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国号
折叠 来源
在此之前,越南快尽封诉普并法能女的国号几遭变更。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京族的母语京语通常被认为属于南亚语系,故京族清营短阿第裂茶危物树船一般被视为南亚语系民族。另有一种说法认为,京族是百越后裔范条九的壮侗语系民族之雒越为主体怕双电根等练迅日知,加入南岛语系民族之占人、南亚语系民族之高棉人及汉藏语系民族之汉人而重新融合而成的民族。而由于长期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京族文化更接近于东亚而非东南亚。
据说,远古越南人的两个脚趾相交,因而被中国人称为"交垂去宣谓趾"(越南语:Giao 名或白画运降Chỉ)。北属时期,则被称作"交州"。唐朝时,设立安南都护府(越南语:An Nam 威级đô hộ phủ)。968年丁朝独立,建国号"大瞿越"(越南语:Đại Cồ Việt),这是越南历史上第一个正式国号。1054年,李朝圣宗又改国号为"大越"。"大越"是越南历史上使用最久的国号,其间虽有15外肉命沿明效心发航世纪时胡朝改国号为"大虞"的短暂变更,但李朝、陈朝、后黎朝诸朝均以"大越"为号。不过宋朝以降运殖计关么的中国历代仍然以"安南国"称之(北宋照时则多称为"交趾国"),比如《宋会要》明确记载:"淳熙元年二月一日,诏安南入贡,礼意可嘉……特赐安南国名……封安南国王……""诏交趾改赐今名"。 因此安南也是古代越南流传很广的称谓。而"安南"一词,或多或少含有臣服中国的涵义,所以当时越我胡宽划步星掌怀开南对内使用"大越"国号,只有在对中国时用"安南"称呼。
折叠 定名
阮氏政权兴起南方,最终吞并占城及真腊一部,并于多年以后一统全越介改老构识等双矛坚族。阮福映建立统一的阮朝以后,立即称臣于中国清朝,建立宗藩关系。出于彰显阮氏基业源远流长且正大光片低负沉将活究迫明的用意,阮福映强烈主张将国号改为"南越"(越南语:Nam Việt)。不过,清朝嘉庆帝认为历史上的"南越"涵括了广东、广西,字面含义与阮氏政权统治交州故地的现实不符,而予以否决。 阮福映却不肯罢休,再三争取,并且扬言如不能如愿情愿不受册封。最后,清廷采取折中的主张,将"南越"颠倒为"越南"(越南语:Việt Nam),将这一新国号下赐给阮朝,赋以"越字冠于上仍其先世疆域、南字列于下表其新锡藩封"率的新意。 这个国号沿用至今,其越南语发音则成为英语的"Viet nam"。
嘉隆阮朝发早工跑木声又源于越裳之地三年(1804年)正月,清朝派遣的册封使广西布政使齐布森、南宁府同知黄德明携带册封阮福映为"越南国王"的印信敕书进入越南。阮福映对此隆重其事,预先在升龙城(今河内)修葺行宫、在谅山修筑仰且带清列紧氢汽扩德台,并在沿途水陆义伤交通要冲设置驿站,准备迎接册封使节。册封当日,阮朝起宗室及官员前往使馆迎接步期航吧极安道造册使,沿途兵象夹道排列,阮福映亲自在朱雀门迎候,百官扈从齐布森到达敬天殿,随后举行册封仪式。礼毕,由阮朝官员接毛受诰命及驼纽镀金银印。从此,阮朝开始了对清朝二年一贡阻丝委子容结如、四年一遣使的宗藩关系。
阮福映极度重视清朝的欢推册封,但在对内仍称皇帝。1806年,即位第五身缺管里朝伟帮顾年的嘉隆帝阮福映举行迟来的登基称帝仪式,百官具大朝冠实聚预米复升李讲服齐聚顺化皇宫,阮福映在顺化岩蒸德宪执皇城太和殿心安理得地接受群臣朝拜。而阮福映对新国号"越南"似乎也不甚满意,于1812年(嘉隆十二年)恢少场刘动换化散试神硫复了"大越"国号。 1839年,阮朝又一次变更国号,明命帝阮福晈(阮福映之子)宣布建号"大南",并下诏曰:
