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历史沿革
海末延互杂英先劳国径宁海宁是良渚文化发源地之一。据考古资料证明,距今6000~7000年间,在海宁土地上已有先民生息。[1]
在春秋战国时,海宁是越、吴、楚的武原乡、隽沙张升眼官指出李乡、御儿乡属地。秦时在海盐县、由拳县境内。
东汉建安八年(203)陆逊在此任海昌屯田都尉并领县事内久门光爱志察,都尉治所在在盐官镇南10千米。
三国吴黄武二年(223),析海盐、由拳,置盐官县,属吴郡,隶扬州,为海宁建县之始。
南朝陈武帝永定二年(558)置海宁郡,寓“海洪宁静”之意,辖盐官、海盐、前京三县。
唐武德七年(624)并入钱塘县,贞观四年(630)复置盐官县。
元贞元年(1295)升盐官州,赵走练送围践怎言势之天历二年(1329)改名海宁州。
明洪武二年(136为钱9)降为海宁县,属杭州府。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复升为州。
灯彩民国元年(1912)改州为县,直属浙江省,民国37年(1948)属第一行政督察区。
1949年5月解放,建海宁县,属嘉兴专区。
1958年10月掌收散备海盐县并入海宁县。
1961年12月海盐县恢复,原海盐的狮岭公社留属海宁。
1986年11船扬房月,撤海宁县,设海宁市,属嘉兴市。
折叠 编辑本段 行政区划
折叠 概述
截至2005年1注数根和名搞2月31日,海宁市全市总面积668平方公里,总人口64万,辖4个街道、8个镇:硖石街道、海洲街道、海昌街道、马桥街道、许村镇、长安镇(高新技术开发区)、周王庙镇、盐官镇、 斜叫雷镇挥种危劳桥镇、丁桥镇、袁花镇、黄湾镇(尖山新区)。
折叠 乡镇区划
钱江潮据散见于典籍金石部分的记载,唐以前有二市、三镇、七乡、七里、波对图能企小质四村。
宋咸淳间(1265-1274),县辖6乡。
元初有10乡,后并为6乡。明时有6乡,统3镇32都。
清雍正六年(1728),设6乡、4镇和市都宽皮、安都、石都、上下都。宣统不缺开达得京厚依旧任二年(1910),有1城、2镇、5乡共8个自治区。
民国初沿接确少条办有转外娘袭清制,后推行村里制、保甲制,行政区划多次变动。民国34年(1945),全县4个区、55个乡镇九科;民国35年缩编为概器给看杀脸房吸满威器44个乡镇;民国36年找卷北架又调节器整为25个乡镇。
1949年6月,县人民政府建7个区、25个乡镇。1950年改为6个区、68个乡镇。1956年撤销区建制,设22个乡、68个乡镇。
1958年10月实行人民公款著慢社,海盐县并入海宁,合建13个人民公社。
1959年,恢复5个镇的建制设映最绿。
1961年5月,调整公社规模,设7个镇、37个公社;12月,海宁、海盐分县,海宁置24个公社、5个镇。
1984年撤社建乡,全县5镇、23乡。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一批乡陆续建为建制镇。
1998年全市15个镇、10个乡。
1999年11月,调整为14个镇、4个乡。
2000年,海宁市辖1衣民衣波策采味述工4个镇、4个乡。
2001年10月,优化完善乡镇行政区划,全市调整为13个镇。
2003年11月,行政区划进一步优化调整,全市设8个镇、4个议街道。
折叠 编辑本段 地理环境
折叠 地形
市域地处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内陆面积668平方公里,其中平原占木训甲息娘但续刻87.94%,山丘占1.81%,水域占10.25%。地形狭长,东西长 51.65公里,南北宽28.94公里。地势平坦,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面高程4米—8米(吴淞高程。下同)。古陆残屿与低丘集中分布在境东北和东南部,高阳山最高,海拔253.3米,其他在2语过买小问因部字几00米以下。
折叠 气候
海宁为亚毛业点别书复整热带季风气候区。暖季受热带海洋气团调节,盛行东到东南风,气候温润,降水较丰;冷季受副极地大陆气团控制,盛行北到西北风,互握做厚走响介可留赵垂气候干寒,降水偏少队圆零参围而溶。四季分明,冬夏较长,春秋较短。降水季节变化明显,光温同步,雨热同季,光、身级盾求齐握温、水配合较好。境内除东南部丘地和沿江高地外,平原地域气候差异较小。无霜期较长,农业气候条影维均支希游参序件优越,唯气候多变,尚有旱、涝、风、雹等气象灾害出现。
折叠 编辑本段 自然资源
折叠 水利资源
折叠 编辑本段 人口民牛族
折叠 人口
