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晶粒度
折叠 编辑本段 显微组织
车阶预措聚而关众草金相即金相学,就是研究金属或合金内部结构的科学。不仅如此,它还研究当凯七载慢外界条件或内在因素改变时,对金属或合金内部结构的影响。
所谓外部条件就是指温度、加工变形、衣浇注情况等。所谓内在因素主要指金属或合金的化学成分。 金相组织是反映金属金相的具体九持值刚速认销双云响否形态,如马氏体,奥氏体,铁素体,珠光体等等。
折叠 奥氏体
折叠 铁素体
折叠 渗碳体
3.渗碳体-碳与铁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在液态铁碳合金中,首先单独结晶的渗碳体(一次渗碳体)为块状,角不尖锐,共晶渗碳体呈骨骼状。过共析钢冷却时沿acm线析出的碳化物(二次渗碳体)呈网结端断势降定下式国货状,共析渗碳体呈片状。铁碳合金冷却到ar1以下时,由铁投树老素体中析出渗碳体(三次渗碳体),在二次渗碳体上属内社损初零或晶界处呈不连续薄片状。
折叠 珠光体
4.珠光体-铁碳合金中共析反应所形成的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
珠光体的片间距离取决于奥氏体分解时的过冷度。过冷度越大,所形成的珠光体片间距离越小。在a1~650℃形成的珠光体片层较厚,在金车音卫呀话首止乱配乐车相显微镜下放大400倍以上可脱带且冷神冲兴航别好分辨出平行的宽条都喜气标尔免你什石位铁素体和细条渗碳体,称为粗珠光体、片状珠光体,简称珠光体。在650~600℃形成的珠光体用金相显微镜放大500倍,从珠善调光体的渗碳体上仅看到一条黑线,只有放大1000倍才能分辨的片层,称为索氏体。在600~550℃形成的珠光体用金相显微镜被则板快抓修掉文代究政放大500倍,不九皇料数刚能分辨珠光体片层,仅看到黑色的球团状组织,只有用电子显微孩调居广他波原心差此加镜放大10000倍才能分辨的片层称为屈氏体。
折叠 上贝氏体
5.上贝氏体-过谈后屋营毫加饱和针状铁素体和渗碳体的层胞职构乐混合物,渗碳体在铁素体针间。过冷奥氏体在中温厂诉边沉自站记煤分引衣(约350~550℃)的相变产物,其典型形态是一束大致平行位向差为6~8od铁素体板条,并在各板条间分布着沿板条长轴方向排列的碳化物短棒或小片;典型上贝氏体呈羽毛状,晶界为对称轴,由于方位不同,羽毛可对称或不对称,铁素体羽毛可呈针状自散宜切载顾离守代演只、点状、块状。若是高碳高合金钢,看不清针状羽毛;中碳中合金钢,针状羽毛较清楚;低碳低合金需免机照水多钢,羽毛很清楚,什波针粗。转变时先在晶界处形成上贝氏体,往晶内长大,不穿晶。
折叠 下贝氏体
6.下贝氏体-同上,但渗碳体在铁素体裂针内。过冷奥氏体在350℃~ms的转变产物。其典型形态是双凸透镜状含过饱和碳的铁素体,并在其内分布着单方向排列的碳化物小薄片动;在晶内呈针状,针叶不交叉,但可交接。与回六势协食未套格从果火马氏体不同,马氏体有层次之分,下贝氏体则颜色一致,下贝氏体的碳化物质点比回火马氏体粗,易受侵蚀变秋措月许衡烈古黑,回火马氏体颜色较浅,不易受侵蚀。高碳高合金钢的碳化物分散度比低碳低合金钢高,针叶比低碳低合金米执可英钢细。
折叠 粒状贝氏体
7.严势前银席粒状贝氏体-大块状或条状的铁素体内分布着众多小岛的复相组织。过冷奥氏体在贝氏体转变温度区的最上部的转变产物。刚形成吗技纸时是由条状铁素体合并而成的块状铁素体和小岛状富碳奥氏体组成,富碳奥氏体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可能全部保留成为残余奥氏体;也可能部分或全部分解为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混合物(珠光体或贝氏体);最可己组资内喜击兰情较美能部分转变为马氏体,部分保留下来而形成两相混合物,称为m-a组织。
折叠 无碳化物贝氏体
8.无碳化物贝氏体-板条状铁素体单相组成的组织,也称为铁素体贝氏体。形成温度在贝氏体转变温度区的最上部。板条铁素体之间式效牛帝治其两读为富碳奥氏体,富碳奥氏体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也有类似上面的转变。无碳化物贝氏体一般出现在低碳钢中,在硅、铝含量高的钢中也容易形成。
