商丘)登基称帝,建立南宋。南宋以后,是河南社会历史发展的中衰时期。
金朝先后在河南设都,1214左杀主环己让曲出践呢吃年,在金朝受到蒙古帝国频繁入侵后策方重群冷官尽队言,迁都到开封,称南京规打速卷,辖三府十六州,豫北属于河北西路。后期又迁都到商丘。 淮河以南地区属南宋。
元朝实行的行省制,河南属于河南江北行省,开封是治所。
明清时期
河南1368年永,明朝建立,河南省下设8个府1个直隶州:开封府、河南府(洛阳)、归德镇吸府(商丘)、南阳府、汝宁府(汝需氧下南)、卫辉府、彰德府(安阳)和怀庆府(沁阳)和汝州直隶州(汝州),在开封驻有周王。
清朝基本沿袭了明朝行政区划。
民国时期
北洋军阀时期,洛挥亚乙它送阳汽给响财阳曾是吴佩孚的基地。192们至排语达航施倒需6年,冯玉祥参加北伐战纸亲声赵围望对力攻争,进驻河南。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后,南京国民政府一度迁都洛阳。1928年-1932年期间,共产党的张国焘、徐向前等人在大别山区开辟武装割据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新集(今新县)是鄂豫皖根据地的首府。
共和国时期
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生役胜利结束,河南全境解放。
1949年8月,黄河以北地区成立平原省,省会驻新乡市,河南省保留黄河以南地区。
1952年11月1架5日,撤销平原省,其行政区域大部分并入河南省,河南省行政续丰绍区域基本保持至今。
1954年1扩帝矿烟供停圆组临肥征0月,河南省会驻地从开封市迁至郑州市。
2016年12月26日,国务院发布《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尔体讲土船希降再,《规划》正式批复业怕愿便制郑州入选国家中心城市,继续做大做强洛声没宗影阳、南阳、商丘、安阳等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壮大中原城市群,形成支撑中部崛起的核心增长地带。
2016年12月28喜通王没节议组日与29日,国务村损见久被货里排职又院和国家发改委先后批复并印发《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将中原城市群定位为中国经济发展字杆否当便品妈右新增长极、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苦妒一青选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中西部地区创新创业先行区、内陆地区双向开放新高地和绿色生态发磁剧商验报范欢展示范区。
2017年1月22日,国家发改级概安种调配胜文晚境计委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营粒散之模乐丝复函》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
折叠 编辑本段 行政区划
截至2016气货但年底,河南省下辖17个地级市、1个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52个市辖区、20个县级市、85个县。
行政区 | 区号 | 车牌 | 市辖区、县级市、县 |
---|---|---|---|
郑州市 | 0371 | 豫A | 中原区、二七区、金水区、惠济区、管城区、上街区、巩义市、新郑市、登封市、荥阳市、新密市、中牟县 |
开封市 | 0371 | 豫B | 龙亭区、鼓楼区、禹王台区、顺河区、祥符区、兰考县、通许县、杞县、尉氏县 |
洛阳市 | 0379 | 豫C | 涧西区、西工区、老城区、瀍河区、洛龙区、吉利区、偃师市、宜阳县、孟津县、新安县、洛宁县、栾川县、伊川县、汝阳县、嵩县 |
平顶山市 | 0375 | 豫D | 新华区、卫东区、石龙区、湛河区、汝州市、舞钢市、鲁山县、宝丰县、叶县、郏县 |
安阳市 | 0372 | 豫E | 文峰区、北关区、殷都区、龙安区、林州市、安阳县、滑县、汤阴县、内黄县 |
鹤壁市 | 0392 | 豫F | 鹤山区、山城区、淇滨区、浚县、淇县 |
新乡市 | 0373 | 豫G | 红旗区、卫滨区、牧野区、凤泉区、卫辉市、辉县市、新乡县、长垣县、获嘉县、原阳县、延津县、封丘县 |
焦作市 | 0391 | 豫H | 山阳区、中站区、解放区、马村区、沁阳市、孟州市、修武县、博爱县、武陟县、温县 |
濮阳市 | 0393 | 豫J | 华龙区、濮阳县、清丰县、南乐县、台前县、范县 |
许昌市 | 0374 | 豫K | 魏都区、建安区、禹州市、长葛市、鄢陵县、襄城县 |
漯河市 | 0395 | 豫L | 郾城区、源汇区、召陵区、舞阳县、临颍 |
三门峡市 | 0398 | 豫M | 湖滨区、陕州区、灵宝市、义马市、渑池县、卢氏县 |
商丘市 | 0370 | 豫N | 睢阳区、梁园区、永城市、民权县、宁陵县、柘城县、虞城县、夏邑县、睢县 |
周口市 | 0394 | 豫P | 川汇区、项城市、鹿邑县、扶沟县、西华县、商水县、沈丘县、淮阳县、郸城县、太康县 |
驻马店市 | 0396 | 豫Q | 驿城区、新蔡县、西平县、遂平县、平舆县、上蔡县、正阳县、泌阳县、确山县、汝南县 |
南阳市 | 0377 | 豫R | 宛城区、卧龙区、邓州市、南召县、西峡县、方城县、镇平县、内乡县、淅川县、社旗县、唐河县、新野县、桐柏县 |
信阳市 | 0376 | 豫S | 浉河区、平桥区、固始县、罗山县、光山县、潢川县、淮滨县、商城县、新县、息县 |
济源市 | 0391 | 豫U |
折叠 编辑本段 地理环境
折叠 位置境域
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介于北纬31°23′-36°22′、东经110°21′-116°39′之间,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接陕西,南临湖北。河南地处中国中部,承东启西,古称天地之中,被视为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
折叠 地形地貌
河南嵩山河南省呈西高东低地势,北、西、南三面千里太行山脉、伏牛山脉、桐柏山脉、大别山脉沿省界呈半环形分布;中、东部为黄淮海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
河南省境内平原和盆地、山地、丘陵分别占总面积的55.7%、26.6%、17.7%。灵宝市境内的老鸦岔为全省最高峰,海拔2413.8米;最低处在固始县的淮河出省处,仅23.2米。
折叠 河流水文
河南横跨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四大水系,境内1500多条河流纵横交织,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93条。黄河横贯中部,境内干流711公里,流域面积3.62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1/5。省境中南部的淮河,支流众多,水量丰沛,干流长340公里,流域面积8.8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1/2。北部的卫河、漳河流入海河。西南部的丹江、湍河、唐白河注入汉水。全省水资源总量413亿立方米,居全国第19位。河南水力资源蕴藏量490.5万千瓦,可供开发量315千瓦。[1]
折叠 气候环境
