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历史发展
1950年初建时为歌剧、话剧、舞蹈等综合性艺术团体。
1952年6月12日,其话剧团与中央戏剧学院话剧团合并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当晚,在东城区史家胡同5环群6号(今20号)院内举行建院大会。北京市副市长吴晗代表市政府宣布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成立,神并宣布曹禺为北京人功阳民艺术剧院院长,焦菊隐、欧阳山尊为副院长、赵起扬为秘书长,焦菊隐任总导演。
1953年4月1日,《春华秋实》在青年宫首演。这是建院后上演的第一部大戏。
1968年10月7日,北京人艺改名为"北京话剧团",同时成立北京话剧团党委会。
20流乙精神空班经础03年3月,北京人艺实验剧场落成并正式启用
2007年,展匪歌尔课钟灶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发展历程的戏剧博物馆落成。
孙环论根并易验积2012年,集创作、制作为一体的北京人艺艺术创作中心在北京怀柔区正式曲落成。
2022年是北京人艺建院70周年。70年来,北京人艺上演了三百多部古今句陈胶向中外的作品,形成了鲜明的艺术风格,培养了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和几代观众一起创造了历史。
6月12日院庆日前后,首在火械北京人艺推出建院70周年与而道家系列活动。
折叠 编辑本段 现任领导
折叠 编辑本段 机构设置
演员队
演员队伍的组成主要来自北京人艺演员表演训练班、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有少部分演员是陆续从其它话剧院团甲喜儿鲜石顺调入的。
1992年之后,老一辈的演员陆续离退。在剧院舞台上,一批在表演上显示其才华的下请演员正在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主要代表人物有:濮存昕、宋丹丹、徐重长员降及立风免脚帆、陈小艺、梁冠华、杨立新奏条括房阻、何冰、冯远征、吴刚、岳秀清、胡军、王斑、龚丽君等 。
舞美处
剧院舞美处现约5为基味片身令杨赶汽0余人,下设灯光、服装、道具、效果、化妆、装置五个部张游儿六料含的门,负责剧目的设计与制作耻愉趋以及保障演出的执行。中青年队伍主要来自中国戏曲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舞台美术方向的专业人才,作为一线部门对剧院的艺术生产做出了极界格许烟混大的贡献。
创作室
负责美组织剧本的工作。对任何一个剧院而言,抓剧本义微显另感识普查国互每创作的工作至关重要,在北京人艺的历史上,历块控局单影届院领导首先注重欢延孩声讨刑的即是剧本工作。同时,还负责对本剧院导演、编剧、设计人员的管理工作。
艺术处
主要负责剧院艺术生产方面的对外敬背担墓宣传工作,一部戏在成立了剧组后,艺术处便开始进入宣传组织工作。并负责组织与艺术业独志全年施相关的座谈等活动。此外,还承担着剧院资料的管理和使用,演出资料的摄影、摄像。
硫班巴乎何重庆客延越张其他机构
办公室、计财处、人事处、宣传策划处、影视中心、老干部处、确维东行适行政保卫处、演出间体菜化只货中心、戏剧博物馆
(参斤行切轻义粮面超续任考资料 )
学员培训班
北京人艺曾办过表演学员培捉汽杠训班以及舞美学员安石以真毫则假觉硫培训班。
如果说香晶为大因坏适市测来港有TVB学员班,那么内地就有北京人艺学员班装需段如们季若老天式。梁冠华、宋丹丹、吴刚、冯但都有扬热田远征,这些如今在影视及舞台上知名的演员,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处--北京人艺"学员班";何冰、徐帆、胡军、王斑,这些人艺里占名别切正值当打之年的中坚力量,也都来自一个特殊的群体--人艺与中戏"合办班"。
表演学员班部分学员名单:
1987年(中跟木胶财奏仅戏合办):陈小艺、何冰、徐帆、龚丽君等
2004年(中戏合办):刘智扬等
2019年(社招):张晔子等
折叠 编辑本段 五大剧场
树调盾南保改律首都剧场
首都剧场是北京人院曲送独术曲使治系写民艺术剧院所属的专用演出场所,始建于1954年。40多年里,首都剧场曾展现了北京人艺几代艺术家们所创造的业绩,其剧场建筑也以其古基轴乙犯朴、凝重、宏伟的建筑风格载入滑世界建筑史册。
