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历史沿革
合肥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活动。春秋战国时期,先后属楚、吴、越,后又属楚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废分封,立郡县,合肥属来自九江郡。
西汉高祖元年(前206年),项羽在九江郡地置九江王国。高祖四年(前203年),改九江王国为淮南王国。汉文帝六年(前174年360百科),改淮南王国为淮南郡;十二年(前163年),复将淮南郡改为淮南王国。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改淮南王国为岁故物任照检刘果钱九江郡,辖合肥等县,合肥县名始见于此。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置十三州,合肥县属扬州九江郡。
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改合肥县为合肥波万手球侯国。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废合肥侯曾军李层倒国,复改为合肥县,扬州治合肥。
西晋武帝太康元年(下模经记跳谈模280年),改九江郡为淮南郡,合肥县总么协正属淮南郡。
东晋,南北分裂,合肥为双方争夺的重镇,县废。南朝宋置则硫坚斯大流南豫州,于旧合肥打升还县地置汝阴县。汝短阴属南豫州南汝阴郡,为郡治。梁武帝天监五年(506年)改宗而把情属汝阴郡。梁武帝普通七年(526年),以寿阳置豫州,汝阴为南豫州治。梁武帝太清元年(547年),置合州,汝阴属合据办模错况华律穿州汝阴郡,为州、郡治。北周宣帝大成元年(579年),合州为北周占领。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改汝阴县为合肥县,改合州为庐州,合肥属庐州,为州治。大业初,改庐州为庐江郡,合肥属庐江斗江子明和郡,为郡治。
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改庐江郡讲计执短查宁且策用顾为庐州,治合肥。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置十道,合肥属淮南道庐州。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庐州为庐江郡,仍治合肥。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又改庐江郡为庐州。唐僖宗中和到唐昭宗天复年间(883年-902年),杨行密先后为扬州刺史和吴王,辖合肥。
后梁到后唐(907年-936年),合肥县属吴国庐州,昭庆军节度。后晋到后汉(936年-950年),合肥县属南唐庐州,保信军节度。后周时(951年-960年),合肥有答让科承若定硫很降断县属后周庐州,保信军节度。
北宋太宗淳化四年(993殖至双征映物圆年),合肥县属淮南道庐州,为州治。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改道为路,合肥县属淮南路庐州,为州治。
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淮南路分东西两路,后并又分,合肥初讲行王态氧属淮南西路庐州,为州治。宋朝庐州属保信军节度。南宋高宗绍兴给立拿身吸输写孩李初,庐州寄治巢县。绍兴十年(1141年),合肥为金朝占领,旋即收复。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庐州仍治合肥。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联顺响示(1277年),升庐手良执斯州为庐州路,隶淮西江北道,合肥属淮西道庐州路。至元二十八年(129至0年),合肥县属河南江北行省庐量始蛋呀眼核民州路。元泰定二年(1325鸡曾比杀年),合肥县仍属淮西道庐州路。元顺帝至正十二年(1352年),合肥县复属河南江北行省庐州路。至正二十四年(1363年),朱元璋占庐州,改路为府善上措感本发企评清底介,置江淮中书行省于此,合肥县属江淮行省庐州府,不久改属江浙行省庐州府,为府治。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乱祖或般东翻),合肥改属中书省直隶庐州府,为府治。洪武十三年建硫植夜(1379年),合肥改属六部直隶庐州府,为府治。明成祖永乐十八年(1420年)置南京直隶,合肥属南京直隶庐州府,为府治。
清朝顺治二年(1645年),改南京直隶为江南省,合肥县属江南省庐州府,为府治。顺治十八年(1660年),设江南左右布政使司,江南左布政使司辖庐州等府、州。清朝康熙六年(1667年),江南左布政使司改为安徽布政使司女般训零你察里,安徽正式建省,合肥县属安徽省庐州府。清朝咸丰三年到十一年(1853年-1861年),安徽巡抚治于合肥县。
民国元年(1912年),庐州府废,合肥县直属安徽省。民己术获啊练游促叫背国三年(1914年),全省分为三道,合肥县属安庆道。
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道,合肥县直属安徽省。
合肥人文地图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置行政督察区,合肥县属安徽省第三行政督察区。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5月,日军侵占合肥县,国置风鲜直规挥民政府将县政府撤至大潜答气高关创站山北麓鸽子笼圩子(今合肥肥西县铭传乡)。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皖江最该晶急牛别抗日根据地,进行民族革命战争。
民国二十九年(1942年),合肥县改属安徽省第二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底春述房理乙十四年(1945年)8月复治合肥城。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制文道器根消亚)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安徽省省会迁至合肥县,合肥成为安徽省的省会。胞让热住民国三十七年(194愿雷所该8年)12月,析、取合肥县西乡、南乡建立的肥西县;次年1949年2月1日再次析合肥县东乡、北乡为肥东县。
1949年1月21日,合肥县和平解岁的往统够鲜眼步渐苏放,同年2月,合肥设市。
1949年4月6日,中共皖北区委员会、皖北行署、皖北军区在合肥成立。
1952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在合肥市成立。
1965年由寿县、定远、肥东、肥西四县的边缘结合部划并而成长丰县,该县也成为合肥市第一个市辖县。
20探11年8月,地级巢湖市拆分,庐江县与县级巢湖市划归合肥市管辖。
201念山失步孩无设务职陆8年9月,在第十五届海峡两岸信息产业和技术标准论坛期间,合肥市被授牌成为“海峡早零朝交喜毫末粒边出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试验区刑主易成模宁青病” 。
2021年9月14日,《差异化培育提升不同类型城市发展新动能》提出将合肥打造成为高能级的国家中心城市。
折叠 编辑本段 行政区划
折叠 概况
辖区:4个市辖区、4个县、1个县级市
街道社区城并散同宗:43个街道、84个乡镇、5个街道层级的社区管理委员会,457个城市社区、333个农村社区(另有3个居委会)、994个村委会
折叠 辖区
区名 | 驻地 | 面积 | 区划代码 | 区号 | 邮编 | 街道 | 镇 |
---|---|---|---|---|---|---|---|
三里庵街道 | 643 | 航听消镇增映术承感亲掉340104 | 0551 | 230031 | 9 | 3 | |
明光路街道 | 247 | 340102 | 0551 | 230011 | 14 | 1 | |
亳州路街道 | 139 | 3纪识加象攻富案40103 | 0551 | 230001 | 9 | 1、1* | |
骆岗街道 | 316 | 340111 | 0551 | 230041 | 11 | 2 | |
卧新条音架美席牛山街道 | 2082 | 3401带通白盐殖船否81 | 0551 | 238000 | 6 | 11、1* | |
水湖镇 | 1835 | 340121 | 0551 | 231100 | - | 10、4* | |
店埠镇 | 2191 | 340122 | 0551 | 231600 | - | 12、6* | |
上派镇 | 1695 | 340123 | 0551 | 231200 | - | 8、4* | |
庐城镇 | 2348 | 340124 | 0551 | 231500 | - | 17 | |
以上单位:面积(平方千米),,*(乡) |
折叠 编辑本段 人口民族
折叠 人口
2016年合肥市有52个少数民族成份,过千人的少数民族有回族、满族、苗族、土家族、彝族、壮族和蒙古族 。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合肥市常住人口为9369881人 ,城镇化率达82.28%。
折叠 民族
