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地理区划
折叠 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概念下的西南地区"西南地区"在自然区划概念与行政区划概念下,涵盖不同的区三评事乙义正建势跑全景域范围。
在我国行政区划概念中,西南地区又被称作西南五省(自治区、直辖市),总面积达250万平方公里。
折叠 自然区划
自然区划概念下,一般指住上呢中国南方地区(不衣速新二乎衣手道乱王含青藏高原)西部地区,主要包括巴蜀盆地、云贵高原、秦巴山地等地貌单元。对应的行政区划上大致在选病顾木包括重庆全部、四川中东还愿政反部、陕西南部、云南大部、贵州全部、湖北西部、湖南西部、甘肃东南部。
折叠 气象区划
在中国气象部门发布的全国一级气象地理区划中,"西南地下审区"是11个一级区域之一。 这种划分方法是自然区划与行政区划综合的划分法河妒阶介,并以行政区划为主。
1、全国一级气象地理区划说明:地理区划图
重庆、四川、云南、贵州。
2、全国二级气象地置球盐理区划说明:
分为包销势雷变括川西高原和云南西水北部部分地区在内范方重完草的北部,云南和四川西南部等地通呀货倒罪少蒸的南部以及贵州和四钢肥则乡止叶织庆静县川东部。
折叠 编辑本段 省区
折叠 四川省
四川,简称"川"或"蜀",省会成都,位于中国大陆西南腹地,东部为川东平行岭谷和川中丘陵,中部为四川盆地和成都平原,西部为川西高原,极混边病纸即谓至与陕西、贵州、云南、西藏、青海、甘肃、重庆诸省市交界,是国宝大熊猫的故乡。
四川是"中国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中国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经济总量连续目补校句使持已多年位居西部第一。
四川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工业、农业、军事、旅游、文化大省。省会成都在199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中国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是中国第四大航空港。
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大战区之一的虽调稳告向般初西部战区机关驻四川省成都市。
四川全省共辖1个副省级市、17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其中包括51个市辖区、16个县级市、112个县、4个云部自治县。截至2015年底,四川省户籍人口9132.6万人,常住人口8204万人。
四川现拥有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132种,占全国资源种数的70%,他歌与先穿视向位福序市为全国的资源、能源大省。四川油气田已探明天然气储量超过3.8万亿立方米,位居全国第一,是川气东送的起点。因物产丰富,资源富集而被誉为"天府之国"。[1]
中文名称:四川
外文名称:Sichuan Province
别名:天府之国
行政区类别:省
所属地区:中国
下辖地区:18个市&3个自治州
政府驻地:成都市锦江热晶深毛临山灯小区督院街30号
电话区号:(+86)028,081X,082X,083X
邮政编码:61XX新剂XX
地理位置:中国西南、长江上游地区
首府:去别完顾但四川成都
面积:48.6万平方千米
人口:8204万人(2015年末常住人口)
国民生产总值GD氧成京足死吗命结P:30103.1亿元(2015年)
方言:西南官话-四专花开跳考川话、客家语-土广东话、藏语、彝语、羌语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讨长浓念笔教施谓风气候
著名景点:黄龙、九寨沟、都江堰、青城山、峨眉山、乐山大佛、稻城亚丁、蜀南竹海等
机场: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九寨黄龙机场、泸州蓝田机场、绵阳南郊机场等
火车站:成都站、成都东站、绵阳站、攀枝花站、达州站、广元站等。
车牌代码:川A-川Z
省委书记:王东明
省长去示食木结杆良:尹力
历史名人:邓小平、朱德、武则天、苏轼、李白等
折叠 云南省
云南省,中国省级行政单位,位于中国西南的边陲,省会昆明。云南的简称是"云"或"滇",是人类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人,是截至2013年为止发现的中国和亚洲最早人类。
战国时期,这里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云南即"彩云之南住耐""七彩云南",另一说法是因位前提于"云岭之南"而得名。面积39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4.11%,在全国各省级行政区思原席中面积排名第8。总人口4596万(2010年),占全国人口3.35%,人口排名为第12名。下辖8个市、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2]
与云南省相邻的省区有四川、贵州、广西、西藏。云南3个邻国是缅甸、最映失格色冷复临食型握老挝和越南。北回归线从该省南部横穿而过。
主要景点:丽江斗可长终阶甲挥永承散执古城、束河古镇、泸沽湖、拉市海、大理古城、和顺营苦办停都名务七补针无古镇、玉龙雪山、滇池、翠湖、异龙湖、抚仙湖等。云南
中文名称:云南
外文名称:Yunnan Province
别名:云、滇
行政区类别:省
所属地区:中国西南、长江上游地区
下辖地区:昆明、大理、曲靖、玉溪、丽江等
政府驻地:昆明市
电话区号粮:0871
邮政区码:6500所她他00至674600
地理位置:中国最西南方,北回归线穿过
面积:39万平方千米
人口:45,966,239(2010年)
方言:西南官话等
气候那规超条件:高原季风气候、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热带雨林
著名景点:石林、西部大峡谷温泉、热带雨林、大理古城、玉龙雪山、滇池
车牌代码:云
国民生产总值:10309.8亿元(2012年)
人类发展指数:0.675(中)2008年
省长:陈豪
折叠 贵州省
贵州,简称"黔"或"贵",位于中国西南地区东南部,省会贵阳。东毗湖南、南邻范约打缩慢名景财杀啊用广西、西连云南、北接重庆、四川。辖贵阳市、遵义市、六盘水市、安顺移离香办如职谓高啊市、铜仁市、毕节市六个续时受要古井么赶采传地级市,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黔东干练笑革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市)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和仁怀市、威宁县两个省诉银剧应甲直管县级单位。[3]
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南部高原山地,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种基本类型,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
贵州省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暖风和、雨量充质协在永送神话备界宜沛、雨热同期。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两尼肉土施民电典型的地区之一,有绚丽多彩的喀斯特景观。
贵州省是案命五练沿古人类发祥地之一,早在24万年比质车前就有人类居住、活动,有旧清频号团吃处牛伯石器时代早期的"黔西观音洞文化",晚期直立人的"桐梓人",早期智人的"水城人"和盘县"大洞人",晚期智人的"兴义人"、普定"穿洞人"、桐梓"马鞍山人"、"白岩脚洞人"和安龙"观音洞人"。贵州
中文名称:贵州
外文名称:Guizhou Province
别名:贵、黔
行政区类别:省
所属地区:中国西南、长江上游地区
下辖地区:6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
政府驻地:贵阳市中华路242号
电话区号:0851~0859
地理位置:云贵高原东方、巴蜀盆地东南方
面积:17.6167万平方千米
人口:3508.04万人(2014年末常住人口)
方言:西南官话
气候条件: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黄果树瀑布,百里杜鹃,织金洞,马岭河峡谷,万峰林,梵净山,遵义会址等
