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历史沿革
校园平面图19规绝二56年,杭州师范专科学校在杭州西子湖畔诞生。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浙江省第一所没有任何学校做基础、依靠白手起家建立起来的高等院校。1958年6月,浙江省省委、省人委决定,杭州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师范学院(校名待定)。后决定定名为“金华师范学院”,并迁往浙江中部城市金华办学。省里选定金华北郊高村以南、骆家塘村以北(包括企骆家塘村)、金华第二中学以东的言台山、茅栗山的黄土地为院址(即浙师大现校址);并且以金华专员公署为主解件此呼任属组成了金华师范学院筹建工程处,迅速办理了征地手续,制订了工程规划,由省直接投资拨款,金华师范学院第一期工程在1958年底破土动工。
1959年10月底,浙江省省委、省人委正式下文,决定把学校定名为“杭字船州师范学院”。学校虽然定名为了“杭州师范学院”,但派去参加筹建工程处工作的人员并没有撤回,1959年学院还不时派师生前往金华参加建校义务劳动,甚至还投资5万元购置了校具。直至1960年称次材露味套列料引钢3月13日,杭州师范学院在金华筹建工程处的5位同志才撤回学校。1初划龙群评钟有停害贵呼960年4月,建德就频实敌报较脱威它书者师范专科学校迁入在金华新五帝导建成的第一期工程校舍(1959年12月竣工),并于当年7月改办成金孙夫知间树约降子烟华师范学院。1962年8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杭州师范学院、浙江教育学院、浙江体育学院三校合并,改名为浙江师范学院。1963年,著名国学家、书法家、浙江博物馆馆长张宗祥为学校书写了校牌。
邵逸夫图书馆束今20世纪60年代中期“求食治团布陈县色旧儿文革”爆发前夕,浙江师范学院开始步入了动荡和不安。1额一跟修洋半织失965年5月下旬的一天,浙江省省委第一书记江华和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冰约见学院副书记王元珍、副院长林尧和办公室主及黑只广河田任纪梦秋,口头传达了省委关于温干段供料降扩计治等境学院搬迁金华北郊农村现校址的决定,理由是战备疏散。消息传出,全院师生哗然。学校领导多次开会研究的同时,先后赴金考察。6月8日,校党委综合实地考察和群众意见,向省教育厅和省委宣传部就迁校问题打了《报告》,实事求是地说明:“全院一次搬到金华有很大困难,主要是教学用房不敷使用,生活用房也很悬殊(金华校舍总共才23487平方米),如果一次搬去,不但学生无法仍二便否排洋鱼粮附声上课,很多教师也无宿舍可住。”8月上旬,省委作出新的具体决定:体育系、外语系并入杭州大学;教研部留在杭州改为省教育厅教研部(后重建成现在的浙江教育学院);中文、数学、物理三系随校搬往金华。
迁校工作很快展开,从7月下旬到8月底止,只用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迅速完成了900多吨的图书、仪器、校具等物资的包装、运输、拆卸、安装等任务,做到安全无损。与此同时,还完成了金华校舍的教学用房、生活用房的初步修缮和安排布置工作,保证了学校在9月上旬如期开学。南迁金华后,浙江师范学院缩小到3个系3个专业,学生从1084人锐减到730余人,教职员工从536人锐减到321人,校舍面积锐减到2.4万平方米。学校还不及1958年升格杭师院时的规模。
1965年8月,中共浙硫板判总案故江省委在浙江师范学院迁至金华后学校如何定位时指出:“学校迁端它负增小学变初培静请金后试办为半工(农)半读性质的师范学院,其任务是既培养第一代半工(农)半读中等学校师资,又培养全日制中学已盟更志杨师资。”8月21日,搬迁烈脱任务还没有全部完成,学校就向省委宣传部(并报书记声害此钢类怕处)呈送了《关于我校改为半工(农)半读后几个问题的请示报告》,并对半工(农)半读的具体做法作了说明。
在金华地、县、区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学校一边开展调查研究制定计划,一边着手解决劳动基地问题,最后投资100万元,在蒋堂杨梅垅平水殿建起了浙江师范学院农场。不久,中文系一年级师生就到农场半农半读,寒假还在农场办起了浙师院农业技术学校(半农改局级知送械波距半读)作为附中,招生50名。同时组织66届学生到附近几个县的农业中学实习。不久,“文革”开始,农场土地移交给部队,农业附中也于1967年底随校农场撤销而停办。
人文大楼1970年7月27日,浙江省下发《关于调整大专院帝推爱固甚校的决定》,关于浙江师范学院着只有一句话:“浙江师范学院问苗的人员、设备,由省统一调配给金华、丽水、台州三地区。”令浙江师范学院一探分为三,分别以此为基础建立师专(未经教育部批准)。直到1974年6月4日,国务院科教组正式下发了《关于同意重建浙江师范学院的通知》,并通知已分散至金华、丽水、台州三地的原有教职工根据本人意愿决定是银木构老对型否返校工作,停办四年之久的浙江师范学院又得到了恢复和延续。1980年,被列为省属重点高坐如否降让校。1985年2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下达了《关于将浙江师范学院判阻矛重香绿看怎改为浙江师范大学的批复》。
音上服围立乐大楼美术大楼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衡娘群少比交植授权单位。1998年,被批准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失究生培养单位。2009年,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2013年,学校完成了博士点的验收。2000且沿皮反表妈提质静编培年、2001年、2004年,浙江财政学校、浙江幼儿师范学校、金华铁路司机学校相继并入浙江师范大学 。2013年,学校完成了博士点的验收。2013年获批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将于2014年9月起招生。
2014年7月,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浙江海洋学院萧山校区办学体制的复函》,浙江海洋学院萧山校区中的350亩土地及地上建筑物整体转让给浙江师范大学,设立浙江师范大学萧山校区,主要用于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及特殊教育师范专业的建设、发展。萧山校区从2014年9月份开始以浙江师范大学名义招生。
2015年入选浙江省第一批重点建设高校 。2017年,浙江师范大学将继续面向温州市中考考生招收五年制学前教育大专班新生; 浙江师范大学在宁波招五年制学前教育大专班。