河南属暖温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一般特点是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季干旱风沙多,夏季炎热雨丰沛,秋季晴和日照足。全省年平均气温一般在12℃―16℃之间,一月-3℃―3℃,七月24℃―29℃,大体东高西低,南高北低,山地与平原间差异比较明显。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均较大,极端最低气温-21.7℃(1951年1月12日,安阳);极端最高气温44.2℃(1966年6月20日,洛阳)。全年无霜期从北往南为180―240天。年平均降水量约为500-900毫米,南部及西部山地较多,大别山区可达1100毫米以上。全年降水的50%集中在夏季,常有暴雨。
折叠 编辑本段 自然资源
折叠 土地资源
河南耕地面积7179.2万公顷,山地丘陵面积7.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4.3%;平原和盆地面积9.3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5.7%。
折叠 矿产资源
河南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中国矿产资源大省之一。河南地层齐全,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全国矿产资源大省之一。已发现各类矿产126种(含亚矿种为157种);探明储量的73种(含亚矿种为81种);已开发利用的85种(含亚矿种为117种)。其中,能源矿产6种,金属矿产27种,非金属矿产38种。在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中,居全国首位的有8种,居前3位的有19种,居前5位的有27种,居前10位的有44种。其中,钼、蓝晶石、红柱石、天然碱、伊利石粘土、水泥配料用粘土、珍珠岩、霞石正长岩居第1位,铸型用砂岩、耐火粘土、蓝石棉、天然油石、玻璃用凝灰岩居第2位,镁、钨、铼、镓、铁矾土、水泥用大理岩居第3位,铝土矿、石墨、玻璃用石英岩居第4位,锂、铯、电石用灰岩、岩棉用玄武岩、玉石居第5位。河南还是重要的能源基地,石油保有储量居全国第8位,煤炭居第10位,天然气居第11位。
折叠 林业资源
河南有林业用地7053.03万亩,森林覆盖率17.32%,林木覆盖率23.77%。全省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35个,总面积1135.4万亩。
折叠 水资源
河南境内1500多条河流纵横交织,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93条。全省水资源总量413亿立方米,居全国第19位。水资源人均占有量440立方米,居全国第22位,占全国的五分之一,世界的二十分之一。水力资源蕴藏量490.5万千瓦,可供开发量315千瓦。
折叠 编辑本段 人口
截至2016年底,河南常住总人口9532.42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623.22万人,城镇化率达48.5%,比上年末提高1.65个百分点。年内出生人口142.61万人,出生率13.26‰;死亡人口76.47万人,死亡率7.11‰;自然变动净增人口66.14万人,自然增长率6.15‰。河南人口以中华传统的中原汉族人为主体,汉族人口约占全省总人口的99.66%,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省总人口的0.34%。
折叠 编辑本段 区域政治
折叠 编辑本段 经济概况
折叠 综述
白云山2016年,河南生产总值(GDP)实现40160.01亿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86.30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9055.44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16818.27亿元,增长9.9%;三次产业结构为10.7:47.4:41.9。人均生产总值(GDP)42247.00元,比上年增长7.6%。
折叠 第一产业
河南农业概述2016年,粮食种植面积10286.15千公顷,比上年增长0.2%。粮食产量5946.60万吨,下降2.0%。农业机械总动力9858.82万千瓦,下降15.8%。
折叠 第二产业
2016年,工业增加值16830.74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0%。
2016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5.5%,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7%。高成长性制造业增长10.6%,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8.4%。六大高载能行业增长6.1%,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2.3%。
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79195.70亿元,增长7.9%。2016年,地方财政总收入4706.96亿元,增长5.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53.45亿元,增长8.0%,其中税收收入2158.39亿元,增长8.9%,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68.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456.64亿元,增长9.4%。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9%。
2016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9753.93亿元,增长13.7%。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932.11亿元,比上年增长31.1%;第二产业投资18523.16亿元,增长9.0%;第三产业投资19298.66亿元,增长17.1%。
2016年,房地产开发投资6179.13亿元,比上年增长28.2%,其中住宅4558.07亿元,增长29.2%。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 |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 洛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
许昌经济技术开发区 | 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 |
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 | 开封经济技术开发区 |
鹤壁经济技术开发区 | 红旗渠经济技术开发区 |
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 / |
