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官职简介
山东调听少下花石伟巡抚,明清时代山东军政官员,是作为一省地息振板还够省侵方最高长官,是中央政策的执行者,也是中央政权和地方社会势力接触的界面,位高权重。
折叠 编辑本段 具体权利
明洪武元年(1368),明朝设山东行中书省,山东正式建省;明正统五年(14省热须胶号修训众督应40),明中央政权正360百科式设置山东巡抚一职,该职全称为"巡抚山东等处地方督理营田兼管河道提督军务"。正统十三年(1448)又特别规定:巡抚一职必须由中央官员都御史(正二品)专任此阳再职。另外,中央在给巡抚的块景阿公文中大都有"听尔便宜行事"之语。这样,明代山东巡抚全权负责山为表兰线林停地东省军政事务,成为山东单范因草比品难课地方最高行政长官,但尚属临时派遣,无固定任期。明代山东共有12位巡抚,除1位是举人外,其余11人全为进士。
清朝于顺治元年(1644)设山东巡抚一职,全称"巡抚山东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兼理营田",驻济南,官阶为正二粉品,并成为定制。康熙四十年,管理山东河道。康熙五十三年(1714)兼办理临清关事务;乾隆八年(1743)兼提督衔;道光十七年(1837)兼理山东盐政事务。由于有以上兼职,实际上清朝山东巡抚为从一齐又款危离品,是代表中央统管山东全省军政事务的最高地方行政长官。另设其办事机构"巡抚衙门",又称"巡抚部院署"或"巡抚院署",是全省最高行政机关,驻济南珍珠泉院者胡且光内。衙门内部没有固定的组织机构,只有"六房书吏幕友"和一些附属职员,"六房"即吏、户、成村证礼、兵、刑、工各房,分掌其事;群赵娘衡差部胡伟讲怀破书吏幕友掌管文书案件。其组织机构特点为决策的官员少而精,办理具体事务的胥吏多。据光绪《山东通志·职官志》载,清代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前山东共有116位巡抚害述厚检找婷,有科举功名的为55人,占总数的47%,其中进士为41人,占总数的35%,举人贡生等为14人,占12%;南方籍巡抚为30人,其中美载适上委唱轮难章进士为23人,进士比例高达77%。没有取得科举功名而又能出任巡抚之职的多为满洲亲贵。 据(清)岳浚、法敏修,杜诏等纂《山东通志》(清乾隆元年<丙辰1736>刻本)卷二十五之二职官二整理。
巡抚都御史驻济南府,康熙五十三年兼理临清关务,雍正二年颁给巡抚银关防一充获东员销染十想颗,临清监督印勅仍旧。《会典》:直省总督巡抚所兼副都佥都衔俱以右称,虽有加衔必兼右副都御史,故称都院。如专差各部侍郎,则称部院,而所兼仍右副都御史。
巡抚是明清时代的封疆大吏,又称抚台,掌管各省的军政。
清代巡抚主管一省军政、民政,官衔略低于总督,若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为从二品,若加兵部侍郎衔为正二品。明初巡抚候级言正拉整乱料棉为临时差遣之官,非地方正式军政长官,多为监察督理各地税赋、河道、军事等事务临时而设,事毕则返京交差。明代后期巡抚之职位高权重,有权节制三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实际成为许前食故检编溶带只井杨三司的顶头上司,遂逐精日器班振指渐成为一省最高军政长官。
折叠 编辑本段 清代历任山东巡抚
有清一代历任山东史供而效所巡抚凡152人,名单如下:
浙江乌程人 | 顺治元年(1644年)八月任 | |
辽东广宁人 | 顺治二委则年(1645年)任 | |
辽东人 | 顺治四年(1647年)任 | |
辽东人 | 顺治五年(1648年)任 | |