机场: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遵义机场、 毕节飞雄机场、兴义万峰林机场等
车牌代码:贵
GDP:9251.01亿元(2014年)
人均GDP:22922元,约合3701美元(2013年)
人类发展指数:0.69(中)2008年
省长:陈敏尔
行政代码:520000
折叠 西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藏文:བོད་རང་སྐྱོང་ལྗོངས།,藏语拼音:Poi Ranggyong Jong,威利:Bod rang skyong ljongs),古称"蕃",简称"藏",首府拉萨。位于中国青藏高原西南部,地处北纬26°50′至36°53′,东经78°25′至99°06′之间。北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连四川省,东北紧靠青海省,东南连接云南省,南与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等国家毗邻,西与克什米尔地区接壤,陆地国界线4000多公里,南北最宽900多公里,东西最长达2000多公里,是中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门户,无出海口。
全区面积120.22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8,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仅次于新疆。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2012年末全区常住人口总数为308万人,辖4个地级市、3个地区,3个市辖区、72个县。
西藏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央政权始终对西藏行使着有效管辖。藏族人民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西藏唐宋时期称为"吐蕃",元明时期称为"乌斯藏",清代称为"唐古特"、"图伯特"等。清朝康熙年间起称"西藏"至今。
中文名称:西藏
外文名称:Tibet
别名:吐蕃、乌斯藏;简称:藏
行政区类别:自治区
所属地区:西南地区、长江上游地区
下辖地区:4个市&3个地区
政府驻地:拉萨市康昂路1号
电话区号:(+86)0891-0897
邮政区码:850000-860000
地理位置:中国西南边疆,青藏高原西南部
面积:122.84万平方千米
人口:3002166人(2010年)
方言:藏语
气候条件:西北严寒、东南温暖湿润
著名景点:布达拉宫、大昭寺、甘丹寺、珠穆朗玛峰、雅鲁藏布江等
机场:拉萨贡嘎机场、昌都邦达机场、林芝机场等
火车站:拉萨站、拉萨南站、那曲站等
车牌代码:藏A-藏G
自治区主席:洛桑江村
历史名人:松赞干布、阿沛·阿旺晋美等
建制时间:1965年9月1日
海拔最高端:珠穆朗玛峰
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根基文化:象雄文化
远古文明:古象雄文明
折叠 重庆直辖市
重庆,简称巴和渝,别称巴渝、山城、渝都、桥都,雾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世界温泉之都、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政治、文化、科技等中心,国务院定位的国际大都市。中西部最大的水、陆、空型综合交通枢纽。
重庆因嘉陵江古称"渝水",故重庆简称"渝"。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改渝州为恭州。南宋淳熙16年(1189年)正月,孝宗之子赵惇先封恭王,二月即帝位为宋光宗皇帝,称为"双重喜庆",遂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而得名。
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国政府定重庆为战时首都和永久陪都,共和国成立初期为西南大区驻地和中央直辖市。
1997年6月18日恢复成立中央直辖市后,重庆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步伐加快,形成了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综合化工、材料、能源和消费品制造等产业集群,农业农村和金融、商贸物流、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重庆拥有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国家级新区--两江新区、渝新欧国际铁路、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重庆西永综合保税区、重庆铁路保税物流中心、重庆南彭公路保税物流中心、万州保税物流中心、过境72小时内免签,进口整车、水果、肉类等口岸。[4]
中文名称:重庆
简称:巴、渝
外文名称:Chungking、Chongqing
别名:山城、巴渝、渝都、雾都、桥都、8D环绕城市(由于地形原因得名)
所属地区:西南地区、长江上游地区
下辖地区:23个区、11个县、4个自治县
政府驻地:渝中区大溪沟街道人民路232号
电话区号:(+86)023
邮政区码:400000-409912
地理位置:长江上游地区、西南地区
面积:82402.95平方公里
人口:2991.4万人(2014年)
方言:西南官话-重庆方言、客家语、湘方言
主要民族:汉族、土家族、苗族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主要河流:长江、嘉陵江、乌江、涪江、渠江、大宁河、阿蓬江
著名景点:长江三峡、解放碑、洪崖洞、钓鱼城、武陵山大裂谷、金佛山、仙女山、武隆喀斯特、酉阳桃花源、万盛石林、小三峡等
机场: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万州五桥机场、黔江武陵山机场、武隆仙女山机场、巫山神女峰机场
火车站:重庆站、重庆北站、重庆西站、万州站、万州北站、涪陵北站、永川东站、等
车牌代码:渝A、B、C、D、F、G、H
高等学府: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第三军医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
地区生产总值:14265.40亿元(2014年)
人均生产总值:47859元(2014年)
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3号线、5号线、6号线、10号线、国博线、空港线,在建多线
高速公路:沪渝、渝湘、兰海、银昆、渝蓉、包茂、万达等
铁路交通:成渝高铁、遂渝铁路、渝万高铁、成渝铁路、兰渝铁路、渝利线、渝黔线、襄渝线、达万线、宜万线、渝怀线、黔张常线等
基地航空:西部航空、重庆航空、华夏航空、厦门航空、南方航空等
重庆还拥有国家级新区------两江新区
折叠 编辑本段 地理环境
折叠 水系
河流
本区中部和北部以长江流域的河流为主。南部和西部则分属珠江流域、元江(红河)流域、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怒江(萨尔温江)流域、伊洛瓦底江流域、恒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另外,藏北内流区还有众多的内流河汇入大小高原湖泊。
本区的湖泊主要为高原湖泊,基本集中在三个区域:1、藏北高原湖泊区,包括西藏的阿里、那曲、日喀则三个地区的部分区域,主要代表湖泊为纳木错;2、滇中高原湖泊密集区,包括云南的中南部昆明以南的地区,主要代表湖泊为滇池、抚仙湖;3、滇西北高原湖泊分布区,包括大理以北的云南省内地区,主要代表湖泊有洱海、泸沽湖等。
折叠 气候
与地形区域相对应,西南地区的气候也主要分为三类:
折叠 地形地貌
行政区划下的西南地区地形比较复杂,但较为显著地分为三个地形单元:
一、巴蜀盆地及其周边山地。主要范围包括四川省中东部、贵州省中北部、云南省东北部和重庆直辖市大部。
二、 云贵高原中高山山地丘陵区。主要范围包括贵州全境与云南省的中南部和中东部。
三、 青藏高原高山山地区。主要范围包括西藏全境,四川北部、西部、西南部和云南省的西北部。
折叠 资源
折叠 编辑本段 经济
折叠 四川省