2017年,浙江师范大学将继续面向温州市中考考生招收五年制学前教育大专班新生; 浙江师范大学在宁波招五年制学前教育大专班。
折叠 编辑本段 办学条件
折叠 院系设置
截至2018年6月,现有初阳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中非国际商学院,法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杭州幼儿师范学院,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工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行知学院(独立学院)等18个学院71个专业[1]。
折叠 师资队伍
截至2018年6月,在职教职员工2850余人,专任教师1920余人,具有正高职称教师340余人,副高职称教师68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800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共享中国科学院院士5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特聘教授5人,青年1人,国家突出贡献专家2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8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7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9人;省特级专家2人,省有突出贡献专家3人,省“钱江高级人才”特聘教授9人,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入选者43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71人。
院士:龚昌德
教育部创新团队:先进催化材料
浙江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数学、非洲研究、先进催化材料、智能信息处理、植物分子生物学、中国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化、教师教育研究、高等教育学
折叠 学科专业
截至2018年6月,浙江师范大学现有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心理学、中国史、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2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1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现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3个省重中之重学科,3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省级江南村落研究基地,1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基地,1个省基础教育研究基地,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0个省一流学科,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3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优势专业,新增7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重点专业,12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7门国家级课程,曾获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9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次入选国家“111计划”
一级学科博士点: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
省重中之重学科: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学
省级重点学科:美学、社会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域经济学、非洲研究、地理环境与污染控制、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图与网络优化、数学、生态学、光学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应用化学
学科门类代码、名称 | 一级学科代码、名称 | 二级学科代码、名称 |
---|---|---|
标“*”的为该校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硕士点。 | ||
01哲学 | 0101哲学 | 010103外国哲学 |
02经济学 | 0202应用经济学 | 020202区域经济学 |
03法学 | 0301法学 | 030105民商法学 |
0302政治学 (获一级学科授权) | *030201政治学理论 | |
*030206国际政治 | ||
*030207国际关系 | ||
0303社会学 (获一级学科授权) | 030301社会学 | |
*030302人口学 | ||
030304民俗学 | ||
*0303Z1农村发展管理 | ||
0305马克思主义理论 (获一级学科授权) | 0305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
030502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 ||
0305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 ||
030504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 ||
030505思想政治教育 | ||
030506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 ||