朱国柱 | 辽东人 | 顺治五年(技型修游扩审线最甚含1648年)任 |
辽东人 | 顺治六年(1649年)任 | |
耿炖 | 辽东贡生 | 顺治十一年(1654年)任 |
许文秀 | 奉天人 | 顺治十六年(1659年)任 |
奉天人 | 顺治十八年(1661年)任 | |
奉天辽阳人 | 康熙二年(1663年)任 | |
顺天宛平进士 | 康熙西际源代与湖七年(1668年)任 | |
顺天香河人浙江进士 | 康熙九年(1670)任死后谥曰"清献" | |
张凤仪 | 直隶宣化进士 | 康熙十求样载帝沉年(1671年)任 |
赵祥星 | 奉天义州人 | 康熙十二年(1673年)任 |
江苏上海进士 | 康熙十八年(1679年)任 | |
徐九龄 | 浙江钱塘进士 | 康熙廿二年(1683年)任 |
张鹏 | 江苏丹徒进士 | 康熙廿三年(1684年)任 |
奉天人 | 康熙廿五年(1686年)任 | |
浙江嘉兴举人 | 康熙廿六年(1687年)任 | |
零括标伟价将聚满洲正白旗人 | 康熙廿八年(1689年)任 | |
满洲正白旗人 | 康熙卅一年(1692年)任 | |
杨廷耀 | 奉天海城人 | 康熙卅四年(1695年)任 |
李炜 | 直隶武清举人 | 康熙卅五年(1696年)任 |
王国昌 | 奉天官学生 | 康熙卅七年(1698年)任 |
赵世显 | 奉天人 | 康熙卌三年(170雷4年)任 |
江苏常熟进士 | 康熙卌八年(1709年)任 | |
李树德 | 汉军正黄旗人 | 康熙五十年(1711七按尼段杀年)任 |
广西全州举人 |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任 | |
黄炳 | 满洲正白旗人 | 雍正元年(172群异包武空船有失3年)任 |
浙江海宁进士 | 雍正二年(172试重4年)任 | |
布兰泰 | 满洲正白旗人 | 雍正三年(1725年)任死后谥曰"悫僖" |
满洲正白旗进士 | 雍正四年(1726年)任 | |
四川成都荫生 | 雍正六年(1728年)任 | |
法敏 | 满洲镶蓝旗人 | 乾隆二年(1737年)任 |
硕巴 | 满洲正黄旗人 | 乾隆四年(1739年)任 |
贵州广平花举人 | 乾隆五年(1740年)任 | |
江西新喻进士 | 乾隆七年守反样审(1742年)任 | |
满洲正黄旗人 | 乾隆扩资八年(1743年)任 | |
安徽桐城人 | 乾隆十一年(1746年)任 | |
阿里衮 | 满洲正白旗人 | 乾隆十一年(1746年)任 |
白准太 | 满洲正黄旗人 | 乾隆十二研河心写草超钢建年(1747年)任 |
兆惠 | 满洲正黄旗人 | 乾隆十六年(1751年)任死后谥曰"文襄" |
鄂容安 | 满洲镶黄旗人鄂尔泰义新早目兵胶究考长子 | 乾隆十六年(1751年)任死后谥曰"刚烈" |
汉军正白旗人 | 乾隆十七年(1752年)任 | |
湖北汉阳人 | 乾隆十九年(1754年)署任 | |
满洲镶蓝旗进士鄂尔泰从子 | 乾隆二十年(1755年)调任 | |
白钟山 | 汉军正蓝旗人 | 乾隆二十年(1755属投抓建衡岁编认尼委老年)署任死后谥曰"庄恪" |
爱必达 | 满洲镶黄旗人 | 遏必隆孙乾隆廿一年(1756年)署任 |
满洲镶蓝旗进士 | 乾隆廿一年(1755年)调任 | |
江西清江进士 | 乾隆廿一年(1755年)署任 | |
阿尔泰 | 满洲正黄旗副贡 | 乾隆廿二年(1756年)任 |
湖北江夏荫生 | 乾误无士标殖隆廿八年(1763年)任 | |
陕西三原荫生 | 乾针积般严乎他却该免结未隆廿九年(1764年)任 | |
明德 | 满洲正红旗任 | 乾隆卅一年(1766年)任 |
福建安溪进士 | 乾隆卅二年(1767年)任 | |
满洲正黄旗举人 | 乾隆卅三年(1768年)任 | |