我国自太祖嘉裕方地蒸责另金住皇帝(指阮潢)南极肇基,暨列次道船独样孙严圣日增式廓,抚有越信抓雷功令督裳之地,故国中原号大越,历书亦以此二字冠之,本非袭用安南之别称大越者。比至我皇考祖高皇帝,奄有安南,爰建国号为大越南国,其历书但书大越二字,于理本无妨。向来行之,已历年纪。乃有草野无识之徒,见安南国陈、黎历朝亦有大越字样,谬认雷同,妄生疑讶,则所关国体不细。朕稽诸往古,唐、宋以前,多以兴王之地为奄有天下之号,手将则识至元、明又嫌循袭故称,即以美字为国号。暨大清原称满洲,后复改为大清,皆因辰随宜,事以义起。兹本朝奄有南方,提封日辟,东边一带,聚讫于南海,绕过西溟。凡戴发吗同层益资直待含齿,皆隶版图,海澨山陬,尽归两赵率土。原称越南,今称大南,更明名义,而越字亦在其中矣。诗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信符转形伟医主至封海名实,准嗣后国号,宜称大南国。一切文字称呼,即照此遵行。眼往或间有连称大越南国,于理犹是。永不得复称大越二字。其协纪历本年业已颁行,不必一一更换,仍须改印数千张历面进候,颁给京外官员,肉风倍乙俾明大号。余即以明命二十年为始,改著大南字样颁行,以正名称。播告遐迩,咸孚闻听。
从此以后,阮朝的正式国号定为"大南帝国",并同时采用"大南"或"大越南"双轨国号。1945年阮朝国号又改为"越南帝国",1945年9月2日胡志明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国,从此"越南"才确定为正式国号,沿用至今。
折叠 文献
《嘉庆重修一统志》卷五五三载:"先是,阮福映表请以'南越'二字锡封。上谕大学士等曰:'南越'之名,所包甚广。考之前史,今广东、广西地亦在其内。阮福映即有安南,亦不过交趾故地,何得遽称'南越'?该国先有越裳旧地,后有安南全壤。褒赐国号,著用'越南'二字,以'越'字冠其上,仍其先世疆域;以'南'字列于下,表其新赐藩封;且在百越之南,著于《时宪书》内,将'安南'改为'越南'"。越南‧阮朝‧十二旒冕冠
《大南实录》正编第一纪(世祖高皇帝嘉隆年)卷二十三载:帝复遣黎光定等人请诗空料染片依封,又请改定国号。书略言,先代辟土炎郊,日以浸广,奄有越裳真腊等国。建号南越传继二百余年,今扫清南服,抚有全越景流绿括班至李备,宜复旧号以正嘉名。清帝初以南越与东西粤(即今两广)字面相似欲不与之许。帝再三复书辨析,且言不允即不受封。清帝恐失我国意,遂以越南名国。余我引听标换则钱月来书言,从前抚有越裳已称南越,今又得安南全境,循名责实自当总前后所辟疆土肇锡嘉名,其定于越字冠于上,示我国承旧服而克继前徵;以南字列于下表我国拓南交而新膺眷名,名称正大,字意吉祥,且与内地两粤旧称迥然有别。
折叠 编辑本段 历史
折叠 王朝前身
参见:广南国
广南国死迫倍(Quảng Nam Quốc,公元1558年至公元1777年)是阮朝的前身,公因伟势传突元1777年一度被西山朝灭亡。广南国君主虽然是后黎朝属下的异姓王,但黎皇对之毫无影响力。广南国成为一个实质上的独立王国。
公元1558年,阮潢借守顺化之机,奠定了阮氏广南国的基础。阮主政权并没有将国号定为"广南"。据近代越南史家陈重金所说:"当时南试钢企然身方之地虽独立,但阮氏只称主而不称王,且仍未置国号。然而外国人却常称阮主领地为广南国。这是因为广南有会安(费福,Faifo),为中国人和其他太诸国人出入贸易之地,故以广即能南之名称之。"
阮熙宗阮福源时,确立了阮福为国姓。广南国后期,阮世宗沉迷女色及加重税收,使人民不满,更给西山朝机会发动起义。公元1777年八月,阮文惠攻香堆,广南国末代君主阮福旸和大臣商议逃至平顺,但未及逃走就与宋福和等十八位大臣被西山朝军队杀死。
折叠 立国称帝
参见:阮福映
阮福映(Nguyễn Ph发剧宣穿井故脱根úc Anh,公元1762年-公频士损沉究燃初注普结该元1820年),阮朝的创建者,又名阮映,通称嘉隆帝。广南国阮王宗室后裔。
公元1775年春北方郑氏军队攻陷富春(今顺化),阮福映随其叔定王阮福淳南逃。公元1777年,定王阮福淳及新政王阮福旸在嘉定为西山起义军所杀,唯独阮福映侥幸逃出,在龙川被阮氏旧臣推为大元帅摄国政。阮福映
