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校园介绍
折叠 编辑本段 历史沿革
折叠 学校前身
- 私立烈福建协和大学农学院
私立福建协和学院于民国25年(1936)创办农学、农业久给经济学两个系,民国29年,轮别洋发玉比希充础形选增设园艺学系并成立农科余,民国31年改为农学院,同时协和学院设文、理、农3院,成为协和大学。协和大学农学院设农艺、园艺、农业经济3系,校址设在福州市魁岐乡。抗日战争时,迁到邵武县,抗战胜利后迁回原善学粉据甲址。1951年4月,富刑挥革队曾屋信乐势人民政府接管私立福建协和大学与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合并斯答既为福州大学,协和大学农学院更名为福州大学农学院,仍在原址办学益含理目错液督。
- 福建省立农学院
福建省立农学院创办于民国29年(1940年),二季属含前系额设农艺、园艺、森林、植物病虫害、农化土壤、畜牧兽医、农业经济7个系,校址先在永安县,抗战胜利后迁到福州市。1951年6月,福建省立农学院并入厦门大学,改为厦门大学农学院,校址设在福州市。
折叠 合并建校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厦门大学农学院和福州大学农学院合并,建立了福建农学院,校址设在福响八经州魁岐协和大学原址,设农学、园艺、森林3个系,共有教方云剂杂川降燃这具杨职工198人,其中教授兴吃雨余燃18人、副教授6人、讲师9人。在校学生391人。
1958年,林学系分出,单独设立了福建林学院。同年,福建农学历史沿革院又创建了漳州分院。19斯太甚束兰孔60年,漳州分院划归龙溪地委领导并更名为漳州农学院。1联显962年,漳州农学院撤销并入福建农学院。1958年,福建农学院校址迁到福州市郊梅峰,占地1100亩,发展到6个系、13个专业。
1962年,开始手能座行混自跑招收研究生。到1965年,办静主会王械福建农学院已有在校学生1308人,专任教师327人,其中正副教授18人、讲师65人。仪器设备总值150余万元,图书馆藏书17万册,办有农场、园林场、畜牧场、农业机械厂、养蜂场等。还在全省建立10余个教学、科研点。农学系培育出深受农民欢迎的稻种“梅峰3号”,园艺系培育出驰名中外的包菜良种“福农3号”和花椰菜良种“福农7号”,仙游县龙华基点推广“甘生送收多问天板前复室蔗育苗移栽”等技术措施,取得显著流没剂实利点运雨何经济效益。
“文化大革命”中适证半缩运沙声龙,福建农学院于196药权客钢异任够语轮企9年被撤销,干部教师下放劳动,图书仪器大部破坏散失,校园被占用。1972年,福建农学院、福建林学院合并句扬商银组见其度由硫什复办,成立福建农林大学,校总部设在南平市西芹福建林学院原址,分部设在三明市和沙县两地。1977年,撤销福建农林大学,恢复福建农学院,在三明市荆东步层和沙县洋坊两地办学。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以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拨乱反正,福建农学院得到恢复和发展,恢复7个专业,增办6个专业。1977年起,招收4年制本科生。1979年,福建省委批准该校在福州金山新址重建,校园占地1800多亩,校舍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
1981年,指铁长个案反真获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作物栽培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昆虫学、经字执适觉济林4个专业获准设立硕士点。1984年,获全国第二批博士学位授予权。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昆虫学2个专业获准设立博士点,博士指导教师分别是著名甘蔗专家周可涌教授和著名昆虫学家赵修复教授。1986年,全院迁回福州市金山新址。2000年福建农业大学和福建林学院合并为福建农放处离期此部林大学。2003年,学校被确定力能程才武率马路阻继为福建省重点建设至江地绿高校。
折叠 编辑本段 办学条件
折叠 师资力量
截至2018年宗乎向约称5月,学校现有教职工3155人,专任教师1693人,其中两院院士12人(含双聘院士11人),全国杰出专技业技术人才2人,国务院久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买鲜福谈爱金料久九得者6人,国家百千题石计弱济式陆众述著续万人才工程人选13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2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人选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09人;有首批地方高校“111”计划创新引智基地1个,教育部创新纪逐张啊河团队1个,农业部创新团队2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个。
折五完再停倒图酒在资叠 教学单位
学院名称 | 学院名称 | 学院名称 |
---|---|---|
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 ||
福建农林大学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 | 福建农林大学管理学院/旅游学院 | 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院 |
福建农林大学研教衡血究生学院 | 福建农林大学艺术学院/园林学院(合署) | |
福建农林大学海外学院/留学预科学院(合署) | 福建农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远程教育学院(合署) |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院/农村发展学院(合署) |
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福建农林大学MPA教育中心 | 福建农林大学MBA教育中心 |
福建农林大学南平校区 |
独立学院: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
软件人才培养基地:软件工程学院
折叠 学科建设
学校是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资房游准第二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据2018年5月,学校现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含培育)春级协夜房将粒得微红专、2个农业部重点学科、7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6个福建省高峰学科、12个福建省高原学科。植友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行列,生命科学学科自然指数排名位居中国内地高校第40位,4个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进入前20%。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园艺学(1998年)、作物学(1999年)、植物保护学(1999年)、林学(2007年)、农林经济管理(2007年)、食品科学与工程(2007年)、生物同却黑感照看制学(2009年)、林业工程学(2功心009年)、生态学(2012年)、风景园林学(2012年)、农业资源与环境(2012年)
- 重点学科
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植物病理学
国杆这起比难研证家级重点(培育)的井学科(1个):作物遗传育种
农业部重点学科(2个):植物病理学、作物遗传育种
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1个)映春据天岁压:森林培育
福建省省级重点学科(21个):植物保护、作物学、林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园艺学、农林经济管理、林业工程、生物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生态学、风景园林学、畜牧学、兽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农业工程、公共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统计学、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工商管理
福建省特色重点学科(9个):林学、园艺学、农林经济管理、林业工程、生物学、生态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等
一级学科 | 授权类别 | 一级学科代码 | 二级学科类别 | 二级学科代码 | 二级学科名称 |
---|---|---|---|---|---|
作物学 | 博士一级学科授权 | 0901 | 目录内二级学科 | 090101 |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
目录内二级学科 | 090102 | 作物遗传育种 | |||
目录外二级学科 | 0901Z1 | 农业推广学 | |||
植物保护 | 博士一级学科授权 | 0904 | 目录内二级学科 | 090401 | 植物病理学 |
目录内二级学科 | 090402 |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目录内二级学科 | 090403 | 农药学 | |||
目录外二级学科 | 0904Z1 | 生态安全 | |||
目录外二级学科 | 0904Z2 | 植保经济学 | |||
园艺学 | 博士一级学科授权 | 0902 | 目录内二级学科 | 090201 | 果树学 |
