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2020-11-01 10:11:33

广东工业大学 - 省属重点大学 免费编 修改义项名

B 添加义项
?
义项指多义词的不同概念,如李娜的义项:网球运动员、歌手等;非诚勿扰的义项:冯小刚执导电影、江苏卫视交友节目等。 查看详细规范>>
所属类别 :
学校
学校
编辑分

广东工业大学(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是一所以工学为主,工、理、经、管、文、法、艺术多科性协调发展的广东省"211工程"省属重点大学,学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优秀学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工程学科进入国际ESI排名,位列全球前1%。

广东工业大学由原广东工学院、广东机械学院华南建设学院(东院)于1995年6月合并组建而成。学校坐落在中国南方名城广州,校园占地总面积3348亩(约合223.2万平方米),校舍建筑159余万平方米,拥有广州大学城校园及东风路、龙洞番禺等多个校区。

2018年4月,广东工业大学进入全省“冲一流“高校梯队 [2]  ,也是”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主要成员;目前有中外院士8人、“奖励计划”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9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5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8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人、“广东省引进领军人才”7人、“珠江学者”23人。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广东工业大学

  • 所属地区

    中国广东广州

  • 外文名称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主要院系

    机电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计算机学院、材料与能源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管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等

  • 简称

    广东工大、GDUT

  • 国家重点学科

    机械、自动化、信息、化工、材料

  • 校训

    团结、勤奋、求是、创新

  • 硕士点

    90(具有免试硕士研究生资格)个

  • 创办时间

    1958年

  • 博士点

    6

  • 类别

    公立大学

  • 院士

    31个

  • 学校类型

    理工

  • 主要奖项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 主管部门

    广东省教育厅

  • 学校属性

    省属重点大学,广东省"211工程"

  • 现任校长

    邱学青

  • 知名校友

    易建联、李艾、林鹏辉

  • 办学定位

    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 学校代码

    11845

  • 校    歌

    《广工大颂歌》

  • 招生批次

    第一批本科

  • 院校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100号

  • 招生电话

    020-39322681,39322682,39322680(传真)

  • 电子邮箱

    zsb@gdut.edu.cn

  • 男女比例

    3.06

折叠 编辑本段 校园介绍

广东工业大学由原广东工学院、广东机械学院和华南建设学院(东院)于1995年6月合并组建而成,学校已有近60年的办学历史,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法艺结合的、多科性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

学校坐落在中国南方名城广州,地理位置优越,校园占地总面积3348亩,拥有大学城校园及东风来自路、龙洞等多个校区。大学城校园突出工科特色,多个学科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创设多个协同创新科研平台。东风路校区突出艺术创意和社工服务氛围的营造,建设设计创意园和成果展示馆。龙洞校区突出管理学与理学氛围的营造,360百科打造环境优美、恬静怡人的花园式校园。

目前,学校共设有19个学院,4个公共课教学部(中心),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7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含MBA),11个学科教授讨读利滑此风评审权,3个省攀峰重点学科一级学科,7个省优势重点学科一级学科,5个省特色重点学科二级学科,有工程硕士(17个领域)、工商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会计硕士、翻译硕士5种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同时具有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学校现有76个本科专业,自2定希014年起,所有九阿怎本科专业均在广东省普通高督示演构等学校第一批本科录取批次招生。机械、信息、材料、化工四个学科为广东省“211工程”三期重点建设学科。2012年以来,工程学科位居ESI世界排名前1%行列。

学校提出“以更加解放的思想、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创新的体制机制、更加勤奋务实的工作作风,集聚海内外创新人才,多模式构建创新平台,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创新人才”的发展思路,全面实施大学生创新行动计划、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计划、师资队伍建设“百人计划”、“培把送病火示心额排斗英育才计划”以及团队平台重大成果培育计划等重大战略。近年来,学校在师资队伍、学术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发展迅速,成效显著。