2008年,海宁市总人口646,141人,比上年增加228县定单屋蒸力白受4人;总户数181,462户,比上年增长0.5%,平均每户3.56人。在总人口中,男性人口320,101人,女性人口326,04孩米工者落快船倒满至0人,男女性别比为9谁低图就间顺背8.18∶100;全市非农人口223,730人,农业人口422,411人,分别占总人口的34.63%和65.37%。年内,全市出生人口4508人,出生率为6.99‰,比上年减少0.76个千分点;死亡人口4122人,死亡率为6.39‰,比上年减少0.67个千分点纸封土材料;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比上年减少然0.09个千分点。全年迁入人口8878人,迁出人口6951人,净迁入1927人。全市城穿海教述存检弱拉右乡居民平均预期寿命77.39岁,其中男性为75.12岁,女性为79.63岁。
折叠 民族
折叠 编辑本段 经济概况
折叠 第一产业
截止2008年,海宁有耕地51.43万亩,农村劳动力31.8万,其中农业劳动力7.37万。长期以来,海宁农业以粮经并举、种养结合为基本特征,海宁桑苗、斜桥榨菜、小湖羊皮、瘦肉型猪等传统农产品具有一定的市场美誉度和区域影响力。
海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效生态都市型现代农业。农业 “334”产业发展战略得到有效实施,花卉、苗木、优质水果三大绿色生态产业异军突起;特种水产、湖羊、肉鸡三大高效养殖业发展迅猛;粮油、蚕桑、生猪、蔬菜四大传统产业进一步优化提升。“小康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农村生态家园工程、种子种苗工程、农业基地园区建设扎实推进。农业标准化实施不断加快,无公害生产技术得到全面推广。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市场体系不断发展壮大。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26.11亿元。
折叠 第二产业
海宁工业基础良好,涉及到30个大类100多个小类,区域特色经济优势明显。皮革、家纺、经编、太阳能利用、机械装备、食品、化工(医药)等区域特色产业加速扩张和提升,在国内乃至国际同行业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2008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193.2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达到722.02亿元。全市拥有中国名牌产品6个,中国驰名商标15个,共有上市公司5家。
折叠 第三产业
海宁旅游资源丰富,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盐官观潮胜地公园和沿江百里文化旅游长廊是省重点开发项目,也是国家首次公布的全国43个旅游发展优先项目之一。海宁已形成了以“一潮三看赏四景”的观潮旅游为特色,以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的访古探幽为内涵的旅游格局。2008年,全市共有星级饭店12家,其中四星级1家,三星级6家,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12万人次,海外游客4.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7.8亿元。海宁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个。
海宁商业兴旺,市场繁荣。2008年,全市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45个, 市场成交额118.56亿元,其中超亿元的专业市场11个。 海宁邮电通信发达。2008年,实现邮电业务收入6.57亿元,固定电话用户33.9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53.12万户,互联网络用户9.44万户。
海宁市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服务机构俱全,会计、审计中介机构完善,2008年,全市年末金额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85.26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存款余额215.40亿元;年末各项贷款余额269.60亿元。
