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历史沿革
保山是古人类发源地之一。境内出土的“蒲缥人”遗址,挖掘出大量房屋遗迹、用火遗迹、劳作工具、动物化石等各类可资鉴定的实物标本2300余件,构成一部内容翔实厚重、形象鲜明生动的无字史书,经鉴定至少有八千多年的历史。
保山至少在三千多年前,保山就已经存在部落国家。在汉朝势力触及保山这片领土之前,傣族先民已经在今保山盆地建立城邦国家“勐掌”(傣语意为“大象之邦”;“勐”意为“地方、城邦、国家”,“掌”意为“大象”)。汉朝史学家司马迁在其《史记》中将“勐掌”记述为“乘象国”。
公元前425年,澜沧江、怒江中上游的傣族城邦以“勐掌”为中心形成联盟国家“勐达光”(傣语意为“中央之国”;“勐”意为“地方、城邦、国家”,“达光”意为“目光焦聚的地方”,延伸为“中央、中心”),“勐掌”首领成为“勐达光”所属各“勐”(邦)的共主,各“勐”百姓称其为“诏隆”(意为“大王”)、各“勐”首领称其为“哀隆”(意为“大哥”)。《华阳国志》、《后汉书》 等史籍将“勐达光”记述为“哀牢国”(“哀牢”即傣语“哀隆”的变音)。
公元前109年,汉朝征服“勐达光”(哀牢国)东面的雟(洱海北面)、昆明(洱海周边)、滇(滇池周边)等部族和国家设置“益州郡”,将势力延伸入“勐达光”(哀牢国)境内设不韦(今隆阳)、嶲唐(今云龙漕涧)、比苏(今云龙)、邪龙(今巍山)等县(移民点)。
公元47年,“诏达光”(哀牢王)贤栗遣使拜访汉朝越雟郡太守,请越雟郡太守向汉朝皇帝转达归附之意;同年,“勐达光”(哀牢国)成为汉朝的附属国。之后,随着汉朝势力的深入,“勐达光”将王城由怒江以东的“勐掌”迁至怒江以西的“勐缅”(今腾冲盆地)避开汉朝。
公元69年,“诏达光”(哀牢王)柳貌携77邑王、5万余户、55万余人举国“内附”。汉朝将益州郡所属的不韦、嶲唐、比苏、邪龙、叶榆、云南等县划出,在比苏和邪龙之间析出一个博南县(今永平),在“勐达光”控制的怒江以西地区设置哀牢县,共8县合起来在“勐掌”成立永昌郡(“永昌”由傣语的“允掌”变音而来,即“象城”之意)、归“诏达光”(哀牢王)与永昌郡守共同治理。
永昌郡的建制历经东汉、蜀汉、西晋、东晋、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等王朝;但在西晋灭亡后,永昌郡的建制形同虚设、朝廷任命的官员无法到任;陈(南朝)代梁(南朝)后,中国内地王朝彻底放弃永昌郡,永昌境内各地土目统辖自治。从公元69年东汉设置永昌郡、到公元557年陈朝放弃永昌郡,永昌郡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488年。
公元738年,“蒙舍”(汉朝邪龙县、今巍山县)的傣族先民(哀牢人)入主洱海盆地建立“蒙舍龙”(汉译“南诏国”)政权;公元762年,“蒙舍龙”(南诏国)统一保山境内各部,在保山设永昌节度。公元902年,南诏权臣郑买嗣杀死最后一任南诏王及南诏贵族八百余人,建立“大长和国”,前期从“蒙舍”随南诏王室入主洱海盆地的傣族先民纷纷逃往保山避难。
公元937年,原南诏国通海节度使段思平平定洱海地区乱局,建立“大理国”,继承了南诏国的政治遗产,仍在保山设永昌节度(后改永昌府)。
公元1253年,蒙古可汗忽必烈率军沿川藏边界南下灭大理国,先后平定大理国的八府、四郡、四镇、三十七部,在保山设永昌三千户,隶属大理上万户;公元1274年,元朝建云南等处行中书省(云南行省),撤万户、千户、百户等军政合一辖区,设路、府、州、县等行政区,永昌三千户改为永昌州(后升级为府),隶属大理路;公元1286年,大理等处宣抚司、镇康茫施柔远等路宣抚司、镇西平缅麓川等路宣抚司合并为大理金齿等处宣抚司,治地在大理路永昌府;公元1291年,大理金齿等处宣抚司升为大理金齿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代云南行省管辖云南西部地区,治地仍在大理路永昌府。
公元1312年,“勐卯”(瑞丽江河谷盆地)的傣族头人思汗法兼并周边地区、建立“勐卯弄”(麓川国); 公元1316年,“勐卯弄”(麓川国)向东扩张、占领永昌地; 保山成为“勐卯弄”(麓川国)领土。[1]
公元1355年,“勐卯弄”(麓川国)归附元朝、其控制区域置平缅宣慰司;保山属平缅宣慰司“勐掌”地。
公元1382年,明朝击垮云南的元朝势力置云南都指挥使司(军事机构),进入“勐卯弄”(平缅宣慰司)怒江以东领地设金齿卫指挥使司(军事机构)与永昌府(行政机构); 公元1384年,“勐卯弄”迫于压力归附明朝、其控制区域置麓川平缅宣慰司; 公元1390年,明朝裁金齿卫指挥使司与永昌府,设金齿军民指挥使司、统辖金齿地(注:“金齿”为大摆夷,“银齿”为小摆夷,今为傣族)军政事务; 今保山境属金齿军民指挥使司。
