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2022-08-02 12:08:55
添加义项
?
义项指多义词的不同概念,如李娜的义项:网球运动员、歌手等;非诚勿扰的义项:冯小刚执导电影、江苏卫视交友节目等。 查看详细规范>>
人参 这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中选择浏览(共6个义项): 展开

人参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五加科人参属植物

所属类别 :
中医学与中药学|药学|植物
中医学与中药学|药学|植物
编辑分类

人参(学名:Panax ginseng C. A. Meyer)是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达60厘米;根茎短,主根纺锤形;掌状复叶3~6轮生茎顶,叶柄长3~8厘米,无毛;小叶3~5,膜质,中央小叶椭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8~12厘米,侧生小叶卵形或菱状卵形,长2~4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宽楔形,具细密锯齿,齿具刺尖,上面疏被刺毛,下面无毛,侧脉5~6对;小叶柄长0.5~2.5厘米;伞形花序单生茎顶,具30~50花,花序梗长15~30厘米;花梗长0.8~1.5厘米;花淡黄绿色;萼具5小齿,无毛;花瓣5;花丝短;子房2室,花柱2,离生;果扁球形,鲜红色,径6~7毫米;种子肾形,乳白色。

分布于中国、俄罗斯和朝鲜;在中国分布于辽宁东部、吉林东半部和黑龙江东部。一般生于海拔数百米的落叶阔叶林或针叶阔叶混交林下。喜质地疏松、通气性好、排水性好、养料肥沃的砂质壤土;喜阴,凉爽而湿润的气候对其生长有利;耐低温,忌强光直射,喜散射较弱的光照。

人参的肉质根为强壮滋补药,适用于调整血压、恢复心脏功能、神经衰弱及身体虚弱等症,也有祛痰、健胃、利尿、兴奋等功效。 人参的茎、叶、花,果以及加工副产品都是轻工业的原料,可加工出诸如含有人参成分的烟、酒、茶、晶、膏等商品。人参栽培是农民多种经营的重要项目,能给国家提供大量的税金和利润。

(概述图参考资料: )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

    人参

  • 拉丁学名

    Panax ginseng C. A. Meyer

  • 别名

    棒槌、棒棰、棒锤、地精、老山参、人参、山参、神草、血参、野山参、园参、高丽参、吉林参、人衔生、晒参、野人参、圆参

  • 植物界

  • 伞形目

  • 五加科

  • 人参族

  • 人参属

  • 人参

  • 命名者及年代

    C. A. Meyer,1842

  • 保护级别

    中国国家重点一级保护野生植物、极危(IUCN标准)

扩展阅读

本草纲目-人参 更多>>

「释名」人 (音参。或省作 )、黄参(《吴普》)、血参(《别录》)、人衔(《本经》)、 鬼盖(《本经》)、神草(《别录》)来自、土精(《别录》)、地精(《广雅》)、海腴、皱面还丹 (《广雅》)。
时珍曰∶人KT 年深,浸渐长成者,根如人形,有神,故谓之人 、神草。 字,从 ,亦浸渐之义。 ,即浸字,后世因字文繁,遂以参星之字代之,从简便尔。然承误日久, 亦不能变矣,惟张仲景《伤寒论》尚作KT 字。《别录》一名人衔衔末神沙境科越误乃 字之讹也。其成有 阶级,故曰人衔。其草背阳向阴,故曰鬼盖。其在五参,色黄属土,而补脾胃,生阴血,故 有黄参、血参之名。得地之精灵,故有土精、地精之名。《广五行记》云∶隋文帝时,上党 有人宅后每夜闻人呼声,求之不得。去宅一里许,见人参枝叶异常,掘之入地五尺,得人参, 一如人体,四肢毕备,呼声遂绝。观此,则土精之名,尤可证也。《礼斗威仪》云∶下有人 参,上有紫气。《春秋运斗枢》云∶摇光星散而为人参。人君废山渎之利,则摇光不世航大备里明,人 参不生。观此,则神草之名,又可证矣。

「集解」《别录》曰∶人参生上360百科党山谷及辽东,二月、四月、八月上旬采根,竹刀刮, 曝干,无令见风。根如人形者,有神。
普曰∶或生邯郸,三月生叶小锐,枝黑茎有毛。三月、丰供够顾统阶慢发九月采根。根有手足、面目如人 者神。
弘景曰∶上党程止批占规志在冀州西南,今来者形长而黄,状如防风,多润实而甘。俗乃重百济者, 形细而坚白,气味薄于上党者。次用高丽者,高丽地近辽东,形大而虚软山山田执激,不及百济,并不 及上党者。其味社划草一茎直上,四、五叶相对生较把输内引,花紫色。高丽人作《人参赞》云∶三桠五叶, 背阳向阴。欲来求我, 树相寻。 ,音贾,树似桐,甚大,附广则多生,采作甚有法。今 近山亦有,但作之不好诉耐源流属鲁律也轮样物
恭曰∶人参见用多是高丽、百济者,潞州太行紫团山所出者,谓之紫团参。
保升曰∶今沁州、辽州、泽州、箕州、平州、易尼马还台最力件初州、檀州、幽州、妫州、并州并出人参, 盖其山皆与太行连亘相接故也。
曰∶新罗国所产者,有手足,状如人形,长尺余,以杉木夹定,红丝缠饰之。又沙州 参,短小,不堪用。
颂曰∶今河东诸州及泰山皆有之,又有河北榷场及闽中来者,名新罗人参,俱不及上党 者佳。春生苗,多于深山背阴,近 漆下湿润处。初生小友早套喜斤器能末父资者三、四寸许,一桠五叶;四、五 年后生两桠五叶,未有花茎;至十年后生三桠;年深者生四桠,各五叶。中心生一茎,俗名 百尺杵。三月、四月有花,细升往扩检船编坚艺测德小如粟,蕊如丝,紫白色。秋后结子,或七、八枚,如大豆, 生青熟红,自落。根如全径饭发经硫岁已绿非困人形者,神。泰山出者,叶干青,根白,殊别。江淮间出一种土人参, 训至果苗长一、二尺,叶如匙而重殖乎钱染观小,与桔梗相似,相对有官取件军岁名生,生五、七节。根亦如桔梗而柔,味极甘 美。秋生紫花,又带青色。春秋采苏罗力吧套门夫肥组根,土人或用之。相传欲试上党看构啊强电跳参,但使二人同走,一含 人参,一空口,度走三、五里许,其不含人参者,必大喘;含者气息自如,其人参乃真也
宗 曰∶上党者,根颇投交富似战倒开每雷小晶纤长,根下垂,有及一尺余者,或十歧者,其价与银等,稍为难 得。土人得一窠,则置板上,以新彩绒饰之。
嘉谟曰∶紫团参,紫大稍扁;百济参,白坚且圆,名白条参,俗名羊角参;辽东参,黄 润纤长有须,俗名黄参,独胜;高丽参,近紫体虚;新罗参,亚黄味薄。肖人形者神;其类 鸡腿者,力洪。
珍曰∶上党,今潞州也。民以人参为地方害,不复采取。今所用者皆是辽参。其高丽、 百济、新罗三国,今皆属于朝鲜矣。其参犹来中国互市。亦可收子,于十月下种,如种菜法。
秋冬采者,坚实;春夏液稳采者,虚软,非地产有虚实也。辽参,连皮者,黄润色如防风;去皮 者,坚白如粉;伪者,皆以沙参、荠 、桔梗采根造作乱之。沙参,体虚无心而味淡;荠 , 体虚无心;桔梗,体坚有心而味苦;人参,体实有心而味甘,微带苦,自有余味,俗名金井 玉阑也。其似人形者,谓价在静所度犯云微之孩儿参,尤多赝伪。宋苏颂《图经本草》所绘潞州者,三桠五叶 ,真人参也;其滁州者,乃沙参之苗叶;沁州、兖州者,皆荠 之苗叶。其所云江淮土人参 者,亦荠 也。并失之详审。今潞州者尚不可得,则他处者尤不足信矣。近又有薄夫以人参 先转括浸取汁自啜,乃晒干复售,谓之汤参,全不任用,排且易观脸不可不察。考月池翁讳言闻,字子郁, 衔太医吏目。尝着《人参传》上、下卷甚详,不能备录,亦略节要语于下条云耳。