2014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8536.7亿元,比上年增长8.5%。第一产业增加值3531.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4519.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0486.2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5128元。全年地方公共财政收入3058.5亿元,其中税收收入2311.7亿元;公共财政支出6784.3亿元。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577.5亿元。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81元,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40.1%;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803元,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43.2%。
2014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46.7万公顷;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28.5万公顷;中草药材播种面积10.8万公顷;蔬菜播种面积131.5万公顷。 全年粮食总产量3374.9万吨;油料产量300.8万吨;烟叶产量22.5万吨;蔬菜产量4069.3万吨;茶叶产量23.4万吨;园林水果产量759.7万吨;中草药材产量42.3万吨。全年生猪出栏7445.0万头;牛出栏278.7万头;羊出栏1632.7万只。全年水产养殖面积19.94万公顷,水产品产量132.63万吨。
工业
2014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2409.0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2.5%。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974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7559.7亿元,实现利税总额3897.2亿元,实现净利润2046.3亿元。
建筑业
2014年,四川省完成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2225.4亿元。拥有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3545个,实现利税总额561.4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3362.6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9544.2万平方米。
国内贸易
2014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665.8亿元。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9348.8亿元;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317.0亿元。 全年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6137.1亿元,其中商品零售额5700.9亿元。
对外经济
2014年实际利用外资106.5亿美元。新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280家,累计批准10472家。外商投资实际到位资金102.9亿美元。落户四川的境外世界500强企业210家。年末驻川外国领事机构12家。全年进出口总额702.5亿美元。其中,出口额448.5亿美元;进口额254.0亿美元。
金融业
截至2014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3282.0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3884.1亿元。共有保险公司76家,全年原保险保费收入1060.6亿元;全年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373.9亿元。 共有证券公司4家、期货公司3家、证券投资咨询公司3家、证券公司分公司19家、基金公司分公司12家、证券期货营业部336家。年末有证券投资者账户800.3万户,全年累计实现证券交易额6.3万亿元。[5]
折叠 云南省
2013年,云南省生产总值(GDP)达11720.91亿元,比上年增长12.1%,高于全国4.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895.34亿元,增长6.8%;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4927.82亿元,增长13.3%,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4897.75亿元,增长12.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6.0:42.9:41.1调整为16.2:42.0:41.8。云南人均生产总值(GDP)达25083元(折合4050美元),比上年增长11.4%。非公经济增加值实现5397.48亿元,占云南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6.1%,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6]
2013年,财政总收入达2975.68亿元,比上年增长13.4%。云南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10.69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其中增值税完成147.68亿元,下降0.2%;营业税完成418.58亿元,增长22.9%;企业所得税完成146.33亿元,增长7.7%。云南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4096.56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用于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农林水事务和交通运输支出分别增长1.7%、15.1%、12.5%、3.9%和76.9%。
第一产业
2013年,云南农业总产值达3056.04亿元,比上年增长7.0%。其中,农业产值1639.40亿元,增长6.6%;林业产值293.25亿元,增长12.1%;牧业产值962.55亿元,增长5.7%;渔业产值70.41亿元,增长13.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90.43亿元,增长9.4%。[6]
2013年,粮食总产量达1824万吨,比上年增长4.3%。油料产量60.7万吨,比上年下降3.4%;烤烟产量103.9万吨,下降6.5%;蔬菜产量1625.4万吨,增长10.4%;园林水果产量571.5万吨,增长11.9%;茶叶产量30.2万吨,增长11.1%;鲜切花产量80.5亿枝,增长12.1%。[6]
2013年猪、牛、羊、禽肉总产量达357.44万吨,比上年增长3.4%;牛奶产量54.51万吨,增长1.5%;禽蛋产量23.24万吨,增长5.0%。
第二产业
2013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3767.58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5]增加值3470.66亿元,增长12.3%。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增加值1528.14亿元,增长7.4%;重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942.53亿元,增长16.3%。