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安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南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新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平顶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焦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 |
折叠 第三产业
201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618.35亿元,比上年增长 11.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6%。其中城镇14399.86亿元,增长11.7%;乡村3218.49亿元,增长12.8%。分行业看,批发业1898.79亿元,增长10.6%;零售业13259.08亿元,增长12.0%;住宿业139.70亿元,增长9.0%;餐饮业2320.78亿元,增长12.7%。
2016年,进出口总值4714.70亿元,比上年增长2.6%。其中,出口总值2835.34亿元,增长5.7%;进口总值1879.35亿元,下降1.8%。
2016年,邮电业务总量2065.90亿元,比上年增长55.8%。其中,邮政行业业务总量(含快递)233.22亿元,增长42.4%;电信业务总量1832.67亿元,增长57.6%。快递业务总量8.39亿件,增长63.0%。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798.6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8164.60万户。电话普及率94.50部/百人。年末互联网用户8145.50万户,互联网普及率85.45%。
2016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58306.9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4%。其中入境游客293.95万人次,增长9.6%。旅游总收入5764.06亿元,增长14.5%。
2016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3977.6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3%,其中境内住户存款余额29421.19亿元,增长12.9%。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6501.17亿元,增长16.1%,其中境内住户贷款余额12556.75亿元,增长25.0%。
截至2016年底,河南已有108家境内外上市公司,发行股票110只,募集资金总额2984.70亿元,境内A股上市公司流通股市价总值6591.84亿元。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555.15亿元,全年赔款支出与给付548.03亿元。
折叠 编辑本段 社会事业
折叠 文化事业
2016年,艺术表演团体171个,文化馆205个,公共图书馆158个,博物馆283个,其中新增民办博物馆15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8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13个。豫剧《焦裕禄》荣获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有线电视用户1068.89万户。广播人口覆盖率98.43%,电视人口覆盖率98.64%。全年图书出版总印数2.39亿册,期刊出版总印数0.88亿册,报纸出版总印数19.45亿份。共有县级以上综合档案馆177个,已开放各类档案472.78万卷(件)。
折叠 科技事业
2016年,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25万人,经费支出490亿元,比上年增长13.0%。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072个,其中国家级84个;省级以上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459个,其中国家级42个。 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8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25个;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8家,省级创新型研究(试点)企业515家。申请专利94669件,增长27.3%;授权专利49145件,增长2.9%;有效发明专利22601件,增长28.6%。签订技术合同4275份,技术合同成交金额59.2亿元,增长30.0%。
2016年,通过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机构2038个;产品质量、体系认证分支机构4个;完成产品认证的企业4219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301个;60个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291万台件;制定、修订地方标准179项;新建计量标准227项。年末共有天气雷达观测站点18个,卫星数据广播接收系统122个,区域气象观测站2512个。全年晴雨预报准确率88.16%,最高最低气温预报准确率分别为79.67%和81.76%。地震观测台项87个,地震观测台网1个。测绘地理信息部门编制各类地图及专题数字产品7896幅,专题地图25种,获取覆盖全省16.7万平方公里的多分辨率卫星影像。
折叠 体育事业
2016年,在国内外重大赛事中,河南运动员共获得世界冠军10个、亚洲冠军5个、全国冠军152个,共获得金牌167块。
根据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结果,截至2013年底全省共有体育场地8.27万个,场地面积8907.60万平方米。
折叠 教育事业
2016年,研究生招生14206人,在学研究生39525人,毕业生11954人。
普通高等教育招生60.60万人,在校生187.48万人,毕业生48.69万人。
成人高等教育招生11.78万人,在校生31.55万人,毕业生15.65万人。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47.79万人,在校生128.25万人,毕业生42.37万人。
普通高中招生69.53万人,在校生199.60万人,毕业生63.31万人。
普通初中招生144.13万人,在校生415.83万人,毕业生129.50万人。
普通小学招生173.16万人,在校生965.59万人,毕业生144.16万人。
特殊教育招收残疾儿童0.51万人,在校2.39万人。
幼儿园在园幼儿408.68万人。
高校属性 | 办学层次 | 高校名称 | |||
---|---|---|---|---|---|
省属高校 | 本-硕-博 | 郑州大学(211工程、省部共建、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 | |||
