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剧情简介
金陵十三钗1937年,日军入侵南京,战火中,六朝古都化为废墟,众多中国军民被困城中。一支十数人的国军德械教导队余部在长官李教官(佟大为 饰)指挥下,从日军手中救出了一批教会学校女学生,而李教官等人,至此丧失了出城的机会。幸免于难的书娟(张歆怡 饰)等学生返回文彻斯特教堂,随她们一 起来到的,还有受雇远道至此收敛神父遗体的美国人约翰·米勒(克里斯蒂安·贝尔 Christian Bale 饰)。此时的南京城中,逃难的人们蜂拥进安全区和教堂寻找庇护,十四名风尘女子强行进入教堂避难,其中精通英语的玉墨(倪妮 饰)希望借助约翰的身份为一行人提供更多保护。教堂的墙壁,并不能阻挡日军的铁蹄,教堂内的人们,将面临孰生孰死的选择…[1]
折叠 编辑本段 演职员表
折叠 演员表
角色 | 演员 |
---|---|
约翰·米勒 | 克里斯蒂安·贝尔 |
玉墨 | 倪妮 |
孟书娟 | 张歆怡 |
李教官 | 佟大为 |
陈乔治 | 黄天元 |
怡春 | 韩熙庭 |
红菱 | 张逗逗 |
豆蔻 | 李玥敏 |
小蚊子 | 袁杨纯子 |
香兰 | 白雪 |
胖春花 | 孙佳 |
孟先生 | 曹可凡 |
长谷川大佐 | 渡部笃郎 |
加藤中尉 | 小林成男 |
许大鹏 | 黄海波 |
浦生 | 朱良奇 |
朝仓中尉 | 山中崇 |
泰瑞 | 保罗·施耐德 |
秦淮河女人 | 周梦乔 |
秦淮河女人 | 周羽 |
秦淮河女人 | 顾璇 |
秦淮河女人 | 邓莉 |
秦淮河女人 | 苏小妹 |
秦淮河女人 | 钱柳吟 |
秦淮河女人 | 李纯 |
秦淮河女人 | 邓莉 |
教会女学生 | 叶清源 |
教会女学生 | 戴瑶君 |
教会女学生 | 沈俊然 |
教会女学生 | 李楚楚 |
教会女学生 | 金子欣 |
教会女学生 | 李瑞琦 |
教会女学生 | 谷艺璇 |
教会女学生 | 许佳丽 |
教会女学生 | 张照怡 |
教会女学生 | 王靖雯 |
教会女学生 | 谭逸敏 |
教会女学生 | 赵伊聪 |
教导队战士 | 窦骁 |
教导队战士 | 聂远 |
教导队战士 | 秦昊 |
教导队战士 | 来喜 |
教导队战士 | 高虎 |
教导队战士 | 奇道 |
教导队战士 | 王超北 |
教导队战士 | 王羽铮 |
教导队战士 | 李飞 |
教导队战士 | 王聪 |
教导队战士 | 项斌 |
教导队战士 | 郭晓明 |
日军士兵 | 涩谷天马 |
日军士兵 | 梶冈润一 |
折叠 职员表
折叠 编辑本段 角色介绍
![]() | 约翰·米勒|演员克里斯蒂安·贝尔 在片中的身份一开始并不是神父,而是一位入殓师,一个爱钱如命的酒鬼,只为负责给死去的英格曼神父化妆,才进入了教堂。但为了救助教堂里的学生,留了下来成为一名伪神父,他同时也收留了“金陵十三钗“(十三个青楼女子)。 |
![]() | 玉墨|演员倪妮 13个躲避战火的秦淮河上的风尘女子之一。当女学生们不甘被日军凌辱,准备集体自杀,被以玉墨为首的妓女们救下,成为了保护众人的英雄。 |
![]() | 孟书娟|演员张歆怡 教堂中女学生之一。父亲成为汉奸,面对同伴的质疑与嘲讽时,展现出坚定的一面。她还救了秦淮河的十三位妓女,在面对日军时,即使内心十分害怕,但却不胆怯。 |
![]() | 陈乔治|演员黄天元 前教堂神父的养子,也是这群学生中唯一的男生,所以担任起保护女学生安全的责任。在最后缺少一个女生的情况下,男扮女装和玉墨一行人去了日本人的“庆功宴“。 |
![]() | 李教官|演员佟大为 是一名中国军人,也是一个枪法高超的狙击手。率领十几名士兵,拼死守护着南京城。李军官在被敌军包围并且负伤的情况下,与日本士兵同归于尽,死于炸药之下。 |
![]() | 长谷川大佐|演员渡部笃郎 日军中的一名高级军官,要求女学生去日军庆功会表演。 |
角色介绍参考来源[3]
折叠 编辑本段 音乐原声