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中,烟草制品业增加值1076.53亿元,比上年增长3.9%;电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425.32亿元,增长23.6%。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1289.97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其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2.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0.5%,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3.6%,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4.6%,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5.2%,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增长11.6%。
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1954.62亿千瓦小时,增长27.4%;粗钢产量1884.80万吨,增长23.5%;钢材产量2053.92万吨,增长28.4%;十种有色金属产量300.42万吨,增长4.9%;水泥产量9009.16万吨,增长15.6%;卷烟产量757.55万箱,下降1.4%;成品糖产量236.52万吨,增长14.9%。
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税1777.54亿元,比上年增长7.0%;其中,实现利润549.08亿元,增长5.5%。
第三产业
2013年,云南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36.01亿元, 比上年增长14.0%。按经营地统计,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240.36亿元,增长13.8%;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95.65亿元,增长14.5%。按消费形态统计,批发业零售额499.73亿元,增长19.8%;零售业零售额2679.02亿元,增长14.1%;住宿业零售额40.99亿元,增长3.7%;餐饮业零售额517.83亿元,增长9.4%。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粮油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34.9%,汽车类增长13.9%,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5.3%,日用品类增长29.5%,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3.4%,化妆品类增长17.0%,金银珠宝类增长22.6%,家具类增长31.9%,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47.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8.5%。2013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为273.51亿元,比上年增长9.1%。
2013年邮电业务总量402.61亿元,比上年增11.0%;年末固定电话用户485.41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346.92万户,农村电话用户138.49万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499.98万户,年末达到3395.76万户。(固定)宽带接入用户404.69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2354.87万户(含无线上网卡用户和手机上网用户)。
2013年,云南金融业实现增加值693.93亿元,比上年增长23.5%。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达20691.5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968.32亿元,增长15.8%;年末云南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达15782.46亿元,比上年增长14.0%。[6]
2013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320.77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37.37亿元,增长18.6%。2013年支付财产险业务赔款78.78亿元,增长22.7%;寿险业务给付26.47亿元,增长23.3%;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款及给付16.81亿元,增长16.5%。[6]
2013年云南企业(上市公司)通过证券市场融资255.9亿元,比上年增加245.9亿元。年末云南有上市公司28家,总股本190.20亿股;总市值2066.09亿元,比上年增加77.59亿元。[6]
折叠 贵州省
2014年,贵州省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251.01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26393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4295美元)。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778.40亿元;全年财政总收入达2132.1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66.4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542.13亿元。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71.06元。其中,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71.22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48.21元。[7]
农业
2014年,贵州省种植业完成增加值867.07亿元。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保持增长。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13.84万公顷,油料作物种植面积58.19万公顷,茶叶种植面积37.35万公顷。全年粮食产量1138.50万吨,为近五年最高水平。油菜籽、蔬菜、水果、茶叶等经济作物产量较快增长。
畜牧业
2014年,贵州省畜牧业完成增加值330.02亿元,肉类总产量202.00万吨。其中,猪肉产量165.55万吨,牛肉产量14.68万吨,羊肉产量3.75万吨,禽肉产量14.84万吨,牛奶产量5.71万吨,禽蛋产量16.20万吨。年末生猪出栏1845.27万头,生猪存栏1600.57万头。
工业
2014年,贵州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117.60亿元,比上年增长11.3%。按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增加值737.96亿元,比上年增长7.1%;集体企业增加值3.89亿元,下降16.5%;股份制企业增加值1917.08亿元,增长14.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75.05亿元,增长12.7%。全省19个重点监测的工业行业中,18个保持增长,11个增长达到两位数。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烟草制品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等重点行业增长稳定,分别比上年增长13.7%、8.8%、8.8%和6.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计算机、通信设备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新兴行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分别比上年增长23.6%和20.7%。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260.86亿元,比上年增长15.5%;盈亏相抵后的利润总额539.40亿元,增长9.4%。