满洲镶富胡车得临由黄旗翻译举人 | 乾隆卅三年(1768年)任 | |
满洲镶红旗人 | 乾隆卅四年(1769年)任 | |
浙江山阴人 | 乾隆两活太商干者亮百站卅六年(1771年六接沉货苗滑客)任 | |
浙江仁和人 | 乾隆卅六年时头集服卷干八视晶技(1771年)任 | |
汉军正蓝旗举人 | 乾隆卅六年(1771年)任 | |
江南甘斯止扩山章泉人 | 乾隆卅九年(1774年)任 | |
汉军镶黄旗荫生 | 两江总督郝玉麟之子乾隆卌二年(1777年)任 | |
国泰 | 满洲镶白旗荫生 | 四川总督文绶之子乾隆卌些下长句二年(1777年)任 |
诺穆新 | 满洲人 | 乾隆卌七年(17所了密接两界胶宽82年)署任 |
满洲镶黄旗人 | 乾隆卌九年(1783年)任 | |
长麟 | 满洲镶黄旗进士 |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任 |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署任 | ||
蒙古正白旗人 | 乾隆五十五年任五十八年再任嘉庆五年三任后谥曰"勤襄" | |
安徽歙县贡生 | 乾隆五十六年(1792年)护任五十七年再护 | |
吉庆 | 姓觉罗氏 | 满洲正白旗人乾隆五十七年(1793年)任 |
满洲镶蓝旗生员 | 乾隆五十八年(1794年)任 | |
穆和兰 | 满洲旗人 | 乾隆五十九年(1795年)任 |
江苏镇洋(今太仓)状元 | 乾隆别立素绿倍和热命五十九年(1795年)任 | |
玉德 | 满洲正红旗人 | 乾隆六十年(苏承似沉1795年)任 |
满书势良优洲正白旗人 | 永贵之子嘉庆元年(1796年)任 | |
宜兴 | 满洲旗人 | 嘉庆四年(1799年)城德定究走波江硫选以仓场侍郎暂署 |
满洲镶白旗举人 | 嘉庆四年(1799年)任 | |
河南杞县人原籍浙江会稽进士 | 嘉庆四年(1799年)任 | |
全保 | 蒙古镶黄旗人 | 嘉庆五年(1800年)护任十一年署任 |
陕西渭南进士 | 嘉庆五年(1800年)任 | |
吴俊 | 江苏吴县进士 | 嘉庆五年(1800年)护任 |
和宁 | 又名和瑛蒙古镶黄旗进士 | 嘉庆六年(1801年)任 |
福建浦城进士 | 嘉庆七年(1802年)任 | |
倭士布 | 满洲正红旗人 | 嘉庆七年(1802年)任 |
陈钟深 | 广西临桂举人 | 嘉庆八年(1803年)护任 |
满洲正黄旗进士 | 嘉庆八年(1803年)任 | |
长龄 | 蒙古正白旗人 | 嘉庆十一年(1806年)任死后谥曰"文襄" |
邱庭隆 | 顺天宛平进士原籍江苏 | 嘉庆十一年(1806年)护任 |
满洲镶蓝旗任 | 嘉庆十二年(1807年)任十四年再任 | |
汉军正黄旗进士 | 嘉庆十三年(1808年)任 | |
朱锡爵 | 顺天大兴举人 | 嘉庆十四年(1809年)护任十七年再任 |
同兴 | 满洲镶黄旗人 | 嘉庆十六年(1811年)任 |
浙江钱塘进士 | 嘉庆十九年(1814年)署任死后谥曰"文简" | |
顺天宛平进士 | 嘉庆十九年(1814年)任 | |
满洲镶黄旗人 | 嘉庆廿三年(1818年)任死后谥曰"恭慎" | |
河南商城进士 | 嘉庆廿四年(1819年)任 | |
江西德化进士 | 嘉庆廿五年(1820年)署任 | |
嘉庆廿五年(1820年)任 | ||
直隶天津举人 | 道光元年(1821年)任 | |
琦善 | 满洲正黄旗荫生 | 道光元年(1821年)任三年再任五年三任七年四任 |
湖南清泉进士 | 道光二年(1822年)护任 | |
云南景东厅举人 | 道光三年(1823年)任七年再任 | |
讷尔经额 | 满洲正白旗进士 | 道光五年(1825年)护任六年再护任九年任 |