曲目 | 专辑资料 | |
---|---|---|
爱情主题 (片头) | 秦淮景 (坠入爱河) | 原声集封面 |
救赎 (教堂惨剧) | 秦淮景 (临别的嘱托) | |
永生 (李教官就义) | 秦淮景 (血染的琴弦) | |
爱情主题 (情调) | 救赎 (教堂惨剧) | |
天使佳音 | 安慰与希望 (教堂惨剧) | |
救赎 | 纯洁 | |
安魂曲与救赎 (李教官和孩子们) | 秦淮景 (艺伎齐唱) | |
满目疮痍 | 永生 (暴行) | |
秦淮景 (姐妹之间) | 爱情主题 (离别) | |
天上来的声音 | 秦淮景 (片尾齐唱) | |
安慰与希望 (投奔光明) | 爱情主题 (片尾) | |
爱情主题 (她从天边走来) | 安慰与希望 (片头) | 作曲者:陈其钢 |
天上来的声音 (约翰与孩子们的对话) | 秦淮景 (她们走进大门) | 发行日期:2011年12月20日 |
折叠 编辑本段 精彩花絮
金陵十三钗 的海报1、影片将代表中国角逐第84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之前导演张艺谋的影片曾被三次提名奥斯卡,其中包括《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英雄》。
2、《金陵十三钗》获第69届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提名,这已经是张艺谋的影片第五次获得金球奖提名,之前四次分别是:《活着》、《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英雄》和《十面埋伏》。
3、贝尔的角色被做了巨大改动,并不是原著中的神父。
4、据张伟平在采访中透露,剧组曾为贝尔找了一个土耳其裔替身,但拍完三场戏之后,贝尔就忍无可忍了,表示还是自己亲自上阵吧。
5、影片中的中国演员超过大半都是第一次出演电影的新人,选拔培训长达两年时间,公映后普遍受到演技的赞誉。[4]
折叠 编辑本段 获奖记录
时间 | 届数 | 名称 | 奖项 | 种类 | 得奖者 |
---|---|---|---|---|---|
2012年 | 第69届 | 美国电影金球奖 | 最佳外语片 | 提名 | 全体剧组 |
2012年 | 第31届 | 香港电影金像奖 | 最佳两岸华语电影 | 提名 | 全体剧组 |
2012年 | 第59届 | 美国金卷轴奖 | 最佳外语片音效剪辑奖 | 获奖 | 陶经 |
2012年 | 第6届 | 亚洲电影大奖 | 最佳新演员 | 获奖 | 倪妮 |
最佳电影 | 提名 | 全体剧组 | |||
最佳导演 | 张艺谋 | ||||
最佳造型设计 | 张叔平 | ||||
最佳编剧 | 严歌苓、刘恒 | ||||
最佳原创音乐 | 陈其钢 | ||||
2012年 | 第12届 | 华语电影传媒大奖 | 观众票选最受瞩目男演员 | 获奖 | 佟大为 |
观众票选最受瞩目女演员 | 倪妮 | ||||
最佳女演员 | 提名 | 倪妮 | |||
最佳新演员 | 倪妮 | ||||
观众票选最受瞩目电影 | 全体剧组 | ||||
2012年 | 第21届 | 亚洲电影传媒奖 | 最佳新人奖 | 获奖 | 倪妮 |
最佳服装设计奖 | 张叔平 | ||||
2012年 | 第21届 | 上海影评人奖 | 年度十佳电影 | 获奖 | 全体剧组 |
最佳女演员 | 倪妮 | ||||
2013年 | 第15届 | 中国电影华表奖 | 优秀故事片奖 | 获奖 | 全体剧组 |
折叠 编辑本段 影片制作
创作背景
剧照张艺谋是在北京奥运会前看到严歌苓的这个小说,随后便买下版权。张艺谋认为这个故事的视角很独特,从13个金陵风尘女子传奇性的角度切入,表达一个救赎的主题,反映了崇高的人道主义。同时张艺谋也希望采用与以往的南京题材影片都不一样的手法,给观众带来不同以往的感受。所以影片与原著相比,加入了表现中国人浴血抗争一条故事线索,表现中国人的血性、不屈不挠的精神。片中也增加了不少的战争场面,但没有太过强调的大场面,希望用战争场面的细节来打动观众 。