建筑业
2014年,贵州省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有841户,比上年增长24.0%;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640.24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工程结算收入1553.45亿元,比上年增长21.4%;实现利润总额46.80亿元,增长45.5%。
对外经济
2014年,贵州省进出口总额达108.1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0.5%。其中,出口93.9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6.5%;进口14.17亿美元,增长0.9%。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72个。实际利用外资总额20.6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4%。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5.0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1%。引进省外项目2341个,引进省外到位资金6271亿元,比上年增长25.0%。
旅游业
2014年,贵州省接待旅游总人数达32134.9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1%。其中,接待国内旅游人数32049.4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1%;接待入境旅游人数85.50万人次,增长10.1%。全年旅游总收入2895.98亿元,比上年增长22.2%。
金融业
截至2014年末,贵州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5263.26亿元,比年初增加1998.25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2368.30亿元,比年初增加2244.05亿元。全省共有上市公司21家,市价总值4002.23亿元,比上年增长67.7%。全年证券市场累计筹资390.12亿元,比上年增长46.4%。证券、期货投资者累计开户66.38万户,比上年增长7.1%;证券、期货成交金额11971.59亿元,增长9.6%。[7]
折叠 西藏自治区
2014年,西藏自治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25亿元,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00亿元,增长19.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3.6亿元,增长12.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4亿元,增长30.8%;完成税收收入174.1亿元,增长17.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471元,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26元,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均居全国前列。
农业
雅鲁藏布江谷地
西藏的耕地面积绝大部分分布在江河干、支流的河谷阶地、山麓斜坡、冲积扇地和湖泊平原一带。而且大部耕地是由草甸土、亚高山草原土、亚高山草甸土等开垦而来的。土壤类型因分布环境条件不同,在质地上有很大差异。大部分耕地的有机质含量低,即使有少数土地含腐植质较多,亦因温度低,微生物繁殖慢、数量少、分解缓慢,很少被作物所吸收。部分耕地还存在着地面不平整、耕层较浅、砂性重、石砾多、质地偏粗、易漏肥等现象。在复种区耕作土壤的潜在肥力和较大肥力较高,供氮和供磷能力也较强。到1998年为止,包括部分原有的梯田,西藏已建成梯田、园田和平整土地100多万亩,按农业人口的劳动力平均,每人接近一亩。在土质改造方面,进行黏掺沙、沙掺粘,种植豆科作物,多施有机肥料,使部分土壤质地得到改良。
2014年,西藏自治区农牧业再获丰收,全区粮食产量达98.5万吨,创历史新高。推广"藏青2000"等新品种56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8.7万亩,新增改良黄牛16.5万头。农牧民工资性收入增长明显加快,占可支配收入的四分之一。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蓬勃发展,达到2937家、增长55%。全面启动建设353个乡镇农牧综合服务中心。
素有"西藏粮仓"之称的雅鲁藏布江中游干、支流河谷地带,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与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脉之间,西起拉孜,东至桑日,东西长约500公里,南北宽处达200公里,窄处仅50公里左右。包括拉萨、山南、日喀则三个地、市的22个县和5个国营农场,是西藏最重要的河谷农业区和商品粮基地,也是自治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工业
2012年,西藏自治区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55.11亿元,比上年增长14.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2.83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轻工业实现增加值11.32亿元,增长9.1%;重工业实现增加值31.51亿元,增长17.3%。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全年实现增加值21.50亿元,比上年增长8.8%。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国有企业实现增加值14.33亿元,增长10.0%;集体企业实现增加值0.57亿元,增长4.9%;股份制企业实现增加值20.96亿元,增长22.0%;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实现增加值2.47亿元,增长7.6%;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实现增加值4.49亿元,增长8.4%。
2014年,西藏自治区第二产业增加值达336亿元、增长13.5%。拉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上缴税收46亿元。藏青工业园招商引资项目近100个,入园企业103家,实现产值17.8亿元,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天然饮用水产业签订战略投资合作项目16个,总投资36亿元,产量突破30万吨,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折叠 重庆直辖市
综述
2014年,重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265.40亿元,比上年增长10.9%。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7859元(7791美元)。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21.88亿元。其中税收收入1281.7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303.72亿元。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47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90元。[8]
工业
1933年重庆有近代工厂和手工工场415家;截止至1936年,四川同类工厂仅583家,重庆占四川厂家总数的71%,资本数、工人数均占全四川省2/3以上,在四川,乃至西南,重庆仍是工业最集中,最发达的城市;商业在重庆的主导地位,重庆城内有商业行业27个,店铺字号3058家,而同期各类工厂仅400余家。