河南大学(开封、省部共建、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 |||||
河南农业大学(郑州、2011计划、省部共建、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 |||||
河南工业大学(郑州、2011计划、省部共建、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 |||||
河南师范大学(新乡、省部共建、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 |||||
河南科技大学(洛阳、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 |||||
河南理工大学(焦作、省部共建、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郑州、省部共建、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 |||||
河南中医学院(郑州、省部共建、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 |||||
本-硕 |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郑州)、中原工学院(郑州)、郑州轻工业学院(省部共建)、新乡医学院、河南科技学院(新乡)、信阳师范学院、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洛阳师范学院(专硕) 、安阳师范学院(专硕)、南阳师范学院(专硕) | ||||
本科 | 洛阳理工学院、商丘师范学院、周口师范学院、安阳工学院、'南阳理工学院、平顶山学院、信阳农林学院、新乡学院、许昌学院、郑州师范学院、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郑州)、河南工程学院(郑州)、黄淮学院(驻马店)、河南城建学院(平顶山) | ||||
公安院校 | 本科 | 铁道警察学院(公安部直属、郑州)、河南警察学院(郑州) | |||
民办院校 | 本科 | 郑州财经学院、郑州科技学院、郑州成功财经学院、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商丘工学院、商丘学院、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黄河科技学院(郑州)、黄河交通学院(焦作) | |||
独立学院 | 本科 | 河南大学民生学院(开封)、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郑州)、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焦作)、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郑州)、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信阳)、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新乡)、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新乡)、安阳师范学院人文管理学院(安阳) |
名称 | 所在地 | 主管部门 | 编制等级 | 属性 |
---|---|---|---|---|
郑州 | 总参谋部 | 2110工程、全军5所综合性大学之一 | ||
郑州 | 总参谋部 | 正军级 | ||
洛阳 | 总参谋部 | 正军级 | ||
信阳 | 空军总部 | 正师级 |
折叠 医疗卫生
2016年,全省医疗卫生机构71273个,其中村卫生室56774个,医院1596个,乡镇卫生院2065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64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80个,专科防治院(所、站)21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79个。卫生机构病床床位52.37万张,其中医院38.70万张,乡镇卫生院10.03万张。卫生技术人员54.69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0.69万人,注册护士22.21万人。
折叠 社会保障
2016年,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749.98万人,其中参保职工1323.44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426.54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893.74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人数1227.34万人,其中参保职工882.74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344.60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133.40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788.07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876.97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646.80万人。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28.38亿元,城镇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82.12万人。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57.46亿元,农村享受最低保障人数327.76万人
折叠 人民生活
2016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43元,比上年增长7.7%;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712元,增长7.4%。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233元,增长6.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088元,增长5.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97元,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587元,增长8.9%。
折叠 环境保护
2016年,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0.98%。全年共营造林449.4千公顷,其中人工造林97.7千公顷。全省共有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30个,占地面积76.059万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7个。省级以上森林公园117个,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34个、省级森林公园83个。截至2016年底,全省林木覆盖率达23.62%。