公元落走困身1780年,阮福映在嘉定称王,誓言恢复阮氏祖业,据柴棍(西贡)与西山军对抗,公元1782年被西山军击败,流亡富国岛。公元1784年与暹罗联军,但再次为西山军所败,被迫流亡暹罗。此后在法国传教士百多禄的帮助下获得法国援助,公元1786年,百多禄代表阮福映,同法国政府签订越法《凡尔赛条约》,规定法国派兵援助阮福映,而获得越南的沱囊港(岘港)和昆仑岛。不过,当时法国大革命一触即发,这个条约并未付诸实行。百多禄见法国政府不愿出兵,只好自行募兵购械,并连同法国教官20人回到越南。不论动机如何,百多禄终究不负所托,历尽波折带回了外援。这个洋人终身为阮福映服务,最后在从征途中病死,被阮福映追赠为太子太傅悲柔郡公。
公元1789年阮福映乘西山军内部分裂之机回国,夺取嘉定。凭借嘉定之地屯田练兵休养生息,任用西洋士官训练军队、建造舰艇、铸造枪炮,经过整顿,战斗力大增。之后逐渐平定全国。
公元1802年五月,阮福映在富春筑南郊坛祭天自称皇帝,改元嘉隆(因嘉定、永隆两地在阮氏复国战争中出力最多,定年号为嘉隆)定都富春,建立阮朝,并遣使向中国清朝请求册封。同年十一月,阮福映一统南北、大告武成。献俘太庙后,景盛帝及其子弟宗室被凌迟处死、五象分尸。如此仍不能消解阮福映内心郁积多年的仇恨,以阮岳、阮惠为首,西山阮氏一族男女的头颅被永久囚禁于牢狱,骸骨则统统被捣碎扬灰。纵横南北25年的西山朝,随之烟消云散。
折叠 王朝前期
阮朝在全国各地分设二十三镇及四营,在升龙设置了北城统辖北方11镇,南方以嘉定城为中心统辖南方5镇,顺化京畿之地设置4个直隶营。阮朝以武力起家,也以武力统一南北,因而武人地位崇高,全国各镇的首长由武官充任,朝中的首长,也是执掌兵阮朝官员权的五军都统。朝廷的官制,在黎朝旧制的基础上,参照清朝体制,革罢了丞相,以兵刑礼工吏户六部主理国政,置都察院监察百官。法律方面,以《大清律》为蓝本,修订了《嘉隆律书》398条,覆盖了军事、财政、刑法等诸多方面。阮福映标榜儒学,他下令在顺化建立国子监,开乡试录取文人仕官。同时,阮福映下令群臣编写《大越一统舆地志》、《大南一统志》、《大南实录》之类的官方史地大型编撰物,不无张扬一统王朝气派的用意。此外,阮福映在位期间统一了国内的度量衡,下令各地修路筑堤,制定减税之例,又在各镇设置粮仓以备赈济灾荒。
阮朝第二代皇帝圣祖阮福胆,史称明命帝。因原东宫阮福景在复国战争时期已经病死,故由排行第四的明命帝继位,时年正值盛年三十。
明命帝政治经验老道,但刚愎自用,是典型的封建帝王。他对儒学推崇备至而且勤于政事,常常秉烛夜阅奏章,事事必须躬亲朱批才能成行。明命帝生前常常训诫左右:"人心思治,不欲滋事生变。然年富力强之时未有建树,而至年迈力衰之时尚能有何作为。"(《明命政要·勤政篇》)他继承父亲的治国路线,建国号为"大南",一心想将越南建设成像清朝一样强盛的大帝国。他对中央及地方的官僚系统再作修订,中央设内阁管领诸事,又效法宋朝枢密院及清朝军机处而置机密院,处理重大政务,又划定九品正从官制;改地方各镇为省;对少数民族采取"流官制",由朝廷派员监督酋长言行。阮朝自嘉隆帝便推行君主集权制,以"四不"为其统治模式,即不设宰相、不选拔状元、不立皇后、不封外姓王。立法、司法、监察、军政、执法之权均操于皇帝。
折叠 法国入侵
自中英鸦片战争爆发,西力东侵,阮氏朝廷也感到"夷狄猖狂" 。明命以来法越关系转差,阮朝遂遇上西方列强挑战。1847年(绍治七年)农历正月,法国派员到越南要求撤消禁教,当其舰只驶到沱㶞时,以为越人有意施袭,于是开炮轰击,击沉越南战船五艘。事后阮廷加强海防,在广南设镇洋七堡 。同年,英国派军舰到沱越南抗法的中国将领刘永福㶞,向阮廷呈交文书,但阮廷拒收,就在争持之际绍治帝得病去世,嗣德帝继位(1847─1883年在位) 。嗣德年间,法国逐步进犯越南,从1856年(嗣德九年)起进攻沱㶞及嘉定等地 ,是为"法人取越南之滥觞" 。1861年(嗣德十四年)法军在对华作战后全力进侵南圻。 1862年(嗣德十五年),迫使阮朝签订第一次《西贡条约》,割让边和、定祥、嘉定等地给法国 。在法国军事压力下,曾有改革志士阮长祚向嗣德提出学习西方技术、改善政府素质等方案,虽得嗣德帝注意,但遭朝中官员反对,并随着阮长祚去世而作罢 。