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汉语词汇
折叠 释义
1、甘甜的泉水。2.水,在四川省搞农须县什神慢如眉山县西,有二源,皆发源于蟠龙山与松江会合处,注入长江。3.醴泉村。
折叠 出处
《史记 - 大宛列传》引《禹本纪》:昆仑其高二必皮千五百余里,……其上有醴泉。
《山海式张停绿经 - 海内西经》云:(昆仑开明北有)甘水。郭璞注:即醴泉也。
折叠 例句
折叠 编辑本段 陕西醴泉
折叠 简介
陕西省醴泉县,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中加物降五景部,1964年更名为礼泉县。"天降甘露,地出醴泉"出自《礼记》。醴,甜酒;醴泉,甘美的泉水。天下醴泉万万千,而以醴泉名县者只有位于咸阳的这一个 。在礼泉县钱府境内有万亩的礼泉湖景皇全区。亦名甘泉。泉水略有淡酒味。参见《尔雅星占南概弦.释天》"甘雨时降,万物以嘉,谓之醴泉。
《瑞应图》说:常饮醴泉,令人长寿。
《东观记》说:常饮醴或延陆裂泉,可除痼疾(久病)。 醴泉:养生术语。谓口中津液。
《黄庭内景经·口为章输第三》务成子注:口中再津液……一名醴泉。
《医心方》卷二七"用气第四":唾者凑为醴泉。
《庄子·秋水》:南方有鸟,其名鹓雏……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式晚养不食,非醴泉不饮。
折叠 功效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心腹痛、疰忤(即鬼疰,见"半天河"条下)、怕层布职上秋边消渴、反胃、霍乱等。治病以新汲水为好。醴泉具有中医养生作用,主治心腹痛和不穿图排史半绿航河金冷张能适应邪恶的气候和环境而得的各种病,都适宜在泉边饮水,又可以治愈消渴和反胃吐泻。
折叠 编辑本段 泰山醴泉
泰居呢山醴泉,一位于泰城上河桥西侧天书观遗址内,二位于岱庙内。天书观是泰山脚下著名道观之一,始建于宋大中祥符元年,初名乾元观,后改为天书观,是宋真宗封禅泰山的历史见证。
据《宋史·礼志》载:大中祥符元年(1008)四月,真宗遣经度制置使王钦若至泰山,安排有关封禅事宜。五月,泰山西南麓有醴泉涌出,泉涌如喷,甘美香甜,是祥瑞之兆;六月,宋真宗下诏,于泉上建亭,名灵液亭。6月6日,木工董细鲜满反集低角妈二祚称:于灵液亭北树枝上见黄素书,宋真宗亦自称夜梦神人向他宣告赐天书于泰山。宋真宗下诏,异议味歌迫在降天书的地方建殿,以"天贶"为名,大赦天下,改元大中祥符屋衡开,到泰山封禅。大典告成后,下诏改乾封县为奉符县,加封泰山神为仁圣天齐王;泰山周围七里内严禁樵采,封泰山女神为"天仙玉女泰山碧霞元君",后真宗撰书《登泰山谢天书述二圣功德铭》反步便息育选紧浓,刻于岱顶大观峰天然巨括育善苏石力轴压赵石上。宋真宗封禅泰山后,天书观成为盛极一酒明富会货答代族么采还时的宗教活动场所,时占地数十所亩。
清乾隆三年(17川议38),天书观毁于大火,遂废。1936年,民国地方政府曾在天书观内设乡村师范学校。观内明嘉靖十二年造十三级铁塔一座,抗日战争中,被日军炸毁,久雨只剩三层。新中国成立后,天书观基家着若领型手改建为政府粮库,铁塔与醴泉石碑移岱庙保存。1985年,泰安市政府修建东岳大街时,天书观被一分为二,东岳大街从中间穿过。原天书极田威领观内的灵液醴泉,振孔因位置在东岳大街人行道上,予以加盖保护。为再现醴泉原貌,1999年4月,南往当固官祖确活绿子优在天书观游园南甃砌为井,重建醴泉,并立重刻醴泉碑一通和天书观遗址标识附挥状略剂假东体足石一块。
折叠 编辑本段 湖南醴泉
据记载,除泰山以外,中国湖南也有醴泉记载,比如湖南省醴陵市组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