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2022-03-11 01:10:12
添加义项
?
义项指多义词的不同概念,如李娜的义项:网球运动员、歌手等;非诚勿扰的义项:冯小刚执导电影、江苏卫视交友节目等。 查看详细规范>>
咸宜 这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中选择浏览(共5个义项):

咸宜 - 唐代柳宗元作品 免费编 修改义项名

所属类别 :
词条来自暂无分类
编辑分类

《咸宜》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政论文。在文中柳宗元继承了韩非"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的进步思想,通过历史的回顾和剖析,严厉驳斥了当时那种以门阀观念衡量人事成败的谬论,指出"兴王之臣"尽管出身低微,但怀瑾握瑜;"亡王之臣"虽然身居高位,却残民以逞。因此前者有所建树,后者遭受惩罚,都是理所当然的。全文语言以简驭繁,行文明快透彻,神完气足,精悍有力,首尾呼应,理酣意畅,充分体现了作者用笔之老练。

基本信息

  • 文学体裁

    散文

  • 作者

    柳宗元

折叠 编辑本段 作品原文

咸宜

兴王之臣,多起污贱,人曰"幸也";亡王之臣,多死寇盗,人曰"祸也"。余咸左定急强些乐引庆叶宜之。

当两汉氏之始,屠贩徒隶出以为公侯卿相,无他焉,彼固公侯卿相器也。遭时之非是以诎,独其始之不幸,非遭高、光而为幸也。汉、晋之末,公侯卿相劫戮困饿伏墙壁间以死,无他焉,彼固劫戮困饿器也。遭时之非是以出,独其始之幸,非遭卓、曜而为祸也。

彼困于昏乱,伏志气、屈身体,以下奴虏,平难泽物之德不施于人;一得适其傃,其进晚尔,而人犹幸之。彼伸于昏乱,抗志气,肆身体,以傲豪杰,残民兴乱之技行于天下;一得民月殖贵适其傃,其死后耳,而人犹祸之。悲夫!余是以咸宜千杨鲜之。

折叠 编辑本段 注释译文

折叠 词句注释

  1. 咸宜:都是理所当然的。咸:都,全。宜:恰当,合乎几穿将汉星缩基宗研工情理。
  2. 兴王之臣:辅助君主使王业兴盛的臣子。兴王:兴起王业。
  3. 污贱:卑贱,指社会地位低下。
  4. 幸:幸运。
  5. 亡王之臣:败坏君主使王业衰亡的臣子。
  6. 死寇盗:死于盗贼。寇盗:这里主要指那些叛乱的军阀。
  7. 祸:遭殃,倒测怕示老备方处其秋霉。
  8. 咸宜:认为……合乎情理,此处是意动用法。
  9. 两汉氏级增黄:指西汉、东汉。
  10. 屠贩徒隶:屠户、商贩和在监狱里服役的犯人。这里泛指出身卑贱的人。如辅助刘邦建立西汉的大臣萧何、曹参本是秦朝沛县的狱吏,大将樊哙本是杀狗的;辅助刘秀建立东汉的大司马吴汉原以贩马为业。
  11. 器:此处是人才、酸西列么保犯工类材料之意。
  12. 时之非:昏乱的时代。诎:通"屈",指被压抑。
  13. 独:只是。
  14. 高:指西汉高祖刘邦。观关领钟盟湖据错油光:指东汉光武帝刘秀
  15. 汉、晋:指东汉、西晋。
  16. 劫:劫持,绑架。戮(lù):杀戮。伏:藏匿。
  17. 出:出人头地。
  18. 卓:指东汉末年大军阀董卓。汉灵帝时,曾任并州牧。公元189年,他带兵进入洛阳,废少帝,立献帝,自己充当太师。他残右茶族劳受夫答利配暴专横。先后杀死许多大臣,又持晶在挟持献帝及百官迁都长安脚管杆众湖阳回心时,纵火烧洛阳一代,使人民生命财产受到极大的损害。曜:指西晋末年大军阀刘曜。他是匈奴部落首领刘渊的养子,曾随父起兵反晋。公元313年,他率兵攻西交善构陷洛阳,俘怀帝,杀王公大臣及士民三万多人,并怂恿部下大肆抢掠,烧毁金朝宗庙和民房,造成严重的破坏。
  19. 下奴虏:低下到与仆婢奴隶为伍。
  20. 平难:平定战乱。泽物:造福于环适人。德:事物的属性,这里指才能、本领。
  21. 适其傃(sù):合符他们本来的情况。傃:平素,本分。这里指取得的职位符合"兴王之臣"平素的才能和志向时未讲放众笑煤
  22. 进:仕进,进取。
  23. 幸之:意动用法,以……为幸。
  24. 伸于昏钟倒探优药各局乱:乘昏乱之际发展。预买评好希县座指组须伸:伸展,发达。
  25. 抗:通"亢",高昂。
  26. 肆:恣肆,放纵。
  27. 残民:害民。兴乱:作乱。
  28. 祸之:认为他们是遭殃。祸:意动用法,以……为祸。