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不座重展兰景伍建设,师资力量不断增强。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000多人,其中正高级职称300多人纸处无宣货同,副高级职称700多人。20杨读长仍思松仅11年以来,学校已引进亚歌万群愿“百人计划”特聘教授市又来停出乱深甲括去百余名和2名学院院长。其中“”2人、国家“杰青”5人、国家“优青”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5人、广东省“领军人才”4人、广东省“珠江学者”8人、广东省“杰青”7人等,同时还聘有法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已组建并入选广东省“创新团队”4个。高素质师资队伍的建设,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保证。目前全日制在校生45000余人,本科生41000余人,研究生4000余人,并招有不同层次的成人学历教育学生、港澳台生和外国留学生,已形成“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坚持把科研工作紧密结合广东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积积回角拿之明消坚持不懈地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志深只素全松依算布司船,科研整体实力不断增强,近三年,到校科研经费均超3亿元。学校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发改委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7个,省级工程中心19个,牵头或参与组建省部院产学研创新联盟30个,省级国际合作平台2个,省发改委工程实验室1个,省高校科研、教学平台18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广东省决策哥销微范抗引咨询基地1个,广州市人文社织次钟罗斯看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我校牵头组建的“广东3C电子产品制造装备协同创新中心”认定为省级协完苦方者织台础居细同创新中心,同时学校还建有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培育项目。2014年,学校科技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此外,学校还与地方政府和工业界联合建立了言案油“广州国家现代服务业集成卷贵保而概为五酸龙讨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东莞华南设计创新院”、“佛山广工大血冲自所批某严日刚来式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河源广工大协同创新研究院”等多个跨学科协同巴松外创新平台。目前学校正努力在精密装备、IC设计、工业设计、制药、软物质等领域构建高水平研发平台,促进产学研和协同创新取得实质性成果。

学校致力于培养有国际视野、有坚实基础、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现有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6个省级特色专业,13个广东省名牌专业,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含双语教学示范课程),73门往议氧厂实轴省级精品课程(含双语教学杆威情四源示范课程),7个国家级间甚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太以考水谈、1个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学校办学条析司三件良好,现有计算机15396台套,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固定资产总值6.0083亿元。校舍建筑面积143余万平方米。图书馆拥有藏书369.3万册、电子图书11579GB,并采用共享方式,多渠道、大幅度拓展了信息资源守史需伟略会包距真既创使用范围。学校从学生成才控相宁害修斤观的理念转变抓起,探索性实施了“重基础、强能力、多样性、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改革,着力探索以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基于产学研全程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尔诉期读式与新思路,同时将人才培养(特别是本科生培养)纳入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规划之中。

学校高度重视对外合作与交流,推进以“学科为主体”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战略,促进学科和团队与国(境)外高水平大学、科轮被清立关候研机构和跨国企业等建立与石弦客怎究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搭建合作平台,对接国际一流技术,引进国际一流人才。学校先后与国(境)外130多所大学和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合作办学、学生联合培养、师资培养、教学模式改革、合作科研、人才引进和平台建设等多方位合作,推进重点学科建设进入国宣色书冷娘均急雷秋际前沿,为学校师资队伍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化和科研工作国际化提供良好平台。

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文化体育活动取得重大突破。2013年,学校在汽氢散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摘得3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交叉创新奖,以总分330分排所有参赛高校第5位,捧得全国挑战杯“优胜杯”,并获得2015年全国第十四届“挑战杯”竞赛承办权。2014年,在“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省赛中,获金奖11项,名列全省第一;在“创青春”国赛中,总分全国第6名,排名全国非985田附待高校第1名,捧得“优胜杯”,创造了我校参加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的历甚洲求史最好成绩,刷新了我校参加原“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获奖层次和整体成绩的记录。2015年,学校承办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并在大赛限象欢星书课金中荣获2项特等奖(全国仅38项)、2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和1项累进创新奖,以团体总分420分捧得“优胜杯”,团体总分排全国高校第二、广东高校第一,创造了我校参加全国“挑控点室纪艺配染够够战杯”竞赛的历史最好成绩。在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大赛暨全国高校“创意、创新、创业”电子商务挑战赛总决赛中获得特等奖和一等奖;在第四届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中,广工大FSA量流宪红单弦难E车队获得营销报什绿助出乙适告第一名、成本报告第五名、高速避障第四名、耐久赛第二名和总成绩第四名的佳绩;1名学生荣获第七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等。学校篮球队连续三年荣获全国大超联赛总冠军,2011年荣获第八届亚洲大学篮球锦标赛冠军等;学生舞蹈节目获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等。

学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须利左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牢记使命、励精图治,诉始觉片矛革讨改革创新、开拓进取,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双亮阶始味,脚踏实地、奋力前行影协药甲争投温设,不断提高办学水平与质量,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6]