1867年(嗣德二十年)法国出兵侵占南圻西三省(安江、永隆、河仙),又于1873年(嗣德二十六年)攻陷河内, 刘永福应越方要求,率黑旗军与越军联合作战 ,在河内西郊大败法军,斩法军首领安邺上尉等数百人,乘胜收复河内 。次年,越南国王授予他三宣副提督之职,让他管理宣化、兴化、山西三省 。 但越南官员却态度消极,正如越共史家陈辉燎指出:"法军前进到什么地方,那里的阮朝官吏就望风归降 。"1874年(嗣德二十七年),越法签订第二次《西贡条约》,其内容为法国承认越南的主权及独立,而阮朝须承认整个南圻为法国领土,并开放河内、施耐汛(即归仁市)等地为通商口埠,法人既夺得领土,又取得在越南境内来往、经商之权。1882年(嗣德三十五年),法国再次出兵,攻打河内,次年(1883年,嗣德三十六年、协和元年、建福元年)占领顺安港,迫使阮朝签订《顺化条约》,承认越南为法国保护国。就在阮氏朝廷向法人节节退让的同时,清朝与法国就越南问题展开中法战争,越南境内亦掀起激烈的反法斗争 。
折叠 法属时期
公元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清朝与法国缔结和约,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法越双方通过《第二次顺化条约》,确立了法国的保护统治。至此,越南彻底成为法国的囊中之物。此后,不仅北圻与南圻沦为法国的直属殖民地,即使在阮朝朝廷所在的中圻,阮氏皇室也仅仅是在名义上保有皇位,已无主权行使可言。
公元1887年印度支那,法国殖民者将越南三部分越南分割为南圻(交趾支那)、中圻(安南)、北圻(东京)三个部分。并把南圻作为"直辖领地",东京为"半保护地",中圻为"保护地"。并将这三个地区与柬埔寨一起组成所谓的法属"印度支那联邦"。法国总督为联邦首脑,驻河内。1893年老挝也被并入联邦为保护领。1899年法国强租中国广州湾(今广东湛江),亦由该邦管辖。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取代了法国在印度支那的统治地位。公元1945年日本投降后,刚打完二战是法西斯扩张的受害者的法国又卷土重来,意图重新对这一地区进行控制。共同的反殖民主义斗争的需要,把三国人民紧紧地团结在了一起。公元1939年,在越南共产党的领导下,印支共产党(包括越南共产党以及在老挝、柬埔寨设立的共产党支部)中央六次会议上,提出了建立"印度支那民主共和国联邦政府"的设想。当时建立"印支联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三国联合起来,团结一致,携手把法国殖民统治者赶回老家去。公元1954年在中国的大力援助下,越南赶走了法国人,法属印支联邦瓦解。
折叠 亲日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又转为日本控制。公元1945年越南八月革命后,阮朝末代皇帝被迫退位。阮朝末代君主阮福永瑞(Nguyễn Phúc Vĩnh Thụy) ,年号保大( Bảo Đại ),即通常所称的越南保大帝。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公元1940年6月,法国向德国投降。日本乘机向维希政权的贝当政府提出要求,法属印度支那不得继续允许中华民国利用滇越铁路运送进口物资,并且派遣日本军队到越南,封锁中越边境。不过,日本占领军并未驱逐法国的殖民统治,也允诺不去打扰保大在顺化的皇宫。但是公元1944年,美英盟军攻占巴黎之后,新成立的戴高乐政府转向反对轴心国,于是日本军队在公元1945年3月9日夜, 执行美高计划,推翻了法国在印度支那的政权。日本帝国的侵略
