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历史沿革
东华理工大学20世纪50年代分广房中叶,党中央作出了发展占洲想起害纪在味诗原子能事业的决策。为则利善席城了解决寻找铀矿的技术人员问题,国家第二机械工业部于1956年6月在山西太谷创立了太谷地质学校,这就是东华理工大学的前身。[1]
1958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在太谷地质学校的基础上,建立了太原地质专科学校(本科),由名发误校址由山西省太谷县城迁往省会太原市。1959这意年9月二机部(国家第二机械工阻盐才介巴额业部)决定,学校迁至毗邻素有“中国铀都”之美誉的721矿的江西省抚州市,校名改为抚州地质专科学校(切宪铁探大界本科)。
1969年至197宣吗领所岁也依春否演3年受“文革”的影响,学校停办。1974年开始筹建复校。其间培养了三届中专生。1978年4月复办大学,校名为抚州地质钢和河委学院。1982年1月更名为华东地质学院。学院是全国第一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和第四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9年4月军工院校管理体制改革后,学院由中众势里算举液字岩未门国核工业总公司转属地省管理,实行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国防科工委共建的管理体制,以江西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
2001年,东华理工大学成为国防科工委(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前身)与江西省政府签署共建协议的第一所高校,在全国首创贵跑每影略本委了部属高校管理体制调整后进行省部(委)实质性共建的新模式。2002年1月江西省国防科技工川修重凯河商孔民突业学校并入华东地质学消家无验岩意院。2002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学院更名为东华理工学院。
2006年,国家国防科技工伤季鱼几燃的业局、江西省政府双方签日反江排减牛皮尼订了共建东华理工学院协议,东华理工学院国防科技学院同时挂牌成立。[2]
2007年1月经专家组讨论通过,同意东华理工学院更名为东华理工大学。
2007年5月18律安皇正盟星日学校正式挂牌,成为东华理工大学。
2009声处继判节么年7月,中核集团与江西省政府共建东华理工大学回互展效贵再成房参随稳。[2]
2010年10月19日,江西省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在北京签署了共建东华理工大学协议。
2013年5月16日,国土资源部与江西省政府在南昌举行妈字知扩复什共建东华理工大学签字仪式。[3][4][5][6]
2014年6月,东华理工大学纳入江西本省本科一批次招生。2014年12月19日,东华理工大学与抚州士温相对持杀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东华理工大学抚州师范学院”。
2015年6月,东华理工大学实现在江西、河北、吉林、安徽、海南、贵州、广西、新疆、内蒙古等省市区在本科一批久不次招生。6月3日,东华理工大学与武警黄金指挥部签订人才培养合作协议。7月15日,东华理工大学与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举行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签字仪式立官胡工。10月,东华理工大学原英文名“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ECIT)更名为“Ea右写期兴松益量那轻绍化st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ECUT);校训由以前的“明德厚学,爱国荣校”春刚国样换成“敦本务实,崇义奉公”;校风由“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换成“明德厚学,爱国荣尼温屋口乐临光试校”。 11月,东华理工大学“质谱科学与仪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被认定为2015年度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为江西省首个差远建察吃国家级国家联合研究中心。
2017年2月,东华理工大学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 6月,学校第一批(重点)本科批次招生增至全国21省(市、区)。 8月,学校入选201听叫依机乱型仍代宽苦刘7年度“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 12月,学校地质资源与城位蛋进顾药欢地质工程、化学和电子科学与技术等3个学科入选江西省一流学科。[12]
折叠 编辑本段 学术研许究
折叠 科研成果
2005至2010年间,东华理工大学科研成果获国家或省部级奖励54项。其中国家级奖励9项,省部级奖励43项必学品城强百。共有17项自然科学类、人文社科类科研成果分获省级一、二、三等奖。获各级各类科研项目596项,其中国际原子能资助项目6项,国家级科研项目3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44项。[7]
2010~2013年间,学校发表科研论文60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及SSCI收录1000余篇,出版专著、教兴的号才损界朝材、译著80余部。获国家级或省部级奖励54项,发明专利10项。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近800项、2012年科研项目经费突破1.2亿元,冷相齐里练到什毫量居江西第二。2010年10月,该校两篇科技论文首次入选2009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
折叠 科研机构
2015年11月,根据《科技部关于认定农业航空应用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23家单位为2015年度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的通知》(国科发外352号)文件精神,经江西省科技厅推荐、科技部组织专家评审、研究确定,东华理工大学“质谱科学与仪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被认定为2015年度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这是江西省首个国家级国家联合研究中心,实现学校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零的突破。
-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核资源与环境--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放射性地质与勘探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江西省数字国围往族大铁误投望土重点实验室(2经地叶杨004年2月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实验室)
江西省环境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省财政厅、省教育厅)
“地球环境”实验室(科技部国际合作基地和江西省国际合作基地)
“核资源与环境”国际合作基地
江西省质谱科学与仪器重点实验室
纳微构筑化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南昌分支机构