折叠 编辑本段 历史沿革

原广东工学院

广东工业大学校门广东工业大学校门广东工学院的前身是1952年建立的广东省广州水利土木工程学校(由广州高工,北江高农、兴宁高工、海南农校、广西第六工校组成)。

1953年更名为珠江水利学校。

1954并入为武汉长江水利学校。

1955年易名为广东省广州水利学校。

1959年,广东省广州水利学校与省电业局广州中心试验所、广东电力学校、省水利科学研究所合并组成广东水利电力学院。其组成部分还包括1954年建立的广州基建交通班。

1957来材至十斗呀但道析然居年后更名为广州市技术学校。 后广州业余工学院并入。

1958 年,改名为广州扬手呼木业服生兴计首高等工业学校,同年10死鱼香半派月23日,升格为广州工学院。

1961年6月其大留础坐白在器,广东工学院与湖北科技大学,广东科技学院合并为中南科学技术学院。

1962年,广东水利电力学院和中南科学技术学院合并组建为广东工学院 。

1970年,更名为广东矿冶学院。

1982年6月,复名广东工学院。

广东工学院以前是连在一块的,占地面积也很大,1970年后期搬迁至韶关,回迁后被环市东路隔开为生活区和教学区。

原广东机械学院

1956年创办广东省机械学校。 1968年学校停办。

1978年12月,学校复办,并升级为广东机械学院

原华南建设学院

1956年,创办“广东省城市建设局干部培训班”。

1957年,更名为“广东省土木工程学校”。

1958年,升级为“广东省建筑工程专科学校”。

1963年秋,学校停办。

1965年,恢复办“广东省土木工程专科学校”1968年,学校再次停办。

1973年,更名为“广东省工程建设学校”。

1985年,更名为“广东省工程建设专科学校”。

1991年,并入华南建设学院,更名为“华南建设学院(东院)”。

广东工业大学[7]

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1995年6月,原广东工学院、广东机械学院和华南建设学院(东院)合并组建广东工业大学。

2008年广东工业大学成为第三批“广东省省属211工程”建设高校。

2013年广东工业大学31个本科专业纳入本省本科一批次招生。

2013年,学校与正式成为英国工程技术学会(IET, The Institution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大学合作伙伴(中国第十四所合作大学)。

2014年广东工业大学全部专业纳入本省本科一批次招生。

2014年,学校成为世界艺术、设计与媒体院校联盟成员(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该联盟成员中国大陆十所高校之一)。

折叠 编辑本段 办学条件

折叠 院系设置

折叠 师资力量

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截至2018年6月,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师资力量不断增强。学校有职称自主评审权,现有专任教师2000多人,其中正高级职称300多人,副高级职称700多人。2011年以来,学校已引进“百人计划”特聘教授百余名和3名学院院长。其中“”9人、国家“杰青”9人、、国家“优青”5人、国家”青年千人”教授1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5人、广东省“领军人才”7人、广东省“珠江学者”23人、广东省“杰青”10人等,同时还聘有外籍院士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已组建并入选广东省“创新团队”9个。高素质师资队伍的建设,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保证。目前全日制在校生45000余人,其中本科生38000余人,研究生7000余人,并招有不同层次的成人学历教育学生、港澳台生和外国留学生,已形成“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法国科学院院士(1人):Bernard Meunier(莫涅)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玉、周克崧、陈勇

英国工程及科技学会(IET)院士:凌永权

教育部(3人):Keiji Maruoka、蔡伟宗、安立楠(兼职)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谢胜利、刘京波、安太成、鲁仁全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余荣、何昭水、

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陈新

教育部优秀人才支撑计划(5人):何昭水、解晓伟、刘治、邓军杨祖元

广东省领军人才计划(4人):Bernard 、Allan、伍尚华、章国豪

芬兰国家文化成就奖获得者(1人)方海

德国洪堡学者(1人)王启民

“珠江学者”特聘教授(8人)成正东黄国全、王启民、蔡宗苇、何昭水、郭再萍、凌永权、鲁仁全

【教育部创新团队】(滚动支持项目)

1.谢胜利教授团队“物联网智能信息处理与系统集成”项目 

广东省创新团队(3个):

1.广东省纳米数控装备及纳米加工技术创新团队

2.广东省工业设计集成创新团队

3.广东省高技术陶瓷先进制造技术创新团队

4..广东省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控制芯片与系统创新团队

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折叠 学科建设

截至2018年6月,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省攀峰重点学科一级学科、6个省优势重点学科一级学科、5个省特色重点学科二级学科、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含MBA),具有工程(17个领域)、工商管理、工程管理、会计、翻译、社会工作、金融、艺术8种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同时具有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

  • 博士学科建设

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教授评审权学科(7个):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华南工业设计院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6个):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 、车辆工程 、控制理论与

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 、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工业催化、材料学 、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工业工程、计算机应用工程、信息获取与控制、环境化工、工业设计与创意产品、制药工程、能源材料与工程、土木材料与工程、工业企业管理。