公元1399年以后, 明朝逐步“析麓川地”(使麓川平缅宣慰司仅剩今梁河南部、芒市、陇川、瑞丽及缅甸木姐、南坎等地); 公元1428年,麓川平缅宣慰司脱离明朝、 恢复“勐卯弄”(麓川国)向周边扩张; 公元1439年,“勐卯弄”(麓川国)击败明军, 占领金齿军民指挥使司; 今保山境属“勐卯弄”(麓川国)。
公元1441年、公元1442年、公元1448年,明朝倾半国之力三征麓川,数十万内地汉族军民进入金齿地;麓川之战结束后, 大部分内地汉族军民留在金齿地屯守,同时分金齿军民指挥使司辖地增设腾冲军民指挥使司、辖高黎贡山以西地区,金齿军民指挥使司辖高黎贡山以东地区; 今保山境分属金齿军民指挥使司、腾冲军民指挥使司。
公元1522年, 明朝裁金齿军民指挥使司和腾冲军民指挥使司,原金齿军民指挥使司和腾冲军民指挥使司辖地合设永昌军民府、所属军事卫所, 潞江安抚司、镇道安抚司、杨塘安抚司、瓦甸安抚司、凤溪长官司、施甸长官司、茶山长官司等划入永昌军民府; 公元1524年,原金齿军民指挥使司直辖地设保山县, 原腾冲军民指挥使司直辖地设腾越州; 永昌军民府领澜沧江以西所有土司、土府、土州、州、县以及澜沧江以东的永平县。
公元1659年5月,满清征南将军赵布泰、提督线国安率军攻入保山,在保山等地进行大规模屠城(史称“永昌之屠”),清缴南明残余势力。清朝在保山设永昌府,领土府一,厅、县、土州、长官司各二及安抚司三,宣抚司五,是云南省领州县级政区最多、设治也最复杂的府。
公元1913年,民国政府在全国推行省、道、县三级管理体制,永昌府被裁撤、所属行政区由上一级的滇西道(后改腾越道)直辖;同时在其原辖地腾冲设腾越道,辖域相当于今保山、临沧、丽江、大理、德宏、怒江、迪庆7地州;1930年裁道设第一殖边督办署,辖12县、10行政区;1940年改设腾龙边区行政监督;1942年设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所移保山;1948年改设第十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所再移腾冲,辖4县、7设治局。
2000年12月30日,撤销保山地区和县级保山市,设立地级保山市。原县级保山市改设隆阳区。保山市辖隆阳区、施甸县、腾冲县、龙陵县、昌宁县。
2015年8月4日,《民政部关于同意云南省撤销腾冲县设立腾冲市的批复》(民函248号):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腾冲县,设立县级腾冲市,腾冲市由云南省直辖,保山市代管。[2]
折叠 编辑本段 行政区划
保山市辖隆阳区、施甸县、腾冲 、龙陵县、昌宁县一区四县。2个街道、24个镇、46个乡(其中11个民族乡)。面积19637平方千米,人口246.8万。市人民政府驻隆阳区。[3]
名称 | 面积(平方公里) | 人口(万人) | 下辖区域 |
---|---|---|---|
隆阳区 | 5011 | 88 | 永昌街道、兰城街道、板桥镇、河图镇、汉庄镇、蒲缥镇、瓦窑镇、潞江镇、金鸡乡、辛街乡、西邑乡、丙麻乡、瓦渡乡、水寨乡、瓦马彝族白族乡、瓦房彝族苗族乡、杨柳白族彝族乡、芒宽彝族傣族乡 |
施甸县 | 2009 | 33 | 甸阳镇、由旺镇、姚关镇、太平镇、仁和镇、万兴乡、摆榔彝族布朗族乡、酒房乡、旧城乡、木老元布朗族彝族乡、老麦乡、何元乡、水长乡 |
腾冲市 | 5845 | 64 | 腾越镇、芒棒镇、和顺镇、固东镇、滇滩镇、猴桥镇、界头镇、曲石镇、明光镇、中和镇、荷花镇、马站乡、北海乡、清水乡、五合乡、新华乡、蒲川乡、团田乡 |
龙陵县 | 2884 | 28 | 龙山镇、镇安镇、勐糯镇、龙江乡、腊勐乡、碧寨乡、龙新乡、象达乡、平达乡、木城彝族僳僳族乡 |
昌宁县 | 3888 | 34 | 田园镇、漭水镇、柯街镇、卡斯镇、勐统镇、温泉乡、大田坝乡、鸡飞乡、翁堵乡、湾甸傣族乡、更戛乡、珠街彝族乡、苟街彝族苗族乡 |
折叠 编辑本段 地理位置
保山市地处云南省西部,位于东经98°25′~100°02′和北纬24°08′~25°51′之间。东与大理白族自治州、临沧市接壤,北与怒江僳僳族自治州、西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毗邻,西北、正南同缅甸交界,国境线长167.78千米。国土面积1.96万平方千米。市政府所在地隆阳区,距省会昆明市498千米,是滇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历代郡、府、司、署所在地。[5]
折叠 地形地貌