折叠 编辑本段 交通概况
河南是中国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重要交通枢纽,拥有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等相结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京广、京九、太焦、焦柳、陇海、宁西、侯月、新月、新菏、等9条铁路干线经过河南。郑州北站是亚洲最大的列车编组站 ,郑州站是全国最大的客运站之一。郑西铁路客运专线已经开通。河南拥有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洛阳机场和南阳机场三个民用机场;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是4E级机场和国内一类航空口岸。河南内河航道里程达1439公里。
折叠 公路
河南省有京港澳高速、连霍高速、济广高速、大广高速、二广高速等17条国家高速公路及50余条区域地方高速公路及105、106、107、207、310、311、312等23条国道纵贯河南,郑州、商丘、洛阳、南阳等城市均建有环城高速公路。截至2014年,河南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859公里。
折叠 铁路
河南省的郑州、商丘、洛阳、南阳、信阳等都是国家铁路交通十字枢纽。截至2014年,河南省铁路营业里程4874公里。[2]
高速铁路
京广高铁、郑西高铁、郑徐高铁、商杭高铁、郑渝高铁、郑合高铁、郑济高铁、郑太高铁等。
普通铁路
京广铁路、陇海铁路、京九铁路、焦柳铁路、宁西铁路、漯阜铁路、新菏铁路等。
地方铁路
汤台铁路、衡潢铁路、新商铁路、孟宝铁路、侯月铁路、商南铁路、焦新铁路、禹亳铁路等。
城际铁路
郑洛城际铁路、郑焦城际铁路、郑开城际铁路、郑平城际铁路、郑新城际铁路、郑济城际铁路、新乡-焦作-济源-洛阳-平顶山环线铁路、郑州-新郑机场-许昌-漯河等8条城际铁路。
折叠 地铁
折叠 航空
折叠 水运
折叠 编辑本段 历史文化
折叠 综述
河南是中原文化的根源所在地,是道家、墨家、法家、名家、纵横家等思想的发祥地。河南是华夏姓氏的重要发源地,中国300个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个,前100个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78个,有“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之称的海内外四大姓氏均起源于河南。 道家、墨家、法家、名家、纵横家等思想的发祥地。截至2013年5月,河南省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8处,位居中国前列。
折叠 名称由来
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河流纵横,森林茂密,野象众多,河南被形象地描述为人牵象之地,这就是甲骨文象形字“豫”的根源与河南简称“豫”的由来。《尚书·禹贡》将天下分为“九州”,豫州位居天下九州之中,故有中国、中原、中州、中土、神州之称。因大部分位于黄河以南,故名“河南”。
折叠 历代都城
河南是元代以前中国历史的核心区域。从中国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建都于河南偃师至清王朝覆灭的4000余年中,夏朝、商朝、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朝、唐朝、武周、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辽朝、北宋、南宋、金朝、民国等先后有20多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此,河南处于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长达3000年,中国八大古都河南有四个,即十三古都洛阳、八朝古都开封、 七朝古都安阳、 商都郑州。 河南是是中国古都数量最多最密集的地区,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在河南建都起,孕育了洛阳、开封、安阳、郑州、商丘、南阳、濮阳、许昌、新郑、淮阳等中华古都。
朝代 | 都城简介 |
---|---|
颛顼,建都于商丘,后迁都于濮阳,长眠于濮阳; | |
中国第一个历史朝代,曾多次迁都,主要国都有:斟鄩(今洛阳偃师)、阳城(今郑州登封)、商丘、纶(今商丘夏邑)、老丘(今开封陈留)、西河(今汤阴西河)。 | |
商朝曾多次迁都,主要国都有:南亳(今商丘虞城县谷熟镇)、北亳(今商丘梁园区)、西亳(今洛阳偃师)、嚣(今郑州商城)、殷(今安阳殷墟)、朝歌(今鹤壁淇县)。 | |
周成王营建东都洛阳。 | |
东周定都洛阳。 | |
东汉定都洛阳,设南都南阳。东汉末迁都许昌。 | |
曹魏定都洛阳。 | |
西晋定都洛阳。 | |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 |
隋设东都洛阳。隋炀帝迁都洛阳。 | |
唐设东都洛阳。唐后期迁都洛阳。 | |
武周定都洛阳,改洛阳为神都。 | |
后梁 | 后梁定都开封,期间迁都洛阳。 |
后唐定都洛阳。 | |
后晋初都洛阳,后迁都开封。 | |
后汉 | 后汉定都开封。 |
后周定都开封。 | |
辽朝 | 契丹灭后晋于开封改国号辽,定都开封。 |
北宋定都开封。设陪都南京商丘、西京洛阳。 | |
南宋初定都商丘。 | |
金后期先后迁都开封、商丘。 | |
民国 | 1932年民国迁都洛阳。 |
折叠 传统文化
中原文化既是一个历史概念,也是一个空间概念。根据中原文化内容的特色,大体可以概括为河洛文化、汉字文化、姓氏文化、根亲文化、三商文化、礼仪文化、中医文化 、诗词文化、武术文化、戏曲文化、史前文化、神龙文化 、政治文化、思想文化、名流文化、[3]英雄文化、农耕文化、商业文化、科技文化、医学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等18种文化。总之,中原文化厚重、多元、经典,是一种典型的“圣”文化、“福”文化、“魂”文化。中原文化这种独特的魅力,使其在中华文明史上书写了灿烂的篇章。中原文化是以中原为基础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约六千年至公元前约三千年的中国新石器时代。中原文化以河南省为核心,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腹地,逐层向外辐射,影响延及海外。中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中原在古代不仅是中国政治经济中心,也是主流文化和主导文化的发源地。
