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2022-07-17 15:31:56

沈阳话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B 添加义项
?
义项指多义词的不同概念,如李娜来自义项:网球运动员、歌手等;非诚勿扰360百科的义项:冯小刚执导电影春室查时明、江苏卫视交友节目等。 查看详细规范>>
所属类别 :
词汇
词汇
编辑分类

沈阳方言,就是沈阳的地方话,有一部分的沈阳话属口语,并没有标准的写法。属东北官话-吉沈片-通溪小片。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

    沈阳话

  • 概述

    沈阳方言,就是沈阳的地方话

  • 系属

    东北官话-吉沈片-通溪小片

  • 特点

    刚健、清新、质朴的特色

  • 使用区域

    沈阳市及其管辖区域

折叠 编辑本段 简介

沈阳方言,就是沈阳的地方话,志送有一部分的沈阳话属口语,并没有标准的写法。属东北官话-吉沈片-通溪小片立行道英政冷哥

折叠 编辑本段 沈阳方言简介

昭陵昭陵沈阳方言是话方言次方言东北官话的地方变体,属于汉藏语系(语系)-汉语(语种)-东北官话(方言)-吉沈片(大片)-通溪小片(小片)。以北京官话(由护看北京方言和沈阳方言构成)为中心的北方方言,在近代已经成为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沈阳话和东北其他地方的方言一样,同属于官话方言的东北官话,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沈阳方言,是沈阳市区和郊区通行的方言。作为辽宁省省会城市乃至东北地区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之处的沈阳方言.是汉语官话方言次方言东北官话在辽宁和东北的代表方言。一般来说,地理因素和地域性,并不是方言形成和发的主要条件。人们往往只是在习惯上,按照方言通行的区域给它起名字,沈阳方言的称呼伤速急威百其明祖就是这么产生的。

用沈阳方言写出的较有影响的文学作品有《北国风云伤怎了相或斤依掉》、《关东演义》和相声《假大空》、电视剧《努尔哈赤》等。近年来演出的电视小苦抓花高界给或零品《相亲》和《超生游击队建出思假实静短等,更把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沈阳方言词语,传播到全国,几乎家喻户晓,人植皮基热出见架德得试二人皆知。

折叠 编辑本段 沈阳方言发音

折叠 声母

沈阳方虽唱儿开喜绍言共有声母19个,与普通话相比,少了"zh、ch、sh、r"四个翘舌声母。沈阳话中的19个声母和对应的普均入具作呀办急乱旧通话声母发音相同。普通话中声母为"zh、ch、sh"的字,它们的声母在沈阳话中分别会变为"z、c、鱼调六们施检s"。普通话中声母为"r"的字,它们的声母在沈阳话中会变为"l"或"y"。

折叠 韵母

沈阳方言共有韵母23个,与普通话相比,少了单韵母"o"立误束无式李不兰了。沈阳话中的23个韵母和对应的普通话韵母发音相同。

折叠 声调

沈阳方言共有五种声调:阴平、阳平、阴上、阳上、去声。

阴平:调次口举被众话著值为44,与哈尔滨话的阴平调值相同,比普通话的阴平略低以科贵具线。但是该声调在沈阳方言中不常出现,只有在变调的时候才会出现,后面会有介绍。

阳平:调值为35,与普通话的阳平相同。

阴上:调值为32,普通话中无此调。音调比阴平更低。普通话中读作阴平的字,在沈阳话中一律读作阴聚滑著色套据财刑编上。这是普通话和沈阳话的最显著区别。这种区别主要是由于古汉语原有的"入声"消失所造成。

阳上:调值为214,与普则验及这通话的上声相同。

息井攻测团去声:调值为51,与普通话的去声相同。

同普通话一样,沈阳话中首天底房造还音地直己也会有变调现象。普通话中如果连续出现两个上声,前一个上声要读成阳平。沈阳话中如果连续出现两个上声(包括阴上和阳上),前一个上声要读成平声(如果是阴上则读成阴平,如果是阳上则读成阳平)。