「修治」弘景曰∶人参易蛀 ,唯纳新器中密封,可经年不坏。
炳曰∶人参频见风日则易蛀,惟用盛过麻油瓦罐,泡净焙干。入华阴细辛与参相间收之, 密封,可留经年。一法∶用淋过灶灰,晒干罐收亦可。李言闻曰∶久和重龙哥值况人参生时背阳,故不喜见 风日。凡生用宜 咀;熟用,宜隔安编脚端个饭线总叫次纸焙之,或醇酒润透 咀、焙熟用,并忌铁器。

「气味」 甘,微寒,无毒。《别录》曰∶微温句特节。普曰∶神农∶小寒植正采万排让干存;桐君、雷公∶苦; 黄帝、岐伯∶甘,无毒。
元素曰∶性温,味甘、微苦,气味俱薄,浮而他线升,阳中之阳也。又曰∶阳中微阴。
之才曰∶茯苓、马蔺为之使,恶溲疏、卤碱,反藜芦。一云∶畏五灵脂,恶皂荚、黑豆, 动紫石英。
展由括响阳元素曰∶人参得升麻引用,补上焦之元气,泻肺中之火;得茯苓引用,补下焦之元祖连打气, 泻肾中之火。得麦门冬黄积载选带伯远磁片则生脉;得干姜,则补气。
杲曰∶得黄 、甘草,乃甘温除大热,泻阴火,补元气,又为疮家圣药。
震亨曰∶人参入手太阴。与藜芦相反,服参一两,入黎芦一钱,其功尽废也。
言闻曰∶东垣李氏理脾胃,泻阴火,交泰丸内用人参、皂荚,是恶而不恶也。古方疗月 闭四物汤加人参、五灵脂,是畏而不畏也。又疗痰在胸膈,以人参、黎芦同用而取涌越,是 激其怒性也。此皆精微妙奥,非达权衡者不能知。

「主治」 烈劳灯显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本 经》)。疗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胁逆满,霍乱吐逆,调中,止消渴,通血脉,破坚积, 令人不忘(《别录》)。主结按五劳七伤,虚损痰弱,止呕哕,补五脏六腑,保中守处酸动色缩照采笑神。消胸中痰, 治肺痿及痫疾,冷气逆上,伤寒不下食,凡虚而多梦纷纭者加之(甄权)。止烦躁,变酸水 (李 )。消食开胃,调中治气,杀金石药毒(大明)见奏频八湖特控西年轮。治肺胃阳气不足,肺气虚促,短气少气, 补中缓中,泻心、肺、脾、胃中火邪,止渴生津液(元素)。治男妇一切虚证,发热自汗, 眩晕头痛,反胃吐食, 疟,滑泻久痢,小便频数淋沥,劳倦内伤,中风中暑,痿痹,吐血 、嗽血、下血,血淋、血崩,胎前、产后诸病(时珍)。

「发明」 弘景曰∶人参为药切要宽吧印普,与甘草同功。
杲曰∶人参甘温,能补肺中元气,肺气旺则四脏之气皆旺,精自生而形自盛,肺主诸气 故也。张仲景云∶病患汗后身热、亡血、脉沉迟定减则测者,下痢身凉、脉微、血虚者换再,并加人参。
古人血脱者益气,盖血不自生,须得生阳气之药乃生,阳生则阴长,血乃旺也。若单用态十督河脚补血 药,血无由而生矣。《素问》言∶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故补气须境请末特伯界权载义核用人参,血 虚者亦须用之。本草十剂云∶补可去弱,人参、羊肉之属是也。盖人参补气,羊肉补形,形 气者,有无之象也。
好古曰∶洁古老人言∶以沙参代人参,取其味甘也。然人参补五脏之阳,沙参补五脏之 阴,安得无异?虽云补五脏,亦须各用本脏药相佐使引之。
言闻曰∶人参生用委聚盐女世战气凉,熟用气温;味甘补阳,微苦补阴。气主生物,本呼房句势问天;味主成 物,本呼地。气味生成,阴阳之造化也。凉者,高秋清肃之气,天之完口么哪阴也,其性降;温者, 阳春生发之气,天之阳也,其性升。甘者,湿土化成之味,地之阳也,其球飞销袁听形间广陆考性浮;微苦者,火 土相生之味,地之阴也,其性沉。人参气味俱薄。气之薄者,生降熟升达帝坏客;味之薄者,生升熟 降。如土虚火旺之病,则宜生参,凉薄之气,以泻火而补土,是纯用其气也今星保评便束;脾虚肺怯之病, 则宜熟参,甘温之味,以补土而生金,是纯用其味也。东垣以相火乘脾,身热而烦,气高而 喘,头痛而渴,脉洪而大者,用黄柏佐人参。孙真人治夏月热伤元气,人汗大泄,欲成痿厥, 用生脉散,以泻热火而救金水。君以人参之甘寒,泻火而补元气;臣以麦门冬之苦甘寒,清 金而滋水源,佐以五味子之酸温,生肾精而收耗气。此皆补天元之真气,非补热火也。白飞 霞云∶人参炼膏服,回元气于无何有之乡。凡病后气虚及肺虚嗽者,并宜之。若气虚有火者, 合天门冬膏对服之。