公元1945年3月11日(保大二十年农历正月廿七日)上午,日本大使横山前往顺化,在太和殿觐见保大, 以"亚洲归亚洲人"鼓动保大,于是在当天下午,保大就召集六部尚书和王公亲贵,发布《独立宣言》,宣布废除越南与法国1884年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脱离法国保护,宣告越南成立独立自主的国家,并加入以日本为首的"大东亚共荣圈",决定与日本政府合作。
不过,仅仅过了数日,同年3月19日, 负责撰写《独立宣言》的尚书范琼由于有亲法倾向,在日本人的压力下,保大被迫将其革除。几周后,范琼被越盟抓捕并杀害。保大这时希望寓居西贡的前尚书吴廷琰重新出山执政,但日本人的答复是无法找到吴廷琰。为填补国家的政治真空,4月17日,侨居新加坡的陈仲金(Trần Trọng Kim)教授返回越南,出任内阁首相,成立了一个亲日的政府,也是第一个按照现代模式组织的越南政府(不过没有军队和警察)。同时,日本人又暗中支持觊觎王位的强柢(Cường Để)亲王(阮朝世祖嘉隆帝的直系后裔),等候一旦需要排除保大,就让他取得政权。
同年6月18日,保大帝宣布成立统一的越南帝国,包括北部的东京、中部的安南和南部的交趾支那,并加尊号为越南皇帝陛下。
越南帝国名义上恢复了对包括交趾支那在内的原有的全部领土主权。但在内政外交各方面上,越南帝国只是日军的傀儡政权。它在国际上没有被广泛承认,对本国事务也没有能力处理。尤其对当时发生的东京饥荒束手无策。
折叠 灭亡
公元1945年8月,日本向盟军投降,亲日的陈仲金政府岌岌可危。同年8月19日,胡志明领导的越盟在河内夺胡志明取政权,成立临时革命政府。同年8月23日,胡志明的临时革命政府电函顺化,要求保大退位。这时,日本大使横山建议保大使用日本的军力,可以轻而易举地歼灭越盟,但是保大不愿意利用外来力量来屠杀越南人,拒绝了横山的建议。同年8月25日,下诏宣布退位。同年8月30日,保大在顺化王宫的午门前举行了退位仪式,将象征权力的国玺和宝剑交给越盟代表陈辉料(Trần Huy Liệu)、阮良朋(Nguyễn Lương Bằng)和古辉近(Cù Huy Cận),他宣称:"愿为独立国之民,不作奴隶帝王"。保大放弃了君主身份和姓名阮福晪,改用原名阮福永瑞。2天以后的同年9月2日,越南民主共和国临时政府在河内成立,保大成为越南民主共和国的"首位公民",同年11月10日,胡志明宣布保大为越南民主共和国的"最高顾问"。越南帝国及阮朝宣告灭亡。
越南帝国在教育上有一大举措,即把中等教育授课语言由法语改回越南语,这对后世越南影响深远。
折叠 编辑本段 国旗
折叠 编辑本段 外交
外交方面,阮朝恢复与中国清朝的宗藩关系,与法国从交好到交恶,在印度支那半岛则积极增加影响力。嘉隆帝立国之始,便派使到清,求封为"南越国王",清朝嘉庆帝不认同"南越"二字,改封阮福映为"越南国王",于是开始以"越南"为国名 。
对于法国,因嘉隆帝曾在开国战争中求助于法人,故此阮朝初年优待朝中的法籍人士,并让法国商船到越南贸易。但对于《越法凡尔赛条约》,嘉隆则称法国政府并未履行为由而作废 。明命时,禁止欧洲传教士在越南传教,越法关系转差 ,法国人便对明命有所不满,批评他"将法国人的恩惠抛之脑后,与欧洲人为敌" 。对印支半岛上邻国高棉,阮朝继承阮主时期的入侵政策,嘉隆时期便迫使其成为朝贡国,由阮廷册封高棉国王 。暹罗(今泰国)亦企图干涉高棉内政,嘉隆乃派军进驻高棉,由其亲信黎文悦负责率领,又在南荣(即金边)修建城池,以"詟服"暹人,达至阮朝"保护"高棉的目的 。到明命时改变高棉的行政区划,使之同化于越南 。此外,明命又与暹罗争夺老挝国土,经多次用兵后,阮朝将国界扩张至湄公河,与暹罗接壤 。绍治时因南掌寇边,阮廷采取"民聚地辟,边备日完"的方针,在边地增设官署,招募兵勇、土民、清朝商人开垦该区及防范南掌 。基于阮廷的积极经略,其领土有所扩张,史称阮朝"奄有安南,一统舆图,幅ℙ所暨,南抵暹、腊,北夹清国,东至海,西逾哀牢。"
对于外商及对外贸易,阮朝有相关措施。如据《大南实录》载,嘉隆帝规定,外国商船在嘉定经商离开时,官府须对船上每人卖给一百斤米,代价为每人三缗钱。明命时,有意招俫外商,乃对外来商船酌量宽减税项,以示"柔怀远人" 。