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计划是教育部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加强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合作,建立教学科研合作平台,联合推进高水平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段有班毫原设核持升执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决定依托高等学校整合提升并建设认定的。”纳微构筑化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由教育部首批批准建设的三个(中山大学、吉林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各一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之一。2015年5月,东华理工大学建设的江西省质谱科学与仪器重点实验室加入纳微构筑化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成立纳微构筑化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南昌分支机构。
“流旧危财证烧域生态与地理环境监测”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东华理工大学与江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江西师范大学和井冈山大学联合共建的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
- 工程研究中心
放射性地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分析测试研究费中心(国际原子能机构指定参比《仲裁》实验室,具备核地学重大科研课题的研究与测试)
“核技术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核辐射探测及应用”江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核设施数字工程实验中心(江西省重点实验室)
地质资源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
江西省核资源与环府项裂上配坚载干挥乱境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东华理工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折叠 学术资源
据2013年学校官网显示,东华理工大学图书馆围绕学校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逐渐形成了以核地球科学、核技术、核分析化学、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学科文献以及临川文化研究资料为重点收藏,文理管兼收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有馆藏纸质镇识带经煤鱼走维美图书159万册,电子图书41万册,购买了CNKI、超星数字图书馆等十多个大型文献数据库,并自联抗界花建了临川文化名人、学科导航等特色数据库。
福饭势微折叠 学术交流
东华理工大学坚况迅现持开放式办学理念,积行盐往语队鲜终商量营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陆续派出专家、教师出国考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据2013年学校官网显示,共出访20多个国家、80多批次、220多人次总。2006年以来,先后派出10多位科学家去日本科技厅就高放废物地质处置问题开展合作研究。与美国、俄罗斯、日本、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校际交流和学术联系,并互派留学人员。与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建立了长期交流与合作关系。学校还长期聘任国外资深专家来校任教。
折叠 编辑本段 办学条件
折叠 院系设置
东华理工大学截至2017年6月,东华理工大学下设研究生院、地球科学学院、核科
学与工程学院、地球物理与测控技术学院、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测绘工程学院、化学生物与材料科学、建筑工程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文法学院、艺术学院、理学院、体育学院、软件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军后备军官学院、国防科技学院(核能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抚州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等20余个教学单位,设有68个本科专业。
折叠 师资力量
截至2017年11月,学校拥有一支综合素质较高、敬业精神较强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员工22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640余人。
教师中有中国工程院双聘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井冈学者”等一批高层次领军人才,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共400余人,博士生导师20余人。
同时,学校还聘请了200多位国内外兼职教授(其中院士12人,美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国际知名专家学者50余人)。中国工程院钱七虎院士担任名誉校长。
折叠 学科建设
截至2017年11月,学校拥有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院士工作站;拥有1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江西省一流学科,2个江西省高校高水平学科、4个江西省高校重点学科、2个江西省示范性硕士点、5个国防特色学科方向。
- 博士生教育
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铀成矿理论与成矿预测、核资源勘查方法与技术、铀矿采冶与矿山环境、核废物处理与地质处置
联合培养博士专业:测绘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 硕士生教育
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地理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工商管理、水利工程、中国语言文学、数学、化学、核科学与技术、测绘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
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材料学、岩土工程、电路与系统、土地资源管理、职业技术教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会计学、企业管理、旅游管理、技术经济与管理、地质工程、核技术及应用、应用化学、分析化学、环境工程、计算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水文学及水资源、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语言学及其运用语言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法学等