「正误」 曰∶夏月少使人参,发心 之患。
好古曰∶人参甘温,补肺之阳,泄肺之阴。肺受寒邪,宜此补之;肺受火邪,则反伤肺, 宜以沙参代之。
王纶曰∶凡酒色过度,损伤肺肾真阴,阴虚火动,劳嗽吐血、咳血等证,勿用之。盖人 参入手太阴能补火,故肺受火邪者忌之。若误服参、 甘温之剂,则病日增;服之过多,则 死不可治。盖甘温助气,气属阳,阳旺则阴愈消;惟宜苦甘寒之药,生血降火。世人不识, 往往服参、 为补,而死者多矣。
言闻曰∶孙真人云∶夏月服生脉散、肾沥汤三剂,则百病不生。李东垣亦言生脉散、清 暑益气汤,乃三伏泻火益金之圣药,而雷 反谓发心 之患非矣。 乃脐旁积气,非心病也。
人参能养正破坚积,岂有发 之理?观张仲景治腹中寒气上冲,有头足,上下痛不可触近, 呕不能食者,用大建中汤,可知矣。又海藏王好古言人参补阳泄阴,肺寒宜用,肺热不宜用。
节斋王纶因而和之,谓参、 能补肺火,阴虚火动失血诸病,多服必死。二家之说皆偏矣。
夫人参能补元阳,生阴血,而泻阴火,东垣李氏之说也明矣。仲景张氏言∶亡血血虚者,并 加人参;又言∶肺寒者,去人参,加干姜,无令气壅。丹溪朱氏亦言虚火可补,参、 之属; 实火可泻,芩、连之属。二家不察三氏之精微,而谓人参补火,谬哉。夫火与元气不两立, 元气胜则邪火退。人参既补元气而又补邪火,是反复之小人矣,何以与甘草、苓、术谓之四 君子耶?虽然,三家之言不可尽废也。惟其语有滞,故守之者,泥而执一,遂视人参加蛇蝎, 则不可也。凡人面白、面黄、面青黧悴者,皆脾、肺、肾气不足,可用也;面赤、面黑者, 气壮神强,不可用也。脉之浮而芤、濡、虚、大、迟缓无力,沉而迟、涩、弱、细、结、代 无力者,皆虚而不足,可用也;若弦长紧实、滑数有力者,皆火郁内实,不可用也。洁古谓 喘嗽勿用者,痰实气壅之喘也;若肾虚气短喘促者,必用也。仲景谓肺寒而咳勿用者,寒束 热邪壅郁在肺之咳也;若自汗恶寒而咳者,必用也。东垣谓久病郁热在肺勿用者,乃火郁于 内宜发不宜补也;若肺虚火旺,气短自汗者,必用也。丹溪言诸痛不可骤用者,乃邪气方锐, 宜散不宜补也;若里虚吐利及久病胃弱虚痛喜按者,必用也。节斋谓阴虚火旺勿用者,乃血 虚火亢能食,脉弦而数,凉之则伤胃,温之则伤肺,不受补者也。若自汗气短,肢寒脉虚者, 必用也。如此详审,则人参之可用不可用,思过半矣。机曰∶节斋、王纶之说,本于海藏王 好古,但纶又过于矫激。丹溪言虚火可补,须用参、 。又云阴虚潮热,喘嗽吐血,盗汗等 证,四物加人参、黄柏、知母。又云好色之人,肺肾受伤,咳嗽不愈,琼玉膏主之。又云肺 肾虚极者,独参膏主之。是知阴虚劳瘵之证,未尝不用人参也。节斋,私淑丹溪者也,而乃 相反如此。斯言一出,印定后人眼目。凡遇前证,不问病之宜用不宜,辄举以借口。致使良 工掣肘,惟求免夫病家之怨。病家亦以此说横之胸中,甘受苦寒,虽至上呕下泄,去死不远, 亦不悟也。古今治劳莫过于葛可久,其独参汤、保真汤,何尝废人参而不用耶?节斋之说, 诚未之深思也。杨起曰∶人参功载本草,人所共知。近因病者吝财薄医,医复算本惜费,不 肯用参疗病,以致轻者至重,重者至危。然有肺寒、肺热、中满、血虚四证,只宜散寒、消 热、消胀、补营,不用人参,其说近是;殊不知各加人参在内,护持元气,力助群药,其功 更捷。若曰气无补法,则谬矣。古方治肺寒以温肺汤,肺热以清肺汤,中满以分消汤,血虚 以养营汤,皆有人参在焉。所谓邪之所辏,其气必虚。又曰养正邪自除,阳旺则生阴血,贵 在配合得宜尔。庸医每谓人参不可轻用,诚哉庸也。好生君子,不可轻命薄医,医亦不可计 利不用。书此奉勉,幸勿曰迂。