保山市地处横断山脉滇西纵谷南端,境内地形复杂多样,坝区占8.21%,山区占91.79%。整个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延伸倾斜,最低海拔535米,最高海拔3780.9米,平均海拔1800米左右。最高点为腾冲县境内的高黎贡山大脑子峰,海拔3780.9米。最低点为龙陵县西南与潞西市交界处的万马河口,海拔535米。在群山之间,镶嵌着大小不一的78个山间盆地,最大的保山坝子,面积149.9平方千米。
折叠 水文特点
保山市河流分别属于澜沧江、怒江、伊洛瓦底江三大流域,均为国际河流。伊洛瓦底江流域的大盈江和瑞丽江两大水系干流发源于保山市西北部,澜沧江和怒江干流为过境河流。保山市境内集水面积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6条,集水面积在100~1000 km2之间的河流43条,主要支流中右甸河属澜沧江流域,勐波罗河和大勐统河属怒江流域,槟榔江为大盈江上游,龙江(龙川江)为瑞丽江上游,叠水河大盈江左岸支流南底河上游。
折叠 气候特征
折叠 编辑本段 自然资源
折叠 生物资源
由于保山的气候类型的多样化,造就的生物种类繁多。已知的植物有2200多种,其中高等植物1400多种。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尤为丰富,被誉为“天然植物园”和“稀有植物避难所”,腾冲的大树杜鹃闻名中外。市内有动物兽类51种(属国家保护的21种),有鸟类229种。保山市森林覆盖率为42.44%。有林地面积78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7100多万立方米,竹林面积1万多公顷:主要树种为松木,杉木和各类软、硬杂木,每年木材产出量达30余万立方米。主要经济林木有核桃、板栗、梅子、银杏等,年产量10万吨以上;芳香油资源储量约200万吨:野生药材、菌类资源种类多,数量大。
折叠 矿产资源
已探明的主要矿产资源有铁、钛、铅、锌、锡、铜、铍、硅藻土、硅灰石、硅石、高岭土、大理石等27种。其中:龙陵勐糯铅锌矿储量245万吨;腾冲铁矿储量6585万吨(低硫低磷,平均品位45—50%);腾冲硅藻土储量4.7亿多吨;腾冲硅灰石储量1.3亿吨;腾冲高岭土储量1700万吨;龙陵硅石储量1385万吨;保山坝钛铁矿储量528万吨;龙陵镇安煤矿储量1.14亿吨。
折叠 能源资源
保山的能源资源丰富,主要有水能、煤炭、地热能、天然气、太阳能五大资源,开发前景极为广阔。
水能资源:保山市跨三大水系(澜沧江、怒江、龙川江),境内段的支流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489万千瓦,开发潜力较大。
煤炭资源:主要是低质褐煤,储量超过1亿吨的有龙陵镇安煤矿,超过54万吨的有昌宁红星煤矿和保山羊邑煤矿。
地热资源:全市有各种热泉170余处,圈定热田10处,年流出热水约1.6亿立方米,热水、热气年携出热量约23019亿千卡,相当于燃烧33万吨标煤,腾冲地热受到国内外专家的极大关注,有5个较大的高温地热田。
天然气:保山盆地两类有效烃源岩分布面积为73平方公里,计算远景资源量为259亿立方米,已钻三口井,保1#、保2#探明储量为9.6亿立方米,已开发民用。
太阳能:保山空气清净、光质好、日照时间长,太阳年均辐射量为5553.7——5959.8兆焦耳/平方米,相当于每平方米189.74——203.61千克标准煤燃烧的发热量。
折叠 编辑本段 区域人口
折叠 人口
2017年,保山常住总人口261.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万人。其中:乡村人口168.1万人;城镇人口93.3万人,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35.68%,比上年末提高1.86个百分点。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95‰。年末户籍总人口262.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9万人。其中:乡村人口161.6万人;城镇人口101万人,城镇户籍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38.46%,比上年末提高7.54个百分点。 [7]
地区 | 出生率 | 死亡率 | 自然增长率 | 常住人口 | 城镇率 |
---|---|---|---|---|---|
保山市 | 13.55 | 7.60 | 5.95 | 2614000 | 35.68 |