伊里布 | 满洲镶黄旗进士 | 道光五年(1825年)任 |
满洲正红旗人 | 道光五年(1825年)任 | |
湖南善化进士 | 道光六年(1826年)署任七年再署任 | |
湖北武昌进士 | 道光六年(1826年)任 | |
顺天涿州进士 | 道光六年(1826年)任死后谥曰"敏肃" | |
刘斯嵋 | 江西南丰进士 | 道光九年(1829年)护任十二年再护十六年三护 |
钟祥 | 汉军镶黄旗进士 | 道光十二年(1832年)任 |
经额布 | 满洲正黄旗人 | 道光十六年(1836年)任 |
福建侯官进士 | 道光十九年(1839年)护任 | |
蒙古正蓝旗进士 | 道光十九年(1839年)任廿二年再任 | |
江西新建进士 | 道光廿一年(1841年)授未到任 | |
直隶天津进士 | 道光廿一年(1841年)任廿三年再任 | |
满洲镶白旗进士 | 道光廿二年(1842年)任死后谥曰"文端" | |
陕西韩城进士 | 道光廿三年(1843年)护任廿四年再任 | |
觉罗崇恩 | 满洲正红旗廪贡 | 道光廿四年任咸丰三年署任四年三任七年四任 |
江西新城(今黎川)拔贡 | 道光廿七年(1847年)署任 | |
陕西潼关进士 | 道光廿七年(1847年)任 | |
汉军正蓝旗进士 | 道光廿八年(1848年)任 | |
顺天永清进士 | 道光廿八年(1848年)护任咸丰元年再任 | |
浙江会稽进士 | 道光廿八年(1848年)任咸丰元年再任 | |
李惠 | 陕西华阴进士 | 咸丰二年(1852年)任死后谥曰"恭毅" |
江南铜山举人 | 咸丰三年(1853年)任死后谥曰"慧肃" | |
安徽婺源拔贡 | 咸丰七年(1857年)护任 | |
文煜 | 满洲正蓝旗人 | 咸丰九年(1859年)任十年再任死后谥曰"文达" |
清盛 | 满洲正蓝旗人 | 咸丰九年(1859年)护任十一年再任 |
浙江山阴进士 | 咸丰十一年(1861年)任死后谥曰"端简" | |
阎铭敬 | 陕西朝邑进士 | 同治二年(1863年)任五年再任死后谥曰"文介" |
贵州平远进士 | 同治五年署任十一年再任十三年三任谥曰"文诚" | |
满洲正白旗进士 | 同治十年(1871年)署任十二年再署 | |
李元华 | 安徽六安举人 | 光绪二年(1876年)护任 |
满洲正黄旗进士 | 光绪三年(1877年)任 | |
湖北黄陂进士 | 光绪五年(1879年)任 | |
江苏宜兴拔贡 | 光绪七年(1881年)任 | |
湖南桂阳拔贡 | 光绪九年(1883年)任 | |
顺天大兴人祖籍浙江 | 光绪十二年(1886年)任死后谥曰"勤果" | |
蒙古正红旗附贡 | 光绪十七年(1891年)任 | |
汤聘珍 | 湖南善化人 | 光绪十八年(1892年)护任 |
奉天海城人祖籍山东 | 光绪二十年甲午(1894年)任 | |
河南密县人 | 光绪廿三年(1897年)任 | |
满洲正黄旗人 | 光绪廿五年(1899年)任 | |
河南项城人 | 光绪廿五年(1899年)任廿七年丁母忧服阙改署任 | |
河南光州(今潢川)进士 | 光绪廿七年(1901年)护任三十年署任 | |
直隶丰润进士 | 光绪廿七年(1901年)任 | |
安徽建德附贡 | 光绪廿八年(1902年)任 | |
汉军镶蓝旗进士 | 光绪三十年(1904年)护任 | |
安徽泗州进士 | 光绪卅一年(1905年)任死后谥曰"文敬" | |
安徽泾县人 | 光绪卅三年(1907年)署任 | |
湖南湘潭人 | 光绪卅四年(1908年)任 | |
祖籍仁和人 | 宣统元年(1909年)任 |
巡抚是封疆大吏,多以军功居此高位,"官N代"次之,进士又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