折叠 编辑本段 沈阳方言特点

沈阳方言同沈阳人的性格分不开,具有刚健、清新、质朴的特色。沈阳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上,就其总体上来固之争地说,同北方方言特别是同北京方言,有许多共同性。它们在语音上比较简单,语汇方面大同小异,语法基本一致。但因语言历史的差异,也有不同的地方。这种不同的因素,是因语言并药多族的分化而形成的。它们的区别是坚刚持父读南:第一,在语音方面,像"四、十、四十、十四、姓施、姓司"这样的字词,在沈阳方急克苗言中区分起来比较困难。再有缺少R声母形每套日与意也不容易说得分明。第二,在词语方而,沈阳方言有大量的方言词汇是普通话所不说的。如普通话说的:"天气",沈阳方言叫"天头","太阳"叫"日头","葵花籽"叫"毛喀";"玉米"叫"苞米";"说话"叫"唠嗑";足材难位权帝出卫殖存"乌鸦"叫"老鸹";"麻雀"叫"家雀(qiao)";"鹰"叫 "老鹞子";"手套"叫"手巴掌"等。据统计,沈阳方言的这一类土语词汇多达三、轴续日刘轻受四千个,其中有一部分已被普通话所接受。在沈阳方言中企在还吸收了不少少数民族的词语,如满语的"秃鲁"、蒙古语的"胡同"等。此外,沈阳方言中还含有极为纷繁多样的语气司、叹词拟声词和"黑不溜秋"、"酸拉巴唧"、"干巴呲咧"、"花里胡哨"一类形容词生动化表达格式。沈阳方言词语在变成书面难站语言时,写法不太固定,如"叽咕"、"唧咕";"脚鸭子"、"脚丫子"。并有方言专用字,如"旮旯"、"蔫",同时在词义上又有较大变化,如:"饥荒",有"债"和"矛盾、纠纷"两义;"忌讳",也可以指"醋"。第三,在语法方面,沈阳方言中常用"吃了吗,你呐?""十点了都"一类倒装或追加句式环活假求念,这是与普通话规范语法不同的。城区和区的沈阳方言,也有细微的地区和民族性的语音、词汇差别。在沈河区小西关地区居民之间就通行与回族习俗有关的借词,如"主麻儿,(宗教仪式)、"油香"(油炸饼)。在满族集居地区则把"上那关青交七将探对全友去"说成"上那喀",满语"喀"是汉语"去"的意思。伴随着时代的前进,这些差别正在逐渐缩小。

老沈阳方言和新沈阳方范原矛言,是当代沈阳方言的重要变体。土生土长的老年人多操带地域特点较浓的老沈阳方言,俗称"大北关味"或"木军视建硫构提宽主倍苣荬菜味"。说老沈阳方言时,男人的语调低缓,鼻音浓重,嗓音浑浊,并时有含糊吞音现象;女人则声调高扬,口音清晰,语速较快。老沈阳方言土音土词多,如把"干什么"说成"干哈"(啥),把"上那去"说成"上那疙瘩"等等。在老沈阳方言中,比较讲究礼貌和客套用语。中年以上的沈阳人,在家里或与其他沈阳人交谈,多用家常体的老沈阳方言。在社交场合则使用土腔土语较少的"沈阳普通话",即新沈阳方言。新沈阳方言节奏较快,语调简单,语音清晰。多年居住在初项希沈阳的外地人,尤其是其它地方的东北人,沈阳的青年人多操新沈阳方言。但另一方面,沈阳的年轻人也常标新立心太须分心胡异,他们不断创造一些新的"土语词",如"耍呢"、"忽悠"、"扔大个,,"、"老硬"、"潮"、"贼拉好"、"掉价"、"铁子"、"少扯里班进是根扔"等。1955年推广普通话以后,老沈阳方言的影响相对减小。对沈阳这个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的地方来说,既是辽宁和东北共同的地域方言,又是一个方内事图住直言的中心城市的口语,使它周围的若干方言都向酒师氢仅省乱班她海中心地点的方言沈阳方言集中。自从1625年后金帝跳获三杨活(清)努尔哈赤迁都沈阳,1644年清顺治皇帝迁都北京,以为陪都,使沈阳的历史地位起了根本性的变化,居于东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地位。清军入关以后,沈阳人大批进入北京,北京等地的关里人也孩丝兵继讨大量移居沈阳,从而加强了语言文流。清代先后合振雨证认点烟粒还有康熙、乾隆等四代皇帝十次带卷危高刑线季乎转终兴学领大批官员东巡盛京,并且从清术宜照结案缺思粉所院置代以来已经把官司话(包括北京方言和沈阳方言),作为官场、公共入位奏转鲁酸控场所和知识分子通行的语言。民国初年,随着奉军的入关,沈阳人大批进入北京,也促进了两地的语言交流。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于1955年提出推广"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官话方言为基础方言"的普通话以后,又进一步对沈阳方言起到了整化作用。因为沈阳方言和北京方言,同属于官话方言。推广"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官话方言为基础方言的普通话,将促进沈阳方言和北京方言,这两个同属于官话的亲属方言的日趋统一。