合肥市是多民族散杂居地区,有43个少数民族成份。少数民族人口4.8万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0.6%。其中回族人口最多,满族3000多人,肥东县是全省满族最集中的地方。全市少数民族分布呈“大分散、小集中”,各县(市)、区和大部分乡镇街道均有少数民族居住,近三分之二居住于偏僻的乡村,肥东、肥西县是全省民族工作重点县(省规定:少数民族人口5000人以上的是民族工作重点县)。全市有1个民族乡,12个民族村,2个民族社区,2所民族卫生院,9所民族中小学。有少数民族企业促进会1个;国家少数民族特需用品定点生产企业2家;清真牛羊肉摊点30多家;回民墓地3处(庐江县1处)。此外,合肥市还承担着教育援藏和援疆任务。合肥市第三十五中学现有12个藏族班,437名在校生。合肥幼儿师范专科学校现有2个新疆班,招生100人,98名在校生。[2]
折叠 编辑本段 地理环境
折叠 地质
合肥合肥地区处于燕山期断陷盆地之中,所见地层以中生界侏罗系以来地层为主。从老到新分述如下:
侏罗系上统,市区分布于杏花村以西至董铺水库一线,大致呈东西向延伸,西部较阔,东部较窄。主要岩性为砾长石、石英砂岩、中细中粗粒砂岩。此外,还夹有砾岩和薄层泥岩、粉砂岩。岩层产状:走向北西西,倾向北东,倾角20度左右。
白垩系下统分布于西北部,尤以南淝河上游以北分布面积较广。岩性为长石、石英细砂岩,夹有粉砂质泥岩和泥岩。岩层产状:走向北西西,倾向北东,倾角10度左右。
白垩系上统在合肥市有大面积的分布,主要在北部和西南部。岩性为中细粒砂岩,夹有薄层泥岩。大蜀山出露点的岩层产状为走向北西西,倾向北东,倾角8度。
下第三系古新统集中分布在东南部。岩性为粉细砂岩、粉砂质泥岩和泥岩。自西向东具有颗粒变细、泥质增多的趋势。
第四系上更新统主要分布在低岗地区,面积广大。厚度一般为10~30米。岩性下段主要为亚粘土、轻亚粘土或粉细砂层。上段主要为粘土,偶夹有亚粘土。
第四系全新统分布于南淝河及其支流的河谷平原,呈条带状展布。地层厚10~20米。岩性为粘土、亚粘土、轻亚粘土,夹有粉细砂。
火山岩在合肥市有零星出露,其范围较小,主要沿断裂展布。其中,橄榄辉绿岩分布于大蜀山95~100米顶部,冲穿于上白垩系上统红砂岩之上,系火山岩颈。辉绿岩墙分布于环湖东路采石坑中,穿插在侏罗系上统砂岩内,近垂直状。这两个火山岩体均形成于第三纪始新世~上新世(距今5500~250万年)。
肥东低山丘为大淮阳地质延伸部分,太古界片麻岩、元古界磷片岩及震旦属变更岩裸露,燕山运动时侵入岩浆带来了丰富的矿藏,如铁、磷灰石、云母、白云岩、花岗岩、石棉、石英石等。
长丰北部舜耕山脉为寒武系——奥陶系地层,有灰岩、瓷土、大理石、石英砂岩等。
肥西大部分为大别山凹陷隆起余脉(西、中、北部)形成的低山丘陵,主要为沉积岩,如红砂岩、砾岩及大别山杂岩,出露及地下分布广泛。其东南沿巢湖系合肥凹陷之中生代地层(巢湖盆地);西北部系大别山凹陷之淮河低台地,形成有小块平原。巢湖北、西岩平原,为近代冲积型地层。
折叠 地貌
合肥地处江淮丘陵,北起舜耕山,南至巢湖盆地周围,大部分地域岗冲起伏,垄畈相间。总的地势是中部高,南北低。江淮分水岭横贯中部(大别山余脉),自六安龙穴山进入肥西牛尾巴山,向东延伸,经大潜山、官亭、焦婆、大柏店、将军岭,至长丰山土山、吴山和肥东县中北部八斗岭、广兴一带高岗出境,进入定远县继续向东延伸。[1]
自肥西小蜀山北三向庙,有江淮分水岭南侧的一个分支(古称“龙干”)延伸向东,经南三十里岗、大蜀山向市区延伸,形成合肥市区中间高、南北两侧低的局部地貌特征。江淮分水岭以南为长江水系,流域面积4316平方公里,地势由北向南(巢湖盆地周围)倾斜,沿巢湖一带形成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圩畈绵延。江淮分水岭以北为淮河水系,流域面积2950平方公里,地势由南向北倾斜,大部分为海拔高程30~50米台地,沿瓦埠湖、高塘湖周围有小块狭长的冲积平原。
折叠 气候
合肥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
地处中纬度地带,位于江淮之间,全年气温冬寒夏热,春秋温和,属于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带气候类型,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7度,降雨量近1000毫米,日照2100多个小时。
合肥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春天:冷暖空气活动频繁,常导致天气时晴时雨,乍暖乍寒,复杂多变。夏季:季节最长,天气炎热,雨量集中,降水强度大,雨量主要集中在5-6月的梅雨季节。秋季:季节最短,气温下降快,晴好天气多。冬季:天气较寒冷,雨雪天气少,晴朗天气多。
折叠 水文
合肥市气候湿润,水系发育分别源于江淮分水岭两侧,或南流注长江,或北流入淮河。属长江流域的河流主要有南淝河、店埠河、丰乐河、派河等;湖泊主要有巢湖。属淮河流域水系的河流主要有东淝河、高塘河、庄墓河等;湖泊主要有瓦埠湖、高塘湖。兴修的有跨流域的淠杭灌溉河总干渠、滁河干渠、瓦东干渠等工程以及几十座水库和数千口塘坝。这些水流组成水网,为防洪、灌溉、供水、航运、养殖、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
地面广泛粘土覆盖,丘陵岗地渗透性较差,地下水比较贫乏。
折叠 编辑本段 自然资源
合肥土地资源类型多样,耕地面积418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38.3%;水面114万亩,占10.5%;林地37万亩,占3.4%;其他用地521万亩,占47.8%。
合肥水资源较丰富,南有巢湖,北有瓦埠湖、高塘湖,东可由滁河提引长江水,西可引淠史杭总干渠水。市区西北部董铺水库,是合肥最大的水库,面积4.5万亩,库容量2.45亿立方米。此外,三县一郊还有中小水库455座。水利库容5.1亿立方米。全市多年平均径流总量21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拦蓄量9.6亿立方米。
合肥的生物资源种类很多。农作物主要有水稻、麦类、豆类、油菜、花生、芝麻、棉花、烟叶、薄荷、蔬菜、西瓜等;水生植物主要有藕、菱、芦苇、蒲草等;鱼类主要有鲢、鲤、鲫、银鱼、虾、蟹等;饲养动物主要有猪、牛、羊、兔、鸡、鸭、鹅、蜜蜂、蚕等;野生动物主要有黄鼠狼、野兔、野鸭、鸳鸯、斑鸠等。原生林木较少,主要树种有马尾松、黑松、刺槐、杉木、栎类等。
合肥地区的矿产资源已探明储量的有10多种。其中,磷矿石、大理石、石灰石、石英石、铁矿石、硫铁矿、明矾石、石棉、瓷土、石墨等储量丰富。其中铁矿储量10亿多吨,硫铁矿储量3亿多吨,分别占全省的1/4和1/2等;明矾石储量3.5亿吨,为全国第二。主要分布在肥东的东南、长丰的西北部和庐江的南部 。
折叠 编辑本段 经济
折叠 综述
2020年,合肥市全市生产总值10045.7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2.32亿元,增长1.2%;第二产业增加值3579.51亿元,增长6.4%;第三产业增加值6133.89亿元,增长3.0%。
2019年,合肥市全年生产总值9409.4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1.86亿元,增长1.7%;第二产业增加值3415.32亿元,增长7.7%;第三产业增加值5702.22亿元,增长7.8%。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115623元(折合16761美元),比上年增加8407元。
2018年末,全市从业人员542.8万人,比上年增加4.7万人。其中,第一产业70.4万人,减少7.5万人;第二产业189.5万人,增加1.2万人;第三产业282.9万人,增加11万人。城乡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227.5万人,增加29.9万人。全年城镇实名制新增就业25.28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38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7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94%。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0%,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上涨2.7%。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0.4%,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6.3%。
2018年末,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110户,比上年净增444户。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4.7%,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9.1%。现代服务业增长18.7%。市场主体快速培育,全年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20.01万户,增长22.9%;年末全市实有市场主体总数83.84万户,增长20.6%。新业态持续壮大,通过网络销售的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130家,比上年增加26家,实现网上商品零售额209.18亿元,增长34.1%。
