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办学条件
折叠 学科体系
据2019年9月学院官网显示,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学院学科体系建设始于1952年刘培桐先生创建的土壤地理学专业,后相继发展为环境地学、环境科学,现已形成了学科类型齐全、内涵特色鲜明、优势领域主导的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体系。
其中,环境科学为国家重点学科,环境工程为北京市重点学科,同时水利工程和理论经济学相关的二级学科快速发展,在国内外影响和地位日趋提升。拥有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和环境生态工程3个本科专业;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5个硕士学位授予点;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3个博士学位授予点。
折叠 院系设置
据2019年9月学院官网显示,环境学院下设有"四系"和"四中心",包括:环境科学系、环境管理系、环境生态工程系和环境系统工程系,以及战略环境评价与生态空间规划研究中心、湿地生态与工程研究中心、全球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和大气环境研究中心。
折叠 师资力量
据2019年9月学院官网显示,环境学院有全职教职工99人,其中教授45人,副教授28人,讲师9人,教辅行政人员17人。师资队伍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加拿大工程院院士1人,973项目(国家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 1 人,北京市教学名师2人,青年拔尖人才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人才 11人,博士生导师68人,进入ESI前1‰的科学家11人。同时特聘有美国工程院院士2名及国家外专局高端外国专家5名。
折叠 编辑本段 科研成果
据2019年9月学院官网显示,2010年至今,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承担了包括2项973项目、13项973课题、5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中美(NSFC-NSF)环境可持续性合作研究项目、1项中意(NSFC-MAECI)合作研究项目、1项中欧(NSFC-JPI_UE)合作研究项目、7项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1项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6项863课题、8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项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以及20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600余项省部委委托课题。
折叠 编辑本段 合作交流
据2019年9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已与国外多个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及国际河流学会(ISRS)、 国际环境信息学会(ISEIS)、国际生态模拟学会(ISEM)等学术组织建立长期协作关系。主办ISEIS 2011国际会议、 2016金砖国家大学校长论坛-环境分论坛、2016年国际SWAT大会 、2016国际绿色贸易大会等多次大型国际学术会议。
学院引进多名来自英国普利茅斯大学、清华大学等名校的留学归国人员,邀请国外知名学者来学院访问和讲学,开拓研究思路和交流学术成果。派出多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在美国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康奈尔大学、斯坦福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等名校进行学术访问,积极学习国外先进教学和科研模式和经验。同时,支持骨干教师和优秀研究生与国际一流大学实现定期访学和交流,平均每年有80人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做特邀报告。
折叠 编辑本段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沈珍瑶 |
院长 | 崔保山 |
副院长 | 裴元生张力小徐琳瑜孙涛王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