重庆是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现已形成了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综合化工、材料、能源和消费品制造等千亿级产业集群。2014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5175.80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36.3%。工业总产值21520.41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8722.51亿元。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82.5%;实现利税总额2112.19亿元;实现利润1169.87亿元;总资产贡献率15.2%;产品销售率97.9%。
农业
2014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061.03亿元。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363.8万亩,粮食综合单产340.3公斤/亩。油料播种面积449.9万亩;蔬菜播种面积1062.1万亩;水果种植面积514.9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170.4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达1144.5万吨,连续7年稳定在1100万吨以上。全年谷物产量796.8万吨。其中,稻谷产量503.2万吨;小麦产量27.0万吨;玉米产量256.0万吨。
金融
2014年,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225.27亿元。金融机构资产规模达到3.8万亿元,分行和法人机构达到95家。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25160.11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20630.69亿元。全市共有证券法人机构1家,证券公司营业部160家,证券分公司13家。境内上市公司40家,总股本377.83亿股,股票总市值4456.67亿元。全市共有保险法人机构3家,营业性保险分公司43家。保费总收入407.26亿元。[8]
折叠 编辑本段 民族
折叠 汉族
在西南地区均有分布,人口所占比例较大。
折叠 少数民族
西南地区现有白族,傣族、水族、佤族、苗族、怒族、门巴族、彝族、土家族等民族。
白族
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碧江、保山、南华、元江、昆明、安宁等地和贵州毕节、四川凉山、湖南桑植县等地亦有分布。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白族人口数1858063。使用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还有说法主张白语(白族的语言)。绝大部分操本族语,通用汉语文。元明时使用过"僰文"(白文),即"汉字白读"。使用汉字书写,有自己的语言,文学艺术丰富多彩。善经营农业、盐渍杜鹃花。三道茶是云南白族招待贵宾时的传统饮茶方式。
彝族
彝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彝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彩,古时候就对历法和宗教信仰有着深刻的研究,在常年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饮食和服装文化,经济也得到了发展。彝族还拥有自己独立的文字,被大家称之为彝文。
土家族
土家族也称毕基族、毕基卡族。北支土家族(重庆渝东南,湖南省湘西州,张家界市以及湖北省恩施州、宜昌市的五峰、长阳,黔东北)自称"毕兹卡、毕基卡、密基卡等等",土家语消失的地区随汉族称呼自己为"土人""人家(nin ga)"等。南支土家族仅分布于湖南湘西州泸溪县内的几个村落。自称"孟兹",南支土家语与北部土家语不能通话,不是什么土汉混合语,现只有泸溪的九百余人使用。苗族称凤凰及麻阳一带的土家族为"ka ga"。
土家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土家语支,也有人认为归入缅彝语支,是藏缅语族内一种十分古老独特的语言。绝大多数人通汉语,如今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聚居区还保留着土家语。没有本民族文字,现时使用1984年创制的拉丁文字。通用汉文。崇拜祖先,信仰多神。
苗族
苗族主要聚居于贵州东南部、重庆渝东南、广西大苗山、海南岛及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等省区的交界地带,人口:970,000人。苗族的历史悠久,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这就是从黄河流域直到长江中游以南被称为"南蛮"的氏族和部落。苗族没有文字,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苗族居住在高山地带,以农业为主,农作物有旱稻。包谷,荞子,薯类和豆类,经济作物是麻,一般是自己种麻,自己纺织.苗族人民有丰富的民间口头文学,如古歌,诗歌、情歌等等。苗族也善舞蹈,芦笙舞最为流行。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分三大方言:湘西、黔东和渝黔滇。1956年后,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方案。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很大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
苗族地区以农业为主,以狩猎为辅。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驰名中外。其中,苗族的蜡染工艺已有千年历史。苗族服饰多达一百三十多种,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相媲美。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情歌、酒歌享有盛名。芦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乐器。
怒族
怒族是云南的古老民族之一,怒族有27万多人,是我国人口比较少的民族之一。除少数居住在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的兔峨乡之外,多数以小聚居形式,分布在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的泸水、福贡、贡山三县,断断续续绵延500多公里,直到西藏自治区察隅县察瓦龙乡的南端,与僳僳族、藏族、白族等民族杂居。
怒族有自己的语言,怒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怒族人无自己的文字,解放后使用汉语。怒族过去崇拜图腾,信万物有灵。部分怒族信仰喇嘛教或天主教。怒族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水族
水族,现有345993人,主要聚居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三都水族自治县和荔波、都匀、独山以及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凯里、黎平、榕江、从江等县,少数散居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部。
傣族
傣族是云南特有民族,主要聚居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气候的肥美、富饶的坝子--西双版纳,德宏两州、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孟连等地。傣族先民为古百越中一支,"傣"意为酷爱自由,和平的人。傣族的民族特色鲜明,突出,人民普遍爱好歌舞,舞蹈形象生动,感情细腻,动作多为动物形态的模拟和美化。极为流行的有"孔雀舞"、"象脚鼓舞",特别是"孔雀舞"登上了大雅之堂,它那优美的舞姿、细腻的情感,把孔雀这种美丽的动物模拟得惟妙惟肖,并加以拟人的美化,把人带进了诗一般的境界,使大都市的观众为之而倾倒。