折叠 第一产业
合肥境内适宜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大麦、仁麦、荞麦、山芋、玉米、高梁、蚕豆、豌豆、豇豆、绿豆、赤豆等。农户和养殖场饲养的家畜主要有黄牛、水牛、奶牛、马、驴、骡、猪、山羊、绵羊、兔、貂以及猫、犬等。
2018年,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67.84万公顷,比上年下降0.2%。其中,粮食作物52.56万公顷,下降0.7%;棉花1.12万公顷,增长3.2%;蔬菜8.12万公顷,增长3.3%;瓜果0.88万公顷,增长4.3%;油料4.96万公顷,下降2.2%。
全年粮食总产量301.35万吨,比上年增长1.3%。其中,稻谷238.04万吨,增长0.9%;小麦54.99万吨,增长2.1%。油料产量14.88万吨,下降1.5%。棉花产量0.83万吨,增长10.6%。蔬菜产量208.41万吨,增长4.5%。瓜果产量22.75万吨,增长14.6%。
年末全市生猪存栏量118.55万头,比上年增长0.3%;出栏量268.40万头,下降4.7%。肉类总产量43.60万吨,下降2.6%,其中猪牛羊肉产量23.59万吨,下降4.5%。禽蛋产量19.20万吨,增长1.2%。牛奶产量7.46万吨,增长0.6%。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8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0%。农用拖拉机21.53万台,增长0.1%,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48万台,增长4.0%;联合收割机1.41万台,增长5.2%;排灌动力机械17.56万台,增长3.1%。全市水稻、油菜、小麦等八大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1.7%,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化肥施用量(折纯)24.32万吨,下降5.6%。农村用电量17.12亿千瓦时,增长2.3%。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74.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
2020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8.91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3%。其中,粮食作物52.34万公顷,持平略增;棉花0.76万公顷,下降25.1%;蔬菜9.07万公顷,增长7.4%;瓜果0.98万公顷,增长4.5%;油料5.34万公顷,增长4.9%。
2020 全年粮食总产量288.95万吨,下降4.1%;其中稻谷219.16万吨,下降6.4%。油料产量15.71万吨,增长4.1%。棉花产量0.51万吨,下降35.2%。蔬菜产量231.23万吨,增长6.4%。瓜果产量25.49万吨,增长4.2%。
2020年末全市生猪存栏量64.70万头,比上年增长30.6%;出栏量126.50万头,下降28.5%。肉类总产量32.79万吨,下降6.8%,其中猪牛羊肉产量10.79万吨,下降26.8%。禽蛋产量23.52万吨,增长15.5%。牛奶产量6.66万吨,增长2.5%。
2020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503.7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7%。农用拖拉机20.8万台,下降1.5%,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63万台,增长5.4%;联合收割机1.48万台,增长2.5%;排灌动力机械18.16万台,增长1.4%。全市水稻、油菜、小麦等八大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3.8%,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农村用电量19.57亿千瓦时,增长8.4%。
2020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24.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
折叠 第二产业
合肥市机器工业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萌芽,从1954年开始,合肥市开始投资建厂,创办现代工业企业,初步形成了合肥机械工业、轻纺工业、食品工业、化学工业的架构,为合肥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合肥市主要工业门类有纺织工业、缝纫工业、制革工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造纸及印刷业、文体与工艺品制造业、电力工业、化学工业、医药工业、橡胶制品工业、塑料制品工业、建材及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冶金工业、金属制品业、机械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电子工业。
2018年末,合肥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87户。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851户,比上年增加13户;超50亿元企业23户,增加4户;超百亿元企业11户,增加3户,联宝电子成为我市首个年产值超600亿元企业。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3%。其中,国有企业增长13.3%,集体企业增长6.7%,股份制企业增长8.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6.8%。
规模以上工业中,37个工业大类行业有22个增加值保持增长。六大主导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6%,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4.4%,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其中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产业增长31.4%,家用电器制造业增长19.0%。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比上年增长17.7%。
规模以上工业统计的主要产品产量中,彩色电视机、家用电冰箱分别比上年增长68.6%和6.4%,太阳能电池增长17.9%,微型计算机设备增长28.4%,液晶显示屏增长2.4%,挖掘机增长15.1%,新能源汽车增长107.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46.5亿元,比上年下降6.5%,其中盈利超亿元工业企业62户,实现利润264.18亿元,增长23.9%。实现税金244.40亿元,增长7.7%。全年建筑业增加值752.7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5%。纳入统计范围的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施工企业1363户,比上年净增410户。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4517.0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6%,房屋竣工面积6116.72万平方米,增长4.1%。年末建筑业从业人员79.47万人,比上年增长11.1%。企业劳动生产率49.07万元/人,比上年增长6.4%。
2020年,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88户。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766户,比上年增加18户;超百亿元企业13户,增加4户,联宝电子成为首个产值超千亿企业。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3%,其中国有企业增长0.9%、股份制企业增长4.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25.9%。
