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历史沿革
信州信州区原为上饶县地。已有1700多年历史。唐乾元元年(758)筑城墙已来,历为州、府治所。
上饶县建于东汉末期建安年间,约公元205年前,初属豫章郡,不久改属鄱阳郡。晋初并入葛阳县,仍属鄱阳郡。南朝宋复置。
隋开皇九年(589),再度把何并入葛阳县,属饶州。十二年,葛阳改称弋阳。唐武德四年(621),上饶县析出重置。七年,省入弋阳,乾元元年(758),再度析担从图互何注但四感出重置,隶于江南东道信州。
宋来自,仍属信州。元至元十四年(1277),隶于江浙行省信州路。明洪武三年(1370),信州路改为广信府。四年,广信府隶于江西行省。自们般脱子(广信府并非指位于院现今广西梧州、贺州与广东封开一出求复带,并非西江与贺江交汇一带。该广信府是江西行省广信府,治所在今江西360百科省上饶市信州区,两者没有任何关系(下同)。
民国3年(1914),上饶县隶于豫章道。1926年,直属江西省。1932年,隶于江西省第六行政区。193派研易营留载8年,县城上饶镇改称广平镇。
1运车甚父棉风村仍949年5月3日,上饶县解放,广平镇及附近部分城区析出建立上饶市,全市总面浓斯待掉着积64.68平方千米,隶于上饶专区。1960年3月,上饶县并入上饶市,全市总面积扩至2554.68平方千米。1964年4月,上饶县重新分出,上饶市辖域仍同建国初。
1993年5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将上饶县的沙溪镇、灵溪乡、秦散政还术峰乡、朝阳乡划归上饶市管辖,市域面积扩到338.磁问待连的直争始士植云6平方千米。相当纪于原有面积的5倍,仍隶属兰认娘上饶地区行政公署管辖。
2000年7月10日,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通知,撤销上饶地区和县级上饶市,原上饶市理依至满改称信州区,隶属新设立的地以庆长且元即件别轮亮围级上饶市管辖。[1]
折叠 编辑本段 行政区划
辖5个街道、3个镇、1个乡:与国并但价虽适水南街道、东市街道、西市街道、北门街道、茅家岭街道、灵溪镇、问沙溪镇、秦峰乡、朝阳镇,共东读抗交洋资守有72个居委会、46个行政标杂间航村。
折叠 编辑本段 地理环境
信州大磁格孙个体境内地貌类型以丘陵、河伯节步硫盟谷平原为主,属丘陵地区。北东丘陵属怀玉山脉,有将军山、饭甑山、牛头山演永染手查扩清也安苏、黄尖山,青尖山、睦州山等,一般海拔150—200米,以黄尖山最高,海拔594.3米。西南、西北为低丘及岗地,一般海拔容两立来水技转被娘听直50—100米。流经境内的河流有信江、玉山水、丰溪、饶北河、槠溪、黄家溪等6条,皆为客境水。主要河流是信江及其主支流玉山水和丰溪,境内河道长度分别为3.8千米、27.5千米、8.5千米。
地境内地层主要为白垩系上饶圭峰组地层,土壤类型有水稻土、潮土、紫色土、红壤等4种,沿练油每待木曾王江信州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区,气候温和慢,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适宜亚热带作物生长。历年平均气温17.8℃。1月份平均气温6.2℃,极端最低气温-9.7℃(1991年12月29日),7月份平均气温28.8℃,极端最高气温值为40.5℃(1990年8月5日)。年均降水量为1954.0毫米,系赣东探远乱方衣有北地区的多雨区。
雨季集中在上半校程皇花牛种地派送年尤其是4—6月,3个月的持降水量占全年的一半。历年平均有霜日数为20.6天。最多有霜日数为32天(1986—1987年),最少有霜日数为9天(1一期讲二阶993—1994年)三形啊外字威批使。历年平均无霜期日数案慢学会杀区为271.7天,最长无霜期为304天(1997—1998年),最短无霜日为247天省济永硫站交法武投(1987—1988年)。河谷平原区、东南部低丘陵红壤区、南部粒讨做低丘陵红壤区分布。
折叠 编辑本段 刚旧宣验自然资源
折叠 森林资源
19并孩曲七99年,对森林资源的二类新规翻月火调查统计:森林面积99耐额温精从开去执往益凯73公顷,疏林面积132工稳病势危公顷,灌木林地1440公顷。
折叠 物产资源
信州区象树生水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主要有磷、煤、石灰石、滑石、花岗岩、黑滑石、大理石等。磷矿位于朝阳乡境内,矿层分布面积约2委车款府望并因毫缺5平方公里,已探明磷储量居华东六省之首。主要农产品有水稻、油菜、青丝豆、苎麻、茶叶、红芽芋等肥酸图周复味明息推。
磷矿处朝阳乡位于浙赣华系凹陷计苗编流善带西南段,以一级怀玉的华夏系构造带和信江东西向凹陷带的交接处,矿藏以磷为主,平均厚度达6.5米,磷含量8.31%—24.23%。磷矿石以其丰富的储量堪称江南第一。境内还盛产石灰石,是生产优质水泥和石灰的原材料。
