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诗的内容
虽说已经献给世人一部诗集,畏庐却显得非常谦虚,不愿将诗人的桂冠戴到头上,他在自序中说:"畏庐子,……目不知诗,亦不愿垂老冒为诗人也。"魏瀚序《闽中新乐府》谓先生以白香山讽谕诗课少子,谢怀时事,乃编为新乐府三十二首。其实,《闽中新乐府》诗共29题:(目录)
国仇
渴睡汉
五石弓
村先生
兴女学
小脚妇(三首)
饿隶
獭驱鱼
关上虎
破蓝衫
郁罗台
谋生难
落花
杀人不见血
检历日
生骷髅
棠梨花
水无情
非命
跳神
哀长官
郭老兵
灶下叹
冰为山
知名士
番客来
灯草翁
肥和尚
百忍堂(二首)
因为其中两篇写了五首,故得三十二首。
《贞文先生年谱》说"是年,康有为愤德意志侵我胶州,上书力陈时局阽危,当变法图强。清帝诏各省筹饷练兵。"当此国难之际,在最早开放的口岸之一的福州教书的林纾,自然不会屈居人后,无动于衷。本书即是他首先在教育领域为国呼吁的行动表示。
折叠 编辑本段 新乐府诗在近代的重新出现
白香山的新乐府诗在中唐的出现,为服务现实社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了让更多的人意识到改革积弊的迫切性,林纾沿用了白乐天体诗的通俗形式,"由愤念国仇,忧闵败俗之情,发而为讽刺之言,亢激之音。" 或谓先生此时思趣,侧倾于新说。比方,胡适在林纾晚年被新青年视为顽固派代表遭到批判,愤然离开人世之后,在《林琴南先生的白话诗》中说林纾在"三十年前他曾做过社会改革的事业。我们这一辈的少年人只认得守旧的林琴南,而不知道当时的维新党林琴南,只听得林琴南老年反对白话文学,而不知道林琴南壮年时曾作过很通俗的白话诗,---这算不得公正的舆论。"我们的朋友胡适之对林琴南的《闽中新乐府》作出的肯定评价,在当时应该算是相当客观、公正的了。
比"我们的朋友"更早公正对待琴南的是林纾好友高家兄弟的女婿郑振铎,他1924年在《林琴南先生》一文中特意选录了《村先生》、《兴女学》、《破蓝衫》三篇,赞道:"在康有为未上书之前,他却能有这种见解,可算是当时的一个先进的维新党。"
折叠 编辑本段 村先生
折叠 编辑本段 兴女学
兴女学,兴女学,群贤海上真先觉。华人轻女患识字,家常但责油盐事。夹幕重帘院落深, 长年禁锢昏神智。神智昏来足又缠, 生男却望全先天。父气母气本齐一,母苟蠢顽灵气失。胎教之言人不知,儿成无怪为书痴。陶母欧母世何有,千秋一二挂人口。果立女学相观摩, 中西文字同切磋。学成即勿与外事,相夫教子得已多。西官以才领右职,典签多出夫人力。不似吾华爱牝鸡, 内人牵掣成贪墨。华人数金便从师, 师困常无在馆时。丈夫岂能课幼子,母心静细疏条理,父母恩齐教亦齐,成材容易骎骎(沁音 又作 驳骚)起。母明大义念国仇,朝暮语儿怀心头。儿成便蓄报国志, 四万万人同作气。女学之兴系匪轻,兴亚之事当其成。兴女学,兴女学,群贤海上真先觉。
折叠 编辑本段 破蓝衫
破蓝衫, 一着不可脱,腐根在内谁能拔。案上高头大讲章,虚题手法仁在堂。子史百家在杂学,先生墨卷称先觉。腐字腐句呼清真, 熟字连篇不厌陈。中间能炼双搓句, 即是清才迥出尘。试南省,捷秋闱, 丝纶阁下文章静。事业今从小楷来, 一点一画须剪裁。五言诗句六行折,转眼旋登御史台。论边事尊攘,咬定《春秋》义。边事凄凉无一言,别裁伪体先文字。吁嗟乎, 堂堂中国士如林, 犬马宁无报国心。一篇制艺束双手,敌来相顾齐低首。我思此际心骨衰,如何能使蒙翳开。须知人才得科第, 岂关科第求人才。君不见,曾左胡,岳岳人间大丈夫。救时良策在通变, 岂抱文章长守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