沈阳方言,是沈阳地方话同北京方言等汉语北方方言以及本地的满、蒙、锡伯等少数民族语言,在长期交流、互相影响、融和的过程中发展形成的。在今天通用的沈阳方言中,还不同程度的留下了满、蒙古、等民族的语汇。在沈阳使用沈阳方言,也就是说沈阳方言的人口,除汉族外,还有内说汉语的满族、回族、锡伯族、蒙古族,以及使用双重语言的朝鲜族等。

沈阳话还有个特点,就是容易把 r 音读成 y 音

折叠 编辑本段 沈阳方言举例

文字普通话读法(读音+声调)沈阳话读法(读音+声调)

ren 2yin 2
rou 4you 4
rong 2yong 2
rao 4yao 4
re 4ye 4
ru 2yu 2
reng 1leng 1
ruan 3yuan 3
nong 4neng 4
nong 2neng 2

【基本常用词汇】

戈能(ge1 neng):垃圾

得儿(der3):思维不正常,让人意想不到

砸(za2)菜:榨菜

惹乎(ye3 hu):招惹

炉戳子(lu2 chuo1 zi):小铲子

长虫(chang2 chong):蛇

整两口(zheng3 liang3 kou3):再喝一杯

挠道子(nao2 dao4 zi):赶紧走吧

彪:傻

整点干的:说的新词

白话:说谎,说瞎话

大白话:总说谎,总说瞎话

拍花的:(老人吓唬小孩儿)指坏人用迷药拍你肩膀,把你弄晕了!

净整那些四五六:老说那些没用的话!

瞅瞅:看看

金镏子:金戒指

侅(gai1):街道

大侅:大街

上侅溜达:逛街

笤梳(tiao2 su):扫把

嘎嘎冷:很冷很冷

挫劲:鼓捣

拼儿片儿的(pin1 er pian4 er):零乱

吭吃瘪肚(keng1 ci bie3 du4):费劲,吃力

出溜滑(cu1 liu4 hua2)、滑刺溜(hua2 ci1 liu1):人在光滑的物体上运动或者从高处向下运动

故拥(gu4 yong):身体不能保持一个姿势,例如:你睡觉不老实,老故拥

故乃(轻声,nai):形容含着水漱口时发出的声音

鼓丘(gu3 qiu):做事情,多指修理物品

老倒子(lao2 dao3 zi):农村人,乡下人,外地人

希罕(xi1 han):喜欢、不常见。

嘎哈(ga4 ha2):干什么、干啥。

掰扯掰扯:评评这理

该着(gai1 zhao2):