目录内二级学科 | 090202 | 蔬菜学 | |||
目录内二级学科 | 090203 | 茶学 | |||
目录外二级学科 | 0902Z1 |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 |||
目录外二级学科 | 0902Z2 | 花卉与景观园艺 | |||
林学 | 博士一级学科授权 | 0907 | 目录内二级学科 | 090701 | 林木遗传育种 |
目录内二级学科 | 090702 | 森林培育 | |||
目录内二级学科 | 090703 | 森林保护学 | |||
目录内二级学科 | 090704 | 森林经理学 | |||
目录内二级学科 | 090705 |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 |||
目录内二级学科 | 090707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 |||
目录外二级学科 | 0907Z1 | 药用植物栽培与利用 | |||
目录外二级学科 | 0907Z2 | 海岸带森林与环境 | |||
地理学 | 硕士二级学科授权 | 0705 | 目录内二级学科 | 070501 | 自然地理学 |
畜牧学 | 硕士一级学科授权 | 0905 | 目录内二级学科 | 090501 |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
目录内二级学科 | 090502 |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 |||
兽医学 | 硕士一级学科授权 | 0906 | 目录内二级学科 | 090601 | 基础兽医学 |
目录内二级学科 | 090602 | 预防兽医学 | |||
目录内二级学科 | 090603 | 临床兽医学 | |||
畜牧学 | 硕士一级学科授权 | 0905 | 目录内二级学科 | 090504 | 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
生物学 | 博士一级学科授权 | 0710 | 目录内二级学科 | 071001 | 植物学 |
目录内二级学科 | 071002 | 动物学 | |||
目录内二级学科 | 071003 | 生理学 | |||
目录内二级学科 | 071004 | 水生生物学 | |||
目录内二级学科 | 071005 | 微生物学 | |||
目录内二级学科 | 071006 | 神经生物学 | |||
目录内二级学科 | 071007 | 遗传学 | |||
目录内二级学科 | 071008 | 发育生物学 | |||
目录内二级学科 | 071009 | 细胞生物学 | |||
目录内二级学科 | 071010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
目录内二级学科 | 071011 | 生物物理学 | |||
目录外二级学科 | 0710Z1 | 蜂学 | |||
目录外二级学科 | 0710Z2 | 生物信息学 | |||
生态学 | 博士一级学科授权 | 0713 | 000000 | ||
风景园林学 | 博士一级学科授权 | 0834 | 000000 | 无 | |
林学 | 博士一级学科授权 | 0907 | 目录内二级学科 | 090706 |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博士一级学科授权 | 0903 | 目录内二级学科 | 090301 | 土壤学 |
目录内二级学科 | 090302 | 植物营养学 |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硕士一级学科授权 | 0830 | 目录内二级学科 | 083001 | 环境科学 |
目录内二级学科 | 083002 | 环境工程 |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博士一级学科授权 | 0832 | 目录内二级学科 | 083201 | 食品科学 |
目录内二级学科 | 083202 | 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 |||
目录内二级学科 | 083203 |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 |||
目录内二级学科 | 083204 | 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 |||
药学 | 硕士二级学科授权 | 1007 | 目录内二级学科 | 100703 | 生药学 |
林业工程 | 博士一级学科授权 | 0829 | 目录内二级学科 | 082902 | 木材科学与技术 |
目录内二级学科 | 082903 | 林产化学加工工程 | |||
目录外二级学科 | 0829Z1 | 生物质能源与材料 | |||
轻工技术与工程 | 硕士二级学科授权 | 0822 | 目录内二级学科 | 082201 | 制浆造纸工程 |
应用经济学 | 硕士一级学科授权 | 0202 | 目录内二级学科 | 020208 | 统计学 |
机械工程 | 硕士一级学科授权 | 0802 | 目录内二级学科 | 080201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目录内二级学科 | 080202 | 机械电子工程 | |||
目录内二级学科 | 080203 | 机械设计及理论 | |||
目录内二级学科 | 080204 | 车辆工程 | |||
农业工程 | 硕士一级学科授权 | 0828 | 目录内二级学科 | 082801 | 农业机械化工程 |
目录内二级学科 | 082802 | 农业水土工程 | |||
目录内二级学科 | 082803 | 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 | |||
目录内二级学科 | 082804 |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 |||
交通运输工程 | 硕士一级学科授权 | 0823 | 目录内二级学科 | 082301 | 道路与铁道工程 |
目录内二级学科 | 082302 |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 |||
目录内二级学科 | 082303 |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 |||
目录内二级学科 | 082304 |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 |||
林业工程 | 博士一级学科授权 | 0829 | 目录内二级学科 | 082901 | 森林工程 |
农林经济管理 | 博士一级学科授权 | 1203 | 目录内二级学科 | 120301 | 农业经济管理 |
目录内二级学科 | 120302 | 林业经济管理 | |||
目录外二级学科 | 1203Z1 | 农村社会管理 | |||
目录外二级学科 | 1203Z2 | 涉农企业经营与管理 | |||
应用经济学 | 硕士一级学科授权 | 0202 | 目录内二级学科 | 020201 | 国民经济学 |
目录内二级学科 | 020202 | 区域经济学 | |||
目录内二级学科 | 020203 | 财政学 | |||
目录内二级学科 | 020204 | 金融学 | |||
目录内二级学科 | 020205 | 产业经济学 | |||
目录内二级学科 | 020206 | 国际贸易学 | |||
目录内二级学科 | 020207 | 劳动经济学 | |||
目录内二级学科 | 020209 | 数量经济学 | |||
目录内二级学科 | 020210 | 国防经济 | |||
理论经济学 | 硕士二级学科授权 | 0201 | 目录内二级学科 | 020106 |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
工商管理 | 硕士一级学科授权 | 1202 | 目录内二级学科 | 120201 | 会计学 |
目录内二级学科 | 120202 | 企业管理 | |||
目录内二级学科 | 120203 | 旅游管理 | |||
目录内二级学科 | 120204 | 技术经济及管理 | |||
公共管理 | 硕士一级学科授权 | 1204 | 目录内二级学科 | 120401 | 行政管理 |
目录内二级学科 | 120402 |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 |||
目录内二级学科 | 120403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
目录内二级学科 | 120404 | 社会保障 | |||
目录内二级学科 | 120405 | 土地资源管理 | |||
教育学 | 硕士二级学科授权 | 0401 | 目录内二级学科 | 040107 | 成人教育学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硕士一级学科授权 | 0305 | 目录内二级学科 | 030501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目录内二级学科 | 030502 |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 |||
目录内二级学科 | 030503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 |||
目录内二级学科 | 030504 |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 |||
目录内二级学科 | 030505 | 思想政治教育 | |||
目录内二级学科 | 030506 |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 |||
备注:博士一级学位授权点共11个;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共10个,硕士二级学科授权点共5个。 |