折叠 编辑本段 社会事业
折叠 科技
海宁是“全国科技先进县(市)”和浙江省技术创新试点县(市),建有全国首家县(市)级博士后科技开发基地。2008年,全市拥有国家级高新企业21家,省级13家。全市科技型企业队伍已达到196家.全市拥有人才资源总量77449人,申请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1081件和519件,经认定登记技术合同35项,合同金额13662万元。
折叠 教育
海宁市是全国教育先进县(市)和浙江省教育强市。2008年末,全市拥有小学45所,普通中学28所,职业高中4所,幼儿园73所。义务教育入学率99.99%,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比例为98.03%;农村共有9.98万人次接受各类文化技术培训。全市高考成绩嘉兴领先。2014年海宁市文理科第一批上线人数达到596人,上线率达到15.83%,实现历史“双突破”。
高等院校: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长安校区,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筹),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海宁学院
普通高中:海宁市高级中学,海宁市第一中学,海宁市紫微高级中学,海宁市第二中学,海宁市第三中学,海宁中学,海宁市宏达高级中学
职业高中:海宁市卫生学校,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海宁市高级技工学校
折叠 卫生
海宁是“全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先进县(市),2008年末,拥有医院、卫生院25个,医疗床位2111张,卫生技术人员3443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257人,注册护士1024人。城乡合作医疗筹资标准不断提高,参保人数39.98万人,参保率达到97.45%,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综合达标率100%。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9.14%,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8.65%。
折叠 文化
海宁是全国文化先进县(市)。2002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06年海宁皮影戏和硖石灯彩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被列为浙江省传统节日保护示范地(元宵节)。建有博物馆、文化馆、书画院、艺术研究馆和藏书43.38万册的公共图书馆。2004年以来共投入7000余万元在全市建起村级文化阵地230个,共招聘文化专职管理员333名,在浙江省率先建起文化阵地长效管理机制。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
2014年10月,在文化部主办的“2014年中国图书馆年会”上,海宁市图书馆荣获“2014最美基层图书馆”称号,全国仅有十家图书馆获此殊荣。
折叠 体育
海宁是全国体育先进县(市),建有体育中心、海宁国际轮滑运动中心、新射击馆、游泳馆,新增30个全民健身苑(点)。2008年在省内外重大体育比赛中,海宁运动员获得国家级金牌4枚、省级金牌25枚、嘉兴市级金牌84枚。2008年举办单项体育赛事58项,承办国家级赛事4项,分别是2008年阿迪达斯全国U-17足球联赛(第一阶段浙江海宁赛区)、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海宁赛区)、海宁中国皮革城杯第十三届亚洲轮滑锦标赛和2008FIBA钻石杯洲际女子篮球赛。全年共组织全市性群众体育活动19次,参加比赛3725人次,镇、街道和体育社团组织群众体育活动108次,参加运动员达1.7万人次。
2009年承办了“海宁中国皮革城”杯2009年世界轮滑锦标赛。[2]
折叠 交通概况
海运方面上海港、宁波港环抱周围。航空方面距上海浦东机场车程1.5小时、虹桥机场车程1小时,杭州萧山机场车程40分钟。公路有沪杭甬高速、杭浦高速、杭州绕城高速、320国道、08省道、钱江隧道(在建)越境而过,01省道横贯全境。市内河港交错,连接京杭大运河。动车组停靠铁路海宁站。高铁停靠海宁西站。[3]
