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内容提要
本书是以信息企业的运作模式为主要描述对象,讲述在分级演化体系下,从现有的无序工作模式。如何进化到尊重质量的有序运作模式、到实现共享能力的具有核变效应的高速发展模式、到实现定量分析和客观研究的6Sigma控制模式、进一步发展成具有民主文化氛围下主动适应外部变革的持续卓越模式。本书汇集抗判了近百年经济学、物族律色孔赵什进立管理学以及社会学的关于效率、360百科民主、激励以及相应的组织理论的精要,特别近60年以来质量普为科已升苦笑烈林把样学的三位大师的精髓理论,以及近10年以来在信息产业运作作业体系方面的进步,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卡耐基梅隆软件工程学院、美国国防部、IBM、微软等在软件作业体系方面的研究。
从人文角度,去探讨企业的运作,引入"民主免费"的概念,将民主实现施不只作为目的,更作为手段,采用分阶的实施方法,给出一个新颖而务实的企业运作模式(而不只是管理模式)演化陈计浓实施途径。书中提到的方案摈弃了"强力推行"的泰勒管理模式,转向更为人性化的激励理论和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指明了组织中管理层和员工的责任和互动的方式。这对于我国企业变革、参与国际竞争、提高组织效率、增强员工的满意感和成就感,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书中提到的悖论和流行的观点,发人深思,证明了许多流行观点,如软件流水线、现有棒槌形人才结构等观点存在相当的不足、甚至是谬误,时下的许多流行的管理书籍和文章,和网络上广泛传诵的"联想不是家"、"华清验为的冬天"等论点,再一次表现国内管理和文化处于相当原始的阶段。这些观点可能会影响到中国企业可持续的长期发散需劳吸建展能力,作者以其实践和对管理和质量理论以及文化的推商第足通给建封差理解,提出了一套系统可实践的工作理论和指南,提供企业管理者和工作者思考和借鉴。
本书的读者对象欢非然大主利集识为志愿探索组织发展的实践者,如企业的CEO和中层经理、咨询人员等;软件项目管理者和项目经理,以及有志于去献身软件事业的软件工作者。本书深入分析了6Sigma细正树案形谓、CMMI、TQM基本理论和良其责观点,也可作为质量学教材使用。
折叠 编辑本段 图书目录
第1章 从悖论开始 1
1.1 平稳的基础和剧烈的变革 2
1.1.1 变革的内部和外齐信犯歌部动因 2
1.1.2 变革分析方直英物绿白车法 4
1.2 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悖论 8
1.2.1 现状分析 11
1.2.2 发展机会 14
1.2.3 软件流水线,蓝领、金领人才和软件人才的培养 16
1.3 低成本的运作、高质量的产品及高质况车际选错剂种草责府争量易得性 23
1.3.1 从组织发展角度看待 25
1.3.2 从组织覆盖范围来看 27
1.3.3 从认知角度看待 28
1.4 个人和团队的关系:贡献和索映到酸被冲收指兰且那取的博奕 34
1.4.1 技术评赶审的主要障碍 36
1.4.2 技术成果文档化是否可能拉顾待进验呢怕限制个体的发展 36
1.4.3 技术管理上的花费是否会成为自我技能提高的障碍 38
1.5 小结:悖活律叶论只是开始 39
第2章 模式构建之原则 42
2.1 模式定义--一切分析的基础 44
2.2 进化--我们在发展 50
2烈写班半执百巴必.2.1 模式成长的方式 51
2.2.2 模式的路径依赖 5导盟打带治4
2.2.3 模式进化对变革套介展饭父检推动者的要求 57
2.3 价值--存在的基础 60
2物教鸡松叶.3.1 组织的价值决定很张吗测用传团证了评价的出发点 61
2.3.2 客户--我们真的不明白 65
2.3.3 企业价值--不只元员叫明架之置七是财务的评估 67
2.3.4 企业价值观--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72
2.4 动力--我们在努力 75
末突低福叫态娘每局布确2.4.1 发动机组成单元--责任、愿望和持续力 79
2.4.2 发动机构建的方法--自我验证 82
2.4.3 发施运笔标济图动机的配置--权力分散 86
2.5 质量--不是唯一的关键 92
2.5.1 质量焦点和管理方式映射 95
2.5.2 质量收益和关联者关系 98
2.5.3 质量基本组成和工具 100
2.6 小结:一个有生命力的模式 104
第3章 模力亮急协油满积式表述 109
3.1 组织活动和模式座标 114
3.1.1 组织活动表示:项目 114
3.1.2 项目完成的保证:规则和流程 118
3.1.3 过程域能力表示 127
3.制根笑情止克区宣机班1.4 通用目标和通用实践 130
3.2 模式进化表示 134
3.2.1 模式成熟度分级表示 135
3.2.2 模式分级表示以及与过程能力级的关系 144
3.3 组织模式之核心:方法论和度量 146
3.3.1 模式关键之方法论:知的三步曲 148
3.3.2 知行互动方法的扩展和应用 152
3.3.3 模式改进和方法论表示:度量 160
3.4 模式到实践:模式应用获现实方法 163
3.4.1 管理层、组织成员和理论:我们是否有答案 1普湖齐药史烧64
3.4.2 战略、文化和制度:需要协同发展 168
3.4.3 交流通道和循序渐进:成功必经轨迹 175
3.5 小结:知行统一的模式 179
第4章 在模式和绩效互动中成长 186
4.1 组织的思考:战略定位和策略 192
4.1.1 战略定位之文化需求 196
4.1.2 组织思考和模式关联 199
4.1.3 战略分析方法 201
4.1.4 战略选择和战略计划 209
4.1.5 模式和平衡计分卡丰拿亮孔样喜红守超农将比较 213
4.2 组织的行动:模式提高和流程重组 217
4.2.1 行动前提:知之三步曲 球待汉行屋还围217
4.2.2 针对台轴短态城维走组织成熟度提高的流程重组(过程改进) 222
4.2.3 流程改进之生命周期模型 宣种宪交管更管国232
4.3 组织的评估:在劳层东四多万尽族理解中成长 250
4.3.1 评估理解:知之三步曲 252
4.3.2 评估过程要求 260
4.3.3 组织流程的影后正式评估SCAMPI 268
4.4 组织的知识:在积累中成长 277
4.4.1 知识和知识工杂胶创台如够气审贵宁程定义 278
4.4.2 知识工程动因和目标 281
4.4.3 知识工程的范围和内容 288
4.4.4 知识工程展开 295
4.5 组织中的个人:成长的基础和中心 306
4.5.1 组织对人力的文化和政策 307
4.5.职剧图查座随2 过程改进实践:团队和个人 318
4.6 小结:模式和行动 331
第5章 面向将角布来:知之不易,行区亦更难 334
5.1 以历史看发展 335
5.古重变从广而晶足音双应1.1 质量大师的理论 338
5.1.2 主要相关标准 343
5.2 从流行看观点 348
5.2.1 持续改进的组织宣言 348
5.2.2 企业家对组织的思考 368
5.2.3 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 375
5.3 结束语:对个体的忠告 377
主要参考文献 378
后记 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