剧场坐落于北京繁华市区--王府井大街。剧场大楼长116米,宽42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占地面积6300平方米,集演出、排练和剧院办公为一终觉试程体。剧场休息厅和观众厅,古典华贵,气势恢宏,并以造型多异的灯饰装点着淡雅的环境。舞台表演区面积517平方米,进伸22.7米,高22米,台口宽 13米,高9米,旋转舞台直径16米,配有双路供电和中央空调。班整宁置是全国规模最大、设备最好的剧场之一。
实验剧场
2003年3月,北京人艺实欢充灶验剧场落成并正式启用。
北京人艺实验剧场建于首都剧场三层,面积达400多平米,可容纳200--250名观众,专业的演出设备与愚盼章配套设施可充分满足各种小型艺移即从术演出与团体活动的要求;剧场南北两侧分设开放式会议厅,主要用于各种会议接待和学术研讨端但条晚律活急只吗活动,也可进一步扩充舞台空间以配合演出;同时剧场后台配备贵宾休息厅、演员化妆间等相关设施,可为各艺术投议坐呼来令袁团体提供配套服务;此外,设在剧场内的小型咖啡厅不仅可以为观众提供演出前的小憩之地,而且可举办画展、影展及艺术沙龙等活动,更加体现剧场的人文关怀与整体文化氛围。
北京国际戏剧中心(曹禺剧场、人艺小剧场旧刚领振据补强)
历经两年半时间建设施工,北京人艺新剧场--北京国际戏辩赠厦樱剧中心近日顺利完成竣工验收,于6月28日启动内部测轻还下还么试,演出了北京人艺副院长冯远征执导的曹禺经典剧目《日出》。
北京国际戏剧中客殖垂教口剂心紧邻首都剧场东侧,总建筑面积约2.3万平方米,内有 "曹禺剧场"和"人艺小剧场"两座专业话剧剧场,分别可容纳700名和300名观众。随着新剧场落成,北京人艺未来将以五座剧场(原有首都剧场,人艺实验剧场,菊隐剧场)的配置,为首都观众奉上更加丰富多元的精品戏剧内容。
菊隐剧场
2015年12月11日,菊隐剧场开幕。
菊隐剧场位于东四南大街。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为了纪念中国著名戏剧家、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创始人之一焦菊隐先生而建。
菊隐剧场核心剧场区域总面积为187平方米,舞台区域为60多平米,进深5.5米,层高4米;观众席有104个座位,另配有36个临时座椅。剧场配置了专业的灯光和音响控制系统,以及100台舞台专业灯具,舞台上还配制有一个近30平米的大led屏幕。二层多功能厅可设置为艺术沙龙。总面积220余平米,配备独立的音响和灯光控制系统,层高2米7,悬挂60多台舞台专业灯具和18台专业会议灯具,配置有8000多流明的投影机。
(五大剧场参考资料 )
2021年,新建的北京国际戏剧中心,其中,700座的曹禺剧场,和200座的人艺小剧场落成并投入使用。未来北京人艺将用五个剧场迎接四方观众,在历史沉淀中书写新的未来。
折叠 编辑本段 艺术风格
现实主义根基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名剧《茶馆》是现实主义风格的经典之作,鲜明地体现了这个剧院的表演特色。《茶馆》是一代大师们的心智,也是一部悲怆的生命交响乐,它的荣辱毁誉,足可称之为中国政治的晴雨表,它走过的每一步都必不可免地留下了一串串历史的印记,显现出非同一般的沉重。从著名作家老舍,导演焦菊隐、夏淳,到为观众所熟悉的著名表演艺术家们,如于是之、郑榕、蓝天野、英若诚、胡宗温、黄宗洛、林连昆等,均与本剧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成为《茶馆》风起云涌、一波三折沧桑变故的见证人。他们曾有过兴奋、激动、苦闷和泪水,于大惑不解中生发出对艺术的大彻大悟,所以,他们能成为中国当代最优秀、最有气魄的表演艺术家。岁月匆匆,似水流年。当年台上的潇洒、英俊,恍然之间已变为无情的白发与老迈……在许许多多观众看来,演出了374场的老《茶馆》不应该是绝唱。1999年的秋天,在纪念老舍先生百年诞辰之时,北京人艺新《茶馆》轰轰烈烈地开了张,以全新阵容再次演绎这部经典作品,也同样把个偌大的京城搅得沸沸扬扬,不仅广泛受到好评,并创下了连续演出66场,票房突破400万元的纪录。
标新立异
北京人艺在对其风格的继承上所持的态度是发展的、多样的。
1.在风格上不拘泥于现实主义。
1986年,在剧院的历史上,出现了一部引起戏剧界为之瞩目、纷纷评说的戏,这就是剧作家锦云创作的《狗儿爷涅盘》。在北京人艺的舞台上,从写作风格到导演的艺术处理,乃至剧中的狗儿爷形象都是崭新的。作者采用了意识流的手法来揭示人物错乱而复杂的内心活动,全剧把展现现实、倒叙回忆、幻觉穿插等场面连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当年,曹禺在看过了这部戏后曾这样表达他的感受:两个小时的戏,使我看到了狗儿爷的一生。