傣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傣语支。傣族有自己的文字,傣族人民用它记载了丰富的历史传说,宗教经典和文学诗歌。傣族人不仅能歌善舞,而且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尤以傣历、傣医药和叙事长诗最为出名
佤族
佤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普洱、临沧两市靠近中缅边境的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沧源佤族自治县、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西盟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等地,部分散居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境内。有35.1万多人,其中西盟、沧源两个佤族自治县就有18万多人。原称"卡佤族",1963年,经国务院批准改为现称。
佤族地区处于澜沧江和萨尔温江之间,怒山山脉南段地带。山峦重叠,平坝极少,被称为阿佤山。山区气候比较复杂,盛产经济林木。密林深处,栖息着象、虎、豹、熊、鹿、野猪等珍贵野生动物。佤族自称"阿佤",是周秦时期"百濮"的一支。清代有"嘎刺"、"哈瓦"、"卡佤"等不同之称。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佤族,意为"住在山上的人"。佤族有自己的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语支。过去长期用木刻和实物记事。20世纪50年代创造了佤族文字。 佤族从事农业为主,喜饮酒、嚼槟榔。嚼槟榔使许多人染成黑齿赤唇,以此为美。饮酒的酒具多用竹筒,凡节庆、婚丧、待客、议事时,都要按传统礼仪敬酒,因而有"无酒不成礼"之说。 佤族能歌善舞。常见的舞蹈有"圆圈舞"、"舂碓舞"等。"圆圈舞"不分男女老少,舞者手拉手,边唱边跳,气氛十分热烈 。
门巴族
门巴族主要聚居在西藏墨脱、林芝、错那等县。"门巴"意为居住在门隅的人。门巴族有自己的语言,无文字。多通晓藏语,通用藏文。
门巴族聚居位于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东南,峰峦重叠,原始森林茂密。奔腾的雅鲁藏布江在林芝、墨脱一带急转南下,形成肥沃的河谷地带,气候温和,雨量丰富,四季常青,被誉为"青藏高原上的江南"。过去,由于山川阻隔,对外交通十分困难,外界人很难涉足,令人们十分向往。
门巴族的民歌曲调优美,流传久远。其中以"萨玛"酒歌和"加鲁"情歌最为奔放、动人。著名的诗歌集《仓央嘉措情歌》为六世纪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所作。门巴族主要以农业为主,兼营畜牧业、林业。
珞巴族
珞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东起察隅、西至门隅之间的珞瑜地区,以米林、墨脱、察隅、隆子、朗县等地最为集中。是目前中国人口最少的民族。珞巴,是藏族对他们的称呼,意为南方人。居住不同地区的珞巴族,各有不同的自称和他称。解放前仍存在家庭奴隶制。1965年8月正式确认为单一民族。
珞巴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文字,基本上使用藏文,珞巴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多年来,珞巴族依靠祖辈相传的口头传说,延续着自己的文化。《加金》曲是珞巴族专门用以叙述民族历史的最古老曲调,在当地广为流传。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狩猎,擅长射箭。
拉祜族
拉祜族是云南特有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的澜沧、孟连、双江、勐海、西盟等县。拉祜族先民属于古代羌人系统,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拉祜"一词是这个民族语言中的一个词汇,"拉"为虎,"祜"为将肉烤香的意思。因此,在历史上拉祜族被称做"猎虎的民族"。拉祜族地区属于亚热带山区,以农业为主,1950年以前,拉祜族社会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地区已发展到地方经济;有的保存着土司制度的残余;澜沧西南部,孟连、沧源,耿马和西双版纳等地的拉祜族都是被傣族封建领主所统治,保留原始公社制的残余。
拉祜族有自己的语言,拉祜族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由于同汉族、傣族交往密切,多能兼用汉语和傣语,过去部分拉祜族曾使用过西方传教士创制的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1957年在原有的基础上创制了拼音文字。
拉祜族信仰大乘佛教和基督教。民间文学也极为丰富,传统的乐器有"芦笙"和"三弦"。拉祜族除种植粮食以外,还大力种植甘蔗、茶叶、咖啡、橡胶。创办了炼铁、农机、采矿等,其中澜沧铅矿是全省著名的大型企业。
纳西族
纳西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维西、中甸、宁蒗、德钦和四川盐边、盐源、木里及西藏的芝康等县。纳西族原是中国西北古羌人的一个支系,大约在公元三世纪迁徙到丽江地区定居下来。
纳西族讲纳西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分东、西两种方言。以金沙江为界,西部约20万人,内部能互相通话;东部中又分为三部分,各有土语,互相通话有困难。
早在一千多年前,纳西族人就创制了古老的原始象形文字--东巴文和一种音节文字哥巴文,这是至今世界上少有的还流传的民间活的象形文字。用这种文字写成的典籍称为《东巴经》,中国藏有9000册左右,世界其它各国藏有1.1万册左右。1957年设计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方案,此后开始通用汉文。
纳西族人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种植水稻、玉米、土豆、麦、豆类和棉、麻等。金沙江两岸是林区;玉龙山区植物种类多,被誉为植物宝库。手工业也有发展,"丽江马"闻名全国。现已有机修、采煤、发电、化肥、电机、轻工等中、小企业。金沙江两岸出产多种药材和特产。
哈尼族
哈尼族是我国西南边疆古老的民族之一,他们自称为哈尼、卡多、雅尼、碧约、布都、白宏等,绝大部分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红河与澜沧江的中间地带。其中哀牢山区的元江、墨江、红河、元阳、金平、绿春、江城等县,是哈尼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占当地人口的一半以上,占哈尼族总人口的76%,其余分布在无量山区、红河以东各县。哈尼族与彝族、拉祜族等同源于古代的羌族,现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南部哀牢山和蒙乐山之间地区新平、镇源、墨江、元江、红河等县。
哈尼族有自己的语言,并有三种方言,彼此差异很大,不能互相通话。过去一直没有文字,直到1957年才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村寨大多建在海拔1000米到2500米的山区和半山区。住房一般是土木结构的楼房,土墙木,屋顶有平顶、双斜面和四斜面几种。
哈尼族主要从事农业,还善于种茶。哈尼族种植茶叶的历史久远,哈尼族地区的茶叶产量占云南全省产量的三分之一。哈尼族信仰多神和崇拜祖先
折叠 编辑本段 交通
折叠 铁路
特等站:重庆西站、重庆北站、贵阳东站、成都站、成都东站、贵阳站、贵阳北站、贵阳南站。
折叠 公路
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重庆、永川、万州、贵阳、遵义、六盘水、都匀、毕节、拉萨、昌都、成都、宜宾、内江、南充、绵阳、泸州、达州、广元、攀枝花、雅安、昆明、曲靖、大理、景洪、河口、瑞丽。[9]
折叠 机场
西南机场群以重庆、四川、云南、贵州、西藏5省(自治区、直辖市)内各机场构成。在既有31个机场的基础上,布局规划新增和迁移宜宾、江黔、康定、腾冲、六盘水等21个机场,机场总数达到52个。
