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简介
晒秋,"秋"指丰收的农作物和果实。其实晾晒这种农俗现象,并非秋季"专属",一年四季都有展示,只不过秋季丰收季节,表现得更为丰富、更为"神韵"些罢了。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就曾为家乡的"晒秋"积习演唱的一首《晒秋》,而婺源的《晒秋》民歌也在一定的区域传唱了很多年。
全国不少地方的这种晒秋习俗慢慢淡化,然而在江西婺源的篁岭古村,晒秋已经成了农家喜庆丰收的"盛典",篁岭晒秋被文化部评为"最美中国符号"之后,其更演变成乡村旅游提升的"图腾"和名片。篁岭每年重阳举办晒秋文化节,吸引数十万人去婺源赏秋拍摄。
折叠 编辑本段 习俗
折叠 篁岭晒秋
挂在山崖上的篁岭古村,地无三尺平,数百年来,村民早已习惯用平和的心态与崎岖的地形"交流"。自然条件的局限却激发了先民的想象和创造力,从而在无意间造就了一处中国绝无仅有的"晒秋人家"风情画。
篁岭古村数百栋徽派古民居在百米落差的坡面错落有序,每当日出山头,晨曦映照,整个山间村落饱经沧桑的徽式民居土砖外墙与晒架上、圆圆晒匾里五彩缤纷丰收果实组合,绘就出世界"晒秋"农俗景观,地域乡土文化。春晒山厥、水笋;夏晒干菜、果蔬;秋晒辣椒、黄菊;冬晒果脯、乡俗……一年四季延绵有序。
可以说,篁岭古村既是自然的宠儿,也是人文的杰作,更是造物主遗落在人间的一块美玉。这里一年四季都是画家和摄影家的创作乐园。
折叠 石潭晒秋
安徽歙县霞坑镇石潭,还保留较好的"晒秋"生产生活现象,秋季有大量新鲜蔬菜瓜果需要晒干贮藏,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景象。每年霜降前后数周,正是秋阳杲杲、金风送爽的时节。那承载着泥土深情和农人喜悦的玉米、南瓜、茱萸、辣椒、灯笼柿陆续收获,田地里的斑斓渐渐隐去,而另一道风景在晴空下--显现:院场里、门前空地、农家屋顶,各种果实你方晒罢我登场。晒簟铺成一幅幅五色斑斓的调色板,显摆出归仓前最骄人的风采。
折叠 编辑本段 晒秋节
折叠 编辑本段 晒秋歌
宋祖英的"晒秋"歌
由邝厚勤创造,"瑶家对秋怀有火辣辣的爱,爱把金秋晾在太阳底下晒"的歌词内容, 一首 《晒秋》的创作就是来源于生活积淀。由宋祖英为家乡演唱,获1997年广电部"第四届中国广播奖"银奖。
婺源的晒秋民歌
晒 秋
(歌词:王涧石)
大箩小箩上晒楼。(依呀耶!)
番薯包芦金粟米,
晒干了茶籽好打油。
有钱买件小花袄,
姐呀姐呀,你过年过年莫发愁。(依呀耶!)
晒秋要赶好日头,
大盘小盘盖瓦沟,(依呀耶!)
红椒豌豆老南瓜,
晒干了糯谷好做酒,
有心腌坛田螺酱,
郎呀郎啊你,正月正月喝个够。(依呀耶!)
坡连坡来丘接丘,
三月下种八月收。(依呀耶!)
勤作山来细浇园,
五谷丰登年年有,
芝麻开花节节高,姐呀姐呀(郎呀郎呀),喜心头、喜心头(依呀耶!)
你收秋来我晒秋,
我的亲郎呀!
你唱歌来我起头,
我的亲(里个)姐呀!
你收秋来我晒秋,
我的亲(里个)郎呀!
你唱歌来我起头,
我的亲姐呀!
山歌耶,山歌耶...越唱心越暖,
日出唱到黄昏后。(依呀耶!依呀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