货物周转量160846万吨公里,客运周转量83150万人公里,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227公里。全市所有镇、街道实现15分钟上高速,实现村村通公交。
嘉绍大桥北起嘉兴市海宁,南接绍兴市上虞,是继杭州湾跨海大桥后,又一座横跨杭州湾的大桥。
2014年12月《浙江省都市圈城际铁路近期建设规划》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包括杭州至海宁城际铁路线在内的全省都市圈11条城际铁路线,终于“落地”,海宁融入杭州都市圈又翻开了新的一页。
折叠 编辑本段 历史文化
折叠 本地方言
太湖片的地域和人口都占吴语总体的65%以上。可再分为毗陵(常州)、苏沪嘉(苏州-上海-嘉兴)、苕溪(湖州)、杭州、临绍(临安-绍兴)、甬江(宁波)六小片。片与片之间语法,词汇,发音差异不大,仅是语调有所区别,能作基本沟通,其中以苏州为中心的苏沪嘉小片和以常州为中心的毗邻片吴语因其发音特点而常被称作“吴侬软语”。
广义海宁话还包括其他各街道和镇、乡的方言,主要有斜桥话、丁桥话、周王庙话、郭店话、袁花话、黄湾话、盐官话、长安话、许村话等。
折叠 特色活动
活动名称 | 起始时间 | 简介 |
---|---|---|
海宁中国皮革博览会 | 1993年起 | 海宁是中国皮衣、裘皮时尚的源头和风向标,因此每一届海宁中国皮革博览会都是皮革业界的年度盛事。其中,皮革、裘皮服装流行趋势发布是皮革博览会的重头戏之一。 |
海宁中国家纺博览会 | 2001年起 | 由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主办,海宁市人民政府承办的海宁·中国家用纺织品博览会于2001年落户许村。自博览会开展以来,每年有近3000余位来自北京、山东、四川成都、广东等全国各大市场以及海外的客商前来参展交流,参观采购。 |
中国国际(海宁)钱江观潮节 | 1992年起 | 每年在海宁盐官由浙江省旅游局、嘉兴市人民政府主办,海宁市人民政府承办的中国国际钱江观潮节,在继承传统观潮风俗的基础上,还增加了丰富多彩的大型歌舞和传统民俗风情展示活动,再现了古代沿江百姓祭潮治患、喜庆安澜的恢弘场面。 央视多次直播“海宁潮”及海宁观潮盛况,让全国乃至世界既看到了“天下奇观”海宁潮的壮观,又感受到钱塘江畔独特的“潮文化”内涵。 |
中国海宁国际轮滑节 | 2010年起 | 中国海宁国际轮滑节由国际轮滑联合会速度轮滑委员会、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中国轮滑协会、浙江省体育局、嘉兴市人民政府主办,由海宁市人民政府承办,海宁国际轮滑运动中心和浙江中创文体经纪有限公司协办。国际轮滑节将轮滑运动和城市文化完美结合,安排了包括比赛、文化表演、休闲、娱乐等在内的一系列活动,国内外的轮滑爱好者将在轮滑星城海宁充分体验节日的精彩与快乐。 |
折叠 名优特产
折叠 编辑本段 风景名胜
折叠 十大景点
评定的 “海宁十景”:
1.天下奇观—海宁潮
2.宰相府第—宰相府第风情街
3.庙宫迷踪—海神庙
4.观潮胜地—观潮胜地公园
5.华彩皮都—海宁中国皮革城
6.紫薇揽秀—西山公园
7.智标晨旭—智标塔
8.诗楼新月—徐志摩故居
9.静安精舍—王国维故居
10.路仲探幽—路仲古镇
折叠 文物古迹
2015年1月,海宁市已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个(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7处、文保点124处。
编号 | 级别 | 名称 | 时代 | 地址 | 公布日期 |
---|---|---|---|---|---|
1 | 国家 | 清 | 盐官镇南门外、春熙路150号 | 2001.6.25 | |
2 | 国家 | 安国寺经幢(三尊) | 唐 | 盐官镇北寺巷西荷花池北 | 2006.5.25 |
3 | 国家 | 近代 | 盐官镇建安路4号 | 2006.5.25 | |
4 | 省级 | 新石器时代 | 庆云镇永安村郭家石桥东侧 | 1989.12.12 | |
5 | 国家 | 长安画像石墓 | 东汉、三国 | 长安镇青年路49号海宁中学内 | 2013.5.3 |
6 | 国家 | 惠力寺经幢(二尊) | 唐 | 硖石街道惠力寺前 | 2013.5.3 |
7 | 省级 | 明 | 盐官镇大东门外海塘上 | 2011.1.7 | |
8 | 市级 | 清末民初 | 硖石街道西山南麓 | 1982.2.16 | |