隆阳区 | 13.30 | 7.43 | 5.87 | 975698 | 39.60 |
施甸县 | 14.45 | 8.49 | 5.96 | 318406 | 28.50 |
腾冲市 | 13.27 | 7.32 | 5.96 | 669666 | 37.36 |
龙陵县 | 13.80 | 7.60 | 6.20 | 291877 | 26.10 |
昌宁县 | 13.76 | 7.80 | 5.96 | 358353 | 36.05 [ |
折叠 民族
有少数民族36个。其中世居少数民族13个,少数民族人口24万,按人口数依次为彝族(7.66万人)、傣族(4.13万人)、白族(3.91万人)、僳僳族(2.88万人)、回族(1.3万人)、苗族、布朗族、佤族、阿昌族、满族、景颇族、德昂族,占全市总人口的9.68%。全市五县区的70个乡镇均有少数民族分布。人口自然增长率6.94‰。
折叠 华侨
保山市还是云南省华侨最多的一个政区,保山籍在国外的华侨、华人有28.9多万人,分布于29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有90%居住在缅甸和泰国,有归侨、侨眷102760人,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168000人,港澳台同胞及眷属19200人,是云南省第一大侨乡、中国著名的侨乡。
折叠 编辑本段 区域经济
折叠 综述
2017年,保山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8.9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9.1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245.7亿元,增长14.5%;第三产业增加值274.2亿元,增长10.9%。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4.7︰34.8︰40.5调整为23.4︰36.2︰40.4。 [6][7]
折叠 第一产业
保山 2017年,保山全年农业总产值262.1亿元,比上年增长6.2%,农业增加值161.6亿元,增长6.2%。全年粮食总产量146.28万吨,比上年增加2.36万吨,增产1.64 %。全年烟叶产量5.56万吨,减产 25.9%。烤烟产量4.64万吨,减产25.2 %。甘蔗产量116.58 万吨,减产 9.9 %。茶叶产量4.97万吨,增产3.1%。年末生猪存栏 394.52万头,比上年末增长1.7%。牛存栏88.73万头,比上年末增长2.7 %。羊存栏78.07万只,比上年末增长7.9 %.
2017年,保山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30.3万瓦特,比上年末增长3.6%。大、中、小型拖拉机55968台,比上年末减少678台。排灌动力机械10006台,比上年末增加268台。联合收割机1166台,比上年末增加23台。小型耕整地机械58046台,比上年末增加8141台。农产品初加工动力机械66191台,比上年末增加2798台。
2017年,保山共完成人工造林面积12.5万亩,森林面积达到2006.8万亩,森林覆盖率65.8%。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7.1万亩,累计达到229.5万亩。年末拥有各种水库389座,增加33座。水库累计库容达10.1亿立方米。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94.5%。[7]
折叠 第二产业
2017年,保山全部工业增加值159.1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9.2亿元,增长14.1%。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52.3亿元,比上年增长22.4%。实现利润总额31.7亿元,增长17.9%。[7]
折叠 第三产业
2017年,保山邮政通信业务总量21.8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9.46万户,比上年末减少1.25万户。移动电话(含小灵通)236.27万部,比上年增加30.17万部。互联网宽带接入户数33.42万户,比上年增加3.46万户。