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中,37个工业大类行业有22个增加值保持增长。六大主导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0%,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7.7%,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其中光伏及新能源产业增长29.4%、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产业增长25.9%、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增长25.1%。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比上年增长24.4%。
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统计的主要产品产量中,汽车产量比上年增长30.5%,太阳能电池增长73.0%,微型计算机设备增长37.4%,集成电路增长11.7%。
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03.44亿元,比上年增长24.0%,创近九年来年度新高。企业亏损面16.9%,比上年末收窄1.7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55.89亿元,下降36.6%。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5.65元,比上年增加0.63元。
2020年,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510.3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7%。纳入统计范围的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施工企业1622户,比上年净增199户。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4904.0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8%,房屋竣工面积5592.0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0.6%。年末建筑业从业人员84.21万人,比上年下降0.1%。
级别 | 名称 | |
---|---|---|
国家级 | ||
合肥蜀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 ||
省级 | ||
瑶海经济开发区 | ||
折叠 第三产业
2020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013.34亿元,比上年增长2.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516.56亿元,增长0.6%;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81.04亿元,下降9.4%;金融业增加值970.26亿元,增长7.7%;房地产业增加值993.74亿元,增长4.5%;其他服务业增加值2448.11亿元,增长2.9%。全年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7.7%,以互联网信息技术、科学研究技术等新兴行业为代表的规模以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7.6%,其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专业技术服务业、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21.3%、10.3%、14.6%和15.4%。
- 固定资产投资
2018年末,合肥市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7.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4.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8.9%,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7.5%;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4%。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2.9%,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27.8%,民间投资增长12.7%。
全年计划总投资亿元以上施工项目1085个,比上年增加160个,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449个,增加18个。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园区顺利开工,引江济淮、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维信诺第六代柔性显示生产线等全面建设,商合杭、合安高铁加快推进,合宁、合安、合芜高速扩容进展顺利,滁淮高速、庐铜铁路建成通车。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527.17亿元,比上年下降1.9%,其中住宅投资1165.86亿元,增长6.4%。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1389.58万平方米,增长8.3%;商品房销售额1687.91亿元,增长22.3%;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191.26万平方米,下降6.5%。
2020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4.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33.1%;第二产业投资下降5.0%,其中工业投资下降5.1%;第三产业投资增长8.0%,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8.9%、现代服务业投资增长6.8%。
2020全年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及以上施工项目数创历史最高水平,达到1993个,投资额比上年增长8.5%,占全部投资的57.2%,比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其中,十亿元以上项目238个,投资额增长16.8%,总量占全部投资的31.6%,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轨道交通“九线共建”,5号线南段开通运行,长鑫存储、晶合集成设备购置集中到位,维信诺第六代柔性AMOLED生产线顺利点亮,带动百亿元以上项目增长29.0%,比上年加快11.1个百分点。
2020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546.99亿元,比上年下降0.6%,其中住宅投资1237.37亿元,下降0.4%。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1486.11万平方米,增长12.4%;商品房销售额2128.29亿元,增长20.5%;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273.73万平方米,增长21.0%。
- 国内贸易
2018年,合肥市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76.74亿元,比上年增长9.1%。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893.20亿元,增长9.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83.54亿元,增长14.4%。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2639.72亿元,增长8.5%;餐饮收入337.02亿元,增长13.9%。
年末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单位)2758户,比上年增加592户,其中累计零售额超亿元企业(单位)283户。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增长18.7%,烟酒类增长16.2%,日用品类增长14.7%,家用电器及音响器材类增长12.7%,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6.8%,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26.0%,化妆品类增长19.7%,汽车类增长1.7%,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6.4%。