折叠 编辑本段 文化
阮朝统治时期,文化发展蓬勃,当时士大夫自诩为中国文化的继承者,甚至认为越南是"华"非"夷"。阮朝文学得到长足发展,代表作品有阮攸编撰的《金云翘传》,该作品运用字喃及越南独有的"六八体"写成,语言优美,在越南文学史占重要地位。阮朝汉文小说盛行,出现多个类型的作品,著名的有历史演义类《越南开国志传》(阮榜中撰)、《皇黎一统志》(吴俧撰,吴悠续,吴任辑编),传奇类作品《新传奇录》(范贵适撰),笔记小说类作品《见闻录》(武贞撰)、《桑沧偶录》(范廷琥、阮案撰),志怪类《慈廉县李天王事迹》、《士王事迹》(作者不详)等等 。女性文学有著名诗人胡春香,其作品具有捍卫女性尊严、批判封建道德的思想。在史学方面,有《皇越一统舆地志》(嘉隆时修)、《钦定越史通鉴纲目》(嗣德时修)、每代纂修的《大南实录》,以及潘辉注所撰的《历朝宪章类志》等等。在建筑方面,阮朝国都顺化京城(即富春)模仿中国北京城的规划,皇宫紫禁城亦参考中国紫禁城兴建,规模约为其四份之三,在后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折叠 编辑本段 帝王世系
折叠 广南阮主
广南阮主(公元1558年-公元1777年) | ||||
谥号 | 姓名 | 在位 | ||
肇祖 Triệu Tổ | 贻谋垂裕钦恭惠哲显佑宏休济世启运仁圣靖皇帝 Di Mưu Thùy Du Khâm Cung Huệ Triết Hiển Hựu Hoành Hưu Tế Thế Khải Vận Nhân Thánh Tĩnh Hoàng Đế | Nguyễn Kim | (追封) | 长原陵 Trường nguyên Lăng |
太祖 Thái Tổ | 肇基垂统钦明恭懿谨义达理显应昭佑耀灵嘉裕皇帝 Triệu Cơ Thùy Thống Khâm Minh Cung Ý Cần Nghĩa Đạt Lý hiển Ứng Chiêu Hựu Diệu Linh Gia Gia Dụ Hoàng Đế | Nguyễn Hoàng | 公元1558年-公元1613年 | 长基陵 Trường cơ Lăng |
熙宗 Huy Tông | 显谟光烈温恭明睿翼善绥猷孝文皇帝 Hiển Mô Quang Liệt Ôn Cung Minh Duệ Dực Thiện Tuy Du Hiếu Văn Hoàng Đế | Nguyễn Phúc Nguyên | 公元1613年-公元1635年 | 长衍陵 Trường diễn Lăng |
神宗 Thần Tông | 承基缵统刚明雄毅威断英武孝昭皇帝 Thừa Cơ Toàn Thống Quân Minh Hùng Nghị Uy Đoán Anh Vũ Hiếu Chiêu Hoàng Đế | 阮福澜 Nguyễn Phúc Lan | 公元1635年-公元1648年 | 长延陵 Trường duyên Lăng |
太宗 Thái Tông | 宣威建武英明庄正圣德神功孝哲皇帝 Tuyên Uy Kiến Vũ Anh Minh Trang Chính Thánh Đức Thần Công Hiếu Triết Hoàng Đế | Nguyễn Phúc Tần | 公元1648年-公元1687年 | 长兴陵 Trường Hưng Lăng |
英宗 Anh Tông | 绍休纂业宽洪博厚温惠慈祥孝义皇帝 Thiệu Hư Toản Nghiệp Khoan Hồng Bác Hậu Ôn Huệ Từ Tường Hiếu Nghĩa Hoàng Đế | 阮福溱(阮福溙) Nguyễn Phúc Trăn(Nguyễn Phúc Thái) | 公元1687年-公元1691年 | 长茂陵 Trường mậu Lăng |
显宗 Hiển Tông | 英谟雄略圣文宣达宽裕仁恕孝明皇帝 Anh Mô Hùng Lược thánh Văn Tuyên Đạt Khoan Từ Nhân Thứ Hiếu Minh Hoàng Đế | 阮福淍 Nguyễn Phúc Chu | 公元1691年-公元1725年 | 长清陵 Trường thanh Lăng |