「附方」 旧七,新六十。
人参膏∶用人参十两细切,以活水二十盏浸透,入银石器内,桑柴火缓缓煎取十盏,滤 汁,再以水十盏,煎取五盏,与前汁合煎成膏,瓶收,随病作汤使。丹溪云∶多欲之人,肾 气衰惫,咳嗽不止,用生姜、橘皮煎汤,化膏服之。浦江郑兄,五月患痢,又犯房室,忽发 昏晕,不知人事,手撒目暗,自汗如雨,喉中痰鸣如曳锯声,小便遗失,脉大无伦,此阴亏 阳绝之证也。予令急煎大料人参膏,仍与灸气海十八壮,右手能动,再三壮,唇口微动, 遂与膏服一盏,半夜后服三盏,眼能动,尽三斤,方能言而索粥,尽五斤而痢止,至十斤而 全安,若作风治则误矣。一人背疽,服内托十宣药已多,脓出作呕,发热,六脉沉数有力, 此溃疡所忌也。遂与大料人参膏,入竹沥饮之,参尽一十六斤,竹伐百余竿,而安。后经旬 余,值大风拔木,疮起有脓,中有红线一道,过肩胛,抵右肋。予曰∶急作参膏,以芎、归、 橘皮作汤,入竹沥、姜汁饮之。尽三斤而疮溃,调理乃安。若痈疽溃后,气血俱虚,呕逆不 食,变证不一者,以参、 、归、术等分,煎膏服之,最妙。
治中汤∶颂曰∶张仲景治胸痹,心中痞坚,留气结胸,胸满,胁下逆气抢心,治中汤主 之。即理中汤,人参、术、干姜、甘草各三两。四味以水八升,煮三升,每服一升,日三服, 随证加减。此方自晋宋以后至唐名医,治心腹病者,无不用之,或作汤,或蜜丸,或为散, 皆有奇效。胡洽居士治霍乱,谓之温中汤。陶隐居《百一方》云∶霍乱余药乃或难求,而治 中方、四顺汤、浓朴汤不可暂缺,常须预合自随也。唐石泉公王方庆云∶数方不惟霍乱可医, 诸病皆疗也。四顺汤,用人参、甘草、干姜、附子(炮)各二两,水六升,煎二升半,分四 服。
四君子汤∶治脾胃气虚,不思饮食,诸病气虚者,以此为主。人参一钱,白术二钱,白 茯苓一钱,炙甘草五分,姜三片,枣一枚。水二钟,煎一钟,食前温服。随证加减。(《和 剂局方》)开胃化痰∶不思饮食,不拘大人小儿。人参(焙)二两,半夏(姜汁浸,焙)五 钱。
为末,飞罗面作糊,丸绿豆大。食后姜汤下三、五十丸,日三服。《圣惠方》∶加陈橘皮五钱。
(《经验后方》)胃寒气满不能传化,易饥不能食。人参(末)二钱,生附子(末)半钱,生 姜二 钱。水七合,煎二合,鸡子清一枚,打转空心服之。(《圣济总录》)脾胃虚弱,不思饮食∶ 生姜半斤(取汁),白蜜十两,人参(末)四两。银锅煎成膏。每米饮调服一匙。(《普济方》)
胃虚恶心,或呕吐有痰∶人参一两。水二盏,煎一盏,入竹沥一杯,姜汁三匙,食远温服, 以知为度,老人尤宜。(《简便方》)胃寒呕恶不能腐熟水谷,食即呕吐∶人参、丁香、藿香 各二钱半,橘皮五钱,生姜三片,水二盏,煎一盏,温服。(《拔萃方》)反胃呕吐 饮食入 口即吐,困弱无力,垂死者。上党人参三大两(拍破)。水一大升,煮取四合,热服,日再。
兼以人参汁,入粟米、鸡子白、薤白,煮粥与啖。李直方司勋,于汉南患此,两月余, 诸方不瘥。遂与此方,当时便定。后十余日,遂入京师。绛每与名医论此药,难可为俦也。
(李绛《兵部手集方》)食入即吐 人参半夏汤∶用人参一两,半夏一两五钱,生姜十片。
水 一斗,以杓扬二百四十遍,取三升,入白蜜三合,煮一升半,分服。(张仲景《金匮方》)
霍乱呕恶∶人参二两,水一盏半,煎汁一盏,入鸡子白一枚,再煎温服。一加丁香。(《卫 生家宝方》)霍乱烦闷∶人参五钱,桂心半钱。水二盏,煎服。(《圣惠方》)霍乱吐泻、烦 躁不止∶人参二两,橘皮三两,生姜一两。水六升,煮三升,分三服。(《圣济总录》)妊娠 吐水,酸心腹痛,不能饮食∶人参、干姜(炮)等分,为末,以生地黄汁和丸梧子大。每服 五 十丸,米汤下。(《和剂局方》)阳虚气喘∶自汗盗汗,气短头晕。人参五钱,熟附子一两。
分作四帖,每帖以生姜十片,流水二盏,煎一盏,食远温服。(《济生方》)喘急欲绝,上气 鸣息者∶人参末,汤服方寸匕,日五、六服效。(《肘后方》)产后发喘 乃血入肺窍,危症 也∶人参(末)一两,苏木二两。水二碗,煮汁一碗,调参末服,神效。(《圣惠方》)产后 血 晕∶人参一两,紫苏半两以童尿、酒、水三合,煎服。(《医方摘要》)产后不语∶人参、石 菖蒲、石莲肉等分,每服五钱,水煎服。(《妇人良方》)产后诸虚,发热自汗∶人参、当归 等分。为末,用猪腰子一个,去膜,切小片,以水三升,糯米半合,葱白二茎,煮米熟,取 汁一盏,入药煎至八分,食前温服。(《永类方》) 产后秘塞出血多∶以人参、麻子仁、枳 壳(麸炒)。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饮下。(《济生方》)横生倒产∶人参(末)、 乳香(末)各一钱,丹砂(末)五分。研匀,鸡子白一枚,入生姜自然汁三匙,搅匀,冷服, 即 母子俱安,神效,此施汉卿方也。(《妇人良方》)开心益智∶人参(末)一两,炼成 猪肥 肪 十两。以淳酒和匀。每服一杯,日再服。服至百日,耳目聪明,骨髓充盈,肌肤润泽,日记 千言,兼去风热痰病。(《千金方》)闻雷即昏∶一小儿七岁,闻雷即昏倒,不知人事,此气 怯也。以人参、当归、麦门冬各二两,五味子五钱。水一斗,煎汁五升;再以水五升,煎滓 取汁二升,合煎成膏。每服三匙,白汤化下。服尽一斤,自后闻雷自若矣。(杨起《简便方》)
忽喘闷绝∶方见大黄下。离魂异疾∶有人卧则觉身外有身,一样无别,但不语。盖人卧则魂 归于肝,此由肝虚邪袭,魂不归舍,病名曰离魂。用人参、龙齿、赤茯苓各一钱。水一盏, 煎半盏,调飞过朱砂末一钱,睡时服。一夜一服,三夜后,真者气爽,假者即化矣。(夏子 益《怪证奇疾方》)怔忡自汗∶心气不足也。人参半两,当归半两,用 猪腰子二个,以 水二碗,煮至一碗半,取腰子细切,人参、当归同煎至八分,空心吃腰子,以汁送下。其滓 焙干为末,以山药末作糊丸绿豆大。每服五十丸,食远枣汤下,不过两服即愈。此昆山神 济大师方也,一加乳香二钱。(王 《百一选方》)心下结气∶凡心下硬,按之则无,常觉膨 满,多食则吐,气引前后,噫呃不除,由思虑过多,气不以时而行则结滞,谓之结气。人参 一两,橘皮(去白)四两。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米饮下五六十丸。(《圣惠方》)房后困 倦∶ 人参七钱,陈皮一钱,水一盏半,煎八分,食前温服,日再服,千金不传。(赵永庵方)虚 劳 发热∶愚鲁汤∶用上党人参、银州柴胡各三钱,大枣一枚,生姜三片。水一钟半,煎七分, 食远温服,日再服,以愈为度。(《奇效良方》)肺热声哑∶人参二两,诃子一两,为末噙咽。
(《丹溪摘玄》)肺虚久咳∶人参(末)二两,鹿角胶(炙,研)一两。每服三钱,用薄荷、 豉汤 一盏,葱少许,入铫子煎一、二沸,倾入盏内。遇咳时,温呷三、五口,甚佳。(《食疗本 草》)止嗽化痰∶人参(末)一两,明矾二两。以酽醋二升,熬矾成膏,入参末、炼蜜和收。
每以豌豆大一丸,放舌下,其嗽即止,痰自消。(《简便方》)小儿喘咳∶发热自汗吐红,脉 虚无力者。人参、天花粉等分。每服半钱,蜜水调下,以瘥为度。(《经济方》)喘咳嗽血∶ 咳喘上气,喘急,嗽血吐血,脉无力者。人参末每服三钱,鸡子清调之,五更初服便睡,去 枕仰卧,只一服愈。年深者,再服。咯血者,服尽一两甚好。一方以乌鸡子水磨千遍,自然 化作水,调药尤妙。忌醋、咸、腥、酱,面酢、醉饱,将息乃佳。(沈存中《灵苑方》)咳嗽 吐血∶人参、黄 、飞罗面各一两,百合五钱。为末,水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茅根 汤下。《朱氏集验方》∶用人参、乳香、辰砂等分。为末,乌梅肉和丸弹子大。每白汤化下一 丸,日一服。虚劳吐血甚者,先以十灰散止之,其人必困倦,法当补阳生阴,独参汤主之。
好人参一两,肥枣五枚。水二钟,煎一钟服,熟睡一觉,即减五、六,继服调理药。(葛可 久《十药神书》)吐血下血∶因七情所感,酒色内伤,气血妄行,口鼻俱出,心肺脉破,血 如涌泉,须臾不救。用人参(焙)、侧柏叶(蒸,焙)、荆芥穗(烧存性)各五钱。为末。用 二钱, 入飞罗面二钱,以新汲水调如稀糊服,少倾再啜,一服立止。(华佗《中藏经》)衄血不止∶ 人参、柳枝(寒食采者)等分,为末。每服一钱,东流水服,日三服。无柳枝,用莲子心。
(《圣 济总录》)齿缝出血∶人参、赤茯苓、麦门冬各二钱。水一钟,煎七分,食前温服,日再。
苏东坡得此,自谓神奇。后生小子多患此病,予累试之,累如所言。(《谈野翁试验方》)
阴虚尿血∶人参(焙)、黄 (盐水炙)等分。为末。用红皮大萝卜一枚,切作四片,以蜜 二两 ,将萝卜逐片蘸炙,令干再炙,勿令焦,以蜜尽为度。每用一片,蘸药食之,仍以盐汤送下 以瘥为度。(《三因方》)沙淋石淋∶方同上。消渴引饮∶人参为末,鸡子清调服一钱,日三、 四服。《集验》∶用人参、栝蒌根等分。生研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百丸,食前麦门冬汤 下,日二服,以愈为度。名玉壶丸。忌酒面炙爆。《郑氏家传》消渴方∶人参一两,粉草二 两。以雄猪胆汁浸炙,脑子半钱。为末,蜜丸芡子大。每嚼一丸,冷水下。《圣济总录》∶用 人参一两,葛粉二两。为末。发时以 猪汤一升,入药三钱,蜜二两,慢火熬至三合, 状如黑饧,以瓶收之,每夜以一匙含咽,不过三服,取效也。虚疟寒热∶人参二钱二分, 雄黄五钱。为末,端午日用粽尖捣丸梧子大。发日侵晨,井华水吞下七丸,发前再服。忌诸 般热物,立效。一方∶加神曲等分。(《丹溪纂要》)冷痢厥逆、六脉沉细∶人参、大附子各 一两半。每服半两,生姜十片,丁香十五粒,粳米一撮。水二盏,煎七分,空心温服。(《经 验方》)下痢噤口∶人参、莲肉各三钱。以井华水二盏,煎一盏,细细呷之。或加姜汁炒黄 连三钱。(《经验良方》)老人虚痢不止,不能饮食∶上党人参一两,鹿角(去皮,炒研)五 钱。
为末。每服方寸匕,米汤调下,日三服。(《十便良方》)伤寒坏证∶凡伤寒时疫,不问阴阳, 老幼妊妇,误服药饵,困重垂死,脉沉伏,不省人事,七日以后,皆可服之,百不失一。此 名夺命散,又名复脉汤。人参一两,水二钟,紧火煎一钟,以井水浸冷服之,少顷鼻梁有汗 出,脉复立瘥。苏韬光侍郎云∶用此救数十人。予作清流宰,县 申屠行辅之子妇患时疫三 十余日,已成壤病,令服此药而安。(王 《百一选方》)伤寒厥逆∶身有微热,烦躁,六脉 沉细微弱,此阴极发躁也。无忧散∶用人参半两。水一钟,煎七分,调牛胆南星末二钱,热 服,立苏。(《三因方》)夹阴伤寒∶先因欲事,后感寒邪,阳衰阴盛,六脉沉伏,小腹绞痛, 四肢逆冷,呕吐清水,不假此药,无以回阳。人参、干姜(炮)各一两,生附子一枚(破作 八 片)。水四升半,煎一升,顿服。脉出身温,即愈。(吴绶《伤寒蕴要》)筋骨风痛∶人参四 两(酒浸三日,晒干),土茯苓一斤,山慈菇一两。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一百丸,食 前 米汤下。(《经验方》)小儿风痫螈 ∶用人参、蛤粉、辰砂等分。为末,以 猪心血和丸绿 豆大。每服五十丸,金银汤下,一日二服,大有神效。(《卫生宝鉴》)脾虚慢惊∶黄 汤, 见黄 发明下。痘疹险证∶保元汤,见黄 发明下。惊后瞳斜∶小儿惊后瞳人不正者。人参、 阿胶(糯米炒成珠)各一钱。水一盏,煎七分,温服,日再服。愈乃止,效。(《直指方》)
小儿脾风多困∶人参、冬瓜仁各半两,南星一两。浆水煮过,为末。每用一钱,水半盏,煎 二、三分,温服。(《本事方》)酒毒目盲∶一人形实,好饮热酒,忽病目盲而脉涩,此热酒 所伤,胃气污浊,血死其中而然。以苏木煎汤,调人参末一钱服。次日鼻及两掌皆紫黑,此 滞血行矣。再以四物汤,加苏木、桃仁、红花、陈皮,调人参末服,数日而愈。(《丹溪纂 要》)酒毒生疽∶一妇嗜酒,胸生一疽,脉紧而涩。用酒炒人参、酒炒大黄,等分为末,姜 汤服一钱,得睡汗出而愈。效。(《丹溪医案》)狗咬风伤肿痛∶人参置桑柴炭上烧存性,以 碗覆定,少顷为末,掺之,立瘥。(《经验后方》)蜈蚣咬伤∶嚼人参涂之。(《医学集成》)
蜂虿螫伤∶人参末敷之。(《证治要诀》)胁破肠出∶急以油抹入,煎人参、枸杞汁淋之, 内吃羊肾粥,十日愈。(危氏《得效方》)气奔怪疾∶方见虎杖。

