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比赛规则
折叠 比赛赛制
第一阶段:
采用分组主客场双循环赛制,按照上届联赛成绩排名蛇形编排分为Ⅰ组、Ⅱ组,各6支队,进行5主5客10轮比赛,成绩带入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
Ⅰ组1-4名对Ⅱ组1-4名,进行4主4客8轮比赛,决定第1至第4排名及第5至第8最终名次。
Ⅰ组5-6名对Ⅱ组5-6名,Ⅰ5-Ⅱ5,Ⅰ6-Ⅱ6,Ⅱ5-Ⅰ6,Ⅱ6-Ⅰ5,进行2主2客4轮比赛,决定第9至第12最终名次。
第三阶段:
第二阶段结束后积分排名第1至第4名的队按名次进行半决赛1-4、2-3,半决赛采用五场三胜制。排名在后者先进行两个主场,排名在前者后进行三个主场;半决赛负者进行三、四名决赛,采用五场三胜制。第二阶段结束后积分排名在后者先进行两个主场,排名在前者后进行三个主场;半决赛胜者进行冠亚军决赛,采用五场三胜制。第二阶段结束后积分排名在后者先进行两个主场,排名在前者后进行三个主场。[1]
折叠 计分和排名
联赛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和资格赛计分排名方式:
胜场 - 在同组比赛中获胜的比赛场次数量,胜场多者排名在前。
比赛积分 - 当两队或以上胜场相等时,比赛积分多者排名在前,积分办法如下:
获胜方式 | 积分 |
3:0或3:1胜 | 积3分 |
3:2胜 | 积2分 |
2:3负 | 积1分 |
1:3或0:3负 | 积0分 |
胜负局数比值(C值) - 当两队或以上比赛积分仍相等时,全部比赛胜局数与负局数比值大者排名在前。
总得失分比值(Z值) - 当两队或以上胜负局数比值(C值)仍相等时,全部比赛得分值与失分值比值大者排名在前。
当两队总得失分比值(Z值)仍相等时,两队之间最近一场比赛胜者排名在前。
当三队或以上总得失分比值(Z值)仍相等时,则仅在该几队之间的比赛采用前述第1条和第2条的标准确定排名。[1]
折叠 编辑本段 历届赛事
全国女排联赛历届三甲:
届数 | 赛季 | 冠军 | 亚军 | 季军 |
1 | 1996-1997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2 | 1997-1998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3 | 1998-1999 | 上海 | 浙江 | 四川 |
4 | 1999-2000 | 上海 | 江苏 | 八一 |
5 | 2000-2001 | 上海 | 八一 | 辽宁 |
6 | 2001-2002 | 八一 | 辽宁 | 天津 |
7 | 2002-2003 | 天津 | 八一 | 辽宁 |
8 | 2003-2004 | 天津 | 八一 | 辽宁 |
9 | 2004-2005 | 天津 | 八一 | 浙江 |
10 | 2005-2006 | 辽宁 | 天津 | 河南 |
11 | 2006-2007 | 天津 | 辽宁 | 江苏 |
12 | 2007-2008 | 天津 | 八一 | 上海 |
13 | 2008-2009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14 | 2009-2010 | 天津 | 上海 | 八一 |
15 | 2010-2011 | 天津 | 恒大 | 上海 |
16 | 2011-2012 | 恒大 | 上海 | 天津 |
17 | 2012-2013 | 天津 | 恒大 | 浙江 |
18 | 2013-2014 | 浙江 | 天津 | 八一 |
19 | 2014-2015 | 八一 | 上海 | 江苏 |
20 | 2015-2016 | 天津 | 江苏 | 上海 |
21 | 2016-2017 | 江苏 | 浙江 | 天津[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