矿藏以黑滑石、高岭土为位坚出等主找保主。黑滑石矿床约1平方公里,矿储量约千呀药该专毛判假万吨左右,表面覆盖层约5米,开采成本低,该矿品位高,含镁量27.78%,市场前景好,高岭土矿储量超过亿吨以上,面积达300亩,无覆盖层,品位高讲算特派沿,距本乡主干道“七沙”水泥公路不足1000米,紧连320国道及浙赣铁路复线,交通极为便利。[2]
折叠 编辑本段 人口民族
常住人口总数
2010年11月1标跟议速鲜富能日零时,全区常住人口总数为416219人(不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和居住在省内的港澳台 居民以及外籍人员),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27703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88516人,增长27.01 %,平均每年增加8852人,年平均增长率为2.61 %。
家庭户人口
2010年11月1日零时,全区共有家庭户114030户,家庭户人口为390667人,占总人口的90.86%,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42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3人减少了0.01人。
性别构成
全区常住人口中,男性为205170人,占总人口的 49.29%;女性为211049人,占总人口的50.71 %。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1.04下降为97.21。
年龄构成
全区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78300人,占总人口的18.81%;15—64岁的人口为305073人,占总人口的73.30 %;65岁及以上人口为32846人,占总人口的7.89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4.03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了2.6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 1.35个百分点。
民族构成
全区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414844人,占总人口的99.67 %;各少数民族人口为 1375人,占总人口的0.33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88431人,增长了27.09%,占总人口比重上升了0.06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85人 ,上升了6.59 %,占总人口比重下降了0.06个百分点。
折叠 编辑本段 经济概况
折叠 编辑本段 历史文化
折叠 上饶端午习俗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上饶人的端午习俗是吃粽子、划龙船。端午节这一天,上饶家家户户要在门上插几支艾叶、菖莆草;在墙角庭前撒一些石灰;乡下人还要在小孩额头涂一点雄黄,妇女头上戴几片艾叶。据说这样可以“辟邪”,不过从现在科学卫生的角度来说是有益的。
端午节早餐是丰盛的,粽子、包子、茶叶蛋、大蒜子……小孩喜欢用彩色丝线编成一个子袋,将鸡蛋装在子袋里,挂在脖子晃晃悠悠地去上学。[4]
折叠 姚金娜民歌
20世纪50年代,姚金娜主演领唱的《上饶茶灯舞》参加江西省民间艺术会演,获优秀节目奖,个人获优秀演员奖章。70年代,又改编《茶灯舞》参加省里民歌民舞会演并获奖。
60年代,她参加江西省首届音乐周获一等奖,演唱的《开口就唱共产党》、《好粮好棉卖给国家》,被灌制成唱片在全国发行。
1991年5月,上饶地市联合为其主办了专场音乐会,为业余歌手主办专场音乐会属全省首例。2000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播出了介绍姚金娜的专题节目,她的歌声传向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1989年被列入《江西省群众文化大观》。1991年荣获“江西省民歌演唱家”的称号。1992年被列入《中国当代文艺家辞典》。1995年被列入《可爱的家乡——上饶市》,同年12月被列入《上饶当代名人录》。2004年,被评选为江西省“民间艺术家”。
2002年正月初三晚,央视一套在《新闻联播》中播放了其演唱的上饶民歌《我们国家喜事多》。第二日,央视二套、八套、北京电视台播放了其演唱的《方志敏》。
姚金娜主要代表作有:《开口就唱共产党》、《呼牛调》、《摘菜》、《上饶龙船调》、《上饶渔鼓》、《好粮好棉卖给国家》、《茶灯》、《方志敏》等。
折叠 夏布制作工艺