  • 硕士学科建设

一级学科硕士点1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73个(含自设二级学科硕士点13个),无一级学科授权的二级学科硕士点4个。

一级学科硕士点(17个):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工商管理、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数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设计学。

无一级学科(自设)硕士点(4个):建筑与城市设计、国际商务管理、社区服务管理、工业设计与创意产品。

  • 重点学科

广东省“211工程”三期重点建设项目(4个):

1.机械装备设计制造与测控关键技术

2.先进工程材料的制备与加工关键技术

3.现代工业自动化关键与共性技术

4.现代精细化工中的关键与共性技术

广东省重点学科(19个):

单位学科名称研究方向
机电工程学院
机械电子工程(B类)
1 制造自动化中的CAD/CAM/CIMS及网络化制造技术
机电工程学院
机械电子工程(B类)
2 机电液工程计算机控制及应用
机电工程学院
机械电子工程(B类)
3 制造自动化网络与控制研究
机电工程学院
机械电子工程(B类)
4 机电智能控制与应用
机电工程学院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c类)
1、微细加工技术研究
机电工程学院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c类)
2、精密加工技术与超硬材料工具研究
机电工程学院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c类)
3、先进制造装备及自动化
机电工程学院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c类)
4、先进制造过程及自动化
自动化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c类)
智能机器人控制技术
自动化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c类)
控制网络与集成技术
自动化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c类)
现代自动化装备技术
材料与能源学院
材料学(c类)
纳米与非晶功能材料
材料与能源学院
材料学(c类)
材料表面处理新技术
材料与能源学院
材料学(c类)
有色金属及金属基复合材料
材料与能源学院
材料学(c类)
聚合物及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材料与能源学院
材料学(c类)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应用技术 (c类)
计算机控制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应用技术 (c类)
智能化技术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应用技术 (c类)
微控制器应用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应用技术 (c类)
计算机控制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应用技术 (c类)
智能化技术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应用技术 (c类)
微控制器应用

攀峰重点学科(3个):

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优势重点学科(7个):

土木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
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设计学 

特色重点学科(5个):

热能工程应用数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信号与信息处理企业管理

折叠 教学建设

截至2018年6月,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18个省级特色专业,13个广东省名牌专业,5个省级重点专业,16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含双语教学示范课程),91门省级精品课程(含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产学全程结合的地方院校制造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

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1个):民政部“国家级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基地”

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环境工程工商管理
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省级特色专业(16个):

工业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信息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业设计建筑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商管理环境工程
土木工程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省级名牌专业(13个):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
土木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测控技术与仪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环境工程工业工程
工商管理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

1.工程训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土木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广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个)

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机械设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电气与控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基础化学与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信息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计算机与网络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工程训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示范中心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工程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经管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创新实验班

截至2013年6月,学校有6个班,采用的是“研究型教学、创新性实验和灵活管理”的教学管理模式。创新实验班的学生在三年级结束后,根据学业情况优先获“学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资格,从而实现本硕连读。获推免资格的学生将在研究生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完成最后一年的本科学习,优秀的学生还可以进入学校优秀研究生培养计划,获得留学资助的机会。[9]

  • 卓越工程师班

采取“3+1”的模式,大学阶段最后一年在知名企业进行实践实训,培养学生强烈的工程意识和现场解决工程技术的能力。学校还通过特色化实践培养、国际化交流培养、主辅修制和创业教育等途径,不断满足学生成长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 校企联合班

截至2013年6月,主要针对高年级开设,共有18个班,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每位学生都有研究课题和固定的导师指导,一边上课一边参与创新实践。

  • 体育教学模式

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2006年获“中国大学生男子篮球超级联赛”南赛区冠军和全国亚军;

2008年获“中国大学生男子篮球超级联赛”总冠军;

2009年卫冕“中国大学生男子篮球超级联赛”总决赛冠军。学校先后承办了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广东省大学生运动会、全国大学生篮球超级联赛等大型体育赛事。

2010年学校承办第十六届亚运会板球、手球比赛和亚残运会盲人门球比赛。

2011年,首次以总分第一获得省“挑战杯”竞赛桂冠。

2011年荣获第八届亚洲大学篮球锦标赛冠军等。

折叠 教学成果

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度,学校学生获得国家级奖项46项153人次,省级奖项283项506人次。

2011年首次问鼎全国大学生创新““挑战杯”金奖。

2012年在全国大学生创业“挑战杯”中再夺1金2银;在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大赛暨全国高校“创意、创新、创业”电子商务挑战赛总决赛中获得特等奖和一等奖;在第三届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中,广工大FSAE车队获得赛会唯一“新闻传播大奖”、“ANSYS视频传播奖”、营销报告第二名、赛车设计第八名和静态项目总分第十名的奖励;1名学生荣获第七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等。学校舞蹈节目获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等。