- 对外经济
2018年,合肥市全年进出口总额308.1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其中,出口182.46亿美元,增长25.3%;进口125.67亿美元,增长21.1%。从出口商品看,机电产品出口额131.98亿美元,增长31.4%;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80.59亿美元,增长39.5%。
全年新备案外商投资企业140户,比上年增加12户。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2.3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9%。其中,工业投资12.40亿美元,增长22.8%;服务业投资19.4亿美元,下降1.8%。新增总投资(含增减资)31.7亿美元,下降17.4%。对外经济合作新签合同额36.9亿美元,增长20.5%。劳务合作年末在外人员6673人,增长3.7%。年末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共46家,在合肥投资设立64家外资企业,新增4家。
- 财政
2019年,合肥市全年财政收入为1432.38亿元、同比增长3.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为745.99亿元、同比增长4.7%。财政支出1122.67亿元、同比增长11.7%。
- 金融
2018年,合肥市全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183亿元。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5677.2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441.87亿元,增长10.1%。其中,住户存款4049.35亿元,增长14.5%;非金融企业存款6425.10亿元,增长1.0%;广义政府存款4538.85亿元,增长18.4%;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654.10亿元,增长31.5%。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4196.5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795.32亿元,增长5.9%。其中,住户贷款5159.80亿元,增长11.3%;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8778.84亿元,增长2.9%。
- 证券
2018年,合肥市全年新增上市公司3家,融资22.12亿元,至年末全市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48家(其中境外上市3家)。全年债券融资3556.32亿元。年末证券营业部123个,比上年增加13个,全年证券交易量17019.74亿元。年末期货营业部22个,全年期货交易量113130.68亿元,从业人员690人。
- 保险
2018年,合肥市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304.45亿元,比上年下降3.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13.01亿元,增长16.0%;人身险保费收入191.45亿元,下降11.7%。赔款和给付93.63亿元,比上年增长9.7%。其中,财产险赔款与给付60.39亿元,增长19.0%;人身险赔款与给付33.24亿元,下降3.9%。
- 旅游
2018年,合肥市全年国内游客1.28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5.7%;国内旅游收入1721.62亿元,增长17.3%。年末全市有星级饭店54家,其中五星级11家、四星级19家;A级及以上旅游景点(区)59处。
折叠 编辑本段 社会事业
折叠 文化艺术
2018年,合肥市有文化馆10个,公共图书馆8个(其中合肥市图书馆、肥东县图书馆、长丰县图书馆为国家一级图书馆) ,博物馆35个(其中国有博物馆15个、非国有博物馆20个),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10个,专业档案馆(城建馆)1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30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6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9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8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89项。图书馆总藏量646.5万册(件)(不含电子图书),比上年增长14.5%,其中图书551.7万册,比上年增长20.3%。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484.2万卷,增长9.8%。电影院91家,全年票房收入6.14亿元。各类动漫企业108家,具有原创能力和代表作品的企业38家。全年共举办各类展览活动107场。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5%,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9.5%。
中国根雕艺术博物馆 | 安徽省农业博物馆 | ||
英街人文历史博物馆 | |||
肥东规划博物馆 | 庐州民间木艺博物馆 | 安徽玉石博物馆 | 安徽票证博物馆 |
合肥冯斌作文博物馆 | 安徽红色文化博物馆 | 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馆 | |
瑶岗纪念馆 | |||
盛习友纪念馆 | 徐钰纪念馆 | 孔雀东南飞纪念馆 | |
三国历史文化馆 | - | - |
安徽省图书城 | |||
合肥科教书店 | 合肥新华书店(三孝口) | 合肥瑶海图书城 | |
- | - |
折叠 医疗卫生
2018年,合肥市有医疗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2293个,其中医院171个、卫生院98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2个、疾控中心和专科疾病防治机构18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01个。卫生机构床位数5.59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5.22万张。卫生技术人员6.10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23万人,注册护士2.96万人。每千人常住人口拥有床位数6.91张,拥有医院卫生院床位数6.46张;每千人常住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7.54人,拥有医生2.76人,拥有注册护士3.66人。婴儿死亡率3.4‰,孕产妇死亡率9.51/10万。城市社区卫生机构覆盖率达98%以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 | ||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
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 | ||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 |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 | |
武警安徽省总队医院 | 安徽省儿童医院 |
折叠 体育事业
2018年,合肥市成功组织国家级和省级体育赛事19项、市级体育赛事56项。在各种省级以上体育赛事中,我市运动健儿共获得604枚金牌、317枚银牌和385枚铜牌。成功举办2018合肥国际马拉松赛,吸引来自22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以及31个省市自治区的3万名选手参赛。成功举办2018环巢湖全国自行车公开赛,吸引来自4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以及30个省市自治区的1000余名选手参赛。全市完成2个体育特色小镇、7个体育公园、150个全民健身苑工程、9个笼式多功能健身场和7个乡镇全民健身广场建设。全年共举办全民健身活动432次,参加活动总人数71.85万人次。全年销售体育彩票29.2亿元,比上年增长83.6%。