学位类别 | 领域 | 学科代码 | 所在学院 | 审批时间 |
---|---|---|---|---|
农业推广硕士 | 作物 | 095101 | 作物科学学院 | 2000 |
园艺 | 095102 | 园艺学院 | 2005 | |
植物保护 | 095104 | 植物保护学院 | 2005 | |
农业资源利用 | 095103 | 资源与环境学院 | 2005 | |
养殖 | 095105 | 动物科学学院 | 2004 | |
农业机械化 | 095109 | 机电工程学院 | 2004 | |
草业 | 095106 | 生命科学学院 | 2007 | |
林业 | 095107 | 林学院 | 2002 | |
农村与区域发展 | 095110 | 经济学院 | 2004 | |
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 | 095111 | 经济学院 | 2007 | |
农业信息化 | 095112 | 经济学院 | 2008 | |
渔业 | 095108 | 动物科学学院 | 2011 | |
种业 | 095115 | 作物科学学院 | 2011 | |
设施农业 | 095114 | 园艺学院 | 2011 | |
食品加工与安全 | 095113 | 食品科学学院 | 2006 | |
工程硕士 | 生物工程 | 085238 | 生命科学学院 | 2004 |
食品工程 | 085231 | 食品科学学院 | 2004 | |
农业工程 | 085227 | 机电工程学院 | 2004 | |
机械工程 | 085201 | 机电工程学院 | 2004 | |
轻工技术与工程 | 085221 | 材料工程学院 | 2004 | |
林业工程 | 085228 | 材料工程学院 | 2004 | |
交通运输工程 | 085222 | 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 | 2004 | |
林业工程 | 085228 | 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 | 2004 | |
建筑与土木工程 | 085213 | 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 | 2014 | |
兽医硕士 | --------- | 095200 | 动科学院 | 2004 |
公共管理硕士(MPA) | ---------- | 125200 | 公共管理学院 | 2010 |
工商管理硕士(MBA) | ---------- | 125100 | 管理学院 | 2009 |
林业硕士 | --------- | 095400 | 林学院 | 2010 |
风景园林硕士 | ---------- | 095300 | 园林学院 | 2010 |
金融硕士 | ---------- | 025100 | 经济学院 | 2014 |
折叠 教学建设
截至2018年5月,学校现有1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1个。设有国家和部省级创新平台123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7个,位居福建省属高校首位、全国农林院校前列。
项目名称 | 项目负责人 | 级别 | 评上年份 | 批准文号 | 批准时间 |
---|---|---|---|---|---|
农林经济管理 | 刘伟平 | 国家级 | 2007年 | 教高函[2007]25号 | 2007年12月17日 |
生物科学 | 魏道智 | 国家级 | 2007年 | 教高函[2007]31号 | 2007年12月29日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张翔 | 国家级 | 2007年 | 教高函[2007]31号 | 2007年12月29日 |
植物保护 | 谢联辉 | 国家级 | 2008年 | 教高函[2008]21号 | 2008年9月28日 |
林学 | 林思祖 | 国家级 | 2009年 | 教高函[2009]16号 | 2009年9月9日 |
蜂学 | 缪晓青 | 国家级 | 2009年 | 教高函[2009]16号 | 2009年9月9日 |
农学 | 郑金贵 | 国家级 | 2010年 | 教高函[2010]15号 | 2010年7月7日 |
动物医学 | 黄一帆 | 国家级 | 2010年 | 教高函[2010]15号 | 2010年7月7日 |
园林 | 郑郁善 | 国家级 | 2010年 | 教高函[2010]15号 | 2010年7月7日 |
农林经济管理 | 刘伟平 | 省级 | 2007年 | 闽教高[2008]19号 | 2008年3月11日 |
生物科学 | 魏道智 | 省级 | 2007年 | 闽教办高[2007]65号 | 2007年11月12日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张 翔 | 省级 | 2007年 | 闽教办高[2007]65号 | 2007年11月12日 |
园艺 | 赖钟雄 | 省级 | 2007年 | 闽教高[2008]19号 | 2008年3月11日 |
植物保护 | 谢联辉 | 省级 | 2007年 | 闽教高[2008]19号 | 2008年3月11日 |
农学 | 郑金贵 | 省级 | 2008年 | 闽教高[2008]69号 | 2008年6月27日 |
动物医学 | 黄一帆 | 省级 | 2008年 | 闽教高[2008]69号 | 2008年6月27日 |
生物技术 | 何水林 | 省级 | 2008年 | 闽教高[2008]69号 | 2008年6月27日 |
蜂学 | 缪晓青 | 省级 | 2008年 | 闽教高[2008]69号 | 2008年6月27日 |
车辆工程 | 郭建钢 | 省级 | 2009年 | 闽教高[2009]82号 | 2009年6月23日 |
林学 | 林思祖 | 省级 | 2009年 | 闽教高[2009]82号 | 2009年6月23日 |
园林 | 郑郁善 | 省级 | 2009年 | 闽教高[2009]82号 | 2009年6月23日 |
农村区域发展 | 朱朝枝 | 省级 | 2009年 | 闽教高[2009]82号 | 2009年6月23日 |
木材科学与工程 | 林巧佳 | 省级 | 2010年 | 闽教高[2010]34号 | 2010年4月6日 |
人力资源管理 | 许文兴 | 省级 | 2011年 | 闽教高〔2011〕69号 | 2011年7月20日 |
项目名称 | 项目负责人 | 级别 | 评上年份 | 批准文号 | 批准时间 |
---|---|---|---|---|---|
普通植物病理学 | 谢联辉 | 国家级 | 2004年 | 教高司函[2005]102号 | 2005年5月31日 |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 郑传芳 | 国家级 | 2007年 | 教高函[2007]20号 | 2007年11月27日 |
生态学 | 林文雄 | 国家级 | 2008年 | 教高函[2008]22号 | 2008年9月29日 |
现代科学与技术概论 | 朱朝枝 | 国家级 | 2009年 | 教高函[2009]21号 | 2009年10月17日 |
水土保持学 | 黄炎和 | 国家级 | 2010年 | 教高函[2010]14号 | 2010年6月2日 |
工程索道 | 周新年 | 国家级 | 2010年 | 教高函[2010]14号 | 2010年6月2日 |
生物统计学 | 洪 伟 | 省级 | 2003年 | 闽教高[2003]70号 | 2003年10月9日 |
普通植物病理学 | 谢联辉 | 省级 | 2004年 | 闽教高[2004]87 闽教办高[2005]38号 | 2004年9月1日 |
分子生物学 | 关 雄 | 省级 | 2004年 | 闽教高[2004]87号 | 2004年9月1日 |
生物农药 | 关 雄 | 省级 | 2005年 | 闽教高[2005]108号 | 2005年9月14日 |
土壤学 | 王 果 | 省级 | 2005年 | 闽教高[2005]108号 | 2005年9月14日 |
生态学 | 林文雄 | 省级 | 2006年 | 闽教高[2006]67号 | 2006年6月21日 |
森林旅游与森林公园 | 刘伟平 | 省级 | 2006年 | 闽教高[2006]67号 | 2006年6月21日 |
现代科学与技术概论 | 朱朝枝 | 省级 | 2007年 | 闽教高[2007]45号 | 2007年6月13日 |
农业生态学 | claude caldwell | 省级 | 2007年 | 闽教高[2007]45号 | 2007年6月13日 |
农业昆虫学 | 尤民生 | 省级 | 2007年 | 闽教高[2007]45号 | 2007年6月13日 |
普通昆虫学 | 徐金汉 | 省级 | 2007年 | 闽教高[2007]45号 | 2007年6月13日 |
园艺植物育种学 | 陈晓静 | 省级 | 2007年 | 闽教高[2007]45号 | 2007年6月13日 |
茶树栽培育种学 | 孙威江 | 省级 | 2007年 | 闽教高[2007]45号 | 2007年6月13日 |
森林生态学 | 吴承祯 | 省级 | 2007年 | 闽教高[2007]45号 | 2007年6月13日 |
基因工程 | 潘大仁 | 省级 | 2007年 | 闽教高[2007]45号 | 2007年6月13日 |
植物生理学 | 陈 伟 | 省级 | 2007年 | 闽教高[2007]45号 | 2007年6月13日 |
实验化学 | 李清禄 | 省级 | 2007年 | 闽教高[2007]45号 | 2007年6月13日 |
动物生物化学 | 黄小红 | 省级 | 2007年 | 闽教高[2007]45号 | 2007年6月13日 |
植物营养学 | 李 延 | 省级 | 2007年 | 闽教高[2007]45号 | 2007年6月13日 |
数据结构 | 宁正元 | 省级 | 2007年 | 闽教高[2007]45号 | 2007年6月13日 |
机械设计 | 张 翔 | 省级 | 2007年 | 闽教高[2007]45号 | 2007年6月13日 |
工程索道 | 周新年 | 省级 | 2007年 | 闽教高[2007]45号 | 2007年6月13日 |