2017年,保山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511.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6.95%。其中:海外旅游者19.1万人次,增长10.1%;国内旅游者2492.3万人,增长37.2%。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63.5亿元,比上年增长52.3%。其中:旅游外汇收入6897.3万美元,增长6.4%;国内旅游收入258.8亿元,增长53.2%。
2017年,保山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4.9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3201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0.4%。其中:出口总额13042万美元,下降12.4%;进口总额18976万美元,增长61.9%。
2017年,保山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111.6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其中:单位存款486.6亿元,增长11.2%;个人存款余额577亿元,增长13.3%。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691.1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其中:短期贷款160.2亿元,增长1.4%;中长期贷款522.4亿元,增长19.9%。
2017年,保山保险公司保费收入23.2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其中:财险保费收入9.7亿元,增长18.5%;寿险保费收入13.6亿元,增长24.3%。全部保险赔(给)付支出9亿元,比上年增长8.8%。[7]
折叠 编辑本段 社会事件
折叠 教育事业
2017年,保山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685所,比上年增长1.3%。教职工28085人,比上年增长0.59%。在校学生460131人,比上年增长0.72%。其中:普通高等院校在校学生13621人,增长5.4%;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数17507人,增长1%;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校学生43003人,增长2.4%;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数51977人,增长0.3%;普通初中在校学生98834人,下降1.2%;普通小学在校学生数185158人,下降0.4%。学前三年毛入园率74.3%。小学入学率99.98%,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9.92%。初中毛入学率106.56%,初中毕业生升学率88.11%。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7.5%,高考上线率98.85%,高考录取率98.34%。全年农函大办学67个乡镇,开办了51个专业111个教学班,招收学员5036人。[7]
学校名称 | 属性 | 主管部门 |
---|---|---|
省属普通本科 | 云南省 | |
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 | 云南省 | |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珠宝学院 | 二级学院 |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 |
腾冲市第一中学 | 保山市昌宁县第一中学 |
保山市腾冲市第七中学 | 龙陵县第一完全中学 |
保山市腾冲市第八中学 | |
云南省腾冲市民族中学 | |
保山市隆阳区一中 | 保山市昌宁县柯街中学 |
折叠 科技事业