2019年11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一批全国社会足球场地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城市,合肥在列。
体育场馆 | 合肥市体育馆、合肥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合肥体育中心、安徽省体育馆、合肥市体育馆、滨湖国际会展中心体育馆 |
球队 |
折叠 科学技术
合肥是中国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和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也是世界科技城市联盟会员城市。
2018年,合肥市有院士工作站47个;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工程实验室210个,其中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17个;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9个,其中国家级(含分中心)7个;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66个,其中国家级15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22个,其中国家级46个。省级以上创新型(试点)企业218个,其中国家级14个。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59个,其中国家级12个。市级以上众创空间75个,其中国家级18个。
2018年,合肥市全年有9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其中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全年受理专利申请65814件,其中发明专利32831件;授权专利28438件,其中发明专利5597件,比上年增长13.8%。全年签订输出技术合同17077项,成交金额191.85亿元,增长34.4%;签订吸纳技术合同9590项,成交金额165.57亿元,增长14.8%。
设立”合肥科技创新日“
2021年12月10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合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设立“合肥科技创新日”的决定》,同意设立“合肥科技创新日”,时间为每年9月20日。
同步辐射国家实验室 | ||
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筹) | ||
国家大科学工程实验室 | 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一、二期工程) | 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 |
HT-7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
折叠 社会保障
2018年,合肥市参加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人数分别为243.44万人、202.68万人、160.66万人、168.88万人和166.69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续)保人数301.28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参保人数404.62万人,参合率达106.19%,其中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72.07万人。
年末合肥市225.29万人次城乡居民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其中城市40.09万人次,农村185.2万人次;累计发放低保金9.37亿元,其中城市2.27亿元,农村7.1亿元。全市特困供养人员集中供养率达24.63%,城市“三无”人员全部纳入特困供养范围。全年临时救助10969人次,支出救助金2690.2万元。全年实施城乡医疗救助53.95万人次,支出医疗救助金2.66亿元。
折叠 人民生活
2018年,合肥市市区最低月工资标准为1550元。全年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75元,比上年增长10.1%;人均消费支出21547元,比上年增长9.4%。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484元,比上年增长9.3%;人均消费支出25339元,增长8.7%,其中食品烟酒支出增长2.5%、衣着增长9.9%、居住增长14.3%、生活用品及服务增长10.5%、医疗保健增长11.9%、交通通信增长8.2%、教育文化娱乐增长12.5%。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9%,比上年下降1.8个百分点。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5.2平方米。
全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389元,比上年增长9.7%;人均消费支出12659元,增长8.5%,其中食品烟酒支出增长4.0%、衣着增长4.4%、居住增长10.1%、生活用品及服务增长14.2%、医疗保健增长11.8%、交通通信增长12.6%、教育文化娱乐增长12.5%。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4.7%,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年末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2.8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9平方米。
折叠 对外交流
国际 | 国内 | ||||
---|---|---|---|---|---|
城市 | 国家 | 建交时间 | 城市 | 省份/自治区 | 建交时间 |
1980年5月20日 | —— | ||||
1984年3月20日 | |||||
1986年7月7日 | |||||
1988年11月17日 | |||||
1989年4月22日 | |||||
1998年4月4日 | |||||
2002年6月20日 | 汕头 | ||||
戴瑞滨 | 2003年10月29日 | ||||
2005年6月13日 | 2002年9月4日 | ||||
2006年6月5日 | —— | ||||
2007年10月31日 | 广州 | ||||
瑞山 | 2008年6月3日 | ||||
2010年5月13日 | |||||
巴尔迪摩 | —— | ||||
本特海姆 | |||||
—— | —— | ||||
2016年6月17日 | |||||
注:以上统计数据截至2016年10月,参考来源: |
折叠 教育事业
合肥历朝历代都重视书院建设,历史上有庐阳书院、、景贤书院、秋浦书院、正学书院等众多书院。宋嘉定时,书院有房屋三百余间。明弘治间,有殿、庑、门、堂、桥、斋、居、号室。清代起,通过科举考试,合肥中进士人数48人,有李鸿章、龚鼎孳等代表人物 。合肥是世界科技城市联盟会员城市、中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中国重要的科教中心、四大科教城市之一 。
2016年末,合肥市有各类高等院校60所,在校学生62.86万人;其中普通高校50所,在校学生54.55万人。合肥共有合肥大学城、磨店大学城2个大学城。
2018年,全市各类高等院校60所,在校学生63.59万人。
2018年,合肥市普通高校50所,在校学生49.89万人;成人高校4所,在校学生8.98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不含技工学校)54所,在校生10.74万人;特殊教育学校6所,在校生1427人。普通高中103所,在校生15.52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132.28%。普通初中247所,在校生23.83万人,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6.61%。小学515所,在校生53.15万人,小学毛入学率106.41%。幼儿园1076所,在园幼儿29.30万人。各类专任教师10.39万人,其中普通高校2.76万人、中等职业学校0.36万人、普通中学3.06万人、小学2.83万人、幼儿园1.36万人。全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惠及学生77.13万人,其中城市35.41万人,农村41.72万人。
2020年7月,入选教育部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名单。
2021年9月7日,被教育部认定为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单位。