2013年,学校在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摘得3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交叉创新奖,以总分330分排所有参赛高校第5位,捧得全国挑战杯“优胜杯”(全国仅24个),并获得2015年全国第十四届“挑战杯”竞赛承办权;在第四届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中,广工大FSAE车队获得营销报告第一名、成本报告第五名、高速避障第四名、耐久赛第二名和总成绩第四名的佳绩;1名学生荣获第七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等。[10]

  • 比赛竞技成果

一、亚洲大学大学生生运动会

获奖时间届次奖项名称备注
2011年
第八届
亚洲大学篮球锦标赛
冠军

二、全国大学生运动会

获奖时间届次奖项名称备注
2004年
第七届
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男子篮球比赛
冠军
2007年
第八届
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男子篮球比赛
冠军

三、中国大学生篮球超级联赛(CUBS)

获奖时间届次奖项名称备注
2005~2006赛季
第二届
中国大学生篮球超级联赛
南赛区亚军、全国亚军
2007~2008赛季
第四届
中国大学生篮球超级联赛
南赛区亚军、全国总冠军
2008~2009赛季
第五届
中国大学生篮球超级联赛
南赛区冠军、全国总冠军
2010-2011赛季
第七届
中国大学生篮球超级联赛
南赛区冠军、全国总冠军

四、广东省大学生篮球联赛(GUBA)

获奖时间届次奖项名称备注
2003
第二届
广东省大学生篮球联赛
(男子乙组)冠军
2004
第四届
广东省大学生篮球联赛
(男子甲组)季军、(女子甲组)季军
2005
第五届
广东省大学生篮球联赛
(男子甲组)冠军、(男子乙组)亚军、(男子丙组)亚军
2006
第六届
广东省大学生篮球联赛
(男子甲组)冠军、(男子乙组)冠军
2007
第七届
广东省大学生篮球联赛
(男子甲组)冠军、(男子乙组)冠军、(女子甲组)冠军
2008
第八届
广东省大学生篮球联赛
(男子甲组)冠军、(男子乙组)季军、(女子甲组)冠军
2009
第九届
广东省大学生篮球联赛
(男子甲组)亚军、(男子乙组)冠军、(女子甲组)冠军
2011

广东省“挑战杯”竞赛
桂冠

折叠 合作交流

截至2018年6月,学校高度重视对外合作与交流,专门设立出国(境)留学基金和来华留学基金,推进以“学科为主体”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战略,促进学科和团队与国(境)外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和跨国企业等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搭建合作平台,对接国际一流技术,引进国际一流人才。学校高度重视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才培养,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生来华留学与技术培训。学校先后与国(境)外150多所大学和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合作办学、学生联合培养、师资培养、教学模式改革、合作科研、人才引进和平台建设等多方位合作,推进重点学科建设进入国际前沿,为学校师资队伍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化和科研工作国际化提供良好平台。学校入选国家外专局和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

  • 学校主要海外合作高校名录(包含但不限于)
区域
高校
美洲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圣地亚哥分校、河滨分校、欧文分校、美国普渡大学、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美国中央阿肯色大学、加拿大温莎大学、纽芬兰纪念大学等
欧洲
英国卡迪夫大学、利兹大学、利物浦大学、法国南特大学、巴黎七大、德国不莱梅大学、弗莱贝格大学、柏林自由大学、丹麦奥尔堡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芬兰阿尔托大学、图尔库应用科学大学、波兰克拉科夫理工大学、意大利卡拉布里亚大学、葡萄牙里斯本理工大学等
亚洲
日本早稻田大学、姬路独协大学、同志社大学、韩国成均馆大学、翰林大学、檀国大学、蔚山大学、台湾元智大学、台湾高雄大学、高雄第一科技大学、朝阳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大学等
大洋洲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昆士兰大学、昆士兰理工大学、科廷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奥克兰理工大学等
  • 交流项目模式

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学校采取多种交流方式促进学生与海外高校的交流,具体如下:

交换学习项目:根据校际合作协议,学生可通过赴国(境)外合作院校交换学习1学期或1学年获得国际学习体验,互免学费,国(境)外所获学分可以兑换学校相应课程的学分。

长短期访学项目:学生赴国(境)外合作院校或企业进行寒/暑期、几周、1学期或1年的访学或实习获得国际学习或实习经验,国(境)外所获学分可以兑换学校相应课程的学分。

联合培养双学位项目:学生在学校顺利完成本科阶段2、3年级的学习或硕士阶段1、2年级的学习后,学校将推荐优秀学生赴海外合作高校学习1年或2年,通过学分互认协议,若成绩合格毕业后拿两校学位。如:

本科层次:美国普渡大学2+2本科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美国威斯康星大学2+2本科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英国西英格兰大学3+1本科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比利时鲁汶大学2+2本科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等;

硕士层次:法国南特大学工程硕士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瑞士南方应用科技大学硕士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澳洲科廷大学硕士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等。

本硕(博)连读:法国南特大学3+1+2硕博连读项目、英国卡迪夫大学本升硕及3+1+1本硕连读项目、普渡大学3+1+1和4+1.5本升硕项目、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学生“3+1+全额奖学金硕博连读”项目。

推荐海外留学深造项目:学生在预期能够顺利完成学校本科或硕士学习任务的情况下,学校将推荐优秀的在校生或毕业生直接入读海外合作高校,进行硕士或博士阶段的学习。如:英国利物浦大学学生交流及奖学金项目、华威大学学生交流及奖学金项目、邓迪大学学生交流及奖学金项目、利兹大学联合培养博士项目、德国安哈尔特应用技术大学学生交流项目、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博士奖学金项目等。

折叠 学校荣誉

国际荣誉

加入年份
国际组织
地位
认定机构
2015
2015教育部-IBM高校合作U-100项目建设单位[3]
中国100所高校
教育部
2014
Cumulus(世界艺术、设计与媒体院校联盟)
中国大陆十所高校之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013
IET,TheInstitutionofEngineeringandTechnology
中国的第十四所合作大学
英国工程技术学会

国家奖励

年份
获奖项目
等级
单位排名
2014
半导体器件后封装核心装备关键技术与应用[4]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2014
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多样性本科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与实践[5]
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2012若干新型非线性电路与系统的基础理论及其应用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2
2010全国产学研结合工作先进单位
产学研结合工作小组
1
2000硫化矿电位调控浮选理论与实践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
2009可降解生物基高吸水性树脂生产技术开发及推广应用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3
2009地方工科院校实验课程化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1
2009基于智能教学平台的线性代数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2
2005广州石牌六校共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的探索与实践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4
2001高校合并办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1

折叠 校园环境

广东工业大学坐落在中国南方名城广州,有大学城校园及东风路、龙洞、番禺等多个校区。校本部设在大学城校园。学校初步建成一个“生态、人文、数字、科技”四位一体的现代化校园,工科、理科类学院学生以及外国语学院学生安排在大学城校园学习;管理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应用数学学院学生安排在龙洞校区学习;文法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和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学生安排在东风路校区学习;商学院学生安排在番禺校区学习。

折叠 硬件设施

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据2014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计算机15000多台套,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5.17亿元。

学校运动场地、各类(种)教学设施齐全,器材设备充足,现有4个标准的400米田径场,8个标准的足球场,74个篮球场,13个排球场,网球场21面,羽毛球场30面,健美操室和健身房4个,风雨运动场2个,游泳池2个,乒乓球室5个,共有乒乓球台110张;拥有一座设施先进、功能齐全、占地面积14万多平方米的多功能体育馆,其中主馆篮球馆设备设施先进,有5400多个席位。

折叠 编辑本段 科研成果

折叠 科研平台

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截至2018年6月,学校建设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发改委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广东省实验室1个以及其他省级科研平台77个。

国家级科研平台(2个)

1、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分中心

2、制造业物联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3、国家创新群体广东协同创新中心

4、航天(国防)技术转移应用(广州)中心[1]

5、国家科技部广州国家现代服务业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

6、国家发改委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基地

部级科研平台(2个)

1.机械装备制造及控制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物联网智能信息处理与系统集成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2]

省级科研平台

广东省科技厅重点实验室(7个)

1.广东省微纳加工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

2.广东省物联网信息技术实验室

3.广东省计算机集成制造重点实验室

4.广东省电动汽车驱动装置重点实验室

5.广东省功能软凝聚态物质重点实验室

6.广东省创新方法与决策管理系统重点实验室

7.广东省高端厨房电器技术重点实验室(校企联合)

广东省科技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个)

1.广东省现代精细化工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2.广东省动力电池及太阳能转换与储存材料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3.广东省物联网共性技术研发工程中心、

4.广东省工业设计集成创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5.广东省集成电路高端芯片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6.广东省建筑业土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7.广东省物联网与控制专用芯片及系统智能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8.广东省药食两用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9.广东省金属成型与模具新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0.电磁波材料和器件检测及应用技术联合研究中心、