肃宗 Túc Tông | 宣光绍烈浚哲静渊经文纬武孝宁皇帝 Tuyên Quang Thiệu Liệt Tuấn Triết Tĩnh Uyên Kinh Văn Vĩ Vũ Hiếu Ninh Hoàng Đế | 阮福澍 Nguyễn Phúc Thụ | 公元1725年-公元1738年 | 长丰陵 Trường Phong Lăng |
世宗 Thế Tông | 乾刚威断神毅圣猷仁慈睿智孝武皇帝 Kiền Cương Uy Đoán thần Nghị Thánh Du Nhân Từ Duệ Trí Hiếu Vũ Hoàng Đế | Nguyễn Phúc Khoát | 公元1738年-公元1765年 | 长泰陵 Trường thái Lăng |
睿宗 Duệ Tông | 聪明宽厚英敏惠和孝定皇帝 Thông Minh Khoan Hậu Anh Mẫn Huệ Hòa Hiếu Định Hoàng Đế | Nguyễn Phúc Thuần | 公元1738年-公元1775年 | 长绍陵 Trường Thiệu Lăng |
- | 睿节温良英锐明达宣王 Duệ Tiềt Ôn Lương Anh Duệ Minh Đạt Tuyên Vương | 阮福皓 Nguyễn Phúc Hạo | (追封) | 隆胡 Long Hồ |
- | 恭愍英断玄默纬文穆王 Cung Mẫn Anh Đoán Huyền Mặc Vĩ Văn Mục Vương | Nguyễn Phúc Dương | 公元1775年-公元1777年 | - |
折叠 阮朝时期
阮朝皇帝(公元1802年-公元1945年) | |||||
谥号 | 姓名 | 在世 | 年号 | ||
兴祖 Hưng Tổ | 仁明谨厚宽裕温和孝康皇帝 Nhân Minh Cẩn Hậu Khoan Dụ Ôn Hòa Hiếu Khang Hoàng Đế | 阮福㫻 Nguyễn Phúc Côn | - | - | 基圣陵 cơ Thánh Lăng |
世祖 Thế Tổ | 开天弘道立纪垂统神文圣武俊德隆功至仁大孝高皇帝 Khai Thiên Hoằng Đạo Lập Kỷ Thùy Thống Thần Văn Thánh Vũ Tuấn Đức Long Công Chí Nhân Đại Hiếu Cao Hoàng Đế | 阮福映(阮映、阮福映、阮福种) Nguyễn Phúc Ánh | 公元1762年-公元1820年 | 嘉隆 Gia Long 公元1802年-公元1820年 | 千寿陵 Thiên Thọ Lăng |
圣祖 Thánh Tổ | 体天昌运至孝淳德文武明断创述大成厚宅丰功仁皇帝 Thể Thiên Xương Vận Chí Hiếu Thuần Đức Văn Vũ Minh Đoán Sáng Thuật Đại Thành Hậu Trạch Phong Công Nhân Hoàng Đế | 阮福晈(阮福胆) Nguyễn Phúc Kiểu(Nguyễn Phước Đảm) | 公元1791年-公元1840年 | 明命 Minh Mạng 公元1820年-公元1841年 | 孝陵 Hiếu Lăng |
宪祖 Hiến Tổ | 绍天隆运至善淳孝宽明睿断文治武功圣哲章皇帝 Thiệu Thiên Long Vận Chí Thiện Thuần Hiếu Khoan Minh Duệ Đoán Văn Trị Vũ Công Thánh Triết Chượng Hoàng Đế | 阮福暶(阮福绵宗) Nguyễn Phúc Tuyền(Nguyễn Phúc Miên Tông) | 公元1807年-公元1847年 | Thiệu Trị 公元1841年-公元1847年 | 昌陵 Xương Lăng |