主创团队
迈克尔米勒担任《金陵十三钗》的后期配音混成师,他曾经参与《变形金刚3》的后期配音混成,也是贝尔主演获得奥斯卡《斗士》的后期配音混成。影片的视觉特效的数字合成师则邀请到了朱利安·瑞克德,他曾是是MPC英国公司的人,刚参与制作《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的视觉特效的制作。美术指导则由日本美术首席大师种田阳平担纲,他被称为“日本电影美术之神“。曾担任过《燕尾蝶》(1996年)、《不夜城》(1998年)和《杀死比尔1》的美术指导。
影片的摄影团队由张艺谋的老搭档赵小丁带领,其团队人数达到38名摄影师。影片的剪辑师由曾担任过《盗梦空间》和《山楂树之恋》的孟佩璁进行指导。影片的服装设计则邀请了《2046》和《花样年华》的服装设计张叔平担任,因为张叔平是名旗袍大师。影片的烟火爆破由Joss Williams团队担任,其团队的代表作品有《007》系列、《拯救大兵瑞恩》、《兄弟连》、《太平洋》、《哈利·波特》和《古墓丽影》等等 。
拍摄场景
剧照有媒体称这次 张艺谋大手笔,连一个天主教堂就花了1000万,而且这教堂只是拍拍外景。但事实上,《金陵十三钗》在外景地上完全是零花费。影片的拍摄地为溧水石湫影视基地是当地招商引资,石湫镇政府是股东之一,电影搭外景花的2000万均是基地买单,当地政府也是想借张艺谋的金面,为石湫镇赢来更多的机会,影视基地才建了个50分之一,电影还刚开拍“石湫“已经出名皆闻了 。
小演员培训
影片一共有30多个“十三钗“的预备小演员,里面大多数是南京娃,女孩居多。孩子们每个礼拜上两次课,每次时间在两个小时。还要根据孩子们‘档期’来,有时候他们周末还要上课,所以要作出调整。而影片的培训主要对孩子们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南京基础培训。教给孩子原汁原味的南京话,越是土得掉渣的越好,南京味儿要浓。所以培训时就不许说普通话,完全进入南京话的状态,剧组也要求这些小演员最好回家以后也要陷在南京话的语境里面出不来。[4]
折叠 编辑本段 发行信息
折叠 制作发行
公司类型 | 公司名称 |
---|---|
发行公司 | 1. 北京新画面影业有限公司 [中国] |
2.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 [中国] | |
3. 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 | |
4. 安乐影片有限公司 [中国香港]香港发行 | |
5. Row 1 Entertainment (2011) (USA) (theatrical) | |
6. Wrekin Hill Entertainment (2011) (USA) (theatrical) | |
7. Pinema [土耳其] (2012) (Turkey) (all media) | |
制作公司 | 1. 北京新画面影业有限公司 [中国] |
2.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 [中国] | |
3. 江苏省广播电影电视局 [中国] | |
4. 安乐影片有限公司 [中国香港] |
折叠 上映信息
国家/地区 | 上映/发行日期 | 国家/地区 | 上映/发行日期 |
---|---|---|---|
中国香港 Hong Kong | 2012年1月19日 | 加拿大Canada | 2012年2月24日 |
中国台湾Taiwan | 2012年3月2日 | 新加坡Singapore | 2012年3月29日 |