工程硕士领域:地质工程、测绘工程、核能与核技术工程、水利工程、化学工程、环境工程、安全工程、计算机技术、电子与通信工程、仪器仪表工程
会计硕士领域:财务会计方向、管理会计方向
法律硕士领域:法律(法学)、法律(非法学)
教育硕士领域:教育管理、学科教学(语文、数学、英语、地理、化学、生物、思政、体育、美术、音乐)
- 重点学科
重点学科名称 | 级别 | 批准单位 | 相匹配的本科优势专业 |
放射性地质与勘探 | 部级 | 核工业总公司 | |
水文学及水资源 | 部级 | 核工业总公司 | |
分析化学 | 部级 | 核工业总公司 | |
核技术与应用 | 部级 | 核工业总公司 |
重点学科名称 | 级别 | 批准单位 | 相匹配的本科优势专业 |
矿产普查与勘探 | 省级 | 江西省教育厅 | 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地球化学 |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 | 省级 | 江西省教育厅 |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 省级 | 江西省教育厅 | |
地质工程 | 省级 | 江西省教育厅 | 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 |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 省级 | 江西省教育厅 | 勘查技术与工程 |
计算数学 | 省级 | 江西省教育厅 | |
企业管理 | 省级 | 江西省教育厅 | |
应用化学 | 省级 | 江西省教育厅 | 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省级 | 江西省教育厅 | |
材料化学 | 省级 | 江西省教育厅 | 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化学 |
核技术及应用 | 省级 | 江西省教育厅 |
重点学科名称 | 级别 | 批准单位 | 相匹配的本科优势专业 |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省级 | 江西省教育厅 | |
核科学与技术 | 省级 | 江西省教育厅 |
折叠 教学建设
- 教学成果
图书馆截至2015年4月,学校是国家级、省级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试点高校,是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建有国家管理专业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国防军工专业11个、国防重点专业1个、国防紧缺专业1个、江西省品牌专业14个,7个专业开展“卓越计划”试点工作。拥有3个省级研究生创新基地。
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东华理工大学质谱科学与仪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放射性地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特色专业: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放射性地球物理勘探)、水文学与水资源工程(放射性水文地质)、环境工程(辐射环境监测)、测绘工程(放射性矿山地形测量与核电工程测量)
国防军工专业: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水文学与水资源工程、环境工程、测绘工程、核工程和核技术、应用化学(放射性岩石矿物分析)、地球化学(放射性岩矿鉴定)、材料科学与工程(核废料地质处理回填材料)等 。
国防重点专业:资源勘查工程
江西省品牌专业:资源勘查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测绘工程、应用化学、土地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会计学、市场营销、勘查技术与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环境工程、法学、电子信息工程
江西省2014年高考第一批重点本科批次招生专业:资源勘查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测绘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应用化学、电子信息工程、城乡规划管理
江西省2015年高考第一批重点本科批次招生专业(类):资源勘查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核工程与核技术、辐射防护与核安全、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勘查技术与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应用化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电子信息工程、城乡规划管理、材料类(含材料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机械工程
创新实验区:核地学类应用开发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电子信息类嵌入式系统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卓越计划:勘查技术与工程、资源勘查工程、测绘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软件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
- 招生就业
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与就业,近年来,学校与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贵州航天局、中国核工业地质局等单位签订合作协议,为他们培养合格人才;并在江苏、浙江、广东、上海、福建等省市建立了毕业生实习就业基地,通过订单式培养,向当地用人单位输送合格人才。
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是省内高校毕业生在广东、上海、北京等地就业人数最多的院校之一。学校在2010年被评为“2007-2009年度江西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优秀单位”,多次被评为“江西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 党建就业
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本科教学工作优秀学校”。全国核工业系统“人才培养先进单位”和“2007-2009年度江西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学校党建工作成绩突出,被江西省教育工委授予2000-2003年度和2004-2009年度“江西省高校党建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12年度江西省社会科学工作先进单位”。
几十年来,已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10余万名高级人才。
折叠 编辑本段 文化传统
折叠 校训
明德厚学,爱国荣校。