展开

折叠 编辑本段 植物学史

  • 物种进化

五加科人参属植物起源于新生代第三纪,距今约六千万年,当时非常兴旺。后来由于第四纪冰川的到来,它们的分布区域大大缩小,人参和人参属的其他植物也成为古老的孑遗植物而幸存下来。现据考证,太行山系和长白山系是人参的发源地。这在南北朝时期陶弘景著的《名医别录》中有记载:"人参生上党山谷及辽东"。该书同时叙述了人参的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上党即今山西省长治县和黎城县的一部分,属太行山系;辽东即今辽宁省南部。据《潞安府志》记载:紫团山"山顶常有紫气,团园如盖,旧产人参名紫团参"。长白山系人参的应用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距今1600多年。

  • 命名史

人参是珍贵的药用植物,中国历代医书载其别名有人衔、鬼盖、地精、神草、血参、土精、人徼、浆巩记玉精、黄参、海艘、雏石、百尺杆、金井玉兰和孩儿参等,被誉为"百草之王"。其拉丁学名中的"Panax"是"Pan"("总"的意思)和"Axos"("医药"的意思)的结合语,是说人参对所有的病都有效。"Ginseng"是由汉语"人参"音译的。

同义学名有Panax verusPanax schin-sengAralia ginsengPanax quinquefolium var. ginsengPanax quinquefolium var. coreensisAralia quinquefolia var. ginsengPanax quinquefolius var. ginsengPanax quinquefolius var. coreensis

  • 栽培历史

公元3~4世纪,居住东院樱北的鲜卑族曾在辽河流域泪拘朵危(今辽宁省辽阳一带)建立前燕国,其国王慕容晃曾给晋朝的官吏顾和赠送过人参。唐宋以后,人参成为东北少数民族向封建帝王进贡的珍品。《契丹国志》《大金国志》等史书都有"地饶林山,田宜麻谷,土产人参"的记载。