04教育学 | 0401教育学 (获一级学科授权) | 040101教育学原理 |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 | ||
040103教育史 | ||
040104比较教育学 | ||
040105学前教育学 | ||
040106高等教育学 | ||
040107成人教育学 | ||
040108职业技术教育学 | ||
040109特殊教育学 | ||
040110教育技术学 | ||
*0401Z1教师教育 | ||
*0401Z2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 | ||
0402心理学 (获一级学科授权) | 040201基础心理学 | |
040202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 ||
040203应用心理学 | ||
0403体育学 (获一级学科授权) | 040301体育人文社会学 | |
*040302运动人体科学 | ||
040303体育教育训练学 | ||
*040304民族传统体育学 | ||
05文学 | 0501中国语言文学 (获一级学科授权) | 050101文艺学 |
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
050103汉语言文字学 | ||
050104中国古典文献学 | ||
050105中国古代文学 | ||
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 | ||
050107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 ||
05010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
*0501Z1汉语国际传播 | ||
0502外国语言文学 (获一级学科授权) | 050201英语语言文学 | |
05021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
06历史学 | 0602中国史(获一级学科授权) | ------------------------- |
0603世界史(获一级学科授权) | ------------------------- | |
07理学 | 0701数学 (获一级学科授权) | 070101基础数学 |
070102计算数学 | ||
07010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
070104应用数学 | ||
070105运筹学与控制论 | ||
0702物理学 (获一级学科授权) | 070201理论物理 | |
070205凝聚态物理 | ||
*070206声学 | ||
070207光学 | ||
*0702Z1功能材料物理与器件 | ||
0703化学(获一级学科授权) | *070301无机化学 | |
070302分析化学 | ||
070303有机化学 | ||
070304物理化学 | ||
*070305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 ||
0705地理学 (获一级学科授权) | 070501自然地理学 | |
070502人文地理学 | ||
*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 ||
*0705Z1地理环境与污染控制 | ||
0710生物学 (获一级学科授权) | 071001植物学 | |
071002动物学 | ||
*071005微生物学 | ||
*071007遗传学 | ||
*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
0711系统科学 | 071101系统理论 | |
0713生态学 (获一级学科授权) | ------------------------- | |
0714统计学 (获一级学科授权) | ------------------------- | |
08工学 | 0809电子科学技术 | 080901物理电子学 |
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获一级学科授权) | 08120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 |
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 | ||
*0812Z1计算机智能控制与机电工程 | ||
*0812Z2智能交通技术 | ||
0835软件工程 (获一级学科授权) | ------------------------- | |
12管理学 | 1202工商管理 (获一级学科授权) | 120202企业管理 |
*1202Z1国际商务管理 | ||
1204公共管理 | 120401行政管理 | |
120403教育经济与管理 | ||
13艺术学 | 1302音乐与舞蹈学 (获一级学科授权) | ------------------------- |
1303戏剧与影视学 | 1303L2广播电视艺术学 | |
1304美术学(获一级学科授权) | ------------------------- | |
------------------------- | *99J1非洲学 (交叉学科) | ------------------------- |
------------------------- | *99J2儿童文学(交叉学科) | ------------------------- |
学位类别 | 专业代码 | 领域代码 | 专业方向名称 |
---|---|---|---|
教育硕士(0451) | 045101 | 420101 | 教育管理 |
045102 | 420102 | 学科教学(思政) | |
045103 | 420103 | 学科教学(语文) | |
045104 | 420104 | 学科教学(数学) | |
045105 | 420105 | 学科教学(物理) | |
045106 | 420106 | 学科教学(化学) | |
045107 | 420107 | 学科教学(生物) | |
045108 | 420108 | 学科教学(英语) | |
045109 | 420109 | 学科教学(历史) | |
045110 | 420110 | 学科教学(地理) | |
045111 | 420111 | 学科教学(音乐) | |
045112 | 420112 | 学科教学(体育) | |
045113 | 420113 | 学科教学(美术) | |
045114 | 420114 | 现代教育技术 | |
045115 | 420115 | 小学教育 | |