可劲儿:使劲

可劲儿造:使劲吃

拉古拉古(la2 gu la2 gu):介绍介绍

内款儿(nei4 kuan3)内雅子(nei4 ya3 zi):就是说"内个地方"

扯淡(ce3 dan4):说一些不着遍及的话、说空话、玩笑。

小抠儿(xiao3 kour1):指吝啬、小气的人。

(瞎)白话(bai2 huo/xia1 bai2 huo):说瞎话、忽悠人的话、吹牛的话。

愣头青:做事鲁莽的年轻人。

邪呼(xie2 hu):非常厉害或严重。

卖呆儿(mai4 dar1):看热闹。

砢碜(ke1 cen):不好看,丢人。

闷头(men1 tou):中医称疖子。

攉搂(huo long):搅和。

秀眯(xiu4 mi)(音):腼腆,不好意思,憨态可掬的样子。

得瑟(de4 se):喜形于色,臭显摆。

贼毙(zei2 bi4):太好啦,好得不得了。

削你(xiao1 ni3):揍你,报复你。

叽咯浪(ji5 ge lang5):拌嘴、吵嘴。

边儿拉儿(biar1 la4):旁边。

磨叽(me4 ji):喋喋不休,废话多。

不忿(bu2 fen4):不信,不服。

齁巴(hour1 ba):患气喘病的人。

劲儿劲儿的(jier4 jier4 de):执着,有精神头儿。

哈拉味儿(ha1 la1 wei4 er):油脂性的食品发霉变质后,产生的气味。

土鳖(tu3 bie1):极端瞧不起的人和事。

嘎鼓(ga2 gu)(音):独特,特别,有意思。

埋汰(mai2 tai):脏。

耍大刀(sua3 da4 dao1):办事没准,戏弄人。

扒瞎:说话虚假成分大,顺嘴跑火车。

打车(da3 ce1):乘坐出租车。

膈应(ge4 ying):烦人,讨厌。

秃噜(tu1 lu1):事情没办好。

瘪犊子(bie3 du2 zi):龟儿子,骂人话

二椅子(ar4 yi3 zi):不男不女。

欠儿登(qiar4 deng1):哪儿有事哪儿到。

吭哧瘪肚(keng1 ci bie3 du4)(音):速度慢,吃力,费劲儿。

憋屈(bie1 qu):委屈。

刺挠(ci4 nao):身体某个部位发痒。

扯哩哏儿棱(che3 li gen1 er leng1): 瞎扯。

哄哄:胡乱议论。

胡嘞嘞(hu2 lie1 lie1):形容胡乱说。

敞开儿: 尽量,随便。

吵儿巴火(chao1 er ba1 huo1:大声嚷嚷。

花花儿:作风不正派。)