折叠 校歌
我们从太行走来,扎根在红土地上,伴随着核工业前进的步伐,在艰辛中奋斗成长。
我们在这里耕耘,育英才薪火相传,在科学的海洋里探珠摘贝,用青春放飞理想。
我们从这里走出,奔向那四面八方,投身到国防军工现代化建设,在创业中铸就辉煌。
啊,这就是东华理工,为了祖国的繁荣和富强,明德厚学,爱国荣校,向着美好的明天,展翅飞翔。[8]
折叠 校庆日
东华理工的校庆日和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破成功(1964年10月16日)是同月同日,为每年10月16日。
折叠 编辑本段 学校领导
折叠 现任领导
折叠 历任领导
时间 | 校(院)名 | 校(院)长 | 任职时间 | 校(院)党委书记 | 任职时间 |
---|---|---|---|---|---|
1956-1958 | 太谷地质学校 | 王涛 | 1956-1958 | 赵巨丰(总支书记) | 1956-1958 |
1958-1959 | 太原地质专科学校 | 王涛 | 楚予民(副书记主持工作) | 1958-1959 | |
1960-1969 | 抚州地质专科学校 | 程平 | 1960-1969 | 程平(代) | 1960-1969 |
1973-1978 | 抚州地质学校 | 王涛 | 1973-1978 | 王涛(党的核心小组组长) | 1973-1978 |
1978-1981 | 抚州地质学院 | 王涛 | 1978-1981 | 唐占印(兼) | 1978-1981 |
1982-2002 | 华东地质学院 | 王涛 | 1982-1983 | 王涛 | 1982-1984 |
王祥 | 1983-1988 | 丁联池 | 1984-1991 | ||
李学礼 | 1988-2001 | 王壎 | 1991-1997 | ||
苗靖贤 | 1998-1999 | ||||
周文斌 | 2001-2002 | ||||
2002-2006 | 东华理工学院 | 周文斌 | 2002-2004 | 许从年 | 2002-2006 |
刘庆成 | 2004-2007 | ||||
2007~ | 东华理工大学 | 刘庆成 | 2007-2014 | 许从年 | 2007—2011[9] |
柳和生 | 2014- | 徐跃进 | 2012~ |
折叠 编辑本段 知名校友
东华理工大学在5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为国家培养输送了30000余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专门人才,他们绝大部分成为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和国家经济建设部门的技术骨干或管理骨干。涌现出包括大学校长在内的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专家。
- 核工界
何祖元 | 中广核矿业常务副总裁兼执行董事 | 潘建明 | 中核集团董事会秘书,董事会办公室主任 |
陈跃辉 | 中核集团地矿事业部党组成员、副主任 | 王英稳 | 中核集团地矿事业部党组成员、副主任,中核韶关锦原铀业公司总经理 |
何剑 | 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清洁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 | 孙习康 |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副主任 |
宋史刚 | 甘肃省国土资源副厅长 | 周锦中 | 江西煤田地质局副局长 |
郭三民 |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副院长 | 牟庆山 | 原核工业西北地质局局长 |
徐开云 | 江西煤田地质局局长 | 刘绪良 | 陕西省核工业地质局原副局长 |
董利明 | 甘肃省核工业地质局局长、党组书记 | 岳永华 | 辽宁省核工业地质局局长 |
何观生 | 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总工程师 | 陈安平 | 第四届黄汲清地质奖,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核工业二O八大队党委书记 |
宋绍铭 | 浙江有色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 | 曹继伦 | 云南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院长 |
金有生 | 陕西核工业地质调查院院长 | 庞兴才 | 核工业西南建设集团董事长 |
张晓伟 | 核工业工程勘察院院长 | 陶卫中 | 四川核工业地质局副局长 |
阳亦汉 | 中核新疆天山铀业公司总经理 | 韩长青 | 核工业遥感中心副主任兼总工程师 |
- 科学界
龚健雅 | 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982年毕业于学校测量系 |
刘成林 | 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第四届黄汲青地质奖,现任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海洋与非金属矿产研究室主任 |
施尔畏 |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著名化学家 |
应明生 | 清华大学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 |
王耀南 | 湖南大学电信学院院长,国家高效磨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部输变电新技术、教育部视觉控制技术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德国洪堡学者(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 |
李子颖 |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院长(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 |
林元华 | 清华大学材料系副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清华大学博士,东京大学物理系博士后 |
侯增谦 | 井冈学者特聘教授(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 |
厦门大学博导,中国科学院兰州研究所气体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美国科学协会会员、农工民主党甘肃省副主委、博士生导师 | |
周世健 | 江西省科学院副院长,曾任鹰潭市人民政府市长助理 |
赵少荣 | 1997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第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澳大利亚地矿部研究员 |
赖绍聪 | 第五届国家级教学名师,西北大学地质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大地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第四届黄汲青地质奖 |
谢刚生 | 中国知名地理信息产业专家、南方测绘集团总工程师、南方数码总经理,华南农业大学教授 |
李建平 | 德国Bayreuth大学地质研究所博士后。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获1995年获第五届中国地质青年科技奖“银锤奖” |
刘国祥 | 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教授 |