河洛文化指的是中国古代河洛地区的文化。河洛地区指的黄河中游潼关至郑州段的南岸,洛水、伊水及嵩山周围地区,包括颍水上游登封等地,大致包括北纬34°至35°、东经110°至114°之间的地区,概言之就是今天河南省的西部地区。河洛地区南为外方山、伏牛山山脉,北为黄河,西为秦岭与关中平原,东为豫东大平原,北通幽燕,南达江淮,在古代雄踞于中原,为“天下之中”(《史记·周本记》),即所谓“中国”(西周何尊铭文),是古代中国东西南北的交通中枢,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神龙文化:神龙是智慧、勇敢、吉祥、尊贵的象征。河南是龙的故乡。被称为人文始祖的太昊伏羲,在今周口淮阳一带“以龙师而龙名”,首创龙图腾,实现了上古时期多个部族的第一次大融合;被称为又一人文始祖的黄帝,在统一黄河流域各部落之后,为凝聚各部族的思想和精神,在今新郑一带也用龙作为新部落的图腾,我们今天的中国人被称为“炎黄子孙”和“龙的传人”,就是因此而来。濮阳蚌龙距今6400年,是中国最早的龙形象,被考古学界誉为“中华第一龙”;在“华夏第一都”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大型绿松石龙形器,距今至少3700年,被学者命名为“中国龙”,等等。
汉字文化:汉字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的基本标志,并对朝鲜、韩国、日本等国文字文化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连续4000多年的汉字文化史,可以说就是一部中原汉字史,汉字的产生及其每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几乎都发生在中原大地上。黄帝时代仓颉造字、安阳甲骨文出土,上蔡人李斯帮助秦始皇“书同文”、制定规范书写“小篆”,漯河人许慎编写世界第一部字典、归纳汉字生成规律、统一字义解析的,他在家乡完成了《说文解字》这部汉文字学巨著;至今我们还在使用的规范性字体“宋体”字产生在河南开封,著名的活字印刷术也发明于这里。
姓氏文化:中华姓氏无论肇始与大量衍生都与中原关系密切。《中华姓氏大典》中的4820个汉族姓氏中,起源于河南的有1834个;在当今的前300个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个,前100个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78个,无论是李、王、张、刘为代表的中华四大姓,还是林、陈、郑、练、黄为代表的南方大姓,其根均在河南。河南以“万姓同根,万宗同源”为主题举办姓氏文化节,得到了海内外的广泛认可与响应,在全球华人中掀起了寻根、朝觐、拜祖的热潮。姓氏文化是河南独有的文化现象。
农耕文化:农业最早是在中原地区兴起来的。中原农耕文化包含了众多特色耕作技术、科学发明。裴李岗文化有关遗存中出土了不少农业生产工具,为早期农耕文化的发达提供了实物证据。
诗文文化:河南是中国文学的发祥地。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河南篇目作品100多篇占三分之一之多。历史上有“汉魏文章半洛阳”之说,左思《三都赋》创造了“洛阳纸贵”的佳话。唐代三大诗人河南有其二,“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著名文学家有蔡文姬、潘安、谢灵运、江淹、韩愈、刘禹锡、元稹、李贺、李商隐等。
商业文化:中国商人、商品和商业起源于商丘,中原地区产生了中华商业文化的许多第一。夏代的商丘人王亥“肇牵车牛远服贾”,是第一个用牛车拉着货物到远地去做生意,被奉为商业鼻祖。第一个儒商河南浚县人子贡,不仅能做官而且善于经商致富。第一个热心公益事业而被后人称为商圣的南阳人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复国之后,悄然引退,把才能用于经商。第一个爱国商人新郑人弦高,在经商途中遇到了秦师入侵,以自己的十五头牛为代价智退秦军。中国历史上第一批职业商人诞生于西周时期的洛阳,第一个由政府颁布的保护商人利益的法规《质誓》诞生于春秋时期的新郑,以“城门之征”为代表的最早的关税征收发生在春秋时期的商丘,第一个有战略思路的产业商人为东周时洛阳人白圭,第一个商业理论家是东周时期的商丘人计然,最早的商家诉讼条例发生在春秋时的新郑,第一个重商理论的倡导者为西汉洛阳人桑弘羊,唐代洛阳城内的管理市场的“三市之长”是最早的“市长”。北宋汴京(今开封)是世界上又一座人口超百万的国际化大都市,人口150多万,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是这一盛况的真实写照。清代巩义康百万家族,写下了“富过十二代、历经400年而不败”的商业神话。
思想文化:中原思想文化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核心。伏羲在河南淮阳一带演八卦,后来周文王在伏羲八卦的基础上,在河南安阳羑里城监狱里写成了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易经》。周公在洛邑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教化人伦。 列子在此讲学受徒。
科技文化:四大发明,在中原孕育而发明。安阳“司母戊”大方鼎,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东汉杜诗发明的“水排”鼓风技术,较欧洲早1000余年。《鹳鱼石斧图陶缸》被称为“中国最早的国画”,距今已有6000年历史,被国家文物局列为全国67件不可移动文物之首。“仰韶彩陶”造型精美,“唐三彩”驰名中外,代表了历史上瓷器制作技术的最高水平。“科圣”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比西方早1700年;创立的“浑天说”。唐代僧一行,不仅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自动计时器,而 且比英国天文学家哈雷早1000年提出了“恒星自行”的观点。
中医文化:中原医学文化以整体的治疗思想,多角度观察病理的方法,奇特的治疗技术,和谐的用药手段而著称于世,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国粹。黄帝被后人公认为中医药的创始人,中医药文化起源并发达于中原,中医药大师荟萃于中原,中医药巨著诞生于中原。
武术文化:武术文化又称功夫文化。中原武术文化技冠天下,温县陈家沟人陈王廷创立的太极拳,是中国武术文化的又一重要流派,以刚柔并济为特征,以强身健体、修心养性为主旨,推广至五大洲。 少林寺帮助戚继光抗倭立功的光辉业绩,使少林寺遐迩闻名。
折叠 文化遗产
河南省拥有各类文物点约 三万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95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48个。《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宋东京梦华》等实景演出成为河南文化旅游的知名品牌。
《盘古神话》 | 《梁祝传说》 | 《牛郎织女传说》 | 《董永传说》 | 《木兰传说》 |
《豫剧》 | 《河南坠子》 | 《越调》 | 《四平调》 | 《宛梆》 |
《少林功夫》 | 《太极拳》 | 《太昊伏羲祭奠》 | 《黄帝祭典》 | 《朱仙镇木版年画》 |
《曲剧》 | 《大平调》 | 《大弦戏》 | 《怀梆》 | 《泥塑》 |
《重阳节》 | 《中药炮制技术》 | 《邵原神话群》 | 《汴绣》 | 《信阳民歌》 |
《唢呐艺术》 | 《板头曲》 | 《道情戏》 | 《目连戏》 | 《河洛大鼓》 |
《麒麟舞》 | 《汝瓷烧制技艺》 | 《马街书会》 | 《皮影戏》 | 《唐三彩》 |
折叠 传统节日
时间 | 举办城市 | 会展名称 |
---|---|---|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 | ||