四川 |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 |
简阳天府国际机场(在建) | |
绵阳南郊机场 | |
九寨黄龙机场 | |
南充高坪机场 | |
泸州蓝田机场 | |
宜宾五粮液国际机场(在建) | |
达州河市机场 | |
宜宾莱坝机场 | |
广元盘龙机场 | |
西昌青山机场 | |
攀枝花保安营机场 | |
巴中恩阳机场(在建) | |
云南 | |
大理荒草坝机场 | |
文山普者黑机场 | |
腾冲驼峰机场 | |
贵州 | |
铜仁凤凰机场(铜仁大兴机场) | |
黎平机场 | |
荔波机场 | |
兴义机场 | |
安顺黄果树机场 | |
六盘水月照机场 | |
遵义新舟机场 | |
重庆 | 江北国际机场 |
万州五桥机场 | |
黔江武陵山机场 | |
江南机场 | |
永川大安通用机场 | |
大足登云机场 | |
武隆仙女山机场(在建) | |
巫山神女峰机场(在建) | |
西藏 | |
昌都邦达机场 | |
林芝米林机场 | |
日喀则和平机场 | |
那曲机场 | |
折叠 轨道交通
城市 | 运营/在建线路 | 首条线路通车时间 | 运营里程 |
---|---|---|---|
重庆 | 重庆轨道交通4号线(在建) 重庆轨道交通5号线(在建) 重庆轨道交通9号线(在建) 重庆轨道交通10号线(在建) 重庆轨道交通国博线 重庆轨道交通空港线 重庆轨道交通环线(在建) | 2004年11月6日 | 202.2公里 |
四川成都 | 成都地铁3号线 成都地铁4号线 成都地铁5号线(在建) 成都地铁7号线(在建) 成都地铁10号线(在建) | 2010年9月27日 | 108公里 |
云南昆明 | 昆明地铁3号线(在建) 昆明地铁4号线 昆明地铁5号线 昆明地铁9号线(在建) | 2012年6月28日 | 60公里 |
贵州贵阳 | 贵阳地铁1号线(在建) 贵阳地铁2号线(在建) | / | / |
折叠 编辑本段 旅游
折叠 编辑本段 重点大学
折叠 重庆直辖市
高校名称 | 类别 | 学历教育层次 | 备注 | |
---|---|---|---|---|
1 | 综合 | 本~硕~博 | 211工程,985工程,111计划 | |
2 | 西南大学 | 综合 | 本~硕~博 | 211工程,985平台 |
3 | 政法 | 本~硕~博 | 全国重点大学、省部共建大学 | |
4 | 理工 | 本~硕~博 | 省部共建大学 | |
5 | 重庆邮电大学 | 理工 | 本~硕~博 | |
6 | 重庆医科大学 | 医药 | 本~硕~博 | |
7 | 重庆工商大学 | 综合 | 本~硕~博 |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
8 | 语言 | 本~硕~博 | 前身为始建于1950年4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政大学俄文训练团 | |
9 | 师范 | 本~硕~博 |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 |
10 | 理工 | 本~硕 | 前身是创办于1940年的国民政府兵工署第11技工学校(对外化名"士继公学") | |
11 | 艺术 | 本~硕 | 中国八大美院 | |
12 | 综合 | 本~硕 | 省属普通高校 | |
13 | 理工 | 本 | ||
14 | 综合 | 本 | ||
15 | 师范 | 本 | ||
16 | 师范 | 本 | ||
17 | 司法 | 本 | ||
18 |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 综合 | 本 | 民办普通高校 |
19 | 重庆工程学院 | 理工 | 本 | |
21 |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 | 理工 | 本 | 独立学院 |
22 | 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 | 财经 | 本 | |
23 | 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 | 财经 | 本 | |
24 |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 财经 | 本 | |
25 | 重庆南方翻译学院 | 语言 | 本 | |
26 |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 理工 | 本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2110工程) | 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2110工程) |
折叠 四川省
序号 | 学校名称 | 主管部门 | 学校属性 | 办学地区 |
---|---|---|---|---|
1 | 四川大学 | 成都 | ||
2 | 985工程、211工程 | 成都 | ||
3 | 211工程 | 成都、峨眉山 | ||
4 | 211工程 | 成都 | ||
5 | 211工程 | 雅安、成都 | ||
6 | 西南民族大学 |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 中央部属高校 | 成都 |
7 |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 交通运输部 | 广汉 | |
8 | 四川省、国土资源部共建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 成都 | ||
9 | 四川省、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共建、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 成都、南充 | ||
10 | 四川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 | 成都 | ||
11 | 四川省、中国气象局共建高校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 成都 | ||
12 | 西南科技大学 | 四川省、教育部、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 | 绵阳 | |
13 | 成都体育学院 | 四川省、国家体育总局共建高校 | 成都 | |
14 | 四川师范大学 |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 成都 | |
15 | 西华大学 |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 成都 | |
16 | 四川理工学院 |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 自贡 |
折叠 云南省
学校名称 | 学校属性 |
---|---|
211工程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省部共建高校 | |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 |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 |
省部共建高校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 |
省部共建院校 | |
省部共建高校 |
折叠 贵州省
序号 | 学校名称 | 办学层次 | 备注 |
---|---|---|---|
1 | 本科、研究生 | 211工程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 |
2 |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省部共建高校 | ||
3 |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 ||
4 | 省部共建高校 |
折叠 西藏自治区
西藏大学
西藏大学(Tibet University),简称藏大,是西藏自治区所属的综合性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2013年5月列入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3年7月成功获批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