生态经济学 | 杨建州 | 省级 | 2007年 | 闽教高[2007]45号 | 2007年6月13日 |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 郑传芳 | 省级 | 2007年 | 闽教高[2007]45号 | 2007年6月13日 |
人力资源管理 | 许文兴 | 省级 | 2007年 | 闽教高[2007]45号 | 2007年6月13日 |
公共事业管理 | 郑逸芳 | 省级 | 2007年 | 闽教高[2007]45号 | 2007年6月13日 |
遗传学 | 吴为人 | 省级 | 2008年 | 闽教高(2008)48号 | 2008年6月3日 |
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 | 周以飞 | 省级 | 2008年 | 闽教高(2008)48号 | 2008年6月3日 |
茶叶加工学 | 金心怡 | 省级 | 2008年 | 闽教高(2008)48号 | 2008年6月3日 |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 | 陈平留 | 省级 | 2008年 | 闽教高(2008)48号 | 2008年6月3日 |
森林培育学 | 林思祖 | 省级 | 2008年 | 闽教高(2008)48号 | 2008年6月3日 |
森林环境学 | 刘金福 | 省级 | 2008年 | 闽教高(2008)48号 | 2008年6月3日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 | 甘纯玑 | 省级 | 2008年 | 闽教高(2008)48号 | 2008年6月3日 |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 | 柯玉琴 | 省级 | 2008年 | 闽教高(2008)48号 | 2008年6月3日 |
家畜繁殖学 | 张文昌 | 省级 | 2008年 | 闽教高(2008)48号 | 2008年6月3日 |
工程力学 | 李正红 | 省级 | 2008年 | 闽教高(2008)48号 | 2008年6月3日 |
汽车构造 | 丁 艺 | 省级 | 2008年 | 闽教高(2008)48号 | 2008年6月3日 |
林业经济学 | 张春霞 | 省级 | 2008年 | 闽教高(2008)48号 | 2008年6月3日 |
旅游经济学 | 陈秋华 | 省级 | 2008年 | 闽教高(2008)48号 | 2008年6月3日 |
3s技术 | 刘 健 | 省级 | 2009年 | 闽教高[2009]73号 | 2009年6月8日 |
普通生物学 | 魏道智 | 省级 | 2009年 | 闽教高[2009]73号 | 2009年6月8日 |
木材学 | 陈瑞英 | 省级 | 2009年 | 闽教高[2009]73号 | 2009年6月8日 |
土木工程材料 | 张正雄 | 省级 | 2009年 | 闽教高[2009]73号 | 2009年6月8日 |
企业文化学 | 吴声怡 | 省级 | 2009年 | 闽教高[2009]73号 | 2009年6月8日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郑庆昌 | 省级 | 2009年 | 闽教高[2009]73号 | 2009年6月8日 |
园林树木栽培学 | 郑郁善 | 省级 | 2009年 | 闽教高[2009]73号 | 2009年6月8日 |
形势与政策 | 郑传芳 | 省级 | 2009年 | 闽教高[2009]73号 | 2009年6月8日 |
中兽医学 | 黄一帆 | 省级 | 2009年 | 闽教高[2009]73号 | 2009年6月8日 |
交通运输学 | 邱荣祖 | 省级 | 2009年 | 闽教高[2009]73号 | 2009年6月8日 |
水土保持学 | 黄炎和 | 省级 | 2010年 | 闽教高[2010]36号 | 2010年4月6日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郑珠仙 | 省级 | 2010年 | 闽教高[2010]36号 | 2010年4月6日 |
材料力学 | 苏继龙 | 省级 | 2010年 | 闽教高[2010]36号 | 2010年4月6日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陈永正 | 省级 | 2011年 | 闽教高〔2011〕69号 | 2011年7月20日 |
蛋白质工程 | 汪世华 | 省级 | 2011年 | 闽教高〔2011〕69号 | 2011年7月20日 |
兽医临床诊断学 | 黄志坚 | 省级 | 2011年 | 闽教高〔2011〕69号 | 2011年7月20日 |
项目名称 | 项目负责人 | 级别 | 评上年份 | 批准文号 | 批准时间 |
---|---|---|---|---|---|
动物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王寿昆 | 国家级 | 2007年 | 教高函〔2007〕21号 | 2007年11月27日 |
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甘纯玑 | 省级 | 2006年 | 闽教高[2006]117号 | 2006年12月31日 |
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李清禄 | 省级 | 2007年 | 闽教高[2007]82号 | 2007年7月26日 |
动物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王寿昆 | 省级 | 2007年 | 闽教高[2007]82号 | 2007年7月26日 |
植物保护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黄 建 | 省级 | 2008年 | 闽教高[2008]74号 | 2008年7月3日 |
物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刘银春 | 省级 | 2008年 | 闽教高[2008]74号 | 2008年7月3日 |
植物纤维材料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 陈礼辉 | 省级 | 2009年 | 闽教高[2009]88号 | 2009年7月6日 |
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 郑宝东 | 省级 | 2009年 | 闽教高[2009]88号 | 2009年7月6日 |
项目名称 | 项目负责人 | 级别 | 评上年份 | 批准文号 | 批准时间 |
---|---|---|---|---|---|
理农结合型的海峡西岸生物学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 | 林文雄 | 省级 | 2007年 | 闽教高[2007]122号 | 2007年10月17日 |
机械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张 翔 | 省级 | 2007年 | 闽教高[2007]122号 | 2007年10月17日 |
生物安全专业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 | 谢联辉 | 省级 | 2007年 | 闽教高[2007]122号 | 2007年10月17日 |
食品科学与质量安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宋洪波 | 省级 | 2007年 | 闽教高[2007]122号 | 2007年10月17日 |
交通运输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 | 邱荣祖 | 省级 | 2007年 | 闽教高[2007]122号 | 2007年10月17日 |
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吴 刚 | 省级 | 2007年 | 闽教高[2007]122号 | 2007年10月17日 |
海峡西岸生物类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实验区 | 林文雄 | 省级 | 2008年 | 闽教高[2009]57号 | 2009年5月7日 |
农林院校交通土建大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 | 张正雄 | 省级 | 2008年 | 闽教高[2009]57号 | 2009年5月7日 |
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黄一帆 | 省级 | 2008年 | 闽教高[2009]57号 | 2009年5月7日 |
生态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洪 伟 | 省级 | 2008年 | 闽教高[2009]57号 | 2009年5月7日 |
三面向植物保护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吴祖建 | 省级 | 2009年 | 闽教高[2010]7号 | 2010年1月29日 |
林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林思祖 | 省级 | 2009年 | 闽教高[2010]7号 | 2010年1月29日 |
海峡两岸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合作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许文兴 | 省级 | 2009年 | 闽教高[2010]7号 | 2010年1月29日 |
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郑郁善 | 省级 | 2009年 | 闽教高[2010]7号 | 2010年1月29日 |
海西经济区复合应用型畜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张文昌 | 省级 | 2009年 | 闽教高[2010]7号 | 2010年1月29日 |