045116 | 420116 | 心理健康教育 | |
045117 | 420117 | 科学与技术教育 | |
045118 | 4201118 | 学前教育 | |
工商管理硕士(1251) | 125100 | 460100 | 工商管理硕士(MBA) |
公共管理硕士(1252) | 125200 | 490100 | 公共管理硕士(MPA) |
体育硕士(0452) | 045201 | 540101 | 体育教学 |
045202 | 540102 | 运动训练 | |
045204 | 540104 | 社会体育指导 | |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0453) | 045300 | 570100 |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
社会工作硕士(0352) | 035200 | 590100 | 社会工作硕士 |
工程硕士(0852) | 085212 | 430113 | 软件工程 |
农业推广硕士(0951) | 095111 | 470111 | 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 |
翻译硕士(0552) | 055201 | 580101 | 英语笔译 |
055202 | 580102 | 英语口译 | |
艺术硕士(0551) | 055101 | 550101 | 音乐 |
055107 | 550107 | 美术 | |
应用心理硕士(0454) | 045400 | ------------- | 应用心理硕士 |
折叠 教学建设
- 教学成果
紫藤园截至2015年5月,该校有3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优势专业,8个省级重点专业,12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8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曾获9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拥有实验室48个,其中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实验室总面积12万余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4.4亿元。拥有教学科研实验室42个,其中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8个。实验室总面积13万余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4.8亿元。
是首批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和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参与学校,并拥有教育部确定的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铁道部确定的铁路机车司机培训基地、浙江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浙江省幼儿师资培训中心、浙江省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等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
国家级特色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技术学、学前教育、物理学、汉语言文学
国家级精品课程:现代教育技术、现代远程教育、语言学概论
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国际财务管理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信息传播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重点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技术学、体育教育、汉语言文学、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生物科学
省级重点建设专业:财务管理、工商管理、法学、社会工作、应用心理学、翻译、音乐学、计算机技术与科学、生物技术、化学、应用化学、对外汉语
省级精品课程:数学分析、分析化学、中国画基础、现代色谱分析、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教育技术、数据结构及算法分析、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物理化学、教育管理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力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实验心理学、现代远程教育、语言学概论、基础英语、单片机原理与应用、遗传学、多媒体技术、图论、管理学原理、当代西方哲学思潮、声乐、基础英汉互译、学科案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家用电器、国际私法、高等数学、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教育技术管理、幼儿园课程、现代汉语、英国文学、计算机辅助教育、健美操、民法学、数字电子技术、生产运营管理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物理教育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教师教育实训中心、计算机科学实验教学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体育运动实验教学中心、车辆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学前教育实验教学中心、资源分析与规划实验教学中心、环境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折叠 合作交流