每年4月1日-5月10日 | 洛阳市 | |
每年4月28日-30日 | 信阳市 | |
每年4月28日-5月5日 | 南阳市 | 中国南阳玉雕节 |
每年9月21日-10月7日 | 南阳市 | 南阳诸葛亮文化节 |
每年10月20日左右 | 南阳市 | 中国南阳张仲景医药科技文化节 |
每年5月16日-18日 | 漯河市 | |
每年5月18日-25日 | 三门峡 | |
每年5月22日-6月6日 | ||
每年6月26日-7月2日 | 郑州市 | |
每年8月 | 焦作市 | 中国云台山国际旅游节 |
每年8月20日-26日 | 焦作市 | 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 |
每年8月26日-28日 | 郑州市 | |
每年8月28日-30日 | 省辖各市 | |
每年9月6日-8日 | 驻马店市 | |
偶数年农历九月初九 | 商丘市 | |
每年10月18日-11月 | 开封市 | |
每年11月5日-7日 | 郑州市 | |
每年11月8日-10日 | 信阳市 | 中原根亲文化节 |
折叠 方言
折叠 编辑本段 风景名胜
折叠 综述
截至目前,河南境内有世界文化遗产6项2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8处,世界地质公园4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2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3处。
截至2016年底,河南有AAAA级以上景区146处,其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13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33处,星级酒店520个,旅行社1178家。
折叠 景点
河南省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8处,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95个。
世界文化遗产 | ||||
---|---|---|---|---|
龙门石窟 | 殷墟 | 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 中国大运河 | 丝绸之路 |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 |||||
---|---|---|---|---|---|
南阳市西峡伏牛山老界岭·恐龙遗址园旅游区 | 洛阳市龙潭大峡谷景区 | 焦作市云台山风景名胜区 | 洛阳市龙门石窟景区 | 登封市嵩山少林景区 | 驻马店市嵖岈山旅游景区 |
河南省洛阳栾川老君山·鸡冠洞旅游区 | 河南省平顶山市尧山-中原大佛景区 | 河南安阳殷墟景区 | 河南洛阳白云山景区 | 河南开封清明上河园 |
世界地质公园 | |||
---|---|---|---|
嵩山 | 王屋山—黛眉山 | 云台山 | 伏牛山 |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 |||||
---|---|---|---|---|---|
嵩山 | 洛阳龙门 | 万仙山风景名胜区 | 鸡公山 | 王屋山 | 云台山 |
尧山 | 神农山 | 青天河风景名胜区 | 林虑山 | 桐柏山-淮源 | 郑州黄河风景区 |
所在地 | 河南省内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名录(部分) | ||||||
---|---|---|---|---|---|---|---|
郑州 | |||||||
洛阳 | 黄河小浪底 | ||||||
开封 | 开封铁塔 | 大相国寺 | |||||
商丘 | 商丘古城 | 芒砀山 | 应天府书院 | 燧皇陵 | 帝喾陵 | 阏伯台 | 睢县北湖 |
信阳 | 鸡公山 | 南湖湾 | 鄂豫皖苏区首府博物馆 | ||||
周口 | |||||||
三门峡 | 豫西大峡谷 | 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 函谷关 | ||||
南阳 | |||||||
新乡 | |||||||
安阳 | 太行大峡谷 | 太行大峡谷 | |||||
济源 | 黄河小浪底 | ||||||
鹤壁 | |||||||
濮阳 | 戚城文物景区 | ||||||
漯河 | 南街村沙澧河风景区 | ||||||
许昌 | |||||||
平顶山 | 画眉谷 |
贾湖遗址太昊陵
距今约7000年,位于周口淮阳县,是位居三皇之首的太昊伏羲的陵墓,位居中华十八大名陵之首,始建于春秋,扩建于唐宋,完善于明清,历代帝王51次御祭。淮阳古称“宛丘”,是伏羲定都和长眠之地,被认为是中华姓氏文化、农耕文化和龙图腾的发源地。
黄帝故里
新郑是国内史学家公认的位居五帝之首轩辕黄帝出生、创业和定都之地。中国人从春秋起开始在新郑轩辕丘祭拜人文始祖黄帝,一直延续至今。“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因全世界华人的广泛认同而成为中华第一大典。
二里头文化
距今约4000年,因发现于洛阳偃师二里头而得名,被学界认为是夏朝的都城。这里出土了中国最早的青铜礼器。
郑州商城
位于郑州市中心,是商朝早期比较重要的都城。这是郑州成为古都的原因之一。
安阳殷墟
因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和甲骨文而轰动世界,被称为20世纪人类10大考古发现之首,殷墟也毫无争议地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甲骨文是一种常用字在5000字左右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是世界上四种最古老的文字中唯一流传下来的文字。
商丘古城
现存地上的归德古城于明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破土动工,历时八载,于明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竣工,距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由砖城、城湖、城廓三部分构成,城墙、城廓、城湖三位一体、外圆内方,成一巨大的古钱币造型,建筑十分独特,有商丘作为华夏之邦商人、商品、商业发源地之隐喻。现今商丘古城下同时叠压着春秋时期的宋国都城、秦汉和隋唐时期的睢阳城、宋代应天府南京城等6座都城、古城。商丘古城是当今世界上现存的唯一一座集八卦城、水中城、城上城为一体的大型古城遗址。
白马寺
始建于东汉,佛教传入中国后所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有力见证。
龙门石窟
世界文化遗产,北魏迁都洛阳后开凿的,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它“东方的微笑”将神性与人性、阳刚与阴柔很好地结合起来,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开封铁塔
始建于公元1049年(北宋皇祐元年),是我国于1961年首批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之一,素有“天下第一塔”的美称。铁塔高55.88米,八角十三层,因此地曾为开宝寺,又称“开宝寺塔”,又因遍体通彻褐色琉璃砖,混似铁铸,故从元代起民间称其为“铁塔”。建成九百多年来,历经战火、水患、地震等灾害,但至今仍巍然屹立,令建筑专家和游人叹为观止。