以职业经理人为导向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陈秋华 | 省级 | 2010年 | 闽教高[2010]95号 | 2010年8月10日 |
轻化工类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陈礼辉 | 省级 | 2011年 | 闽教高[2011]69号 | 2011年7月20日 |
项目名称 | 项目负责人 | 级别 | 评上年份 | 批准文号 | 批准时间 |
---|---|---|---|---|---|
植物病理学教学团队 | 谢联辉 | 国家级 | 2009年 | 教高函[2009]18号 | 2009年8月26日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团队 | 郑传芳 | 国家级 | 2010年 | 教高函[2010]12号 | 2010年7月12日 |
植物病理学教学团队 | 谢联辉 | 省级 | 2007年 | 闽教高[2007]118号 | 2007年10月8日 |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学团队 | 郑传芳 | 省级 | 2007年 | 闽教高[2007]118号 | 2007年10月8日 |
国家理科基地生物学教学团队 | 林文雄 | 省级 | 2007年 | 闽教高[2007]118号 | 2007年10月8日 |
森林生态学科教学团队 | 洪 伟 | 省级 | 2008年 | 闽教高[2008]68号 | 2008年6月27日 |
林业经济管理教学团队 | 张春霞 | 省级 | 2008年 | 闽教高[2008]68号 | 2008年6月27日 |
生态学教学团队 | 林文雄 | 省级 | 2009年 | 闽教高[2009]84号 | 2009年6月23日 |
临床兽医学教学团队 | 黄一帆 | 省级 | 2009年 | 闽教高[2009]84号 | 2009年6月23日 |
森林工程学科教学团队 | 周新年 | 省级 | 2010年 | 闽教高[2010]35号 | 2010年4月6日 |
农业资源与环境教学团队 | 王果 | 省级 | 2011年 | 闽教高〔2011〕69号 | 2011年7月20日 |
项目名称 | 项目负责人 | 级别 | 评上年份 | 批准文号 | 批准时间 |
---|---|---|---|---|---|
农业生态学 | 王松良 | 国家级 | 2009年 | 教高函[2009]19号 | 2009年8月18日 |
项目名称 | 项目负责人 | 项目组成员 | 指导教师 | 级别 |
---|---|---|---|---|
环保新剂型毒死蜱水乳剂的研制 | 林艺冰 | 钟秀聪、陈丽辉 | 吴刚 | 国家级 |
超声波强化提取和微波辅助萃取余甘多糖工艺及余甘多糖单糖组成的研究 | 王曾金 | 李爱娟、黄婷婷 | 吴少华 | 国家级 |
胁迫条件下不同化感型杉木无性系根系分泌物变化及其化感效应 | 程昭华 | 张玫瑰、官声镐 | 林思祖 | 国家级 |
基于“光谱-纹理”特征的遥感影像数据挖掘研究 | 罗旌强 | 张碧珠 | 刘健 | 国家级 |
RNAi结合SSH研究LSi1基因对水稻UV-B抗性的分子调控 | 王清水 | 余彦、王加彬 | 林文雄 | 国家级 |
苏云金杆菌对有机磷农药的降解及其降解机理研究 | 陈忍 | 李明伟、翁林捷 | 关雄 | 国家级 |
锈毛莓化学成分及药效学初步研究 | 杨晨星 | 黄清铧、马起铝 | 魏道智 | 国家级 |
砷氧化菌多样性分析和新菌分离鉴定 | 陈荣山 | 刘长辉、宋凤琴 | 何海斌 | 国家级 |
副溶血弧菌不耐热溶血毒素单链抗体的制备及其快速检测试剂盒的研制 | 马燕玲 | 蒋丽滨、王娟 | 汪世华 | 国家级 |
超市饮料中Bt的筛选及分析 | 关怡 | 陈奕鸿 | 黄志鹏 | 国家级 |
促卵泡素免疫组化定位及其转运模型的研究 | 林丽花 | 林欣、余振振 | 刘庆华 | 国家级 |
茶园主要农药残留及转移规律研究 | 燕少刚 | 余兰贵、吕秋莲 | 王果 | 国家级 |
膜系统区室化功能丧失在龙眼果皮褐变发生中的作用 | 陈梦茵 | 刘华平 | 林河通 | 国家级 |
改性造纸白泥/PVC复合材料的研发 | 陈海祥 | 庄卫鹏、游理钦 | 陈礼辉 | 国家级 |
低温固化酚醛树脂胶的研制 | 苏俊杰 | 温晓芸、李绍婷 | 林巧佳 | 国家级 |
基于ARM10的嵌入式远程智能家居管理平台 | 卢健 | 田士民 | 詹仕华 | 国家级 |
车用空调混合式直流无刷鼓风机的振动测试与减振 | 张守宇 | 黄坚、邱孝聪 | 张翔 | 国家级 |
小型整体式动平衡机的研制 | 陈晓亮 | 姚振华 | 胡冰乐 | 国家级 |
吊装索道设计和安装架设创新技术研究 | 林燕紫 | 朱丁强、林艺君 | 周新年 | 国家级 |
福建水稻、茶叶科技进步贡献率比较实验 | 林丹 | 陈彬彬 | 郑逸芳 | 国家级 |
紫苏修复土壤重金属镉污染的生理生化基础研究 | 谢惠玲 | 张凤英、陈爱萍 | 林瑞余 | 国家级 |
稻瘟病菌MGG_03356.6基因的功能分析 | 陈键 | 赖燕玲、吴方斌 | 鲁国东 | 国家级 |
蜡蚧轮枝菌新剂型创制及其对茶假眼小绿叶蝉的生物控制作用 | 曾婷英 | 王宇芳、陈慧龙 | 王联德 | 国家级 |
茅膏菜组织培养及其药用成分分析 | 赖恭梯 | 刘海林、郭梽超 | 赖钟雄 | 国家级 |
珍稀濒危植物长苞铁杉林倒木分解对森林更新的生态影响研究 | 叶贤双 | 王磊 | 何东进 | 国家级 |
“基于片层-面向类”的高分辨率影像马尾松毛虫害信息提取研究 | 谢舒菁 | 李秀平 | 陈平留 | 国家级 |
WRKY转录因子调控水稻化感潜力研究 | 李清茂 | 叶长亮、林芸青 | 林文雄 | 国家级 |
T-2毒素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作用的初步研究 | 吴惠琛 | 温春芳、林辉 | 汪世华 | 国家级 |
高温胁迫下水稻差异蛋白质及其磷酸化修饰的作用机理研究 | 周杰超 | 陈其忠、谢基雄 | 何华勤 | 国家级 |
苏云金芽孢杆菌几丁质酶定点突变研究 | 林菲菲 | 陈奕鸿、黄颖 | 关雄 | 国家级 |
真姬菇育种中漆酶转化体系的建立及遗传稳定性分析 | 肖雅敏 | 余玲 黄龙海 | 胡开辉 | 国家级 |
激活水稻抗病的PAMP和小分子化合物高通量筛选体系的创建 | 方开星 | 黄雪盈、谢志雄 | 何水林 | 国家级 |
中草药对罗非鱼免疫作用影响的研究 | 李辉选 | 姚华阳 | 王寿昆 | 国家级 |
球兰叶有效成分分离与药理作用研究 | 刘景乐 | 黄少君、张蓉 | 黄志坚 | 国家级 |
创新型双功能负载“主线过滤消毒”介质SMZ/ZVI的研制 | 苏海林 | 钟锦芳、游清森 | 郑耀通 | 国家级 |
福州市城郊大气中有机氯农药和多环芳烃时空分布和来源解析 | 檀剑锋 | 包蔡平、杨雯清 | 王果 | 国家级 |
炭/陶介孔复合材料及其除氟性能研究 | 包宇辰 | 张丽蓉、吴冠群 | 黄彪 | 国家级 |
基于ARM9的DVR&DPS导航仪 | 刘瑜 | 周艺辉 | 詹仕华 | 国家级 |
镀锌板表面缺陷实时监控系统设计与开发 | 林加宝 | 王庆荣 | 程丽 | 国家级 |
福州地区常见发声昆虫的声纹分析 | 高山岩 | 卢芳榕 | 王长缨 | 国家级 |
交通路口红绿信号灯的模糊仿真控制 | 施志楷 | 张小荣 | 吴卢荣 | 国家级 |
基于嵌入式平台的探笋仪器研究 | 林文辉 | 陈英雄 | 林建 | 国家级 |
太阳能果树修枝剪 | 陈杰 | 吕剑锋、陈伟武 | 方文熙 | 国家级 |
小区智能无线道闸系统 | 陈宇航 | 林鹭辉 | 胡冰乐 | 国家级 |
基于GPRS MODEM实验室应急预案与报警系统的研发 | 李琳 | 邱国悦 | 张正雄 | 国家级 |
返乡农民工就业适应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模型分析 | 柯振发 | 陈熠、李玉明 | 徐学荣 | 国家级 |
论集体林权改革对村治民主的影响—以邵武市林权改革为例 | 曾燕玲 | 艾小芳、李洋 | 王文烂 | 国家级 |
闽台农业科技合作项目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黄小宝 | 张立婷 | 庄佩芬 | 国家级 |
基于新农村建设的人力资源开发模式创新研究 | 傅淋华 | 张泽兴、林丽梅 | 许文兴 | 国家级 |
大学生合作能力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研究 | 黄凤稀 | 曾梦岚 | 郑庆昌 | 国家级 |
脱落酸(ABA)调控水稻籽粒灌浆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 林登贵 | 陈军、陈玉虾 | 陈冬梅 | 国家级 |
淡紫拟青霉不同类型孢子对南方根结线虫卵的寄生性及耐贮性研究 | 许斌 | 张建昌 | 肖 顺 | 国家级 |
防治假眼小绿叶蝉的丝孢类生防真菌筛选及其在有机茶园中的应用研究 | 田麟 | 朱建西 | 王联德 | 国家级 |
余甘多糖纯化工艺及抗氧化生物活性研究 | 余雪芳 | 乐雅倩 | 吴少华 | 国家级 |
戴云山黄山松林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 吴晓艺 | 黄立逸 | 郑世群 | 国家级 |
基于“土壤—景观”理论与FCM的土层厚度模拟 | 邹沐颖 | 王佳 | 江希钿 | 国家级 |
闽东滨海典型湿地类型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异特征及其生态风险评价 | 陈志文 | 黄鹏 | 何东进 | 国家级 |
不同化感潜力水稻的PAL基因家族及表达分析 | 罗美蓉 | 杨丽专.林亿 | 林文雄 | 国家级 |
化感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特性分析 | 张 奇 | 沈惠福 | 何海斌 | 国家级 |
秋茄根系抗镉关键蛋白功能及其作用网络的研究 | 林小敏 | 游翔 | 陈伟 | 国家级 |
副溶血弧菌耐热溶血毒素新型基因工程抗体制备及细胞免疫定位研究 | 王松法 | 林洪聪、王弘杰 | 汪世华 | 国家级 |
化感小麦化感物质组成动态分析及其氮素营养调控 | 叶仁杰 | 陈艳玲 | 林瑞余 | 国家级 |
γ-氨基丁酸的乳杆菌富集技术研究 | 李彩娟 | 廖周华、谢长海 | 肖美秀 | 国家级 |
环境中降解甾类有机污染物细菌的分离及其特性分析 | 彭康 | 陈璐珊 | 潘大仁 | 国家级 |