截至2018年6月,浙江师范大学坚持开放办学,先后与5大洲、5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90余所高等院校或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和交流关系,与40余个国(境)外大学确立了校际学生交换项目。学校入选“浙江省十佳对外合作单位”、“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单位,具有招收长、短期来华留学生资格,中国政府奖学金、孔子学院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招生资格和港澳台地区学生招生资格。经教育部、公安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学校成立有“出国留学服务中心”,为广大师生自费出国留学提供相关服务。学校是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商务部“中国基础教育援外研修基地”,外交部、教育部“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国家汉办“非洲孔子学院研修中心”,长期承担我国教育援非高层培训工作。学校是外交部“中非联合研究交流计划”、“中非智库10+10合作伙伴计划”、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国家留学基金委“国际区域问题(非洲)研究高级人才培养计划”的项目执行单位、教育部“香港与内地高等学校师生交流计划”的项目执行单位,是“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基地”,并于1996 年在喀麦隆建立汉语培训中心,至今在乌克兰、喀麦隆、莫桑比克、坦桑尼亚、美国建立了5所孔子学院。
折叠 编辑本段 科研成果
折叠 建设成果
科技馆2008年至2013年初,该校共获省部级及以上项目1041项,其中国家基金项目312项,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等重点项目上实现零的突破;科研经费总量达5.18亿元;获省部级以上奖项67项,其中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和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实现突破。
共获得各级各类社科项目2819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49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77项,其中,重大招标项目1项,重点项目4项,总体在省内高校中属领先水平。共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70项,在全国高校中连续三年排名居前。共出版各类学术著作417部,发表学术论文6000多篇,其中CSSCI期刊近2300篇,权威、一级刊物996篇。获人文社科横向项目590项,经费3892万元。
共获得各级各类科技项目1458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530项特别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获得235项,比上个五年翻了五番。发表三大索引论文2532篇,其中Ⅱ区以上的论文达459篇。授权发明专利86项,实用新型专利206项,外观设计专利15项,软件著作权127项。共获横向企业合作项目458项,共计经费5011万元。承担横向合作项目800余项,在超精密加工装备及核心技术研究、信息化服务、LED芯片研发、氟化学品开发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果。
2014年5月,该校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实现技术开发类的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零突破。
折叠 研究机构
截至2018年6月,拥有教学科研实验室31个,其中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8个。实验室总面积13万余平方米。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浙江师范大学儿童研究院、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浙江师范大学物理化学研究所、浙江师范大学LED芯片研发中心、浙江师范大学农村研究中心
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江南文化研究基地、非洲研究中心
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先进催化材料实验室
浙江省重点实验室:固体表面反应化学实验室、浙江省光信息检测与显示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特色经济植物生物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固态光电器件重点实验室
- 研究所
机构名称 | 批准时间 | 机构名称 | 批准时间 | 机构名称 | 批准时间 |
---|---|---|---|---|---|
文学研究所 | 2003年7月 | 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所 | 2003年7月 | 汉语言文字学研究所 | 2003年7月 |
2003年7月 |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 | 2003年7月 | 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 2003年7月 | |
儿童文学研究所 | 2003年7月 | 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所 | 2003年7月 | 学校体育研究所 | 2003年7月 |
心理研究所 | 2003年7月 | 世界历史研究所 | 2008年4月 | 中国历史研究所 | 2003年7月 |
公共管理研究所 | 2004年12月 |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 2005年6月 | 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 2005年6月 |