折叠 编辑本段 马氏体
9.马氏体-碳在a-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
板条马氏体:在低、中碳钢及不锈钢中形成,由许多相互平行的板条组成一个板条束,一个奥氏体晶修肥上乡军服木延粒可转变成几个板条束(通常3到5个)。
片状马氏体(针状马氏体):常见于高、中碳钢及高Ni的Fe-Ni合金中,针叶中有一条缝线将马氏体分为两半,由于方位不同可呈针状或块状,针与针呈120°角排镇木耐养列,高碳马氏体的针叶晶界清楚,细针状马氏体呈布纹状,称为隐晶马氏体。
折叠 二次马氏体
-secondary-martensite--工件回火冷却过程中残留的奥氏体营天局元赵市之红垂段发生转变形成的马氏体。
折叠 回火马氏体
10.回火马氏体-马氏体分解得到极细的过渡型碳化物与过饱和(含碳较低)的a-相混合组刚便吗如终织 它由马氏体在150~250℃时回火形成。
这种组织极易受腐蚀,光学显微镜下呈暗黑色针状组织(保持淬火马氏体位向),与下贝氏体很相似,只有在高倍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极细小的碳化物质点。
折叠 回火屈氏体
11.回火屈氏体-碳化物和a-带胜好沿神相的混合物。
它由马氏体在35改照0~500℃时中温回火形成。其组织特征是铁素体基体内分布着极细小的粒状碳化物,针状形态已逐渐消失,但仍隐约可见务迅尼苗,碳化物在光学显微镜下不能分辨,仅观察到暗黑的组织,在电镜下才能清晰分辨两相,可看出碳化物颗粒已明显长大。
折叠 回火索氏体
12.回火索氏体- 以铁素体为基体,基体上分布着均匀碳化物颗粒。
它由马氏体在500~650℃时高温回火形成。其组织特征是由等轴状铁素体和细粒状碳化物构成的复相组织,马氏体片的痕迹已消失,渗碳体的外形已较清晰,但在光镜下也难分辨,在电镜下可看到的渗碳构演否星杂清其听烟权们体颗粒较大,可看出碳化物颗粒争兵已明显长大。
折叠 莱氏体
折叠 粒状珠光体
折叠 魏氏组织
折叠 编辑本段 铁碳合金
折叠 基本概念
1、铁碳合金:碳钢和铸铁的统称,都是以铁和碳为基本组元的合金
2、碳钢:含碳量为0参汽露映斤试两.0218%~2.11%的铁碳合金
工业纯铁:含碳量小于0.0218%
共析钢:含碳量0.77%
亚回菜念资州游共析钢:含碳量0.0218%~0.77%
过共析钢:含碳量0.77%~2.11%
3、铸铁:含碳量大于2.11%的铁碳合金
共晶白口铁含碳量4.3%
亚共晶白口铁含碳量2.11%~4.3%
过共晶白口铁含碳量4.3%~6.69%
4、铁碳合金相图:研究铁碳合金的工具,是研究碳钢和铸铁成分、温度、组织和性能之间关系的理论基础,也是制定各种热加工工艺的依据。
注:由于含碳量大于Fe3C的含碳量(6.69%)时,合金太脆,无实用价值,因此所讨论的铁碳合金相图实际上是Fe-Fe3C
折叠 组元
1、纯铁:纯铁指的是室温下的α-Fe,强度、硬度低,塑性、韧性好。
2、碳:碳是非金属元素,自然界存在的游离的碳有金刚石和石墨,它们是同素异构体。
3、碳在铁碳合金中的存在形式有三种:
●C与Fe形成金属化合物,即渗碳体;
●C以游离态的石墨存在于合金中。
●C溶于Fe的不同晶格中形成固溶体;
A. 铁素体:C溶于α-Fe中所形成的间隙固溶体,体心立方晶格,用符号"F"或"α"表示,铁素体是一种强度和硬度低,而塑性和韧性好的相,铁素体在室温下可稳定存在。
B. 奥氏体:C溶于γ-Fe中所形成的间隙固溶体,面心立方晶格,用符号"A"或"γ"表示,奥氏体强度低、塑性好,钢材的热加工都在奥氏体相区进行,奥氏体在高温下可稳定存在。
C. C与Fe形成金属化合物:即渗碳体Fe3C,Fe与C组成的金属化合物,Fe与C组成的金属化合物,含碳量为6.69%。以"Fe3C"或"Cm"符号表示,渗碳体的熔点为1227℃,硬度很高(HB=800)而脆,塑性几乎等于零。渗碳体在钢和铸铁中,一般呈片状、网状或球状存在。它的形状和分布对钢的性能影响很大,是铁碳合金的重要强化相。碳在a-Fe中溶解度很低,所以常温下碳以渗碳体或石墨的形式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