翼宗 Dực Tông | 世天亨运至诚达孝体健敦仁谦恭明略睿文英皇帝 Thể Thiên Hanh Vận Chí Thành Đạt Hiếu Thể Kiện Đôn Nhân Khiêm Cung Minh Lược Duệ Văn Anh Hoàng Đế | 阮福时(阮福洪任) Nguyễn Phúc Thì(Nguyễn Phúc Hồng Nhậm) | 公元1829年-公元1883年 | Tự Đức 公元1847年-公元1883年 | 谦陵 Khiêm Lăng |
恭宗 Công Tông | 惠皇帝 Huệ Hoàng Đế | Nguyễn Phúc Ưng Chân | 公元1852年-公元1883年 | (育德)公元1883年 | 安陵 An Lăng |
- | 文郎郡王 Văn Lãng Quận Vương | 阮福升(阮福洪佚) Nguyễn Phúc Thăng(Nguyễn Phúc Hồng Dật) | 公元1846年-公元1883年 | 协和 Hiệp Hoà 公元1883年 | 阳春下乡 Dương Xuân Hạ Hương |
简宗 Giản Tông | 绍德志孝渊睿毅皇帝 Thiệu Đức Chí Hiếu Uyên Duệ Nghị Hoàng Đế | 阮福昊(阮福膺登、阮福膺祜) Nguyễn Phúc Hạo(Nguyễn Phúc Ưng Đăng、Nguyễn Phúc Ưng Hỗ) | 公元1869年-公元1884年 | 建福 Kiến Phúc 公元1883年-公元1884年 | 陪陵 Bồi Lăng |
宪宗 Hiến Tông | 忠皇帝 Trung Hoàng Đế | 阮福明(阮福膺(豆历)) Nguyễn Phúc Minh(Nguyễn Phúc Ưng Lịch) | 公元1871年-公元1943年 | 咸宜 Hàm Nghi 公元1884年-公元1885年 | 嘉隆别墅 biệt thự Gia Long |
景宗 Cảnh Tông | 弘烈统哲敏惠纯皇帝 Hoằng Liệt Thống Thiết Mẫn Huệ Thuần Hoàng Đế | 阮福昪(阮福膺祺) Nguyễn Phúc Biện(Nguyễn Phúc Ưng Kỷ) | 公元1864年-公元1889年 | Đồng Khánh 公元1885年-公元1889年 | 思陵 Tư Lăng |
- | 怀泽公 Hoài Trạch Công | 阮福昭(阮福宝嶙) Nguyễn Phúc Chiêu(Nguyễn Phúc Bửu Lân) | 公元1879年-公元1954年 | Thành Thái 公元1889年-公元1907年 | 安陵 An Lăng |
- | 继皇帝 | 阮福晃(阮福永珊) Nguyễn Phúc Hoảng(Nguyễn Phúc Vĩnh San) | 公元1900年-公元1945年 | 维新 Duy Tân 公元1907年-公元1916年 | 冲坤陵园 |
弘宗 Hoằng Tông | 嗣代嘉运圣明神智仁孝诚敬贻谟承烈宣皇帝 Tự Đại Gia Vận Thánh Minh Thần Trí Nhân Hiếu Thành Kính Di Mô Thừa Liệt Tuyên Hoàng Đế | 阮福昶(阮福晙、阮福宝嶹) Nguyễn Phúc Tuấn(Nguyễn Phúc Bửu Đảo) | 公元1885年-公元1925年 | Khải Định 公元1916年-公元1925年 | 应陵 Ứng Lăng |
- | 末皇帝 | 阮福晪(阮福永瑞) Nguyễn Phúc Thiển(Nguyễn Phúc Vĩnh Thụy) | 公元1913年-公元1997年 | 保大 Bảo Đại 公元1926年-公元1945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