2.在演出形式上创新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北京人艺《绝对信号》的演出,在话剧界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观众对这部戏的兴奋点来自于对林兆华导演艺术的惊叹。原来话剧的演出也可以像中国戏曲那样,具有舞台的假定性,演员在表演时空上可灵活地跳入跳出,与观众近距离地交流。当年的演出,无论是从表达导演的美学思想还是外在的舞台表现形式上,都令观众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兴奋。在今天看来,这种形式司空见惯,但在当年,中国小剧场的演出,则是由北京人艺、由林兆华首开先河的。
网络话剧《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于2001年春登场,轻松地赚进了50万。这大概可归于成功地将网络与戏剧的完美结合。在经受了工作、交际的烦乱与纷杂后,它的简单、浪漫使人们寻找到心灵一角的宁静。
2020年6月12日,北京人艺建院68周年生日,首都剧场的大幕在新冠疫情暂别近5个月后,重新拉开--第一次在云端拉开,老中青人艺演员一一出场,第一次用实时同步直播的方式与观众见面,实时观看人次达到500多万。这台演出,人艺并没有选择一整台完整的戏剧,而是数部经典剧目的片段浓缩,打破了正式演出版本的原班阵容,既有《雷雨》《哈姆雷特》《日出》等这些相同剧目的不同演出阵容,上演剧中不同片段。又有《上帝的宠儿》《骆驼祥子》《北京人》《家》《蔡文姬》等同一段演出中,演员们打破版本,甚至跨代同台。也有《莲花》《丁西林民国喜剧三则》《哗变》等剧目片段原班上演,还有老舍散文、叫卖组曲等节目惊喜亮相。
演员的演技与修养
在话剧界,似乎有一个不成文的标准,无论是一个剧院或是哪位演员,要考验其实力或表演才华,得须过一过演出《雷雨》的这道门槛。在中国,《雷雨》是演出最多的一部戏,它拥有的观众也同样是最多的。北京人艺是在全国解放之后的1954年,第一个在中国话剧舞台上演出《雷雨》的剧院。作为戏剧大师曹禺的剧作,《雷雨》并不是那种简单化地反映生活的作品,每一个演员对它的理解都需要有一定的认识水平和艺术修养。至今,在许多老演员的记忆中,当年《雷雨》的排练工作漫长而艰辛,总共用了八个月,其中仅体验生活、做分析人物的案头工作就占去了四个多月,这在北京人艺的排戏历史上也是最长的。想象一下,当年在《雷雨》中出演角色的都是话剧圈中的著名演员--郑榕、朱琳、于是之、苏民、胡宗温、董行佶……《雷雨》的演出,由此奠定了北京人艺的风格,表明了这个剧院的导、表演艺术走向了成熟。
体验生活与创造个性鲜活的人物
北京人艺是很幸运的,在它建院之初,便得到了老舍先生的支持,剧院在50年前所上演的老舍先生的《龙须沟》,它的创作与演出,当时的确成为了轰动中国话剧界的一件大事。老舍先生被北京市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同时,这个戏也成就了在戏里成功扮演了程疯子的于是之,他在23岁那年就已经大红大紫。当年,在大导演焦菊隐的带队下,剧组亲自来到了北京南城的龙须沟体验生活。所以,演员在创作中,给观众留下的是个性鲜活的人物,是流淌着现实生活的一幅幅生动的画面。《龙须沟》的创作和演出,不但使人真切感受到老舍先生笔下众多性格各异的小人物的命运变化,更重要的是,在表演创作上,北京人艺开始在自觉地走着一条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并成为北京人艺演剧风格的开端。
京味特色戏剧与本土化外国戏剧
在众多观众看来,"京味儿"话剧成为了北京人艺的一大特点。诸位名家生长在北京,一生一世受其熏染影响,"京味儿"天然而成。前有《龙须沟》《茶馆》《骆驼祥子》《女店员》,后有《小井胡同》《鸟人》《旮旯胡同》《古玩》等。而1993年《鸟人》的演出,则是耐人寻味的。从票房看,在北京人艺的门前,不仅出现了观众排长队买票的"奇观",而且,在极短的时间内,一个月的演出戏票便一售而空。像旋风般骤然在京城掀起的"鸟人热",成为当时的一大奇观。对此剧,专家与普通观众一致叫好,可谓"雅士赏之","俗人爱之"。 对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林连昆来说,他在《北京大爷》中精湛的表演,为他的表演艺术巅峰期画上的一个完美的句号。由青年导演任鸣执导的这部戏,在九十年代中期的舞台上引起了巨大反响。这台体现着现实主义创作风格、尤其是体现出剧院表演特色的作品,其锋芒直指北京人,故事中所展现的"四合院文化",暴露了当代一些人的自满、自负与落伍。
外国戏在北京人艺的演出史上,同样是表达其风格与特点的极重要的一个方面。"文革"前有《三姐妹》《带枪的人》《悭吝人》等剧目为代表。在1988年演出的美国剧《哗变》,则成为了充分展现表演艺术最为重要的一部戏。人们惊叹于北京人艺的演员们以精到的台词功力,在中国的舞台上绘声绘色地打了一场美国官司,尤其是朱旭在剧中所塑造的凯恩号舰长魁格的形象,其台词功夫之深,表演之妙,使得观众大为欣赏。再比如北京人艺上演的话剧《喜剧的忧伤》。剧本改编自日本著名舞台剧《笑之大学》,导演徐昂对剧本做了本土化的处理,将故事移植到上世纪40年代抗战时期的重庆。