2017年,保山科研机构6个。全年列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4个,安排科研经费支出294万元。列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10个,安排科研经费2474.5万元。列入地区科技计划项目113项,安排经费476万元。全年专利申请受理量518项。专利申请授权量229项。其中:发明20件。
2017年,保山共有科普专兼职工作人员162人。组织实施国家级科普项目15项,安排经费165万元。组织实施省级科普项目37项,安排经费247万元。有农民专业技术研究会129个,会员18990人。有市级学会39个,会员214741人。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 | 云南省保山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 |
保山市交通规划设计院 | |
云南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滇西分院) | 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
折叠 文化
2017年,保山共有艺术表演团体5个。文化馆6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6个。博物馆15个。剧场、影剧院12个。公共图书馆7个,公共图书馆藏书99.07万册,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量0.38册。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 。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6%。 [7]
类别 | 场馆名称 | |
纪念馆 | 梁金山纪念馆 | 滇西抗战纪念馆(国殇墓园纪念馆) |
腾冲市李根源纪念馆 | 艾思奇故居纪念馆 | |
博物馆 | 保山历史名人博物馆 | 保山市博物馆 |
腾冲史迪威公路博物馆 | 腾冲市高黎贡手工造纸博物馆 | |
腾冲市博物馆 |
折叠 卫生
2017年,保山共有卫生机构1302个。其中:医院数5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个;乡镇卫生院76个;妇幼保健院6个。卫生机构床位数13559张。其中:医院床位数8912张;社区服务中心床位数365张;乡镇卫生院床位数3890张。卫生技术人员数13294人。其中:执业医师3354人;助理医师1006人;注册护士5780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0.05人。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75.12%。 [7]
折叠 体育
2017年,保山共体育场馆16个,参加全民健身活动人数168万人次。共举办各种运动会231次,参加人数56.2万人次。获省级以上奖牌86枚。其中:金牌22枚,银牌36枚,铜牌28枚。 [7]
折叠 社会保障
2017年,保山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1.81万人,城镇离退休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81万人,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43.21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55.8万人。其中:城镇职工15.57万人;城乡居民240.23万人。[7]
折叠 编辑本段 基本设施
概述
保山市地处横断山脉,交通并不是十分的便利。主要的交通是通过航空和公路。
航空
保山机场始建于1929年,属军用机场,是著名的“驼峰航线”的主要起降机场,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过重大贡献。1958年4月1日,中国民航保山站正式成立,这是中国民航总局在全国设立的第一个地州级地方民用航空站。1990年5月,因机型淘汰,机场关闭并改、扩建。1994年6月复航,机场飞行区等级为4C级,可起降波音737-300型及以下飞机。开辟了保山至昆明航线,航程364km。除保证正常的航班外,航站还承担了飞播造林、航空护林、航空摄影、航空测绘、飞行跳伞等飞行任务,截至2014年已安全飞行56年。
公路