汉元帝时期(公元前33~48年),黄门令史游著《急就章》载有的参名为中国,也是世界有据可查的最早文献记录。东汉的《神农本草经》列人参为上品。后汉·张仲景的《伤寒论》、魏·华陀的《中藏经》、唐·孙思邈的《千金备急方》、唐·甄权的《药性本草》、唐·苏敬的《唐本草》、宋·时华子的《诸家本草》。元·李东垣的《用药法象》、明·张介宾的《景岳全书》、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清·陈士铎的《本草新编》等医书中,都载有人参的药性和应用人参配伍的处方。《石勒别传》记载:"初勒家园中生人参,葩茂甚"。石勒系西晋时后赵主,羯族(匈奴之别支)人,少时居上党武乡(今山西省襄垣县西北),以行贩为业。石勒为行贩人参而将野生人参变为人工栽培。据此考证,可以认为中国人参栽培能追溯至西晋末年,距今1660年以上。清朝乾隆至同治年间,人参栽培发展迅速,规模逐渐扩大。

人参的加工炮制大约始于三国时期(公元提担抹夜220~265年)。据晋·张华的《博物志》引魏文帝所记:"荠尼乱人参"。荠尼系桔梗科沙参属植物,其干燥根与人参根酷似。由此推之,当时已有干制人参,即生晒参的加工方法。南宋·徐竞的《高丽图经》记载:"高丽人参生熟二等,生者色白体虚,药用味全,然经夏暑易蠹之。若经汤釜熟者则耐久贮之"。这即是加工"汤参"或"汤通参"的来源。明·高唬的《遵生八笺》载制人参法:"拣黄参选坚实者用蜜水润软,盛于绢袋贮干酒米饭内,蒸三,四次,晒干",这是巩嫌轿蒸制红参的初级做法。从人参加柜户捆工历史的沿革看出,人参加工的发展是由简到繁,从晒干到水煮晒干,又改为蒸熟后烘烤晾干,以至发展为现代加工红参的方法。

折叠 编辑本段 特征

  •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芦头)短,直立或斜上,不增厚成块状。主根肥大,纺锤形或圆柱形。地上茎单生,高30~60厘米,有纵纹,无毛,基部有宿存鳞片。叶为掌状复叶,3~6枚轮生茎顶,幼株的叶数较少;叶柄长3~8厘米,有纵纹,无毛,基部无托叶;小叶片3~5,幼株常为3,薄膜质,中央小叶片椭圆酷鸦朵形至长圆状椭圆形,长8~12厘米,宽3~5厘米,最外一对侧生小叶片卵形或菱状卵形,长2~4厘米,宽1.5~3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阔楔形,下延,边缘有锯齿,齿有刺尖,上面散生少数刚毛,刚毛长约1毫米,下面无毛,侧脉5~6对,两面明显,网脉不明显;小叶柄长0.5~2.5厘米,侧生者较短。

伞形花序单个顶生,直径约1.5厘米,有花30~50朵,稀5~6朵;总花梗通常较叶长,长15~30厘米,有纵纹;花梗丝状,长0.8~1.5厘米;花淡黄绿色;萼无毛,边缘有5个三角形小齿;花瓣5,卵状三角形;雄蕊5,花丝短;子房2室;花柱2,离生。果实扁球形,鲜红色,长4~5毫米,宽6~7毫米。种子肾形,乳白色。

折叠 编辑本段 近种区别

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s Linn.)与该种相似,区别在于西洋参总花梗与叶柄近等长或稍长,小叶片倒卵形,上面脉上几无刚毛,边缘的锯齿不规则且较粗大。

折叠 编辑本段 生长环境

一般生于海拔数百米的落叶阔叶林或针叶阔叶混交林下。

土壤:人参喜质地疏松、通气性好、排水性好、养料肥沃的砂质壤土,最好土壤中磷、钾肥和腐殖质充分,通常以富含腐殖质的森林土、花岗岩分化土和山地黄沙土为佳。土壤的pH值一般为5.5~6.5,pH值大于7的碱性土壤、黏黄土及灰泡土不宜生长。

水分:土壤含水量一般保持在40~50%。春季人参出苗期间,土壤含水量为40%左右;夏季温度升高,含水量45~50%左右;秋季及全年生长发育期的含水量宜在45~50%。

光照:人参是喜阴植物,凉爽而湿润的气候对其生长有利。耐低温,忌强光直射,喜散射较弱的光照。

温度:当温度小于10℃或温度大于30℃时,人参将进入休眠的状态。人参怕高温,可以耐受严寒天气,即便是冬季-30℃的低温也可安全越冬。生长期间,最佳平均气温范围为15~25℃,当气温小于-6℃时,人参茎停止生长。人参播种后,要求出苗期温度要大于10℃;1~2年生人参出苗时要求温度大于12℃。

折叠 编辑本段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俄罗斯和朝鲜;在中国分布于辽宁东部、吉林东半部和黑龙江东部。在中国吉林、辽宁栽培甚多,河北、山西有引种;朝鲜和日本也多栽培。

折叠 编辑本段 繁殖方法

折叠 疏花选种

人参的繁殖方式为种子繁殖。选种时,一般选择植株较为粗壮、结籽较多、抗逆性强、无病虫害、长势良好的五年生人参植株的种子。小于五年生人参种子不够饱满;大于五年生人参一般采收加工后出售,不留种子。五年生人参的花序有40~50朵花,种子因花从边缘外侧向内侧依次开放而先后成熟。采种后可挑选成熟、饱满的种子直接播种,但为使人参种子能又快又好、整齐地出苗,一般在人参花期时,人工去除花序内侧和外侧的花,只留中间生长较为整齐的25~30朵花做种,于7月中下旬至8月中上旬参果变为深红色时采收。采收后搓去果皮、果肉,即得人参籽,然后去除杂质,一般以粒大饱满、色白、无病斑的做种。

折叠 种子催芽

人参种子为深度休眠的种子,除发芽所需必备条件外,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才会发芽,因此,需对人参种子进行催芽处理。

室外催芽人参种子时,以赤霉素920与室温水为1克:17.5千克的比例,浸泡12小时,或室温水浸泡36~48小时,捞取出人参种子与3倍左右的河沙细土混匀,浇适量水,保持10~15%的水分,装入催芽的木槽中。木槽长度依种子多少而定,高30~40厘米,宽50~100厘米,四周最好有5厘米厚的清沙,便于催芽,减少种子腐烂。将木槽置于背风向阳地挖好的土坑中,木槽四周培土充分,保证木槽内温度和湿度可以保持在所需范围。木槽盖好土后,在上面盖湿苇帘(草帘)或架设荫棚,严防日光暴晒及强雨浇淋。保持温度在20~25℃。如果温度过低,可适时铺上塑料膜;温度过高,可适当增加通风,防止烂种。催芽初期,每4~6天翻动一次,中后期可每10~15天翻动一次,具体翻动时间依据温湿度适时调整,期间可加入适当的水。3个月左右,种子逐渐裂口,裂口率达到90%以上时,即完成催芽,可进行播种。使用便于搬动和翻动的木箱,注意保持合适的温度和湿度。催芽过程也可于室内进行。