盐度胁迫下暗纹东方鲀渗透调节的基因表达谱研究 | 林珍 | 林莉 | 严美姣 | 国家级 |
牛MYOD家族基因的表达及遗传效应分析 | 郑澍楷 | 徐智洪 | 梁学武 | 国家级 |
克隆小鼠胎盘发育相关miRNA的筛选及功能分析 | 陈俊杰 | 雷可文、姜发彬 | 张文昌 | 国家级 |
一株蜜蜂球囊菌拮抗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抑菌效能的研究 | 洪双燕 | 齐香凤 | 李江红 | 国家级 |
烤烟品种对可溶性有机氮吸收及其差异研究 | 黄沐亮 | 阙辰月 | 周碧青 | 国家级 |
基于复合因子元胞自动机的城市发展用地格局演变模拟技术研究 | 范侃 | 余榕钦、罗宏晖 | 唐南奇 | 国家级 |
复合指纹法溯源分析花岗岩区崩岗侵蚀产沙 | 杨捷 | 张珊珊 | 葛宏力 | 国家级 |
应用稳定同位素研究有机物输入对杉木林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 丘先腾 | 潘志荣 | 毛艳玲 | 国家级 |
魔芋葡甘聚糖分子链段螺旋构象与功能活性相关性研究 | 王志江 | 黄水华 | 庞杰 | 国家级 |
导致采后龙眼败坏的焦腐病菌产细胞壁降解酶及其致病机理研究 | 林远芳 | 林福兴 | 林河通 | 国家级 |
碳酸钙和PP/PE树脂共混改性生产高档彩色印刷纸的研发 | 李加鉴 | 柯佳杭、杨节敬 | 陈礼辉 | 国家级 |
福红系红麻纤维的利用研究 | 黄清水 | 黄泽清、林清亮 | 陈学榕 | 国家级 |
环保型豆胶在人造板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 王云霞 | 王辉旺、叶静思 | 林巧佳 | 国家级 |
?交通信号灯智能控制器的研制 | 蔡燕儒 | 吕梓阳 | 陈绩馨 | 国家级 |
基于GPRS的远程防火防盗监控系统 | 谢昆明 | 张炳贤 | 程丽 | 国家级 |
Voronoi图并行算法的任务优化 | 戴惠香 | 朱智佳 | 王长缨 | 国家级 |
基于混合模式识别的手写公式识别 | 曾超然 | 陈高烨 | 翁宜慧 | 国家级 |
基于以太阳能为动力源的提水蓄水系统 | 严文颖 | 张龙水、黄超强 | 何成金 | 国家级 |
新型盘式电机定转子铁芯冲卷设备的研制 | 高锦森 | 林庆龙、陈锦燕 | 陈学永 | 国家级 |
抢险救灾应急遥控索道的遥控系统研发创新实验 | 黄世周 | 林拥军、 黄伟彬 | 周新年 | 国家级 |
福建省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意愿调查研究 | 黄慧云 | 曹青青 | 陈钦 | 国家级 |
新一轮林改后消耗性林木资产的会计确认与计量分析 --以福建省为例 | 杨琼英 | 蓝秋燕 、修润森 | 魏远竹 | 国家级 |
农民工收入对其消费及其消费结构的影响 | 李杰 | 雷小燕 | 赵建仓 | 国家级 |
新农村财务公开村民满意度的调查与思考——基于莆田农村的调查 | 陈火灿 | 张红 | 黄怡 | 国家级 |
农业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 | 鞠宁霞 | 刘琼 | 李秀珠 | 国家级 |
闽台农业人力资源合作与交流 | 刘芳芳 | 方红萍 | 许文兴 | 国家级 |
折叠 对外交流
学校是教育部中国政府留学生奖学金接受院校,有美国、加拿大、苏丹、泰国等六大洲49个国家的来华留学生在校学习、研究。与加拿大戴尔豪斯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等世界名校联合举办4个本科专业教育项目,居福建省高校首位;与南非德班理工大学合作共建了全球第二所农业特色孔子学院。学校率先对台湾开展单独招生,与台湾中兴大学、台湾海洋大学等举办6个闽台人才联合培养项目,是福建省高校与台湾“一流顶尖大学计划”高校合作办学的第一家。
折叠 编辑本段 学术研究
折叠 科研成果
2010年,学校共有575项科研项目获准立项,立项总经费10840.58万元,其中纵向项目经费9460万元,占87.27%,国家级项目经费7737.88万元,占71.38%;全年共完成下达经费十七批次850项,累计下达到位经费13143万元,加上其它项目的科技经费,年度实际到位经费16179万元。学校主持完成的“细菌农药新资源及产业化新技术新工艺研究”获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有14项成果进入福建省科技奖奖励公示,其中2项进入一等奖答辩。鉴定(评审)科研成果46项,通过省级审定植物新品种4个、认定植物新品种4个,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授权2个。
2011年学校获批科研立项326项(不包括横向项目),累计立项科研经费10152.49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82项,合计立项经费6672.79万元,占科研立项总经费的66%,年度科研到位经费8320万元,年科研立项经费连续第四年突破亿元大关。学校主持完成的“十字花科蔬菜主要害虫灾变机理及其持续控制关键技术”获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此外,有15项成果进入福建省科技奖奖励公示,其中8项进入二等奖以上答辩;4项成果获省第九届社科优秀成果奖,其中一等1项、二等2项、三等1项。鉴定(评审)科研成果35项,通过省级审定植物新品种4个、认定植物新品种4个,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授权2个。
据2014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率先在福建省属高校中承担国家“973”项目,率先在福建省属高校中取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每年承担各类科研项目400多项,经费达2.2亿多元,其中国家级项目数量和资助经费均超过60%,在甘蔗、蜂学、麻类、生物农药、杉木等研究领域形成独特优势;先后有672项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优秀社科成果奖,其中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28项(主持8项)。《大学》杂志发布的《2007中国高校科技贡献力排行榜》,福建农林大学科技贡献力居全国高校第39位,与福州大学并列福建省属高校第1位,在福建省仅次于厦门大学。
2013年1月11日下午,由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尤民生主持、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共同完成、英国剑桥大学等多家单位参与的小菜蛾基因组研究成果——“小菜蛾杂合基因组揭示昆虫的植食性和解毒能力”将于2013年1月13日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自然·遗传学》上发表。福建农林大学小菜蛾基因组的破译,宣告世界上首个鳞翅目昆虫原始类型基因组的完成,同时也是第一个世界性鳞翅目害虫的基因组的完成。
在全球率先破译小菜蛾基因组、菠萝基因组、龙眼基因组,世界首次解析植物蓝光受体原初光反应的分子机制,相关成果在《Nature》、《Science》、《Cell》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获得国家发明奖特等奖、国家发明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国家科学技术三大奖33项,其中主持获得国家科技奖9项,位居福建省属高校首位。[5]
折叠 科研机构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科技部 |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 |
天然生物毒素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 国家发改委 |
菌草综合开发利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福建) | 国家发改委 |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 |
国家甘蔗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 农业部 |
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 | |
生物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教育部 |
作物遗传育种与综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教育部 |
蜂产品加工与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教育部 |
国家林业局杉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国家林业局 |
农业部福建甘蔗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 农业部 |
农业部闽台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 | 农业部 |
农业部东南黄红麻科学观测实验站 | 农业部 |
农业部福建蜜蜂生物学科学观测实验站 | 农业部 |
福建省尤溪县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 | 农业部 |
部级检验测试中心 | |
农业部甘蔗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 农业部 |
国家农作物品种改良中心、分中心 | |
国家糖料作物改良中心福州甘蔗分中心 | 农业部 |
国家食用菌品种改良中心福建分中心 | 农业部 |
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分中心 | |
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蔬菜)专业分中心 | 农业部 |