类别 | 学校 | ||
---|---|---|---|
著名小学 | |||
安徽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 | |||
合肥市一六八中学 | |||
安徽省肥东第一中学 | 肥西中学 | ||
成人高等学校 | |||
普通高等学校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 合肥工业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 安徽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
安徽师范大学合肥校区(筹) | |||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 | |||
军事院校 | |||
研究院所 | 北京外国语大学德国中心(合肥) | ||
更新至2020年
折叠 城市建设
2019年10月31日,合肥入选首批5G商用城市名单。
2021年2月,入选交通运输部ETC智慧停车试点城市名单。
折叠 市场监管
2019年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显著、落实事中事后监管等相关政策措施社会反映好,获国务院办公厅通报,给予支持。
折叠 其他
2020年6月,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选定为2020年城市体检样本城市。
折叠 编辑本段 交通运输
折叠 概况
合肥对外交通便捷,境内铁路、公路、航空、水运交通发达,形成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立体化交通网络,是国家规划建设中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东有合宁线连接南京、上海,西有合武线通往武汉、成都,北有合蚌高铁直通北京,南向将通过京福高铁连通江西、福建。合肥港为二类水运开放口岸,综合码头二期工程开工建设中,建成后年吞吐能力将达到50万标箱。总投资43亿元、设计年旅客吞吐量为1100万人次的4E级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开通有国内航线51条,国际及地区航线13条。合肥城区道路骨架实现了“十”字型向“井”字型格局的转变,形成了“三环多放射”的城市动脉交通网。
折叠 公路
截止2020年底,合肥公路总里程达2.1万公里,公路密度达183.61公里/百平方公里。高速公路方面,“十三五”以来,合肥市新改建高速公路168.42公里,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481公里,共有30处出入口(已建成待开通2处)、10个服务区和8个枢纽, “一环八线”高等级公路网不断完善,由合肥出发的高速公路已覆盖合肥都市圈内所有市、县。国省干线方面,“十三五”以来,合肥市新建、改扩建国省干线公路653公里(含在建259公里),合肥市国省干线公路达1823.5公里,其中一级公路710公里,基本实现市县通一级公路及合肥与周边都市圈城市间有一条高速、两条一级公路标准的国省干线连接的目标。农村公路方面,“十三五”期间,合肥市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1.25万公里,总投资220亿元,农村公路总里程已达1.88万公里。
合肥市公路干线 | |
---|---|
国道 | |
高速公路 | 合肥绕城高速(G4001),京台高速(G3),沪陕高速(G40),沪蓉高速(G42),合安高速公路,合淮阜高速公路,芜合高速(G5011) |
折叠 铁路
合肥是中国重要的铁路交通节点城市之一,境内有沪汉蓉高铁、合福高铁、京九高铁、合杭高铁、合郑高铁、合蚌连高铁等多条高速铁路线穿越,另有合六城际铁路、合淮蚌城际铁路、合宁城际铁路、合芜城际铁路、合安城际铁路等线路规划建设中,合肥高速铁路“米”字形总体布局逐步形成,合肥高铁南站为多条高速铁路和城际铁路汇集的交通枢纽站。
类别 | 铁路线 | 途径站 |
---|---|---|
普速铁路 | ||
高速铁路 | ||
合肥西站、肥西站 | ||
合肥站、桃花店站、合肥西站、长安集站、南分路站 | ||
合福高铁 | ||
商杭高铁 | ||
合肥站、肥西站、庐江站 | ||
合肥站 |
折叠 民航
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是中国4E级枢纽干线机场,位于合肥城区西北部高刘镇,距中心城区约31.8千米。机场总共分三期建设。一期工程航站楼面积为10.85万平方米,跑道长3400米,设计年旅客吞吐量为1100万人次。新桥国际机场服务于合肥以及淮南、六安、桐城等合肥都市圈城市,并辐射中国大部分地区。2015年,新桥机场旅客吞吐量661.3万人次,比2014年增长10.7%。 2018年12月,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正式开通直飞俄罗斯航线。
折叠 水运
合肥港,堆场面积11万平方米,办公面积3768平方米,仓库8459平方米,是中国28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位于合肥包河区南淝河畔,水路经南淝河、巢湖、裕溪河入长江,共131千米,水深常年保持在4.5米左右,常年可通行2000 -3000吨级船舶。2019年合肥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35万标箱,港口累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已突破180万标箱。
折叠 市内交通
●地铁
【主词条:合肥轨道交通】
截至2020年12月,合肥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共有4条,线网覆盖合肥瑶海区、包河区、蜀山区、庐阳区、肥西县,运营线路总长超过110公里 ,全线共设77座站点。合肥轨道交通在建线路共有9段。到2021年前合肥市将建成5条地铁线,运营线路约175.56千米。
运营线路 | 在建线路 | 待建线路 |
---|---|---|
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 | 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三期 | 合肥轨道交通9号线 |
合肥轨道交通2号线 | 合肥轨道交通4号线 | 合肥轨道交通10号线 |
合肥轨道交通3号线 | 合肥轨道交通5号线北段 | 合肥轨道交通11号线 |
合肥轨道交通5号线南段 | 合肥轨道交通2号线东延线 | 合肥轨道交通12号线 |
- | 合肥轨道交通3号线南延线 | 合肥轨道交通13号线 |
- | 合肥轨道交通4号线南延线 | 合肥轨道交通14号线 |
- | 合肥轨道交通6号线一期 | 合肥轨道交通15号线 |
- | 合肥轨道交通7号线一期 | 合肥轨道交通SI号线 |
- | 合肥轨道交通8号线一期 | 合肥轨道交通S2号线 |
- | - | 合肥轨道交通S3号线 |
- | - | 合肥轨道交通S4号线 |
- | - | 合肥轨道交通S5号线 |
●公交
【主词条:合肥公交】
截至2020年6月底,合肥公交公司拥有营运车辆5116台,职工人数为8760人,营运线路256条,线长4137.2千米。2019年行驶里程2.3亿千米,客运总量5.39亿人次。
●有轨电车
【主词条:合肥有轨电车】
2017年2月6日,合肥市规划局对外公示了合肥市十八千米铁路专用线改造为有轨电车的规划方案。根据方案,该条有轨电车起点站位于北二环,终点站位于合肥城际站。全线长达20千米,计划设车站21座,将联通合肥高铁南站和新西站(规划中)。
2020年10月16日,合肥东部城区拟建有轨电车一期工程项目 ,线路起自肥东县祥和路包公大道站,沿临泉东路、包公大道、浮槎路、撮镇路、站南路、撮东路敷设,止于瑶岗路龙兴大道站,全长约16.47公里,支线长约0.99公里,该项目已获准立项。
折叠 编辑本段 历史文化
折叠 语言
合肥话是江淮官话洪巢片的一个重要方言。 属于江淮官话洪巢片合肥小片。现代合肥话主要通行于的地域包括合肥(不包括长丰北部)、六安金安区、舒城等地区。合肥话的最显著特点是北腔南调,音色和发音力度偏向北方,较刚劲;而语音是偏向南方,音变非常多。
折叠 书画
合肥包河万达广场合肥市文联美术创作中心是合肥市文联所属的学术性机构,2001年8月成立至今的10年时间内,因他们而产生的“合肥美术现象”在中国美术界引起关注。
2002年底美术创作中心就启动了首次重大题材美术创作活动,张国琳组织了5位中国画人物画家,进行组合长卷《江淮风流——安徽历代名人图》的创作。
《印象合肥》由5人花一个月时间精心创作出来,长15米,宽2.2米,所画的是从大蜀山到巢湖之间的合肥城市形象,画面中的多数建筑均以现实建筑为蓝本,并采用纯水墨的形式。文联美术创作中心还创作了其他三幅巨制:8米长的版画《庐州遗韵》、10米长的人物画《大建设者》以及近30米长的山水画《黄山神韵图》,而《庐州遗韵》是国内最大的版画。“创作这些作品,一方面是展现‘合肥美术现象’,另一方面是为了献礼建党90周年。”
折叠 戏曲
折叠 编辑本段 友好城市
折叠 编辑本段 风景名胜