折叠 种子消毒

播种之前,人参种子需要进行消毒处理。按消毒时间长短,可用1%的福尔马林液浸泡10分钟;或用波尔多液浸泡15分钟;或用多菌灵500倍液浸泡2小时;或用10%的蒜汁浸泡12小时。消毒后,用清水多次清洗干净即可。

折叠 播种时间

冬季寒冷,一般不播种,其余三季均可播种。春播,4月中旬至6月上旬,选择5厘米地温2℃时播种经过催芽的种子,半个月左右出苗;夏播,7~8月,播种当年采收或贮藏的种子,第2年春天出苗;秋播,9月至封冻前,5厘米地温下降至5℃时播种经过催芽的种子,半个月左右出苗。

折叠 播种方法

先耧平畦面,挖出大约深4厘米、槽边5厘米的畦槽,随后播种。一般有点播、撒播和条播三种方式。其中,撒播需要数量较多的种子,且出苗不均匀;条播占地面积较大,出苗也不均匀;点播需要的种子数量较为节约、经济,出苗均匀,参苗较大,产量又高,故一般采用点播的方式播种。

点播,也称穴播,行株距为5厘米×5厘米、5厘米×10厘米或6厘米×6厘米,挖好穴后,每个穴中播1~2粒种子,覆土3~4厘米厚,每平方米播种15~20克。点播后,还应覆盖稻草、青草或玉米秸秆,覆盖一定量的土,保证温度和湿度。如果播后管理得当,5厘米×10厘米和6厘米×6厘米的穴肥料充足,那么后期参苗会长势较好,产量较高。

折叠 编辑本段 栽培技术

折叠 选地整地

选地:种植人参的树林最好是阔叶林或者天然的次生林,地形最好有坡度,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积水。北坡、东南坡以及西北坡比较利于人参的生长,坡度在10~25°之间都可以。如果是移栽的人参最好选择腐殖质土层10~15厘米的土壤,下层为黄粘土,中层是活黄土,pH值需要控制在4.6~5.8之间。

整地:选完地后要在封冻之前至少翻耕一次,在春季解冻之后再次翻耕并施肥。以后保证每两个月翻耕一次,翻耕时要打碎大的土块并且清除杂物,为人参的种植提供一个疏松干净的土壤环境。

折叠 移栽技术

移栽时间多选择秋季(封冻前)。春季风大,不易保持土壤湿度,还时有降温,易造成冻苗;夏季温度高,易使参苗染病,死亡后还需补苗;秋季可避开高温和严寒,适合移栽。移栽人参一般采用二四制或三三制,即二年生移栽,六年生收获;三年生移栽,六年生收获。

移栽时,为避免参苗损伤,挖出时要小心。防止参苗受风、强光照射,可使用木箱装放。选择健康、完整的参苗,按大小不同分别移栽,避免混栽影响产量。移栽的当天还要将苗根消毒,可用1:120的波尔多液浸泡10分钟、10%的蒜汁或50%的多菌灵500倍液浸泡15分钟,切忌浸泡芦头

林地移栽时从坡下往坡上栽种,畦上横向开槽,平放参苗于槽内,参苗头部朝下坡方向栽种,槽深度、宽度要以能摆下人参且不弯须为度,保证槽底部平整。行株距20~25厘米,10~15厘米。将参苗移栽、覆盖好后,将畦面刮平,覆盖6~10厘米厚土,铺上有叶树枝或无籽的杂草,再用适量的土压住,以保持土壤温度和湿度。

田地移栽因没有林地的自然坡度,故一般采用使参苗倾斜30~45°的方法斜栽。整体情况与林地移栽类似,覆土时可在参苗芦头处压些细沙,以便出苗。还可依据土壤肥力,在参苗下面和上面分别施2/3和1/3的肥料,以保证养分的充足,切忌肥料与参苗直接接触。

折叠 田间管理

  • 搭设阴棚

棚式:搭棚可选择双畦大棚和单畦拱棚、平棚、或用复式大棚。复式大棚是集安人参研究所自行研究的一种新型棚式即下层是单畦拱棚。

阴棚透光率:非林地参棚透光率要比山上低,建议用遮阳网遮挡。1~2年生的苗子,参棚透光率在10~15%为宜;3~4年生的参棚遮光度在15~20%为宜。

  • 除草

人参地要及时拔除床面和作业道的所有杂草,尤其是1年生参苗小草多,应及时进行人工除草,大草拔出后土松要用手压实。

  • 调节光照

农田栽参的光照控制原则是西洋参宜小,人参宜大;夏季要小,春秋两季可大,尤其是在夏至到立秋之间应挂花档阳,避免强光及潲风危害参苗。

  • 水分管理

水分管理应控制好两方面,一是地上部参叶层,即参棚的管理,首先避免参棚漏雨,也要防止潲风雨,浇水时尽量避免浇到参叶上。二是参根生长环境的土壤水分管理,床面应始终保持湿润状态,若缺水应及时浇透水,保持床面覆盖。另外,雨季还要注意排水畅通,以免雨水漫灌到畦床或冲打畦床。

  • 施肥管理

人参施肥主要采取根侧追肥和根外追肥,对于育苗床人参及2年生以下的西洋参不用采取根侧追肥。3年以上生西洋参进行根侧追肥时,可于5月末前开沟施入0.05千克/平方米左右人参复混肥。根外追肥可结合打药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

  • 越冬防寒管理

农田参地一般地势比较平缓,降水不易排出,水分渗透到参床易造成冻害和病害。因此,必须做好人参越冬防寒工作,在10月中下旬,气温达到0℃时,铺上一层5~8厘米的稻草、玉米秸秆、落叶等,在上冻前上面用旧膜覆盖,膜上再用遮阳网或参帘压上。第二年可根据天气撤掉防寒物,一般在4月上中旬撤掉。

折叠 采收加工

采收:人参一般4~6年收获,一般在9月中旬收获最好,产量高,折干率也高且质量好。

加工:收获的参根要及时加工,堆放时间过长影响商品质量,加工的品种常见有红参、糖参和生晒参。

具体:

  1. 红参加工:选浆水足无病斑的参根,洗刷干净,按大、中、小分级,摆于蒸盘上,上蒸锅或蒸笼,待蒸好盛摆盘晾晒一段时间,进干燥室,干燥即可。
  2. 糖参加工:选浆水不足,缺头断尾的参根,去掉主侧根上的毛须、刮去病斑,沸水炸20~40分钟,炸好的参用排顺针给参体扎孔,便于糖浆进入参内,将扎好孔的参根摆放缸内,把熬好的白糖倒入缸内,浸没参根,放置一夜取出,第2次排针、灌糖,如此重复3次,放室外晾至不粘手,再放35℃~45℃干燥室干燥即可。
  3. 生晒参加工:洗净的鲜参摆放在烘干帘上晾晒后,在40℃~48℃温度下烘干即可。