11.粤港网络化制造科技合作基地。

12、广东省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3、广东省光固化先进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4、广东省相变储能及高效节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14个)

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1.广东省制造物联网技术联合实验室、

2.广东高校自动化装备与集成实验室、

3.广东高校现代产品设计与制造技术实验室、

4.广东高校清洁化学技术实验室、

5.广东高校功能材料的制备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

6.广东高校资源综合利用与清洁生产重点实验室、

7.广东高校电力节能与新能源重点实验室、

8.广东高校土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9.广东高校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0.广东高校现代信息技术实验室、

11.广东高校先进设计技术实验室、

12.广东高校现代通信技术实验室、

13.广东高校现代计算机技术实验室、

14.广东高校先进控制技术实验室。

广东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

广东省工业企业管理创新研究中心

广州市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

广州市技术创新与经济转型研究中心

院士工作室(2个)

实验室
院士
现代有机合成及新药研发实验室
Bernard Meunier(法国科学院)
天然药物与绿色化学研究所
Conney(美国科学院)


联合实验室(17个)

实验室 
联合单位
广东工业大学-利物浦药物研发联合实验室
英国利物浦大学热带病研究院
广东工业大学-罗克韦尔自动化实验室
美国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莫斯科工业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高性能结构与材料联合研究中心
美国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莫斯科工业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高性能结构与材料联合研究中心
香港理工大学
电磁波材料和器件检测及应用技术联合研究中心
香港城市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Actel联合实验室
美国艾特 公司(Actel Corporation)
广东工业大学-PSoC联合实验室
美国赛普拉斯半导体公司
广东工业大学-Freescale 单片机联合实验室
美国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Freescal)
广东工业大学-美国德州仪器数字信号处理方案实验室
美国德州仪器公司
广东工业大学-利物浦药物研发联合实验室
英国利物浦大学热带病研究院
广东工业大学-赛灵思集成电路验证联合实验室
美国赛灵思公司
广东工业大学-Microchip(微芯科技)MCU联合实验室
美国微芯科技公司(Microchip)
广东工业大学-三菱PLC联合实验室
日本三菱汽车公司
广东工业大学-西门子现场总线联合实验室
德国西门子工业自动化与驱动技术集团
广东工业大学-电动汽车/混合电动汽车R&D联合研发中心
美国莱特技术有限公司
广工大-ALTERA国际有限公司EDA/SOPC联合实验室
香港卓尔国际有限公司(ALTERA)
粤-港联合工程培训中心
香港职业训练局
虚拟现实技术实验室
美国EON Realidy公司
现代设计制造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美国UGS公司

市级协同创新平台3个

1、河源广工大协同创新研究院

2、佛山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

3、东莞华南设计创新院

4、广州国家现代服务业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

5、肇庆市协同创新研究院

6、惠州广工大物联网协同创新研究院

校级协创新平台4个

1.工业设计与技术集成国际协同创新中心

2.高端应用电子芯片协同创新中心

折叠 学术资源

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馆藏资源

截至2011年,纸质文献累计数量341万册、电子图书9000GB,其中中文图书2574050册,外文图书38523册,中文报刊222406册,外文报刊77259册,受赠文献371874件;引进中文网络数据库24个,外文网络数据库18个,自建网络数据库8个。馆藏文献种类涵盖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诸学科门类,其中专业类书刊占馆藏总量的73%,理工类书刊占馆藏总量的60%。

学术期刊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创刊于1984年12月,原名《广东工学院学报》。1995年由广东工学院、广东机械学院、华南建设学院(东院)合并组建成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工学院学报》成为全校教学科研人员发表论文的重要园地。后于1997年第1期起改用为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现为季刊。2001年,获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奖, 2004年,获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出版质量奖,2009年,获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 2010年,获教育部“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2011年,获“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

折叠 科研成果

2017年,学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突破130项,位列全国高校第八十位;发明专利申请公开数1929件,位列全国高校第八位。近三年,学校科研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6项、中国专利优秀奖4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1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3项。此外,学校还与地方政府和工业界联合建立了“广州国家现代服务业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东莞华南设计创新院”、“佛山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河源广工大协同创新研究院”等多个跨学科协同创新平台,推进广东国防科技工业技术成果产业化应用推广中心落地,前期投入6亿元资助中心建设。目前学校正努力在精密装备、IC设计、工业设计、制药、软物质等领域构建高水平研发平台,促进产学研和协同创新取得实质性成果。