合肥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三河古镇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截至2015年,合肥有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3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4处。 2015年,共有A级景区157家,其中4A级以上高等级景区23家。接待国内游客7784.2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973.67亿元。
类别 | 相关景点 |
---|---|
古刹寺庙 | 龙泉古寺、明教寺、宝莲禅寺、城隍庙、姚公庙、月潭庵、开福寺、吴王庙、西庐寺、庆复禅寺,清真寺、甘露寺、龙云寺、莲花庵、大关音庵、马正庙、马政寺、大山庙、长宁寺、长乐寺、药王庙、李公祠等。 |
自然景观 | 汤池温泉、桴槎山、圆通山、四顶山、周公山、大蜀山国家森林公园、双凤湖旅游度假区、卧龙山、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佳州生态园、大张圩森林公园、白马山、南艳湖、翡翠湖、天鹅湖等 |
人文景观 | 逍遥津、周瑜墓、包公园、包氏宗祠、袁术古堆墓、合肥大剧院、六家畈古民居、欧洲风情街、吴复墓石雕群、清风阁、瑶岗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大陈墩遗址、刘铭传故居、李鸿章享堂、渡江战役纪念馆、长临河古镇等。 |
社会景观 | 天鹅湖、翡翠湖、安徽省科技馆、瑶海公园、杏花公园、花冲公园、逍遥津公园、文化遗迹纪念碑、明珠广场、人民广场、环城公园、蜀山烈士陵园、合肥科技馆、合肥国际科技创新成果展示馆、南艳湖、科学岛等。 |
游乐场所 | 稻香楼游乐园、合肥汉海极地海洋世界、合肥欢乐岛、阿酋湾水上乐园、王咀湖游乐园(在建)、合肥万达文化旅游城(在建)等。 |
折叠 编辑本段 著名人物
折叠 编辑本段 城市荣誉
合肥先后获得世界科技城市联盟会员城市 、中国最爱阅读城市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中心城市、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中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 、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试验区 、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 、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等荣誉称号。
全国唯一怀拥五大淡水湖之一的省会城市(巢湖) | 中国最早寺庙(白云寺) |
亚洲最大演播厅(安徽广播电视台中心大楼) |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
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 | 世界上距离城市中心最近的死火山(大蜀山) |
中国第一炒货品牌(洽洽) | 中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DJS-050) |
中国第一台窗式空调 | 全球首个城域量子通信试验示范网 |
世界第一台DVD | 国内第一条纯电动公交线路(18路) |
华东最大的单体寺院(开福寺) | - |
国家园林城市(1992) |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998) |
中国四大科教城市之一(2002) | 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2009) |
国家创新型试点市(2010) | 全国卫生城市(2010) |
全国文明城市(2015) | 中国十大科研城市(2011) |
中国科技创新型试点市(2011) | 中国温泉之乡(2011) |
中国十大最佳投资城市(2012) | 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2012) |
中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秀城市(2013) | 全国数字城市建设示范市(2012) |
中国淡水龙虾之都(2007) | 全国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2015) |
中国家电之都(2015) | 世界热气球之都(2016) |
中国十大幸福感城市(2016) |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2017) |
新一线城市(2017) | 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2017) |
固定资产投资最高十大城市第6位(2017) | 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区)(2017) |
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2017) | 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50强(2017) |
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2017) | 中国最爱阅读城市(2018) |
畅游中国100城(2018) | 中国地级市全面小康指数排名第35名(2018) |
中国先进制造业重点城市(2018) | 中国城市治理智慧化优秀奖(2018) |
潜在的国家重要科技、教育中心(2018) | 2018年城市产业竞争力全国排名第23(2018) |
2018中国地级市全面小康指数38名(2018) | 2018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名第19、中国创新力最强的30个城市之一、2018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排名第18、2018年中国城市创新竞争力排名第24(2018) |
2018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排名第25(2019) | 第二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区)(2019) |
2019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第25(2019) | 2019年全球可持续竞争力第199 、中国城市绿色竞争力排名第32 、2019中国地级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2019年) |
“2019年中国康养城市排行榜50强”第29位(2019年) | “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城市(2019年) |
特色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2020年) | 新一线城市排名第14(2020年) |
第五届安徽省文明城市(2020年) | 2019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 |
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2020) | 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 |
上榜“2020中国旅游城市排行榜”排名第20名 | 2020年10月,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 |
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市(区) | 2020年11月,被评为2020中国宜居宜业城市 |
2020年中国最佳表现城市(一二线城市排名第10) | 第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 |
2020年12月25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授予“无偿献血先进省(市)奖” | 2020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市 |
2020年十佳数字阅读城市 | 2021年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 |
新一线城市(2021) | 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 |
2020中国外贸百强城市 | 2021年11月,拟通报表扬为“四好农村路”市域示范创建突出单位。 |
2021数字化转型百强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