折叠 编辑本段 国内外交流
北京人艺在半个世纪的历程中,演出活动遍及祖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台湾地区,其鲜明"人艺演剧风格"已扎根于广大观众之中。几十年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演出活动从1980年起《茶馆》《天下第一楼》《狗儿爷涅盘》《推销员之死》等剧目先后应邀赴德国、法兰西共和国、瑞士、日本、加拿大、新加坡、韩国等国家的20多个城市访问演出,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开创了中国话剧走出国门的历史。
北京人艺与国家领导人的"亲情"
周总理是北京人艺的奠基人、创业者,更是良师益友,是他提议建立的第一个"全国专业话剧院",是他推荐的曹禺作为院长,是他批准建设的首都剧场……正如冰心所言:"我所见过的和周恩来总理有过接触的人,无不感到总理对他和她,都是特别地关心和爱护。这并不奇怪,因为总理是中国亘古以来付出的'爱'最多而且接受的'爱'也最多的一位人物。"那些与周总理在一起的日子,是人艺人永远无法忘怀的……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舞台呈现出再度辉煌,20年来共推出新戏80余部,恢复上演保留剧目12部,许多戏久演不衰,场场爆满。除文革前的保留剧目外,像新时期以来的《丹心谱》《王昭君》《绝对信号》《推销员之死》《红白喜事》《小井胡同》《狗儿爷涅盘》《哗变》《天下第一楼》《李白》《鸟人》《北京大爷》《古玩》等,其中许多戏演出超过百场,《茶馆》和《天下第一楼》累计演出均高达350场以上。1988年底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又是带着五台大戏,来到了阔别27年的大上海作汇报演出。21场戏的4万张戏票在公演前预售一空,上海各报争先报道多年不见的"五台大戏,万人空巷"的盛况。当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江泽民同志,不仅看了全部五台戏的演出,还亲自主持召开座谈会,与南北戏剧家共商繁荣话剧的大计。就是在他担任总书记之后,也一直惦记着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并多次来人艺看戏和慰问艺术家们。
折叠 编辑本段 知名人物
折叠 编辑本段 主要作品
折叠 编辑本段 成就荣誉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在中国话剧史上,创造了许许多多的辉煌,她无愧于国家级艺术殿堂的称号,她是"国宝"级的明珠,是中国话剧的希望所在。
奖项名称 | 获奖剧目 | 具体内容 |
第四届"学院奖(戏剧表演)"颁奖典礼 | 《六个寻找剧作家的剧中人》 | 优秀剧目奖 |
折叠 编辑本段 人艺70周年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2022年6月5日起举办庆祝建院70周年系列活动,包括经典剧目线上推送及导赏、剧本朗读、院庆纪念晚会实时直播等,其中活动高潮是6月12日院庆日当日包括《茶馆》演出在内的8小时8K高清放送直播。
折叠 剧目演出
2022年6月5日起,人艺陆续推出三期剧本朗读活动,包括韩清执导的《阮玲玉》,何冰任艺术指导、闫锐和杨佳音导演的《鸟人》以及濮存昕执导的《海鸥》。
6月6日至6月10日每晚安排经典剧目展映,对《雷雨》《蔡文姬》《白鹿原》《哗变》《窝头会馆》五部保留剧目进行限时放送,开演前一小时,主演将在直播间进行剧目导赏。
6月11日晚在曹禺剧场上演的"向戏剧致敬--北京人艺建院70周年纪念演出"将进行实时直播。演出由《日出》《骆驼祥子》《天下第一楼》等剧院经典剧目片段和部分原创剧目片段组成,濮存昕、杨立新、冯远征、王斑、徐帆、陈小艺等领衔的老中青三代演员将共同登台。
6月12日院庆日当晚直播的《茶馆》作为70周年纪念版,集合1999年第二代《茶馆》阵容。按照75%上座率开放售票。
折叠 座谈会
2022年6月12日,北京人艺在北京国际戏剧中心·曹禺剧场举行建院70周年座谈会。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莫高义,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赵卫东,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陈宁,市政协原副主席、北京人艺原院长张和平,以及市文旅局有关领导出席活动,北京人艺老领导、老艺术家、演职人员代表和戏剧评论家代表等齐聚一堂,共同纪念北京人艺建院七十周年。