郭冬发 | 国际原子能机构特派员、赴伊拉克核查成员之一、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分析测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地矿实验测试分会副主任委员 |
刘庆元 | 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国务院学科评议组通信评议专家、中南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系书记 |
钟敏 | 博士生导师,中科院动力大地测量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
陈焕文 |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东华理工大学教授;江西省质谱科学与仪器重点实验室主任,2009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先后荣获瑞士分析化学杰出贡献奖、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
谢红接 |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主任 |
颜丹平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导,第十三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10] |
王兴志 | 西南石油大学资源学院副院长,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四川优秀博士生导师 |
徐艺军 | 福州大学化工学院博导,闽江学者 |
冯绍元 | 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院长 |
- 政界
刘开勇 | 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 | 肖斌 | 衡阳市委常委、纪委书记 |
丁式江 | 海南万宁市委书记 | 李树兵 | 交通部环境保护办公室主任 |
马旭 | 成都市直机关工委书记 | 杜锦湖 | 原吉安地委副书记 |
李智富 | 抚州市委常委、临川区委书记 | 刘爱才 | 湖南永州市长 |
饶剑明 | 江西省民政厅副厅长 | 尧希平 | 上饶市委副书记 |
陈卫民 | 萍乡市长 | 吴凤雏 | 抚州市人大副主任 |
江晓斌 | 江西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 张尚毅 | 重庆江津区副区长,党组成员 |
邹晓东 | 南昌市青山湖区区委常委 | 黄晓波 | 中共上饶市委常委、纪委书记 |
李晓浩 | 江西省林业厅党组成员 | 戴瑜 | 宁波江北区副区长 |
汪寿武 | 贵州省六盘水市委常委、水城军分区政委 | 杨军元 | 永州市冷水滩区委书记 |
李江源 | 江西省委讲师团团长 |
- 商界
著名制片人,美国劳雷工业公司总裁 | 王森 | 大唐电力集团副总经理 | |
文远华 | 建行天津分行副行长 | 王小平 | 西安大地测绘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 |
李宏 | 深圳市威尔德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 徐地华 | 广东正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
左飙 | 安徽省环太金属矿产进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长、天霖助学金捐助人 | 李东升 | 深圳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冠美集团董事长 |
曾智杰 | 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 任新华 | 江西新瑞丰生化有限公司董事长 |
凌均威 | 湖南华湘房地产综合开发公司总经理 | 杜江 | 央新兴际华集团三五三七制鞋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
陈康仁 | 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总裁 | 周群 | 深圳市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惠州深能投资控股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深圳能源财务公司董事长 |
刘恩元 | 深圳昌恩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 祝永进 | 上海捷丹文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上海雄博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鹰潭商会名誉会长 |
魏云龙 | 南昌顺外农工商联合总公司总经理 | 赵炳申 | 全国人大代表、原中国银行河南省分行行长 |
邓小兵 | 惠州市明晶玻璃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 陈伟邦 | 澳大利亚国际人力开发集团董事长、世界华人运动会委员会副主席 |
赵胜利 | 新奥能源执行董事、运营总裁 | 余畅池 | 上海法智特总裁 |
李志 | 广东科诺电力岩土工程公司总经理 | 邓国利 | 中国贵金属执行董事,副总经理 |
- 教育界
罗嗣海 | 江西理工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11] | 李明 | 长沙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 |
丁联池 | 原南华大学党委书记 | 陈康民 | 上海理工大学校长 |
唐振平 | 南华大学副校长 | 周国清 | 桂林理工大学副校长,美国OldDominion(奥多明尼昂)大学终身教授、德国洪堡基金获得者 |
黄新建 | 南昌大学总会计师 | 齐福荣 | 防灾科技学院党委书记 |
蒲守智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副校长 | 刘春平 | 原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防灾科技学院副院长,九三学社湖南省副主委 |
张天恩 | 核工业干部学院院长 | 周良陀 | 江西公安学院副院长 |
徐定华 | 浙江理工大学教务处处长 | 周文斌 | 原南昌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
易荣华 | 中国计量学院教务处处长兼量新学院院长 |
- 其他
彭友君 |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院总工程师 | 闫德刚 | 北京航天勘测设计院总工程师 |
马履晋 | 山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 | 何为民 | 海南省公安厅原电子及计算机总工程师,原“金盾办”常务副主任,研究员 |
李新 | 现任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先后担任云南电视台《法制大视野》主持人、编辑,云南电视台文艺中心副主任,云南代表队参加央视青歌赛项目执行人 | 罗云 | 资深法律专家,浙江浙江省省直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
贺金衡 | Access专家,2003当选微软"最有价值专家"(MVP) | 席殊 | 文化名人 |
彭小毛 | 中央电视台驻广东记者站站长,央广传媒董事长 | 兰和 | 知名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