部级研究基地 | |
南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研究基地 | 国家林业局 |
国际合作、闽台交流基地 | |
联合国(中国)实蝇防控研究中心 | 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联合司 |
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科技部 |
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合作基地(成员单位) | 科技部 |
农业部海峡两岸农业技术合作中心 | 农业部 |
台湾农民创业园科技服务中心 | 国台办 |
省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实验室) | |
福建省昆虫生态学重点实验室 | 省科技厅 |
福建省植物病毒学重点实验室 | 省科技厅 |
福建省作物分子与细胞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 省科技厅 |
福建省农业生态过程与安全监控重点实验室 | 省科技厅 |
福建省特种淀粉品质科学与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 | 省科技厅 |
福建省资源环境监测与可持续经营利用重点实验室 | 省科技厅 |
福建省病原真菌与真菌毒素重点实验室 | 省科技厅 |
福建省菌草科学实验室 | 省科技厅 |
福建省植物病毒工程研究中心 | 省发改委 |
福建省菌草生物工程研究中心 | 省发改委 |
福建省天然生物毒素工程实验室 | 省发改委 |
福建省动物药物工程实验室 | 省发改委 |
福建省亚热带果蔬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省科技厅 |
福建省生物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省科技厅 |
福建省南方森林资源与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省科技厅 |
福建省中药材GAP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省科技厅 |
福建省蜂产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省科技厅 |
福建省特种作物育种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省科技厅 |
福建省杉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省科技厅 |
福建省甘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省科技厅 |
福建省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省科技厅 |
福建省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省科技厅 |
福建省油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省科技厅 |
海西工业技术研究院农产品加工与食品安全工程技术中心 | 省科技厅 |
省级调研基地 | |
福建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调研基地(邵武市) | 省社科联 |
福建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调研基地(上杭县)(2003-2007) | 省社科联 |
省级研究开发基地(平台) | |
福建省农副产品保鲜技术开发基地 | 省经贸委 |
福建省植物资源化学与材料技术开发基地 | 省经贸委 |
福建省菌草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 省发改委 |
福建杉木研究中心 | 省科技厅 |
福建省亚热带果树及特种经济作物种质资源共享平台 | 省科技厅 |
福建省农产品安全研究平台 | 省科技厅 |
福建省闽台果树种质试管苗库 | 省科技厅 |
福建省食用菌种质资源科技共享平台 | 省科技厅 |
福建省南方麻类种质资源共享平台 | 省科技厅 |
福建省软科学研究基地(福建农林大学) | 省科技厅 |
福建省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 | 省科技厅 |
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人文社科基地 | |
病毒工程与病原生物学福建省高校重点(开放)实验室 | 省教育厅 |
作物应用遗传学福建省高校重点(开放)实验室 | 省教育厅 |
福建省高校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 省教育厅 |
福建省高校生物多样性与农业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 | 省教育厅 |
福建省高校森林生态系统过程与经营重点实验室 | 省教育厅 |
福建省高校作物生态与分子生理学重点实验室 | 省教育厅 |
福建省高校植物病原真菌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 | 省教育厅 |
福建省高校林木逆境生理生态及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 省教育厅 |
福建省高校风景园林重点实验室 | 省教育厅 |
福建省高校中西兽医结合与动物保健重点实验室 | 省教育厅 |
福建省高校生态与资源统计重点实验室 | 省教育厅 |
南方水土保持研究院 | 省教育厅 |
福建省高校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海峡新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 省教育厅 |
福建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农村区域竞争力研究中心 | 省教育厅 |
福建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区域特色发展研究中心 | 省教育厅[2] |
折叠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16年12月31日,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含期刊装订本)总量达246.29万册,其中,中文图书216.86万册、中文报刊(装订本)16.56万册、外文图书8.49万册、外文报刊(装订本)4.36万册。通过图书馆主页“福州地区大学城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平台”(Fulink)可以共享福州地区大学新校区8所高校的电子资源和全国700多家图书馆各类资源。同时还可以通过访问“Dialog国际联机检索系统”在线检索Dialog中的600多个数据库。
图书馆初步形成了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共存、实体馆藏与虚拟馆藏结合、单馆保障与多馆互借与传递相结合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2013年新增中文数据库6种,外文数据库1种(ProQuest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拥有Science和Nature等14种电子期刊,拥有CNKI、万方、维普、台湾资讯数据库、SCI、SpringerLink等中外文数据库65个(其中外文数据库27个),电子图书104.9万册。
- 学报期刊
学校主要出版有《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林学院学报》、《生物安全学报》、《林业经济问题》、《亚热带农业研究》、《武夷科学》7种学术期刊。
折叠 交流合作
- 学术交流
学校先后承办了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海峡两岸生命科学发展论坛”之“农业分会”、2010年福建省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中国养蜂学会蜜蜂饲养管理专业委员会第15次学术会议暨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饲养与机具功能研究室第2次会议、2010年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术会议会、中国林学会树木学分会第十五届年会、全国高校农村区域发展专业2010年会、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国际黄麻组织第11次专业咨询委员会及麻类制品展示会、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2011年第三届全国植物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大会;举办了“福州国际植物病理学论坛:病原菌群体遗传学和进化生物学”学术研讨会、闽台现代农业合作交流研讨会、福建森林经理研讨会、海峡两岸森林培育高峰论坛等学术研讨会。
2010年,学校策划举办了农口单位领导讲学专场,邀请了省农科院院长刘波研究员等专家到校讲学报告,共邀请了来自国(境)内外81位专家,举办了84场校级学术报告。其中:国(境)内48位专家做了48场学术报告,台湾、香港地区专家10人,做了9场学术报告;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国家的专家23人,做了25场学术报告。2011年,学校共邀请了来自国(境)内外87位专家,举办了85场校级学术报告。其中国(境)内的专家做了54场学术报告,台湾、香港地区专家做了9场学术报告;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国家的专家做了24场学术报告。