数学研究所 | 2003年7月 | 企业战略管理研究所 | 2005年6月 | 凝聚态物理研究所 | 2003年7月 |
信息光学研究所 | 2003年7月 |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所 | 2008年4月 | 计算机科学研究所 | 2003年7月 |
2003年7月 | 机械设备与测控技术研究所 | 2008年4月 | 企业管理研究所 | 2008年4月 | |
非线性物理研究所 | 2009年11月 | 浙中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所 | 2010年5月 | 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 2009年11月 |
精密机械研究所 | 2009年11月 | 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 2010年9月 | 特种水产研究所 | 2010年9月 |
环东海海疆与海洋文化研究所 | 2012年10月 | 人文和价值教育研究所 | 2012年10月 | 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研究所 | 2013年1月 |
- 研究中心
机构名称 | 批准时间 | 机构名称 | 批准时间 |
---|---|---|---|
孔氏南宗研究中心 | 2003年7月 | 中国古典文献研究中心 | 2003年7月 |
华人华侨研究中心 | 2003年7月 | 浙派语文教育研究中心 | 2003年7月 |
2003年7月 | 教育评论研究中心 | 2003年7月 | |
职业教育研究中心 | 2003年7月 | 农村研究中心 | 2003年7月 |
儿童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心 | 2003年7月 | 健身健美研究中心 | 2003年7月 |
软件研发中心 | 2003年7月 | 电气自动化研究中心 | 2003年7月 |
绿色合成研究中心 | 2003年7月 | 城乡规划与景观设计研究中心 | 2003年7月 |
卫星遥感与环境灾害研究中心 | 2003年7月 | 动力系统与非线性科学研究中心 | 2005年6月 |
生化分析和传感研究中心 | 2005年6月 | 音乐研究中心 | 2005年6月 |
文献信息研究中心 | 2005年6月 | 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 2005年6月 |
2006年10月 | 余华研究中心 | 2008年4月 | |
民商法研究中心 | 2008年4月 | 学前教育研究中心 | 2008年4月 |
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 | 2008年4月 | 数字艺术研究中心 | 2008年4月 |
运动检测与智能控制研究中心 | 2008年4月 | 机电技术研究中心 | 2008年4月 |
海峡两岸统计物理与凝聚态研究中心 | 2008年4月 | 2009年6月 | |
出土文献与汉字研究中心 | 2009年11月 | 国际教育研究中心 | 2010年3月 |
乌克兰研究中心 | 2010年3月 | 浙中商贸研究中心 | 2010年5月 |
产业经济学研究中心 | 2010年5月 | 马克思主义与全球化研究中心 | 2010年5月 |
城市研究中心 | 2010年5月 | 旅游研究中心 | 2010年5月 |
妇女发展研究中心 | 2010年5月 | 组合数学与交叉科学研究中心 | 2010年9月 |
糖类药物研究中心 | 2010年9月 | 国学中心 | 2010年10月 |
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 2010年10月 | 精密机床研发中心 | 2012年10月 |
浙江方言文化研究中心 | 2013年9月 | 内容来源于学校官网 |
折叠 学术期刊
折叠 编辑本段 文化传统
- 校训
校训砺学砺行,维实维新
“砺学砺行”之“砺”,本指磨刀石,初作“厉”,后作“砺”。用作动词,意为“砥砺”、“磨砺”。砺、厉、励,三字相通,引申为 “勉励”、“激励”、“振奋”等义。“学”,涵括“学问”和“学习”两个层面,前者主要指“学识”、“理论”,后者主要指“认知”、“研习”;“行”,涵括“行为”和“作为”双重蕴义,前者主要指“行动”、“实践”等基本义,后者主要指“品行”、“有为”等提升义。“砺学砺行”,包孕着丰富的辩证思维,不仅要“知行合一”、“学行并举”、“理论联系实际”、“道德文章俱佳”,而且将“学”与“行”统一于相互砥砺、激励的动态过程之中,着力于励志奋勉、精韧不怠,要求全校师生员工立学立行,不断修养学品、探研学问,且躬身履践、日进有功,以追求一种 杭州师范大学 超迈高远的卓越人生境界。
“维实维新”之“维”,本指系物的大绳,后亦喻指一切事物赖以固定的东西,如“地维”、“纲维”等。用作动词,意为“维系”、“连结”。维、唯、惟,三字相通,引申为“惟一”、“惟独”、“只有”等义。“实”,即“实事求是”、“敦实诚信”之“实”;“新”,乃 “革故鼎新”、“开拓创新”之“新”。自建校以来,师大人崇尚实践、探究本质、追求创新、服膺真理,且薪火相传、日新月异,形成了独特的科学与人文精神,因此,“维实维新”四字,执本秉要,取精用弘,不仅是对师大校训历史文脉的承续与发展,而且也是对其思想要义的升华与阐扬,更是对师大学人的约律与激奋,是全校师生员工“已然”的共同语言和“应然”的行为准则及其统一体。它将“实”与“新”融会于相互维系、并进的不懈追求之中,要求唯实是从、唯新是举,追求真知、创造新知,共享人类文明新成果,开辟人类知识新天地。
“砺学砺行,维实维新”,熔铸了中华民族文化之神髓,凝炼了浙江师范大学教育之精魂。在内容上,相辅相成、浑然一体,注重“学行结合”与“实新偕进”的两两对应及其有机统一,富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浓郁的现代大学气息,文意畅达、文气贯通,言近而旨远、辞约而意丰;在形式上,运用中国古典诗赋叠字、复沓等修辞手段,贴切允当、庄重典雅,谐音协律、易记易诵。
“砺学砺行,维实维新”,熔铸了中华民族文化之神髓,凝炼了浙江师范大学50年教育之精魂[2]。
- 校歌
词:梅新林
曲:孟卫东
我们从钱江之滨启航,我们在芙蓉峰下成长。
园丁摇篮,桃李芬芳,我们播种春天的希望。
巍巍北山,悠悠钱江,晚风中送别西下新月,晨曦里迎来东升初阳。
砺学砺行,维实维新,我们践行共同的理想。
我们为坎坷经历忧伤,我们因历经坎坷自强。
几多梦幻,几多追求,我们笑傲历史的沧桑。
巍巍北山,悠悠钱江,晚风中送别西下新月,晨曦里迎来东升初阳。
砺学砺行,维实维新,我们迸发奋进的力量。
我们在知识星空翱翔,我们为精神家园守望。
立人树人,薪火传扬,我们铸就民族的脊梁。
