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改造工程
2015年3月13日,中船澄西船舶(广州)有限公司董事长殷学明介绍,未来一年内,"探索一号"改造项目将在中船澄西船舶(广州)有限公司完成主船体加长、生活区重建、大量舱室管路改装、新设备安装调试等工程。该项目所有的改造设计均考虑绿色、环保、节能的因素,如船舶航行节能、降噪、减振等节能减排技术,为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支持 。
折叠 编辑本段 成功首行
2016年6月22日至8月12日期间,中科院"探索一号"船在马里亚纳海沟海域开展了我国第一次综合性万米深渊科考活动。2016年8月12日,探索一号"科考船结束首航,在马里亚纳海沟海域执行84项科考任务后返回三亚,这也标志着我国海洋科技发展史上第一次万米级深渊科考的圆满成功。
在这次深渊科考中,利用我国自主研发的万米级自主遥控潜水器(ARV)"海斗号"、深渊着陆器"天涯号"与"海角号"、万米级原位试验系统"原位实验号"、9000米级深海海底地震仪、7000米级深海滑翔机等系列高技术装备,科考队在马里亚纳海沟海域,共执行84项科考任务,在不同深度断面上,取得大批珍贵的样品和数据。
该航次是我国在万米深海进行的第一次深潜科考尝试,所获得的深度序列完整的原位探测数据及水体、沉积物和大生物样本,填补了我国长期以来无法获得超大深度、特别是万米海底数据和样品的空白。
折叠 编辑本段 建成意义
负责该船改造的中船澄西船舶(广州)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4500米载人潜水器项目是在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制工作的基础上,以实现国产化、降低运行成本为目标研制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载人潜水器。项目的开展将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深潜装备技术体系,满足我国的深海科学研究需求,强化我国在载人深潜科学应用和技术领域的优势。
折叠 编辑本段 科考任务
2018年10月,中科院深海所第三次万米深渊综合科考(TS09航次)海斗深渊科考试验队于8月24日从三亚出发,赴马里亚纳海沟海域执行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海斗深渊前沿科技问题研究与攻关"、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预研项目"深海智能装备发展预先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的科技任务,于10月16日返回三亚,历时54天,胜利完成了深海装备海试和科考作业任务。
此次科考的许多发现创下了国际纪录--在国际上首次诱捕获得全程低温保存的7000米级3条狮子鱼样品和9000米级2只糠虾样品;国际上首次在7012米水深发现索深鼬鳚属鱼类,这是已知的该属存活的最大深度;国际上首次在同一潜次实现全海深垂直分层水体微生物原位富集与固定取样,最大深度10890米。
2021年12月5日上午,“探索一号”科考船携“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完成2021年度第二航段马里亚纳海沟常规科考应用任务后,返回三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