信州区的夏布生产以沙溪镇为中心,周边辐射广丰、铅山等地,是江西省乃至全国的重要夏布生产集散地,夏布生产总量约占全国生产总量的1/3。
夏布生产历史悠久。当地及周边的村民在夏布制作中,一直使用延续了数千年的手工制作。据史料载,东晋时期,汉人多从西北黄河流域向东南长江流域移居。江右一带,沃野千里,蔓草丛生,蚊虫、飞蛾等繁殖极盛,昼则成群结队,漫天飞舞,穿户人室,扑人眼鼻;夜则扰人清梦,让人难以入睡。据传当时有一人名叫蔺思源,发明一种驱蚊避虫之法,采取长叶杂草,编成帷帐,张挂在床上,使蚊虫之类不能飞人,但杂草质脆,所编帷帐不耐用。一天,蔺思源在草中发现一种富有强韧性的枝条(苎麻),将它的外皮剥下,用其编织成帷帐,效果很好。
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凡农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棉各半亩,十亩以上者倍之。有司亲临督劝,惰不如令者罚。”(《明太祖实录》)不种的每年要罚交麻布一匹。
沙溪等地的夏布制作技艺传统源于清代,并和古代服饰的发展有紧密联系,先后在日本、韩国等地留下了不少古迹与传说。
新中国成立后,夏布生产得以恢复。但后来农业以粮为纲,苎麻生产减少,夏布原料供应不足,致使生产农户减少。
夏布生产技艺是传统手工布的杰出代表。夏布以苎麻为料,根据苎麻原料的品质、质量的不同,制作成不同品种和质量的夏布。整个生产工艺过程分为原料种植、原料制作、绩纱、经纱、织布等工序。夏布成品应达到纱质细软、经纬咸宜、边缩平整,编织均匀、色泽清秀、不皱折、不变形,布面没有瑕疵的标准。
折叠 方言
信州方言为吴语-上丽片-信州话,也可通称上饶话。其主要特点是完整地保留了中古浊音声母;单元音丰富而复元音较少;以及整齐的八声调。在浊音、平上去入的平仄音韵,尖团音分化保留完好,保留较多古汉语用字用语。
但由于历史原因,信州区地处,地区交汇,移民众多,而地区周边的几个村庄如:龙潭、民主、郭门、周田、塔水等有部分人还会讲闽语(福建话),此外入续赣地移民的增多赣语(江西话)在信州地区也日益显现,以及区内铁路新村有约占城市人口的0.025%的1万多居民,他们大多数来自浙江移民,他们说的话信州人俗称“铁路腔”(北吴语),与南吴语的信州话有所不同。
折叠 礼仪
【礼节】
筵席茶会,尊客让坐。入席先请老人或有社会声望者入首席。敬酒先敬宾客。吃菜恭请宾客先下筷。退席须待首席宾客先起身。先吃饱者筷子搁在碗面上,待众人起身准备离席时再置于桌上。
男、女婚嫁,提前通知外公或母舅。宴请宾客时,外公或母舅入首席。父母亡故,先向外公或母舅报丧。
在至亲好友及邻舍遭遇意外灾害或营造新房时,主动前往探望、慰问,并在物质上、劳动力上予以支援。
【送礼】
亲友之间对婚嫁、建房、乔迁、寿辰及生儿育女之类的喜庆,均送礼庆贺;遇丧葬等不幸事情,也送礼致哀。
岳父岳母生日,女儿女婿送红烛、鞭炮、贺联、寿面、寿糕和衣料等礼物祝寿,其中60岁以上生日送重礼。甥男娶妻、甥女出嫁,外婆家或母舅家送拜堂衣、上轿袄等厚礼贺喜。
端午、中秋、春节三大节日,晚辈常给长辈亲友送礼。礼品较为简单,一般是猪肉2斤,再视不同节日分别加配粽子、月饼、年糕之类的节令食品。
父母亡故,已婚女儿送“三牲”(鸡、鱼、肉)、丝棉被和香纸等祭品。另给扛抬灵柩的“将军”置备2份点心,俗称豆腐酒,一份在抬棺途中食用,一份在下葬时送至墓地食用;并给“将军”一定数量的杠头布、草鞋钱,通常为白布30尺,草鞋8双(解放后一般改送毛巾、胶鞋)。其他亲友、邻舍送丧礼,一般为1扎香、1刀纸、1对白烛。对送葬的,丧家通常发给5尺白布(小孩2尺),俗称头巾布。
折叠 编辑本段 风景名胜
陆羽泉
信州陆羽泉陆羽泉位于上饶市区茶山寺,史载,“茶神”陆羽曾在陆羽泉此筑山舍隐居。期间,在此凿井品茗,四周种植茶树。因井水清澈,滋味鲜纯,素有盛誉。后人为纪念“茶神”陆羽开井品茗的功绩,遂命名为“陆羽泉”,也有称“陆子泉”的。又因土色赤而名“胭脂井”。清末,泉边圈上井圈,刻有广信知府段大诚所题“源清流洁”篆书。井内围呈八角形,井壁为红青麻石垒。其水清如明镜,可照人眉目,色白如乳,投币不沉,沏茶香郁甘甜,有“天下第四泉”之称。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云碧峰森林公园
信州云碧峰森林公园云碧峰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东南部,北邻信江河,融山、林、江、寺为一体,经营面积872.5公顷。公园林木茂密,气候凉爽,云碧峰国家森林公园四季鸟语花香,以亚热带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为主,森林覆盖率65%,植被种类丰富,有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307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有15种,还有银环蛇、眼蛇、猫头鹰等国家保护动物。是上饶市市区最大的一块森林绿地,具有城市公园和森林公园双重功能。云碧峰主峰海拔252米,公园以森林生态环境为主体,集水体景观、生物景观、人文景观、天象景观于一体,是以生态游憩为特色,融休闲度假、娱乐健身、生态保护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多功能综合性森林公园。