折叠 编辑本段 文化传统

折叠 校训

创新,求是,勤奋,团结

折叠 校歌

《广工大颂歌》

作词:黄桂标

作曲:徐向东

第一部分:

南天铺满彩霞,珠水奔涌浪花

数十载风雨洗礼,铸就了壮丽的广工大

这是群英云集的热土,闪烁青春智慧光华

沐浴阳光春风雨露,万千桃李绽放天下

第二部分:

我爱您,大跨越的广工大

白云与您共舞,南海为您击拍

祝福您,大时代的广工大

献出我们的情和爱,奉上心中的红棉花

折叠 编辑本段 学校领导

折叠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胡钦太






党委书记、校长

邱学青

[11]







党委副书记

陈良友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熊 静







党委常委、副校长

杜承铭

王成勇

陈卓武

阳爱民

陈为民

栾天罡

​副校长[12]余林





折叠 历任领导

姓名

任职时间

钟 韶

1995.5至2001.6

张湘伟

2001.6—2010.10

陈新

2010.10—

折叠 编辑本段 知名校友

折叠 政界

林树森广东工学院土木建筑工程专业,前广东省常委、广州市市长、贵州省省长,现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
陈达枝广东工学院69届机械制造专业,曾任广东省政府驻澳门办事处主任、党组书记。广东省第七届、第八届政协委员。
韩传雄广东工学院(中南科技学院)化工专业,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委员。原国民主建国会山西省委员会副主委。
郭汉毅1988年毕业于广东工学院化学系分析专业,任云浮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市委副书记。
徐永高现任中共汕尾市市委委员,汕尾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并在国家交通运输部部长办挂职。

折叠 学界

邱冠周广东矿冶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前身)70年代培养的优秀学生,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院士
叶邦彦广东工学院机械制造专业82届。现任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学术带头人。
余永权自动化70届,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省重点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带头人。
蔡文广东工业大学数学系老师,可拓学创始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可拓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
苏自奋1981毕业于广东工学院分析化学专业,现为四川大学原子核科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张焜广东工学院分析化学本科专业,历任广东工业大学副校长,五邑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

折叠 商界

陈韶章广东工学院1965届机械制造专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总工程师、副总经理,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广州史上唯一)、建设部劳模、广东省模范共产党员等称号。
高精鍊广东工学院机械制造89届。现任中华中文信息研究院院长、国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十大科技前沿人物”。
吴希荣广东工学院电力系发配电专业,曾任广东核电集团公司副董事长、广东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宋坚华中南科学技术学院工业企业电气化专业。现任广东省自动化学会理事长,广州电器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李凤媛现任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经济师。
梁 彦84届机械制造专业毕业生。高级工程师、注册设备监理师,广东省机械设备成套局党组书记、局长。
周 强广东工学院69届机械制造专业毕业生,深圳兆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王春桐广东工学院机械制造专业62届。曾任广东水利水电机械厂总工程师,广东省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邢增毅机械制造专业73届毕业生,广东江门银辉玻璃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铭波机制专业91届毕业生,佛山市高明南亮玻璃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卢贯霭90届机械制造专业毕业, 东莞贯诚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罗文波广东工业大学96届机械专业毕业, 广州信服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陆酉教1988届机械专业毕业, 广东瑞安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林 强广东工业大学1996届机械专业毕业,深圳市中兴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蓝伟男1986届机制专业毕业,深圳市凯曦电梯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杨达开1965年毕业于广东工学院发配电专业,佛山市怡达电器制造公司董事长
李昌环1975级工业企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毕业,广东政和石油化工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
夏云彪87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雅乐思电器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赵汝前1995级电气技术专业毕业,广州创锐特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叶列理现任广东省广晟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纪委委员,任广东省侨联青联名誉主席,广东省青年企协副会长
郑子先现任广东物资集团汽车贸易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折叠 金融界

黄励岗广东矿冶学院分析化学专业,现任广州市农村信用合作社党委副书记。现任广州市农村信用合作社党委副书记。
陆锦裳广东工学院62届机械制造专业毕业生。高级工程师、曾任广东发展银行纪检组组长、副行长、机关党委书记。

折叠 文体界

李艾主持人,超模, 工商管理系。获得FORD世界超级模特大赛中国总冠军,现为江苏卫视著名主持人。
易建联2003级工商管理系,曾效力美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NBA) 德州达拉斯小牛队,现回国加入CBA联赛。
朱芳雨2003级工商管理系,现役中国男子篮球队队员,中国男篮主力,广东宏远队长。
参考资料
展开全部

阅读全文

地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