巴西Brazil | 2012年5月25日 | 俄罗斯Russia | 2012年8月2日 |
英国UK | 2012年8月3日 | 韩国 South Korea | 2013年11月14日 |
葡萄牙Portugal | 2012年7月12日 | 德国 Germany | 2012年2月13日 |
折叠 票房信息
上映时间 | 上映地区 | 首周票房 | 总票房 |
---|---|---|---|
2011年12月15日 | 中国 | 1.5亿人民币 | 6亿元人民币 |
折叠 编辑本段 影片评价
折叠 媒体评价
剧照影片拥有两个重要的视点,一个是女学生的(旁白)、一个是好莱坞明星克里斯蒂安·贝尔扮演的伪装神父约翰的,这看似矛盾的叙事方式经过了精心安排:女学生的视点是幸存者的证词,提供了历史叙述的合法性,约翰的视点则是带有普世情怀的国际人道主义,加上国军骁勇善战,这些都与官方在这一段历史上的态度完全吻合,因此此片会是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华语电影里,获得内地观众及媒体好评最多的一部。(《南方都市报》评)
除了端正的意识形态,如好莱坞特效的班底、演技卓越的奥斯卡级别的主演以及催人泪下的通俗剧桥段(后两者对中国观众来说都是永远的制胜法宝),都是影片值得肯定的地方,但这些只是影片的硬件保障,是一种品质上的安全牌。而若要让观众为之动情,还需要更多的细节与氛围营造,但问题是观众在看片时抹眼泪,有可能只是因为感悟生离死别本身,而不是被剧中人的故事打动一样,成为了这类影片必须克服的先天障碍 。(《南方都市报》评)[5]
剧照《金陵十三钗》是一部典型的张艺谋作品,其创作模式延续了第五代的制作传统,讲述个体在大环境中的痛苦和选择。由于不善于编剧,所以张艺谋挑选了严歌苓的著作,而一个好的改编剧本是成功的基石;张艺谋向来擅长发掘新人,所以推出了饰演玉墨的倪妮,眼光不凡;此外每一个重要的当代导演都有自己处理视觉画面的一套手法,张艺谋的独特就在于摄影和色彩,这点在《金陵十三钗》中有突出表现 。(《新京报》评)[6]
影片完整的情节故事和合理的人物逻辑使影片在战争场面之外,保有持续的戏剧张力和情感认同。影片规避了过去张艺谋大片中的一些弊病。真实的历史事件、虚构的人性故事、性和暴力的元素、战争的大场面、国际的巨星,使得《金陵十三钗》变成资本逻辑和大片法则共同作用下的一个影像消费品,它更像是一个高投资的项目,而张艺谋的任务就是让它显得更安全,更具商业价值 。(《东方早报》评)[7]
折叠 公众评价
剧照中国门户网站新浪娱乐对《金陵十三钗》观影调查,参与投票的网友有1万多人次,半数以上观众觉得该片超出预期。而对于片中演员的表现,倪妮的支持率高于贝尔。 有约52%的网友称自己是冲着“导演张艺谋新作的吸引力“去看这部电影的。而约38%的观众认为该片中表现最出色的演员是扮演玉墨的新人倪妮,认为贝尔表现最好的观众比例约为24%,佟大为的支持率则紧随贝尔之后,达到18%。 大约有56%的观众认为《金陵十三钗》“非常优秀,超出心理期待“,约29%的观众认为该片是“张艺谋导演的水准之作,基本满意“,评价偏低或者认为电影不如原著小说的网友比例加起来为15%。约52%的观众觉得最打动自己的是“凄美动人且厚重的剧情“,选择“众多优秀演员的精彩演技“及“宏大激烈的战争场面“则大体相当,约为13%。“玉墨等十三钗乔装学生替女孩们赴宴“获选最催泪桥段,获得了约35%的投票。“军人人肉战阻击日本坦克“和“佟大为利用地势及最后弹药与日本军队奋死一搏“是网友认为最震撼的两个战争场面,投票率均为30%左右。
中国两大影评网站(10分为满分),豆瓣评分人次18万人,平均评分为8分。时光网评分人次2.1万人,平均评分为8.1分。综合评价为:获得76%推荐+好评,19%一般,4%差劲。[8](新浪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