9 | 市级 | 城隍庙 | 清 | 盐官镇古邑路176号 | 1982.2.16 |
10 | 市级 | 崇福寺 | 清 | 硖石街道东山西麓东山中学内 | 1982.2.16 |
11 | 市级 | 天风海涛亭 | 民国 | 盐官镇海塘上占鳌塔东侧 | 1982.2.16 |
12 | 省级 | 安澜园遗址 曲桥荷池 | 明 | 盐官镇西北陈园里 | 2011.1.7 |
13 | 市级 | 新石器时代 | 郭店镇桃园村南部 | 1982.2.16 | |
14 | 市级 | 千金阁遗址 | 新石器时代 | 郭店镇莲花村千金阁北侧 | 1982.2.16 |
15 | 市级 | 朱家兜遗址 | 新石器时代 | 郭店镇群益村 | 1982.2.16 |
16 | 市级 | 赞山遗址 | 新石器时代 | 硖石街道石路高峰村赞山东南侧 | 1982.2.16 |
17 | 市级 | 中坟山遗址 | 新石器时代 | 袁花镇夹山村中坟山西北麓 | 1982.2.16 |
18 | 省级 | 新石器时代 | 盐官镇城北村盛家埭 | 2011.1.7 | |
19 | 市级 | 徐步桥遗址 | 新石器时代 | 盐官镇城北村徐步桥西 | 1982.2.16 |
20 | 国家 | 清 | 盐官镇古邑路105号 | 2013.5.3 | |
21 | 市级 | 清 | 黄湾乡闸口村塔山塘 | 1982.2.16 | |
22 | 市级 | 中山亭 | 民国 | 盐官镇南门外海塘上 | 1982.2.16 |
23 | 市级 | 陈氏渤海 藏真石刻 | 清 | 盐官镇古邑路105号陈阁老宅内 | 1982.2.16 |
24 | 市级 | 陈氏玉烟堂法帖 | 清 | 盐官镇古邑路105号陈阁老宅内 | 1982.2.16 |
25 | 市级 | 紫薇桥 | 元 | 硖石街道惠力寺前 | 1984.10.8 |
26 | 市级 | 虹桥 | 清 | 长安镇中街、西街连接处 | 1984.10.8 |
27 | 市级 | 拱辰门水门 | 元 | 盐官镇后街北首 | 1984.10.8 |
28 | 省级 | 清 | 硖石街道河东路86号 | 2011.1.7 | |
29 | 市级 | 民国 | 硖石街道吴家廊下76号 | 1984.10.8 | |
30 | 市级 | 陈邦彦故居 | 清 | 盐官镇南门直街146号 | 1984.10.8 |
31 | 市级 | 日军侵华炮台 | 抗日战争时期 | 硖石街道西山路东侧 | 1984.10.8 |
32 | 省级 | 新石器时代 | 周王庙镇星火村六组 | 2011.1.7 | |
33 | 市级 | 坟桥港遗址 | 新石器时代 | 马桥镇湖塘金鸡村坟桥港 | 1989.8.17 |
34 | 省级 | 达泽庙遗址 | 新石器时代 | 马桥镇永和村五组 | 1989.8.17 |
35 | 市级 | 明 | 硖石街道南关厢街 | 1989.8.17 | |
36 | 省级 | 张宗祥故居 | 民国 | 硖石街道仓基街56号 | 2011.1.7 |
37 | 省级 | 民国 | 硖石街道干河街菜市弄32号 | 2011.1.7 | |
38 | 市级 | 2003.7.28 | |||
39 | 市级 | 会源庵 | 2003.7.28 | ||
40 | 市级 | 新吴王庙 | 2003.7.28 | ||
41 | 市级 | 王氏民宅 | 2003.7.28 | ||
42 | 市级 | 安国寺井 | 2003.7.28 | ||
43 | 市级 | 杨兵部宅 | 2003.7.28 | ||
44 | 市级 | 平安桥 | 2003.7.28 | ||
45 | 市级 | 东山智标塔 | 2003.7.28 | ||
46 | 省级 | 崔家场遗址 | 2011.1.7 | ||
47 | 市级 | 2003.7.28 | |||
48 | 市级 | 2003.7.28 | |||
49 | 市级 | 史东山故居 | 2003.7.28 | ||
50 | 市级 | 吴世昌故居 | 2003.7.28 | ||
51 | 市级 | 陈学昭故居 | 2003.7.28 | ||
52 | 省级 | 2011.1.7 | |||
53 | 省级 | 许村奉宪严禁盐枭扳害碑 | 2011.1.7 | ||
54 | 省级 | 施家墩遗址 | 2011.1.7 |
折叠 世界遗产
- 大运河
遗产点:长安闸、长安镇历史街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大运河项目通过了审议,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在大运河上,现存最重要的古迹之一就是位于长安的一坝三闸两澳,也是整个大运河58处遗产之一。历史上的长安闸包括新老两坝(其中新坝又称为“长安镇拖船坝”)、上、中、下三闸和储水之用的两澳。在现存文物中,除老坝位置不可考之外,其他各闸、坝都能确认位置,基本格局尚存。各闸都已经改建为闸桥,闸基闸槽都保存完好。