巍巍北山,悠悠钱江,晚风中送别西下新月,晨曦里迎来东升初阳。
砺学砺行,维实维新,我们开创明天的辉煌。
- 校标
校标校标为圆形造型,其基本轮廓由两个同心圆构成。外圆为灰色背景(标准色:Pantone Cool Gray5CVC,C:0,M:0,Y:0,K:20)(特殊使用时,外圆背景可用Pantone Cool Gray 5CVC,C:15,M:20,Y:30,K:0),圆环上半部分设计有中文校名(校体字),下半部分设计有英文校名;内圆为绿色背景(标准色:Pantone Cool Gray 3415CVC,C:100,M:0,Y:100,K:30),中央设计有白色的“人”字形的图案,图案下方标有“1956”;两个同心圆之间设计有一个墨绿色的圆形线条(标准色:Pantone Cool Gray 3415CVC,C:100,M:0,Y:100,K:50)。
校徽主图案,如一个“人”字,坚实而有动感,象征学校充满青春活力的个性,同时体现“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强调学校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校徽主图案,又如一座山峰,挺拔而秀美,表示该校坐落在风景秀丽的芙蓉峰下,同时象征师大人勇攀高峰的进取精神。校徽轮廓由两个同心圆构成,内圆设计为绿色背景,外框为墨绿色的实线,代表的是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外圆设计为灰色背景,无外框,体现时代性、国际性、开放性的特点。“1956”为该校创办时间,说明学校办学历史、文化底蕴。校体字“浙江师范大学”与英文校名相对应,寓意师大传统与现代一脉相承,本土与国际融合相通。
折叠 编辑本段 学校领导
折叠 现任领导
姓名 | 职务 |
---|---|
蒋国俊 | 党委书记 |
郑孟状 | 校长、党委副书记 |
杨 玲 | 党委副书记 |
楼世洲 | 副校长、党委委员 |
李伟健 | 副校长 |
张根福 | 副校长、党委委员 |
王 辉 | 副校级巡视员 |
朱 坚 | 党委委员 |
梁克东 | 党委委员 |
潘慧炬 | 校长助理[3] |
折叠 历任领导
职位 | 姓名 | 任期 | 职位 | 姓名 | 任期 |
---|---|---|---|---|---|
杭州师范专科学校时期(1956.8 - 1958.9) | |||||
党委 | 行政 | ||||
党委书记 | 蒋养民 | 1957.1 - 1958.7 | 筹建人 | 王绍艮 | 1956.6 - 1956.12 |
党委书记 | 1958.7 - 1959.3 | 副校长 | 王绍艮 | 1956.12 - 1958.9 | |
校 长 | 1958.6 - 1959.4 | ||||
杭州师范学院时期(1958.9 - 1962.8) | |||||
党委 | 行政 | ||||
党委书记 | 1959.3 - 1960.4 | 院 长 | 1959.4 - 1959.12 | ||
党委书记 | 魏鉴清 | 1960.1 - 1961.8 | 院 长 | 1959.12 - 1962.8 | |
代理党委书记 | 牛福地 | 1961.9 - 1962.11 | |||
浙江师范学院时期 (1962.8 - 1970.9、1974.8 - 1985.2) | |||||
党委 | 行政 | ||||
党委书记 | 1962.11 - 1963.8 | 院 长 | 1962.8 - 1963.8 | ||
党委书记 | 李子正 | 1965.9 - 1967.11 | 院 长 | 1963.11 - 1965.8 | |
党委书记 | 1977.11 - 1984.2 | 院革委会主任 ( 学生 ) | 王清焕 | 1967.11 - 1970.7 | |
党委第一书记 | 李子正 | 1979.3 - 1984.2 | 院革委会主任、院长 | 1977.11 - 1984.2 | |
党委书记 | 方焕启 | 1984.2 - 1985.2 | 院 长 | 1984.2 - 1985.2 | |
浙江师范大学时期 (1985.2 - ) | |||||
党委 | 行政 | ||||
党委书记 | 方焕启 | 1985.2 - 1987.1 | 校 长 | 1985.2 - 1988.1 | |
党委书记 | 陈文韶 | 1987.1 - 1988.9 | 校 长 | 1988.1 - 1992.9 | |
党委书记 | 1988.9 - 1991.9 | 校 长 | 1992.12 - 1997.1 | ||
党委书记 | 1991.9 - 1997.1 | 校 长 | 1997.1 - 1999.3 | ||
党委书记 | 毛华岳 | 1997.1 - 2002.5 | 校 长 | 1999.3 - 2006.9 | |
党委书记 | 2002.5 - 2008.5 | 校 长 | 2006.9 - 2008.12 | ||
党委书记 | 2008.6 - 2011.9 | 校 长 | 2009.1 -2014.10 | ||
党委书记 | 2011.9- | 校长 | 蒋国俊 | 2014.10- |
以上资料来源:[4]
折叠 编辑本段 知名校友
杨学明:1978年考入浙江师范学院物理系,1995年底被聘为台湾原子与分子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2000年他升为终身职研究员。2001年开始,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兼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11年12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志敏:1981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1988年在南开大学获博士学位,1988年至1989年中国科学院数学所做博士后。现为天津大学数学系教授,南开大学数学学院教育部(特聘教授),中科院数学所博士后。
郁国梁:1983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获学士学位,1986年获四川大学硕士学位,1991年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Stony Brook分校博士学位。1991年至1992年,在美国Berkeley数学科学研究所任研究员,1992年至1998年,任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助理教授,1998年,晋升为该校副教授。2000年至今在美国Vanderbilt大学工作,2001年晋升为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