南阳武侯祠
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南阳市城西卧龙岗上,初建于魏晋,盛于唐宋,有1800多年历史,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十年躬耕隐居地和历代祭祀诸葛亮的地方,也是汉昭烈皇帝刘备“三顾茅庐”处,历史上著名的“三分天下”和“草庐对策”发源地,为豫西南历史名胜之首。
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郑州烩面世界文化遗产,共8处11项历史建筑,其中中岳庙是五岳名山中规模最大的道教建筑群,有古建筑514间;嵩阳书院是宋代四大书院之一;观星台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台之一,“授时历”被中国、朝鲜和日本沿用了360多年。东汉三阙是中国1961年3月公布的首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分别是中国古建筑1号、2号和3号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
宝天曼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地处伏牛山腹地,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河南省唯一一处被列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计划”的自然保护区。它以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和众多的野生动物而饮誉中原,成为同纬度生态结构保存最为完整的地区和河南省生物多样性的分布中心,被誉为“天然的特种宝库”、“植物王国”。
五岳独尊——中岳嵩山
禅宗祖庭,功夫之源——少林寺
中原独秀——尧山
上古名山、神鬼传说——云梦山
北宋京师————开封府
中国四大书院之首—— 应天书院
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鸡公山
恐龙没落的见证者——伏牛山
中国最美的地方——白云山
中国四大古代官衙之一——内乡县衙
山水旅游圣地——云台
河南明珠——南湾湖
河南小三峡——青天河
河南官宦巨宅——康百万庄园
“人工天河”、“世界第八大奇迹”——红旗渠
世界第九大奇迹——中国西峡恐龙遗迹园
道教圣地、愚公移山故事发祥地——王屋山
老子故里、道教祖地——鹿邑太清宫
诸葛亮躬耕隐居地——南阳武侯祠
中国规模最庞大的汉墓群——芒砀山汉墓群
观音故里——父城遗址
中国四大峡谷之一——太行山大峡谷
折叠 特产
折叠 编辑本段 著名人物
河南自古以来人才众多,晋朝即有“天下名人,中州过半”之说。
折叠 古代
妇好 | 公叔痤 | 暴鸢 | 庞涓 | 灌婴 |
司马懿 | 陈到 | 乔玄 | 韩擒虎 | 吴懿 |
典韦 | 何进 | 钟会 | 张巡 | 杨镐 |
魏延 | 徐庶 | 翟璜 | 荀攸 | 荀彧 |
黄忠 | 邓艾 | 文聘 | 乔瑁 | 梁习 |
李严 | 邓禹 | 许攸 | 袁术 | 虞诩 |
卫臻 | 谢安 | 谢玄 | 蔡谟 | 符存审 |
符彦卿 | 石守信 | 牛金 | 尉缭 | 王仙芝 |
冯异 | 贺若弼 | 施琅 | 长孙顺德 | 长孙晟 |
盛彦师 | 刘师立 | 范岫 | 袁可立 | 史可法 |
老子 | 庄子 | 列子 | 惠子 | 韩非子 |
元稹 | 许慎 | 鬼谷子 | 苏秦 | 申不害 |
公孙龙 | 张仪 | 陈抟 | 尉缭 | 郭嘉 |
吕不韦 | 贾谊 | 京房 | 焦延寿 | 戴圣 |
戴德 | 蔡邕 | 蔡文姬 | 祖咏 | 钟嵘 |
潘安 | 干宝 | 庾肩吾 | 庾信 | 谢道韫 |
谢灵运 | 白居易 | 韩愈 | 刘禹锡 | 李贺 |
史达祖 | 孙蕙兰 | 李商隐 | 杜甫 | 高适 |
周之琦 | 汤斌 | 侯方域 | 吕坤 | 钟嗣成 |
程颐 | 苏舜钦 | 孟元老 | 范缜 | 崔颢 |
谢朓 | 范晔 | 岳珂 | 许衡 | 薛居正 |
岑参 | 程颢 | 管仲 | 应玚 | |
山涛 | 向秀 | 阮咸 | 宋钘 | 杨泉 |
阏伯 | 相土 | 扁鹊 | 郑国 | 张苍 |
吴其浚 | 张衡 | 张仲景 | 杜诗 | 甄权 |
石申 | 朱载堉 | 李诫 | 张从正 | 杨酻 |
王亥 | 范蠡 | 白圭 | 子贡 | 桑弘羊 |
吕不韦 | 郑众 | 卜式 | 计然 | 弦高 |
如姬 | 花木兰 | 岳飞 | 冉闵 | 杨家将 |
种师道 | 史可法 | 袁可立 | 陈星聚 | 岳云 |
蔡邕 | 钟繇 | 吴道子 | 褚遂良 | 师宜官 |
邯郸淳 | 郑道昭 | 赵文渊 | 孙过庭 | 鲜于枢 |
谢安 | 赵佶 | 赵构 | 李梦阳 | 王铎 |
神秀 | 成玄英 | 朱士行 | 妙善 | 费长房 | 韩湘子 |
陈抟 | 慧可 | 玄奘 | 僧一行 | 司马承祯 | 支道林 |
折叠 现当代
袁世凯 | 徐世昌 | 赵紫阳 | 邓颖超 | 张轸 | 许世友 |
彭雪枫 | 吉鸿昌 | 吉星文 | 习仲勋 | 侯镜如 | 马殿甲 |
鲁雨亭 | 张思卿 | 李德生 | 袁宝华 | 卫留成 | 张春贤 |
洪学智 | 高敬亭 | 张树田 | 尤太忠 | 秦宜智 | 欧阳挺 |
万海峰 | 叶成焕 | 曹刚川 | 任长霞 | 朱坤岭 | 王军 |
宋照肃 | 杨靖宇 | 吉炳轩 | 陈全国 | 吴焕先 | 马晓天 |
王儒林 | 孙志刚 | 赵铁锤 | 吴芝圃 | 常万全 | 宋照肃 |
吴桂贤 | 许永跃 | 赵峰 | 陈宗兴 | 段君毅 | 史来贺 |
文圣常 | 张炳熹 | 崔琦 | 张国伟 | 袁家骝 | 陈凤桐 |
尚钺 | 朱晓东 | 冯景兰 | 王占国 | 王晓东 | 施一公 |
刘洋 | 张勇传 | 杜祥琬 | 杨士莪 | 余永富 | 申长雨 |
柏杨 | 魏巍 | 曹雁雁 | 唐玉润 | 吕世杰 | 李运江 |
姚雪垠 | 程兆星 | 杨健生 | 白桦 | 徐庶之 | 任学之 |
穆青 | 朱秀海 | 姜岚昕 | 李永 | 韩存利 | 李本和 |
胡蛮 | 尤中会 | 司马武当 | 苏金伞 | 二月河 | 师陀 |
刘震云 | 李凖 | 刘青霞 | 刘知侠 | 张伯驹 | |
阎连科 | 卧龙生 | 张大庆 | 张伯声 | 宗璞 | 白寿彝 |
许家印 | 董书通 | 张泽保 | 李伟 | 姜明 | 陈泽民 |
景柱 | 张海 | 熊维政 | 胡葆森 | 汤燕峰 | 董文标 |
荣秀丽 | 孙耀志 | 朱书成 | 胡葆森 | 杨清河 | |
黄如论 | 万隆 | 朱文臣 | 陈彤 | 韩宪保 | 张铁山 |
葛新爱 | 马惠珍 | 贾占波 | 车霖 | 郜林 | 陆峰 |
马法成 | 巫兰英 | 李雪久 | 郑海霞 | 于海 | 孙甜甜 |
李亚敏 | 邓亚萍 | 王富洲 | 张蓉芳 | 杜威 | 周鹤洋 |
董栋 | 宋艳冰 | 李昀琦 | 李玲 | 贺璐敏 | 李景玉 |
刘虹杞 | 帖雅娜 | 娄佳惠 | 许庆 | 李晓丹 | 崔建军 |
刘国栋 | 刘国梁 | 陈中 | 宁泽涛 | 付小芳 | 刘莎莎 |
荆慕瑶 | 李名菲 | 郭思语 | 沙桐 | 张曼 | 张泽群 |
丁丽 | 燕菲 | 李瑞英 | 刘雯 | 庞晓戈 | 陈鲁豫 |
董艺 | 管文君 | 海霞 | 韩佳 | 古晓 | 任鲁豫 |
朱军 | 吴鹏 | 耿晨晨 | 孙国庆 | 胡辰辰 | 梁秋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