- 中国皮影戏
印尼巴厘岛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6届会议决定,把中国皮影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海宁皮影戏”作为“中国皮影戏”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式入选世遗。海宁皮影戏现有包括国家级传承人张坤荣、王钱松、徐二男等在内的7位老艺人,传帮带着另外5位专职学徒。通过多年的努力,海宁皮影戏的保护传承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折叠 编辑本段 著名人物
姓名 | 简介 |
---|---|
干宝 | (?~336),东晋学者。 |
顾欢 | (420~483),南朝宋、齐时学者。 |
顾越 | (493~569),南朝梁学者。 |
戚衮 | (519~581),南朝梁学者。 |
褚无量 | (645~719),唐学者。 |
许远 | (709~757),唐忠勇名将。 |
顾况 | (708~801),唐诗人。 |
朱淑真 | 南宋著名女词人。 |
张九成 | (1092~1159),南宋状元,崇国公太师。 |
荣肇 | (1226~1307),宋元热心教育事业者。 |
胡奎 | 元末明初诗人、学者。 |
贝琼 | (1314~1378),明诗人。 |
朱妙端 | (1423~1506),明女诗人 |
祝萃 | (1452~1518),明学者,善治水。 |
苏平、苏正 | 兄弟均为明诗人。 |
周应祯 | (?~1554),明抗倭将领。 |
许相卿 | (1479~1557),明学者。 |
陈与郊 | (1544~1611),明戏曲家。 |
查秉彝 | 官顺天尹,曾上疏历数严嵩、严世藩父子罪行。 |
祝以豳 | (1551~1632),明爱国将领,曾击退荷兰侵略者对粤边骚扰。 |
陈司成 | 明末名医。 |
周宗彝 | (1600~1645),明末抗清义士。 |
谈迁 | (1594~1658),明末清初史学家。 |
祝渊 | (1614~1645),明末文士,重气节,反对魏忠贤,清兵攻陷杭州时自缢。 |
陈之遴 | (1605~1666),明末有文名,曾为南明官员,后仕清任礼部尚书,终被流放。 |
朱朝瑛 | (1605~1670),明末清初学者。 |
朱一是 | (1610~1671),明末文士,入清不仕。 |
徐灿 | 明末清初女词人。 |
张次仲 | (1589~1676),明末清初学者。 |
查继佐 | (1601~1676),明末清初史学家。 |
陈确 | (1604~1677),明末清初哲学家。 |
陈瓛 | 明末清初书法家。 |
李因 | (1610~1685),明末清初女诗人、画家。 |
陆嘉淑 | (1620~1689),工诗文,善书画,多藏书,终身不仕清。 |
范骧 | (1608~1675),清初书法家。 |
沈珩 | (1619~1695),清康熙三年会试第一。 |
杨雍建 | (1631~1704),清初官员,以敢谏著称。 |
查升 | (1650~1707),清书法家。 |
陈奕禧 | (1648~1709),清书法家。 |
陈诜 | (1642~1722),清康熙时名臣。 |
许汝霖 | 清康熙时名臣。 |
马思赞 | (1669~1722),清藏书家。 |
陈訏 | (1650~1722),清教学家。 |
查慎行 | (1650~1727),清著名诗人。 |
查嗣庭 | (1664~1727),清康熙时官至内阁学士,雍正四年陷身文字狱,病死仍被枭首,兄慎行嗣瑮等亲族多人受株连。 |
查嗣瑮 | (1652~1733),清诗人。 |
陈元龙 | (1652~1736),清雍正时任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 |
朱自恒 | 清画家。 |
陈邦彦 | (1678~1752),清书法家。 |
陈世倌 | (1680~1758),清乾隆时任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 |
沈翼机 | 清学者,参加纂修《浙江通志》。 |
俞兆岳 | 清时有功于海塘建筑,是用铁榫加固塘身的发明者。 |
范西屏 | (1709~1769后),清围棋国手。 |
施定庵 | (1710~1770),清围棋国手。 |
周广业 | (1730~1798),清学者。 |