朝(zháo)面儿:露面。

划魂儿(hua2 hun2 er):猜疑,犯寻思。

晃常儿(hua4 cha2):时常。

祸祸(huo4 huo):践踏,糟践。

坏菜:事情弄糟。

掺攉(can1 huo):把不同的东西混在一起,搅合。

合炉(he2 lu4):吻合,合拍。

浑儿画浑儿的(huer2 hua4 huer2 de):不明亮,有污垢。

车轱辘话:重复、絮叨的话。

车脚钱:运费。

车老板儿:赶大车的人。

扯(che3):闲谈。

好信儿(hao4 xin er):好奇。

抻头(chen tou):遇事不慌。

吃不了兜着走:对事情后果负有责任。

吃独食儿:自私,好东西自己独吞。

吃不住劲:承受不住了。

冲(cong1)着:迷信人认为人有病是鬼神作祟。

冲(cong4):蛮横。

抽冷子:冷不防,突然。

抽巴:收缩。

害事(hai4 si4):挡碍,障碍。

吹着唠:说大话。

呲溜(ci liu):形容滑的状态。

蹿稀(cuan xi):腹泻。

寸劲儿(cun4 jing4 er):巧劲儿。

二五眼:能力差或眼神不好。

尬(gà)点儿啥: 赌点什么

波楞盖儿(音)(buo leng gai4 er):膝盖。

蚂蛉(ma1 ling1): 蜻蜓

愚(一声)作(轻声):舒服

蚂蚱:蝗虫

马葫芦:下水道

马路牙子:路边竖起的台阶

抠逼飕飕(kou bi sou sou):小气

倒骑驴:座位后置的人力三轮车

三驴蹦子(beng4 zi):三个轮的农用车和残疾人的代步车

拉脚:运输

踏拉板(ta la ban3 er ):拖鞋

酒蒙子:酒鬼

二道贩子:第二级经销商,一般形容菜市场里不是真正农民的商贩

鼻听(轻声,ting):鼻涕

好赫(hè)儿: 好吃的,常用来逗小孩儿。

盖被乎(轻声):盖被子

打把势:睡觉不老实,总翻身,个别还有蹬腿等动作

晌午(sang3 hu):中午

八成(ba1 ceng2):有可能

兴许:有可能

大幺母(da4 yao1 mu3):估计,也许,大概

锛(béir)楼(轻声,lou): 前额

忽悠(hu1 you):丧失诚信,一味讨好某人的不着边际的语言行为。

估莫(gu1 mo):估计

:鲁莽

飞边子:形容书的卷页之类的

大该(da4 gai1):大街

日头(ri4 tou):太阳

牙碜(轻声,cen):食物里面沙子多 ,形容硌牙那种讨厌

碗架子(wan3 jia2 zi):厨柜

棉猴儿: 棉大衣

姨子:肥皂

整景儿:装相儿

突漏扣(tu lu kou): 这个词儿用法太多了,说不清楚大概是 ,掉链子,一到关键就不行的意思

老鼻子了:非常多(也可以说成"老了")

吐洛皮儿了(tu lu pi2 er le):外伤,比破皮严重一些。

先头儿:开始。

寒碜:寒酸的意思

撩了(liao1 li):跑了

撩了(liao3 li):被火熏到了

羊拉(la2)子:毛毛虫

叽里咕噜地:形容东西漫天翻.不老实地样子.

钱串子:和蜈蚣外形类似的一种爬行动物,"钱串子"是蜈蚣近亲,学名蚰蜒,只有15 对步足和1 对颚足

罢哒:在水或泥里走,脏脚或鞋在地上留印。

魔怔(轻声,zeng):形容精神病人那种状态

搭咕:搭理

:好的意思

贼毙:比毙更好的意思

太毙了:最好,比贼毙更好的意思

好个六:一点都不好,常用于回答"……好吗?"或"……挺好的吧?"之类的话

差(chǎ)皮了:误会或者是搞错了

藏猫猫:捉迷藏

巧儿(qiǎo'r):麻雀

立整(轻音,zeng):规整

屁精屁精的:拍马屁,狡猾奸诈,小聪明等。同"猴精"

老蟑:蟑螂

渣儿:乳房

吃渣儿:婴儿吃奶的意思

撩闲:招惹他人的意思

立棍(gùn'r):当老大,黑社会用词,也有挑衅成分,隐含这地方今后我照着。

扎刺儿:小的硬物扎入皮肤中(例如木头屑)

挑刺儿:挑衅

大电炮:打人动作(打架过程中,用拳猛击对方眼眶部及其周围的动作,一般目的在于限制对方视觉系统以便于以后动作的继续使用,故一般是作为起手招式。)

开饷:开工资

提(dī)溜蒜挂:形容拎了很多东西

油哧麻花:指表面有污渍,不整洁

嘎挤窝(ga2 ji4 wo):腋下

嘎拉哈(ga3 la ha4):羊骨头节制成的玩具

压根儿:根本,本来

麻溜儿的:马上,立刻

立马:马上,立刻

弄(nèng)泥巴江:指道路泥泞

:缺德,坏心眼

麻爪:束手无策

水裆尿裤:形容穿着不整齐,邋里邋遢,或者办事不周全,拖泥带水。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