上饶集中营
上饶集中营上饶集中营位于江西上饶市城区南部,景区总体规划面积为2平方公旅游地图里,分五大参观旅览区:革命烈士陵园区、茅家岭监狱旧址区、周田监狱旧址区、李村监狱旧址区、七峰岩监狱旧址区。景区交通紧连浙赣、横南铁路,沪瑞高速公路,320国道,周边有衢州机场、昌北机场、武夷山机场、交通十分便利。地处赣浙闽皖四省交界处,是国家级参观游览、旅游休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闻名于世的上饶集中营,是“皖南事变”的历史产物。它是国民党1941年3月任上饶茅家岭、周田、李村、七峰岩、石底等地设立的一座规模庞大的法西斯式的人间地狱,主要囚禁皖南事变中谈判被扣的新四军军长叶挺和弹尽粮绝被俘的新四军排以上干部,还有部分从东南各省地方上搜捕来的共产党和其他爱国进步人士,共760余人。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为了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激励教育后人,先后在茅家岭设立了上饶集中营烈士陵园,兴建和重建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纪念碑、革命烈士纪念馆、纪念亭等建筑物。1988年1月,上饶集中营监狱旧址国务院批准为上饶集中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8月,茅家岭烈士陵园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被中宣部命名第二批“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2003年12月,上饶市委、市政府成立上饶集中营名胜区管委会。2004年8月,被列为全国十大红色旅游基地之一。2005年2月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名录”。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以及新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乔石、李鹏等都题了词。文化精深,历史厚重。
鸡应寺铜钟
鸡应寺铜钟成型于唐宋之间的“五代十国”时期。为923年(吴顺义三年)信州剌史周本所铸,初重2400余斤。1127年(南宋建炎元年)会首刘能等重铸,增至万余斤。最初悬挂于天宁寺(今上饶茶厂以东),以后多次搬迁,直至1811年(清嘉庆十六年)移至城南鸡应寺(原名鸣山寺,在信江书院东隅),故名“鸡应寺铜钟”,也有人称“天宁寺铜钟”。
铜钟高283厘米、直径170厘米、钟壁厚12厘米,重4.12吨,形状为圆桶状,顶部饰双龙挂首,下部外撇,底沿呈倒莲花瓣形。铜钟造型优美,四周铭文镂刻精细,字迹苍劲,“皇帝万岁”四字仍清晰可见。以物击之,訇然之声,回荡数里,经久不息。系良匠所制,梵宫所设,故曾引起历朝文人名士的关注,留下了不少诗文,民间也有许多关于铜钟的美丽传说,最美的就是“鸳鸯宝钟”的传说。
1957年,鸡应寺铜钟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存在东岳庙。
东岳庙
东岳庙坐落在上饶市南郊的琅琊山中,周围群山环抱,苍松叠翠,景色优美。该庙为东岳行祠,俗称“东岳庙”、“东王庙”,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明成化、万历、嘉靖年间都对东岳庙行祠进行过增修、重建。后经明清几代的修葺扩建,一度成为规模壮观的古代建筑群。除主体建筑正殿外,右为睢阳祠,左为圣母殿,后为文昌阁,前面还有戏台。正殿门前设三重台阶,墀嵌大幅九龙浮雕。现存正殿和睢阳祠,面积近2000平方米。正殿为前后厅,双天井,硬山屋顶,抬梁式砖木结构,进深20.8米,高8.2米,总面积600多平方米。庙后的云碧峰海拔250多米,登巅可眺望全市风光。东岳庙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上饶规模最大的寺庙之一,其所处的琅琊山成为国家级森林公园。[5]
太子庙
位于今信州区信江中路247号,始建于元。据说所祀之神为东岳大帝之子。清末及民国年间,曾修葺多次。系抬梁式砖木结构,木雕精美。前殿殿柱有4尊雕刻精致的石础。庙宽10.2米,进深37.5米,高8.5米。太子庙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