- 对外支援
2011年,“援卢旺达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通过验收并移交受援国。举办了两期发展中国家菌草技术培训班和一期发展中国家农业产业发展官员研修班,共有来自36个国家的110名培训班学员参加培训和研修。举办了“2011年菌草产业发展战略与国际合作研讨会”,有来自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卢旺达、斐济等10个国家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以及来自福建省菌草产业试点县的各有关负责人、专家服务团成员、福建省菌草开发工程协会常务理事等300多人参加。
- 产研合作
2010年,福建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等省厅部门先后在学校海峡创业育成中心召开了多场产学研沙龙,共有来自部分省属高校、在闽台企、企业等近百个单位的100多位专家、企业家参加。还举办了福建省高校产学研结合研讨会,有省主管理部门、省各高校从事产学研工作管理和产业发展工作的专家和管理人员参加;并举办了福建省菌草产业与技术推广茶话会、动物药物与产品安全茶话会,60多家相关企业代表与会。
中心还举办了台湾学籍企业家对接府谈会,加强了与台湾企业的协作;对首批入驻的企业进行重点扶持,为辅导专家安排辅导活动经费10万元;中心辅导专家团队经常性深入三明佳盛木业有限公司、福建蓝湖集团、闽清丰达生态农业大观园有限公司等十几家进驻企业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服务工作120多场次。
2011年,学校组织“6·18”、农(花)博会、林博会和茶博会等四大博览会的参展工作,积极展示和推介我校的优秀科技成果;在本届6.18上实现对接项目409项,总投资45.03亿元(其中合同232项,总投资29.01亿元;协议177项,总投资16.02亿元),对接资助转化数连续第九年居所有参会高校和科研院所第一;有27家企业入驻“海峡创业育成中心”。组织专家赴平潭、长汀调研;参与助推政和县经济倍增计划;与西藏林芝地区签订合作协议,组织专家赴林芝调研,菌草项目已启动实施;与连城、浦城、尤溪等县签订校地合作协议;举办了菌草技术新疆昌吉州骨干培训班、西藏林芝地区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培训班和新疆昌吉州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培训班、农业系统干部培训班等,共培训学员200多名。有10多项软科学研究成果获省政府及相关部门决策采用。2014年,海峡创业育成中心获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折叠 编辑本段 文化传统
折叠 学校标识
- 校徽含义
标志主体以和平鸽与树枝的造型为结合体,树技由“F”变化而来,而和平鸽则由“J”和“U”变化而来。标志造型优雅,含义内敛,视觉通畅,于平稳中表现主题, 标志外圈与内核底为绿色,内核外圈为黄色,文字为黑色。
折叠 社团组织
- 福建农林大学学生委员会
福建农林大学学生委员会是在学校党委直接领导下并在校团委具体指导下的群众性学生组织,是学校学生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最高权利执行机构,实行主席团负责制。校学生会以主席团为核心,下设办公室、记者团、宣传部、外联部、体育部、女生部、学习部、信息部、文艺部、勤工权益部、心理健康发展部、大学生科技协会、大学生自律委员会、校纠察大队、国旗护卫队、青年志愿者协会、就业服务部、膳食管理委员会、创业部、实践部。同时配合校团委具体指导南平校区学生会、校大学生社团联合会、校青年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会、校大学生艺术团、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等校级学生组织的日常工作。
- 福建农林大学红十字会
福建农林大学红十字会成立于2002年6月,校红十字工作在福建省高校中率先在全省高校举办初级救护技能培训班;率先在全省高校开展红十字主题社会实践活动;率先在全省高校成立红十字志愿者服务队;率先在榕城高校创建红十字博爱超市。
折叠 编辑本段 校园环境
学校东临闽江,西临乌龙江,南倚妙峰山,北靠淮安山,校园三面被繁茂的山林所环绕,形成开口向西的马蹄形丘陵谷地,全年气候冬短夏长,温暖湿润,有利于各类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学校建有有芒果路、紫荆路、荔枝路、白玉兰路、龙眼路等。在学校的湖中有一个面积不到10平方米的小岛上,岛上有一株30多年树龄的南洋楹,在树上经常停着苍鹭、白鹭、红骨顶、白骨顶等鸟类。
学校在校园建设时,提出建设生态型校园,并决定建设了一个恢复性湿地公园,成就了福建省内高校唯一的湿地景观。公园不但为水生动植物提供了优良的生存场所,也为多种野生动物,特别是水禽提供了栖息、迁徙、越冬和繁殖场所。同时湿地公园还具有蓄洪防旱,调节学校及周边地区的气候,降解污染和净化水质的强大功能。
福建农林大学宣传部部长叶飞霞说:“我们都是被鸟鸣给叫醒的。”学校的自然绿地在整个生态校园的绿地系统中占主导地位,南、北两大山林形成的绿色屏障,为各种鸟类的栖息与迁移候鸟的落脚定居提供良好的环境。2003年,福建农林大学通过“绿色学校”的评估; 2007年获得“省级绿化模范单位”称号。
- 中华名特优植物园
“中华名特优植物园”,占地面积7万多平方米,模拟中国行政地图并按省划分为34个园,每个园分别种植该省在南方能正常生长的名特优植物、名特优花卉和名特优中草药等。每一种植物都附上相应的说明牌,注明学名、分类,并介绍其“名、特、优”的性状和功能。如“福建园”的高Z红豆杉,其紫杉醇含量是一般红豆杉的13倍;高T白茶,可使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干扰素分泌量增加5倍;高P葡萄,其抗氧化、抗衰老的原花青素含量是普通葡萄的98.9倍等。
- 观音湖
明末到大清到民国关于观音湖的记载都只有南池或半月池的名字。该水域原为乌龙江的内弯河,亦曾是贮木场。河水随江水涨落,河面十分广阔,东起体育场,西至作物学院,北起主楼前广场,南至下安村边,均为河水涨落之点。从瑞亭岑(映辉楼边的山口)下来有一条可供双人行走的石板小路穿过该湖中央,在原行政楼北边有一石拱桥,为科贡和西边村民往来通道。
- 沙滩主题公园
沙滩主题公园位于福州三环路西北段、福建农林大学西门外的乌龙江边,该公园分为休闲区、沙滩区、戏水区和游乐区。其中,休闲区绿树茵茵,繁花似锦,三角梅、百日草、矮牵牛等花草争奇斗艳。绿地下面,一排排的柳树植根于木栈道边,木栈道被贴心地设置了不同的高度,方便游人观赏。沙滩区面积为4万平方米,是福州面积最大的沙滩,沙子来自闽江。为了营造“水清沙白”的感觉,园林局在这一分区种植了不少棕榈科的植物,还建有热带风格的凉亭和摇椅供市民游玩。此外,在沙滩区设置运动项目配套设施,方便市民进行沙滩排球等运动。该公园被福州当地媒体称为“最美沙滩”。
折叠 编辑本段 学校领导
折叠 现任领导
折叠 历任领导
姓名 | 校名 | 职务 | 任职时间 |
---|---|---|---|
江一真 | 福建农学院 | 院长 | 1952.08-1956.10 |
郭述尧 | 福建农学院 | 院长 | 1956.10-1956.12 |
李来荣 | 福建农学院 | 院长 | 1956.12-1968.12 |
许亚 | 福建林学院 | 院长 | 1958.08-1969.06 |
张格心 | 原福建农林大学 | 筹备领导小组组长 | 1972.03-1974.08 |
杨浩林 | 福建农学院 | 院长 | 1978.06-1983.12 |
吴中孚 | 福建农学院 | 院长 | 1983.12-1990.04 |
韩向阳 | 福建林学院 | 副院长(主持工作) | 1978.03-1979.10 |
罗少锋 | 福建林学院 | 院长 | 1979.11-1984.02 |
俞新妥 | 福建林学院 | 院长 | 1984.02-1987.11 |
陈启锋 | 福建农学院 | 副院长(主持工作) | 1990.04-1990.09 |
吕柳新 | 福建农学院 | 副院长(主持工作) | 1990.09-1992.05 |
吕柳新 | 福建农学院/福建农业大学 | 院长/校长 | 1992.05-1994.02/1994.02-1998.08 |
张建国(山东) | 福建林学院 | 院长 | 1987.11-1995.12 |
洪伟 | 福建林学院 | 院长 | 1995.12-2000.10 |
郑金贵 | 福建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 | 校长 | 1998.08-2000.10/2000.10-2010.12[4] |
折叠 编辑本段 知名校友
◎郑作新、唐崇惕、余松烈、谢联辉:4位校友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梁劬、宋涛:先后被遴选为中国常驻联合国粮农组织代表、国际原子能机构联合司司长、中国驻圭 亚那合作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
◎张健保:香港发明家协会主席;
◎吴振铎:台湾茶艺协会理事长,被誉为台湾茶叶之父;
◎贡谷绅:台湾中兴大学第6任校长;
◎颜禧强:美国最大的帽品供应商、香港飞达公司董事长;
◎高益槐:新西兰皇家科学院首席科学家;
◎谢华安:校友在该校学习进修期间,刻苦努力,成为世界杰出的杂交水稻育种家,选育的“汕优63”累计增 产1500多亿斤。
◎杨仁崔:学校的知名骨干精英教授。
◎王幼辉、周时昌校友等16位省级领导,梁田庚、范仁善校友等300多位厅局级领导活跃在农业部、外交部、林业部(局)、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院、福建省、河北省、湖南省等政坛,辛辛苦苦造福一方,勤勤恳恳为民谋利;
◎杨金发:1999年毕业的青年才俊,任总资产100多亿的超大现代农业集团的副总裁;
◎傅芬芳:2003年毕业的年轻女杰,任亚洲最大的肉鸡生产加工企业圣农集团的副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