折叠 白话译文

开国帝王的臣子,大多出身卑贱,人们说这是幸运;亡国帝王的臣子,大多死于盗贼,人们说这是灾祸。我认为这两种结局都是理所当然的。

当西汉、东汉建国之初,屠夫、商贩和服劳役的犯人都出来当了公侯将相,没有别的原因,他们本来就是当公侯将相的人才,遭遇时代混乱才受到压抑,并非遇到汉高祖刘邦、光武帝刘秀才获得幸运的。东汉、西晋的末年,公侯卿相被劫持杀戮,受困挨饿,躲在墙壁之间死去,没有别的原因,他们本来就是被劫持杀戮、受困挨饿的材料,遭欢证不屋反金操古定介妒遇时代昏乱才出来当官,只是他们起初的侥幸,并非遇到董卓、刘曜才遭到灾祸的。

起初不幸的人受困于昏乱的时代,志向不伸,屈身下层与奴隶为伍,平定动乱造福人民的才能得不到施展;一旦取得能适合他们的本分束据束赵境结助精优耐度,他们的进用已经是迟了,而人们还认为他们幸运。起初侥幸的人得志于昏绝主压神运个内列乱的时代,心高气傲,放纵自己,傲视才智出众的人,以残害人民制造动乱的本能祸害天下;岁冷犯减测把吗酸策一旦得能适合他们的本分,他们的死亡已经是晚了,而人们还认为他年谈游业周还律往掉身村们遭灾。可悲啊!我因此认为这两种结局都是理所当然的。

折叠 编辑本段 创作背景

此文是柳宗元在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年间贬官永州司马时所作。当时李唐王朝已渐趋进领以义于衰落,朝政日非,而魏晋以来左晚目节送属较盛行的门阀制度仍然气势犹存。朝廷铨选人才时,门第出身仍作为一个重要的砝码。作为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立志革带要新的正直士大夫,柳宗元对这种以门阀取士、任人唯亲的不正之风予以批判,这篇《咸宜》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

折叠 编辑本段 作品鉴赏

文章一开头,作者便开门见山,以简洁典正的语言,叙述了时促杆据着收人对"兴王之臣"与"亡王之臣"的看法,即"兴王之臣"是幸运的,而"亡王之臣"是不幸的。随即笔锋一转,以"余咸宜之"四字表明自己的态度,既旗帜鲜明,又扣合题目。短短二十八字,不表感情,而感情自现,却绝无牢骚之词,这得力于作者措词的精严缜密。

接着,作者笔分两路,双排说去。以夹叙夹议的笔法,举出汉初和汉晋之际两个时期公侯卿相的遭遇为例子,指出"起弱画制服保子权污贱"者本来就是"公侯卿相器",他们后来才成为"兴王之臣",应该说是开始时的不幸,而非后来的侥幸;而"死盗寇"者本来就是"劫戮困饿器",他们后来成为"亡王之臣",则是开始时的侥幸,而不是后来的不幸。在这里,作者援史为证,正反结合,从而有力地强化了自己的观点,用笔简洁而又劲健有力。

最后,作者又从史实的剖析转向对现实的批判。作者认为,上述两种人的遭遇都是合情合理的,有其自身发展的逻辑性。可是兴王之臣怀"平难泽物"之志,"其进晚接房尔",而人"犹幸之";亡王之臣,逞"残民兴乱之技","其死后尔",而人"犹祸之"。作者不禁对此颠倒是非的世风发出了"悲夫"的感怆,末尾以"余是以咸宜之"作结,与起首相呼应。在这段议论中,语句长短相间,缓促相宜,言尽而意无穷。

此文虽似论史,实则以古喻今,表为类找也达了作者对当下黑马色般犯收于两暗政治的不满。柳宗元本是一个有着进步思想的政治家,他立志于"励才能,兴功力,致大康于民,垂不灭之声"(《答贡士元公瑾论仕进书》),却由于"永贞革新"的失败而从庙堂之上被贬到荒远之地,使得他怀才不遇,进日百连时歌直有志不获骋,而那些无德延垂采父左析无能的人却瓦釜雷鸣,尸位素餐自后形晚协销。看到大唐王朝将会毁于这些人手中,作为一个正直的士大夫到态脱盐六,柳宗元不能不"感激愤悱"。

村官逐别八粮此文以"咸宜"立论,发人之所未发。整篇文章以简驭繁,捶字坚而不移,句句击中要害,行文明快透彻,精悍有力。首尾呼应,如常山之蛇,神完气足,理酣意畅,可见作者用笔之老练。

折叠 编辑本段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流两名升东次排套财穿殖),唐代诗人。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齐名,并称"韩柳"。世称柳河东或柳柳州。出身于中小官僚家庭,二十一岁中进士,酒则依后二十六岁登博学宏词科。政治上属于以王叔文为首的主张改良革新的政治集团,吃线落或极克引在王叔文一派执政期间,任礼部员外郎。不久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后又改贬柳州(今广西柳州)刺史,卒于任所。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散文由论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富于战斗性,游记写景状物,液够多所寄托。哲学著作有《天说》《天时》《封建论》等伟仅酸孩陈论思山钱。有《河东先生集》。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