大会由北京人艺党组书记王文光主持,会上播放了建院70周年宣传片《构筑殿堂》,浓缩展现了北京人艺走过的70年历程和值得铭记的历史瞬间。院长任鸣致辞,表示人艺站在70年的历史节点,要为观众、为时代奉献更多的舞台精品,培养更多德艺双馨的艺术名家,使人艺真正成为人民的剧院,艺术的殿堂。会上特别表达了向蓝天野老师等人艺已故前辈艺术家的缅怀,播放了不能到现场的老艺术家郑榕、吕齐的祝福视频。大会为80岁以上离退休人员代表颁发荣誉纪念牌,感谢老一辈人艺人为剧院发展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人艺老中青三代艺术家代表郭启宏、吕中、濮存昕、冯远征、于震,戏剧评论家代表宋宝珍、解玺璋,市政协原副主席、北京人艺原院长张和平,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陈宁先后发言和致辞,从不同角度共同表达对北京人艺70年的祝贺和祝福。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莫高义讲话,他对北京人艺建院70周年表示祝贺,指出这是首都文艺界的一件大事。70年来,北京人艺人才辈出、杰作不断、经典荟萃,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文艺事业、话剧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他勉励北京人艺要进一步增强做好新时代文艺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坚持人民至上,努力书写新时代的人民史诗。秉承艺术追求,不懈攀登新的时代文艺高峰。弘扬光荣传统,不断提升剧院创造力和影响力。加强人才培养,造就更多德艺双馨的艺术家。积极顺应"数字+文化"大趋势,积极落实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国方案"。希望北京人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肩负起打造"大戏看北京"文化名片的责任担当,用心用情用硬功、出人出戏出精品,为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作出更大贡献,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中释放夺目光彩。
2022年6月15日,纪念北京人艺建院70周年学术论坛在曹禺剧场举行。
折叠 编辑本段 相关事件
折叠 演员身份
2022年1月,《窝头会馆》录像视频开头部分显示的"话剧窝头会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字样,即为北京人艺表明表演者身份的方式。
折叠 暂停演出
2022年5月5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官微发布关于暂停5月6日至5月9日有关演出的公告及退票方案。全文如下:
根据我市最新防疫要求,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将继续暂停原计划5月6日至5月9日人艺小剧场《关系》的演出。
持有《关系》5月6日至5月9日演出票的观众,可于即日起至2022年6月30日,在原购票渠道、原购票地点办理退票事宜,我们将第一时间为您办理相关手续,及时返回票款(具体办法请参照《退票方案》)。
由此给您带来的不便我们深表歉意,感谢您对北京人艺工作的支持和理解,我们将根据疫情变化及时调整演出安排,并第一时间通过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发布有关信息。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2022年5月5日
2022年11月19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发布公告,根据有关防疫要求,为切实保障广大观众健康与安全,定于11月19日起暂停首都剧场《莲花》、人艺小剧场《长椅》演出。持有以上剧目演出票的观众,可于即日起至2022年12月31日,在原购票渠道办理退票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