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剧情简介
开国大典1949年 1月 28日,中国共产党取得了三大战役的胜利,毛泽东等领导人与西柏坡的群众一起欢庆胜利。而在南京,蒋介石发布了新年文告,李宗仁成为代总统。北平和平解放 ,蒋介石黯然下野,离开南京。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举行,我党中央机关搬到北平,周恩来代表中共,张治中代表国民党进行谈判,进展甚微,最后破裂。毛泽东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百万雄师下江南,解放南京,邓小平和陈毅制定了《入城守则》。蒋介石最后一次拜别蒋母墓,悄然离开大陆。毛泽东进入北平后,积极筹备开国大典的各项准备工作。9月 30日,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天安门广场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10月1日下午 3点,毛泽东登上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历史上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1]
折叠 演职员表
折叠 演员表
角色 | 演员 | 备注 |
---|---|---|
毛泽东 | 古月 | 中共中央军委主席 |
蒋介石 | 孙飞虎 | 中华民国总统,国民党总裁 |
周恩来 | 黄凯 | 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总理 |
李宗仁 | 邵宏来 | 中华民国副总统 |
朱德 | 刘怀正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
刘少奇 | 郭法曾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
任弼时 | 路希 |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 |
张治中 | 智一桐 | 中华民国教育部部长 |
陈毅 | 刘锡田 | 第三野战军司令员 |
邓小平 | 卢 奇 | 第二野战军政委 |
刘伯承 | 傅学诚 | 第二野战军司令员 |
粟裕 | 祝普恭 | 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 |
汤恩伯 | 叶庆林 | 京沪杭警备总司令 |
宋庆龄 | 肖慧芳 | 孙中山的夫人 |
彭德怀 | 丁笑宜 | 第一野战军司令员 |
林彪 | 田甬 | 第四野战军司令员 |
叶剑英 | 林中华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 |
齐振云 | 朱德承 | —— |
蒋经国 | 陈国典 | 蒋介石长子 |
叶子龙 | 石维坚 | —— |
毛岸英 | 刘之冰 | 毛泽东的长子 |
米高扬 | 肖立昂 | —— |
江青 | 张安安 | 毛泽东第三任妻子 |
聂凤智 | 郭柏松 | 第三野战军第27军军长 |
顾祝同 | 鲍烈 | 中华民国国防部参谋总长 |
何应钦 | 陈学刚 | 中华民国国防部部长 |
白崇禧 | 陈继铭 | 华中军政公署长官 |
潘家鸣 | 邓颖超 | —— |
申云 | 廖梦醒 | —— |
马尔·丁斯 | 司徒雷登 | —— |
傅作义 | 张连伏 | —— |
李叔廉 | 张群 | —— |
维尔旦 | 蒋孝文 | —— |
程潜 | 黄小立 | —— |
毛人凤 | 刘龙 | —— |
张启德 | 章士钊 | —— |
张奕 | 屈武 | —— |
卞正威 | 俞济时 | —— |
刘厚同 | 蒋伯平 | —— |
星海 | 蒋方良 | —— |
邵力子 | 林农 | —— |
赵庆华 | 杜聿明 | —— |
折叠 职员表
折叠 角色介绍
古月 饰演 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在军事上指挥若定,在政治上深谋远虑。他乐观风趣、虚怀若谷,不仅具有共产党人大公无私的品德,又有着浓郁的中国式人情味。爱惜部下,宽容曾持不同政见的程潜、章士钊。同时也是一位和蔼可爱的严父。 | |
![]() | 孙飞虎 饰演 蒋介石 以君主自居,善于耍弄权术,随机应变、老谋深算、工于心计,在剪除异己时毫不留情,阴险歹毒,又擅于利用怀柔之策,恩威并施。尽管如此却无法阻挡历史的潮流,在即将退出历史舞台时,他心中充满无力挽狂澜的无可奈何和失落。同时,面对故土、亡母、儿孙时也有眷眷深情。 |
![]() | 刘锡田 饰演 陈毅 华东野战军司令员。他爱兵如子,但在南京总统府里违反军纪的官兵时,毫不留情地给予严厉批评,并与邓小平、利伯承等共同制定了进城条例,严整军纪。 |
![]() | 智一桐 饰演 张治中 为蒋介石谋划了一辈子,却深深体会到蒋当总统越久,越听不进他人之言。奉代总统李宗仁之命率代表团赴北平与中共进行和平谈判,和谈破裂后,他留在了北平,迎接新中国的诞生。在与毛泽东长谈时,他提出了肯切的建议, |
![]() | 郭法曾 饰演 刘少奇 中共中央副主席,和毛泽东一起致力于新中国的建设奠写物质和思想基础。当毛泽东断言新中国经济建设的速度将会相当快时,他当即提出毛泽东曾作出过中国还有百分之九左右的经济生活停留在古代的估计,冷静地提醒切不可发生“此一毛泽东反对彼一毛泽东”的事情。 |
![]() | 马尔·丁斯 饰演 司徒雷登 美国驻华大使,面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的攻势,他很明白中国共产党人将不会听命于任何人。为了保护美国在华利益,他大力支持李宗仁与中共和谈,争取划江而治。 |
角色介绍参考资料 [3]
折叠 精彩花絮
- 该片于1989年11月9日至1990年3月1日在香港上映,共113天,打破了《梁山伯与祝英台》连映107天的国产片在港上映记录 。[4]
- 该片在香港上映后,杜聿明的女婿杨振宁不但出钱买了一个拷贝,还邀请片中杜聿明的扮演者赵庆华去美国考察 。
折叠 获奖记录
获奖时间 | 获奖奖项 | 获奖方 | 备注 | |
---|---|---|---|---|
1990年 | 第1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 最佳故事片 | 《开国大典》 | 获奖 |
最佳导演 | 李前宽,肖桂云 | 获奖 | ||
最佳剪辑 | 吴方海 | 获奖 | ||
最佳编剧 | 张天民,张笑天,刘星,郭晨 | 获奖 | ||
最佳男配角 | 孙飞虎 | 获奖 | ||
最佳男主角 | 古月 | 提名 | ||
最佳录音 | 李振铎 | 提名 | ||
最佳化妆 | 郭珍,刘晓红 | 提名 | ||
第1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 最佳故事片 | 《开国大典》 | 获奖 | |
最佳男主角 | 古月 | 获奖 | ||
最佳男配角 | 孙飞虎 | 获奖 | ||
1989-1990年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影片奖 | 优秀故事片 | 《开国大典》 | 获奖 | |
第12届长影"小百花"奖 | 优秀故事片 | 《开国大典》 | 获奖 | |
优秀故事片男主角 | 古月 | 获奖 | ||
优秀故事片男配角 | 孙飞虎 | 获奖 | ||
优秀故事片编剧 | 张天民、张笑天、刘星、郭晨 | 获奖 | ||
优秀故事片导演 | 李前宽、肖桂云 | 获奖 |
折叠 影片制作
创作背景
编剧张笑天等人在创作之初感到最难把握的问题是如何协调宏观与微观的关系,因为开国大典前夕发生的任何一段历史都可以单独拿来拍一部片子。但是编剧们认为剧本不应该是编年史,也不是军教片或文献片。所以,他们决定把所有重大历史事件推到后景,只作为人物活动的舞台,影片的总体风格是从大处着眼,宏观上采用写意的手法,而在描写人物和细节时,采取工笔细描的手法 。[8]
折叠 发行信息
上映日期 | 国家地区 |
---|---|
1989年9月21日 | 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