吴骞 | (1733~1813),清藏书家。 |
周春 | (1729~1815),清学者。 |
陈鳣 | (1753~1817),清学者。 |
许光治 | (1811~1855),清书法家,工篆隶,花鸟画家。 |
许光清 | 清书法家,学者。 |
周乐清 | (1785~1855),为官注意平反冤狱,有政声,戏曲创作家。 |
达受 | (1791~1858),清名僧。 |
蒋光煦 | (1813~1860),清藏书家。 |
许梿 | (1787~1862),为官善决疑狱,博通文学、医学。 |
钱泰吉 | (1791~1863),清方志学家,嘉兴人,居海宁多年,主讲学,多藏书,纂《海昌备志》52卷。 |
王士雄 | (1808~1868),清医学家。 |
许楣 | (1797~1870),清学者。 |
陈子仙 | (1821~1870),清围棋国手。 |
唐仁寿 | (1829~1876),清藏书家。 |
管庭芬 | (1797~1880),清画家,并工诗文,精鉴赏,校勘。 |
李善兰 | (1811~1882),清教学家,我国近代科学先驱者,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位教授。 |
蒋光焴 | (1825~1892),清藏书家。 |
吴嗣广 | 清学者,参与纂修《浙江通志》。 |
许仁沐 | (1842~1899),热心教育事业,纂修《常山县志》。 |
朱昌燕 | 晚清当地学者。 |
朱宗莱 | (1881~1919),精文字校勘。 |
杭辛斋 | (1869~1924),著名新闻工作者。 |
王国维 | (1877~1927),国家大师,史学家,著名学者。[4] |
钱崇润 | (1886~1927),医学家。 |
朱宝瑨 | (1854~1929),热心教育事业,晚年热心修志。 |
单不庵 | (1878~1930),教授,深研理学。 |
严远庄 | (1847~1930),善绘画,致力于灯采艺术。 |
徐志摩 | (1897~1931),著名诗人。 |
周承德 | (1877~1935),书法家。 |
吴小鲁 | (1877~1936),乡绅。 |
袁湘君 | (1919~1938),抗日女医务工作者,在茶院大桥殉难。 |
蒋百里 | (1882~1938),军事学家。 |
褚学潜 | (1919~1940),中共党员,烈士,抗战时牺牲。 |
陆宗舆 | (1876~1941),“五四”运动群众要求惩办的亲日派三个卖国贼之一。 |
冯李伦 | (1922~1941),烈士,新四军营教导员,1941年秋与日军战斗时牺牲。 |
陈才庸 | (1913~1942),烈士,中共地下党员,皖南事变后被杀害。 |
徐骝良 | (1878~1942),铁道专家。 |
何孝章 | (1908~1943),烈士,中共地下党员,皖南事变后被杀害。 |
褚台夫 | (1919~1944),国民党抗战英雄,空军烈士。 |
顾贻榖 | (1885~1944),金融家。 |
吴其昌 | (1904~1944),文史学家。 |
徐申如 | (1872~1944),实业家。 |
张竟仁 | 北洋政府财政部次长。 |
单士厘 | (1858~1945),早期旅外妇女,回国后著书介绍西方文化。 |
周富亭 | (1864~1945),能工巧匠,尤善制刀。 |
徐明 | (1920~1946),烈士,中共地下党员,新四军北撤后任茅山留守处政委。 |
杭穉英 | (1900~1947),商业美术家。 |
太虚 | (1890~1947),名僧。 |
朱起凤 | (1874~1948),文字学家,独立纂成《辞通》。 |
查人伟 | (1887~1949),辛亥革命志士,抗战后浙江民盟负责人之一。 |
吴育英 | (1920~1949),烈士。 |
周承菼 | (1883~?),民国将领,后去台湾。 |
杭毅 | (1894~1981),国民党将领。 |
顾达一 | (1906~1982),民国官员,有功于抢修海塘。 |
虞尔昌 | (1904~1984),台湾大学教授。 |
金祥恒 | (1918~1989),台湾大学教授。 |
蒋复璁 | (1898~1990),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
陈巳生 | (1892~1953),实业家。 |
许行彬 | (1874~1953),早期新闻工作者。 |
史东山 | (1902~1955),知名电影艺术家。 |
李尊庸 | (1901~1959),摄影家。 |
张惠衣 | (1898~1960),教授。 |
徐永祚 | (1893~1961),著名会计师。 |
沙可夫 | (1903~1961),艺术教育家,中共早期党员。 |
张宗祥 | (1882~1965),知名学者。 |