折叠 编辑本段 病虫防治

折叠 病害

人参立枯病、人参斑点病、人参疫病人参菌核病是人参最常见的病害。人参立枯病主要为害幼苗,会导致幼苗折断死亡,可以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0.01~0.015公斤拌入3~5厘米深的土层内消毒预防,一旦发病立即拔除,防治蔓延。人参斑点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会导致叶片脱落,展叶初期可以喷洒多抗霉素,后期改用波尔多液、扑海因或者咪唑霉交替使用。人参疫病主要为害叶片和根部,一旦发现病株应当立即拔除,并用70%的敌克松500倍液做消毒处理,及时排水,发病初期可以用58%甲霜灵锰锌1000倍液喷洒植株(最好在大雨后)。人参菌核病主要为害根部,受害后根部会腐烂,可以用速克灵或者扑海因湿性粉剂拌种,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用生石灰消毒。

折叠 虫害

人参的主要害虫有:蛴螬地老虎蝼蛄金针虫等。

防治方法:使用的粪肥高温堆肥;灯光诱杀成虫;毒饵诱杀;用75%辛硫磷乳油按种子量0.1%拌种预防;发病期用90%敌白虫1000倍液浇灌。

折叠 编辑本段 主要价值

折叠 药用

现代医学认为,人参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呼吸系统外科使用等都有明显的作用,其临床应用效果有:

  1. 治疗神经衰弱和精神病:人参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可以治疗神经衰弱。对兴奋型神经衰弱的患者,常配以远志、酸枣仁;对抑郁型患者,常配以黄芩、龙骨;对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自汗的患者,配以五味子白芍浮小麦。患者服用人参后,可减轻或消除头痛、心悸、失眠、健忘、全身无力等症状,并使体重增加。人参对无力型和抑郁型精神病、精神分裂症、中毒或传染病引起的精神病、退化性精神病亦有疗效。人参还可以提高人的记忆力,提高工作效率,增强身体耐力和运动器官的准确度。
  2. 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人参能提高心脏的收缩能力和频率,兴奋心脏,使血液流动加快,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进而调整机体的营养状况和减缓体力衰退,增强抵抗力。人参皂甙能使磷脂蛋白酶活化,促进磷脂的生物合成,从而防止冠状动脉和心脏主动脉血管粥样硬化。人参对各种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心肌营养不良等)和贫血都有一定疗效。
  3. 治疗糖尿病:人参能刺激内分泌系统的分泌机能,增强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功能,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服用人参可使轻型糖尿病患者尿糖减少,改善中度糖尿病患者的全身症状,使渴感、多汗,虚弱等症状消失或减轻。服用人参还可以减少胰岛素的用量。
  4. 治疗性机能衰弱:人参能明显增进性机能,中医称作强精补肾。人参对麻痹型、早泄型阳痿有显著疗效,对因神经衰弱所引起的皮层性和脊髓性阳痿也有疗效(对精神型阳痿无效)。人参能提高精子活力,可治疗无精子症和乏精子症。
  5. 治疗胃、肝等消化系统疾病:人参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提高胃液总酸度,改善上腹帐满、泄泻、呕吐等脾胃虚弱的症状,使胃痛消失、食欲增加,大便正常。如人参与其他中药配成的四君子汤。人参还能促进肝脏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可以防止急性肝炎转为慢性肝炎。
  6. 增强人体免疫力,辅助治疗癌症:人参可以提高人体对癌细胞的抵抗力,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阻止癌细胞转移,延缓肿瘤生长和癌病灶扩大。人参还能预防抗癌药物引起的白血球减少症。
  7. 增强骨体的造血机能:人参能促进核糖核酸(RNA)、脱氧核糖核酸(DNA),蛋白质、胆固醇、脂肪和糖的代谢,促进骨髓细胞有丝分裂,使血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及骨髓中的有核细胞数量增加,从而增强骨髓的造血机能。人参能防御放射线对骨髓的损伤。
  8. 外科:人参的汁、叶、粉末可促使伤口及溃疡迅速愈合。人参膏有消炎、消肿作用。
  9. 其他:人参还能提高人的视力及对暗环境的适应能力,可以作为暗处作业者提高视力的药物。人参对小儿脊髓灰白质炎引起的骨骼肌兴奋性异常也有治疗作用。

折叠 经济

人参的茎、叶、花,果以及加工副产品都是轻工业的原料,加工出诸如含有人参成分的烟、酒、茶、晶、膏等商品,都比较受消费者的欢迎。人参栽培是农民多种经营的重要项目,能给国家提供大量的税金和利润。例如,生产边条参的中国吉林省集安县,人参税收利润占全县总收入的50%(1986年)。出口人参还可换取大量外汇,1980年中国出口人参换外汇约2250万美元。

折叠 编辑本段 保护现状

  • 保护级别

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注:仅俄罗斯种群;其他种群都未被列入附录)。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名录》--二级保护。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二批)》--Ⅰ级。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极危(CR)。

折叠 编辑本段 主要品种

人参根据是否裁培可分为野山参移山参园参。野山参又名山参,是山野林海中自然生长的人参。其以支大、浆足、纹细、芦长、碗密、有圆芦及珍珠点者为佳。移山参指将幼小的野山参移植于田间或将幼小的园参移植于山野而生长的人参。其主根下部较肥大,纹粗而浅常延续至中部,须根的珍珠点却较少。园参即人工种植而成,以身长、支大、芦长者为佳。支瘦小、芦短、糖重者为次。

人参根据产地可分为吉林参、辽参、高丽参、日本人参等。吉林参即产于吉林省的人参。吉林是中国人参的主要产区,因其地理环境独特,有阴凉湿润的气候条件,肥沃的腐殖质土层及散射的阳光。辽参是产于辽宁省的人参,其中产于丹东市的宽甸柱参和石柱参(分别以地区命名)为佳。而石柱参的特点是体长皮老、纹深,有珍珠点,其有效成分要高于园参。朝鲜人参又称为高丽参、别直参。依加工方法的不同,商品参又有朝鲜红参与朝鲜白参之不同,而以红者为佳。日本人参又叫东洋参,是用中国东北原产地的人参种子在日本裁培而成的人参。因其加工方法不同,有白参、红参之分。

人参根据加工方法的不同可分为红参、边条红参、白糖参生晒参白干参、掐皮参、大力参等。红参是由园参剪去支根及须根,洗刷干净,蒸2~3小时,至参根呈黄色,皮呈半透明状再烘干或晒干而成。边条红参也是红参的一种,一般以身长径圆根茎和支根较长为特点。白糖参也叫糖参,顾名思义即用糖汁浸透的人参。其原料大多以浆不足、体形欠佳的鲜参为主。生晒参即用新鲜人参洗刷干净后晒一天,再用硫磺熏制烘干而成。由于其加工方法不同,有全须生晒参和去须生晒参之异。白干参是用新鲜的人参主根通过洗刷、刮皮的处理后干燥而成的。上端可看见浅纵纹及支根的痕迹。掐皮参指用鲜参的整个根部在沸水中浸煮片刻后,去除粗皮,在其周围扎上小孔,将其浸泡于糖液中,再捞出晾晒至干,用手在表皮掐出皱纹,再晾晒干燥而成。大力参是鲜参的主根经过洗刷后,置于沸水中浸煮片刻,取出晒干或烘干而成。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