保山是中外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 南方丝绸之路”约在公元前四世纪左右,逐渐形成一条自即今四川成都,经保山通往缅甸、印度、尼泊尔、阿富汗等国的蜀·永昌·身毒道。一些专家认为这是中国最早的对外陆路交通线,也是中国西南与西欧、非洲、南亚诸国交通线中最短的一条线路。
保山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史迪威公路”即滇缅公路的要道,并有联结大理、临沧、德宏、怒江等地州和保山市内腾冲、龙陵、施甸、昌宁等县的公路,以及保山到昆明的航空线,使它成为滇西交通一大枢纽。
保山迄今已初步形成了以320国道(滇缅公路)为主脉、以保云线等数条省道为支脉、以诸多乡间公路为叶脉的全方位公路交通新格局。其中320国道大理至保山已修建成高速公路。保山至龙陵高速公路也在修建之中,预计2008年8月份全程贯通。保山至腾冲高速公路已经立项。
内系腾冲、龙陵、施甸、昌宁、保山五县市及各乡镇,并有著名的“史迪威公路”之腾密段可直达缅甸克钦邦首府密支那,新筑的腾冲至克钦帮第一特区所在地板瓦的边境公路也投入了使用。“史迪威公路”之腾密段
铁路
作为铁路末梢的云南,由于泛亚铁路的建设,使云南变成了铁路的前沿。该铁路国内段昆明-大理-瑞丽是正在或即将改建及新建的泛亚铁路西,昆明至大理既有铁路长328公里,现正在进行提速复线改建,改建后速度将达到160-200公里/小时,大理至瑞丽铁路长约336公里,可在2013年贯通。
按照原计划,大理-保山施工工期为5年,先行开通进行临运;保山至瑞丽段施工工期为6年(高黎贡山隧道Ⅰ线先通车),Ⅱ线延后一年通车。大理至保山段2011年年底通车。保山至瑞丽段铺架2012年上半年全线开通(仅高黎贡山隧道Ⅰ线开通),2013年上半年高黎贡山隧道Ⅱ线通车。
大瑞铁路建成后,将开辟中国通往印度洋的陆路通道,搭建起第三座欧亚非大陆桥。“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启动中印铁路建设(接大瑞铁路经保山市腾冲县、缅甸密支那到印度的雷多)。两条铁路建成连轨后,保山将成为滇西重要的物流中心、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这对加快保山政治、经济、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开创保山各项事业建设将起到重要作用。
折叠 编辑本段 历史文化
折叠 民族节日
折叠 风土人情
保山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汉族、彝族、白族、苗族、傣族、回族、佤族、满族、僳僳族、景颇族、阿昌族、布朗族、德昂族等13种世居民族在这里生生不息。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极为丰富的,具有浓郁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芦笙 | 葫芦丝 | 太平箫 |
小三弦 | 酒醉筒 | 牛头琴 |
拔地鼓 | 土巴垃 | “洞经”音乐 |
擦大钹 | 蹬窝罗 | 水鼓舞 | 打歌 | 八步舞 |
香童戏 | 腾冲扬琴 | 永昌花鼓 | 傣戏 | 滇剧 |
折叠 抗战史诗
1942年2月至1945年1月,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前期,在中国西南边地的保山、德宏和怒江、临沧等地,爆发了一场以保卫滇缅国际通道,维护国家领土主权为目的的抗日爱国战争,这就是闻名于世的滇西抗战。这场血战,以日本军队对中国西南后方出海通道——缅甸和 滇西的进攻为肇端,前后延续约3年时间。
滇西抗战是中国八年抗战中最早向日寇发起的战略性反攻,同时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抗日战场从失败走向胜的转折性战役之一。在这场事关中华民族存亡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败大局的战略决战中,中国远征军、美国盟军、爱国华侨和滇西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英勇奋战,以伤亡二十多万军民的代价,最终取得胜利。
折叠 名优特产
折叠 编辑本段 风景名胜
折叠 编辑本段 著名人物
折叠 编辑本段 友好城市
四川省宜宾市 | 四川省攀枝花市 | 缅甸联邦共和国克钦邦密支那 | 以色列塔玛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