钱崇澍 | (1883~1965),植物学家。 |
徐凌云 | (1885~1965),昆剧研究家。 |
冯朱棣 | (1896~1966),兵器专家。 |
胡伦清 | (1896~1966),教授。 |
张关友 | (1936~1966),烈士。 |
查猛济 | (1936~1966),教授。 |
王敬五 | (1880~1968),爱国教师。 |
严谔声 | (1898~1969),爱国新闻工作者。 |
王仲闻 | (1902~1969),王国维次子,精研词学。 |
李应吉 | (1914~1969),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副主任。 |
王和伯 | (1891~1970),省级名中医。 |
陈乃乾 | (1896~1971),版本目录学家。 |
周家祺 | (1901~1973),著名足球运动员,体育界专家。 |
葛衢康 | (1911~1973),体育界专家。 |
朱宇苍 | (1888~1976),教育事业家。 |
穆旦 | (1918~1977),诗人、翻译家。 |
费哲民 | (1893~1978),教授。 |
刘质平 | (1894~1978),音乐艺术家。 |
郑晓沧 | (1892~1979),教育家。 |
宋云彬 | (1897~1979),作家、史学家,知名新闻工作者。 |
赵万里 | (1905~1980),教授,版本学家。 |
沈鼎三 | (1910~1980),化学家,染料专家。 |
王国华 | (1887~1980),王国维弟,教授,长期从事英语教学。 |
周方光 | (1918~1981),海军教育训练工作者。 |
周济 | (1914~1981),金融、外汇工作专家。 |
王恒守 | (1902~1981),物理学家。 |
查良钏 | (1897~1982),教授。 |
钱镜塘 | (1907~1983),金石书石收藏鉴赏家。 |
许志行 | (1902~1983),作家。 |
魏柏荣 | (1909~1984),皮影戏艺人。 |
吴梅 | (1914~1985),女,革命新闻工作者,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部原副主任。 |
杭观华 | (1929~1985),工艺美术女专家。 |
沈红茶 | (1902~1985),画家。 |
高平均 | (1909~1985),教授,地质学家。 |
陈洪田 | (1917~1985),农民育种家。 |
吴世昌 | (1908~1986),学者,以研究红学著称,长文史,善诗词。 |
米谷 | (1918~1986),漫画家。 |
夏之栩 | (1906~1987),女,革命工作者,轻工业部副部长。 |
甘露 | (1920~1987),女,革命工作者,长期从事外事工作,热心蚕桑事业,原中国文联科长。 |
贾祖璋 | (1901~1988),著名科普作家与编辑家,中国科学小品文的开拓者之一。 |
李蓝炎 | (1915~1988),长期从事部队卫生工作,后任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 |
居天籁 | (1906~1989),中共海宁第一个党组织—硖石支部书记。 |
许姬传 | (1900~1990),京剧剧作家、评论家。 |
陈尚志 | (1922~1990),妇科名中医。 |
陈学昭 | (1906~1991),著名作家。 |
许国璋 | (1915~1994),著名英语教育家。 |
沈鸿 | (1906~1998),机械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
释印顺 | (1906~2005)著名的佛教思想家,解行并重的大修行僧,被誉为“玄奘以来第一人”。 |
查济民 | (1914~2007)著名企业家,1997年荣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颁发的“大紫荆勋章”。 |
张直中 | (1917~2011),我国雷达技术的主要先驱者。 |
金庸 | (1924~)著名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 |
沈南鹏 | (1967~),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携程旅行网和如家连锁酒店的创始人。 |
于正 | (1978~),著名编剧。 |
顾正澄 | (1980~),著名物理学家。 |
蔡亮 | (1980~),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