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历史沿革
介休历史悠久,国内史籍最早记载介休历史为周代鲁隐公五年(前718年)。因史出春秋时期割股奉君的介子推、东汉时期博通典籍的郭林宗和北宋时期出将入相五十载的文彦博三位贤士名达,素有"三贤故里"之称。总面积744平方公里,总人口37.25万人。 介休历史悠久,国内史籍最早记载介休历史为周代鲁隐公五年(前718)。时,曲沃庄伯伐翼,晋翼侯奔随,随在今介休城东,当时为晋大夫士会食邑。前636年,晋文公返国赏随臣,介子推不言录,与母隐居绵山。晋文公焚林求贤,子推竟与母抱树而死。后,介休即依介子推休于此而得名。自前514年起,介休历史上先后东部建置邬县,西部建置平周邑,秦始皇设郡县,城区建置界休,以后改为界美、介休、平昌。东魏时,定阳郡一度侨治境内。北周时期,曾设置介休郡。隋、唐时期一度设介休郡、介州。邻县灵石590年建县前,一直为介休地域。隋、唐时设介休郡、介州时,兼领平遥县。孝义历史上曾几度并入介休县。宋、元、明、清时期,介休县域和领属关系基本保持不变。1992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下文,介休撤县改设县级市,行政区域不变,依旧隶属晋中行署。现辖7镇3乡、232个行政村,5个街道办事处。
介休夜景(5张)
春秋晋顷公十二年(前514年)置邬县。秦置界休县。新莽改为界美。东汉复名界休。西晋改介休县,以春秋时晋文公的臣子介之推死亡在其境内的绵山(介山)上而得名。十六国时期邬县、介休两县废。北魏太和八年(484年)置介休,十九年复置邬县。北齐天保年间并入永安县。至北周宣政元年(578年)恢复。大成元年(579年)改名平昌县。隋开皇十年(590年)析置灵石县,十八年复名介休县。隶属太原郡、西河郡、汾州、汾州府等。1992年撤县设市。
折叠 编辑本段 行政区划
介休市辖5个街道、7个镇、3个乡:北关街道、裕华街道、东南街道、西南街道、北坛街道、义安镇、张兰镇、连福镇、洪山镇、龙凤镇、绵山镇、义棠镇、城关乡、宋古乡、三佳乡。
北关街道
成立于1996年12月。管辖范围为:城区东西大街、朝阳路以北,彦博路以南,北河沿街以东的半个旧城区。常住居民18050人(含流动人口共计22079人),下辖北大街、顺城路、介纺等3个社区,81个居民小组。
裕华街道
位于城区西北部,方圆2.8平方千米。成立于1997年12月。居民17183人,下辖文明北街、绵山北街、金融等3个社区,居民小组92个。
东南街道
成立于1997年。位于介休市东南,辖区范围西至南河沿,东南临定阳路,北临东西大街,朝阳路。居民19687人,下辖新建东路、铁南、南大街等3个社区。
西南街道
成立于1997年1月。北至裕华路以南,东至南河沿以西,南至55198部队与下城南村接壤,西与西靳屯村接壤。总人口26033人。辖站前(人口10427人)、光明(人口6888人)、裕华(人口8718人)等3个社区。
北坛街道
成立于1997年,东起大运路和北坛东路交界处,西至汾秀公园,南至彦博路和山印专运线。总人口8412人。辖崇文街、北坛、花园等3个社区。
义安镇
位于城东10千米处。全镇面积86.2平方千米,总人口52448人。辖31个行政村:义安村、沙堡村、东大期村、西大期村、孙家寨村、刘家寨村、降家寨村、那村、席村、洪相村、北盐场村、南盐场村、田岳堡村、董村、霍村、孟村、孟村湾村、北辛武村、孟王堡村、北堡村、中堡村、南堡村、桑柳树村、乐善村、白家堡村、田李村、任家堡村、孔家堡村、中街村、礼世村、宋家圪塔村。
介休义安
张兰镇
面积101平方千米,总人口46397人。辖35个村:南窑头村、泉泉村、南岭村、旧寨村、新寨村、东风村、沟口村、沟底村、上梁村、下梁村、涧里村、上岭后村、下李侯村、强南村、旧堡村、新堡村、旧新堡村、南贾村、史村、孙村、张村、梁家庄村会委会、石场坊村、大甫村、穆家堡村、朱家堡村、张原村、仙台村、板峪村、红卫庄村、堡和村、张兰村、东北里村、西北里村、田堡村。
连福镇,
古称"交市",位于介休市东南部,临南同蒲铁路,南与沁源县为邻。面积101.5平方千米,总人口31637人。辖48个村:迎远堡村、夏庄头村、东狐村、西湖龙村、化家窑村、北山头村、赵家窑村、神光窑村、甘草岭村、关子岭村、靠龙庄村、前山庄村、后山庄村、东湖龙村、柳沟村、窑则头村、东杨屯村、西杨屯村、西武屯村、南王里村、北王里村、邬城店村、里屯村、东武屯村、大埝村、樊王村、樊王沟村、东圪塔村、西圪塔村、红泥湾村、上西崖村、下西崖村、北坡村、南坡村、船窟村、木壁村、苗沟村、薛家岭村、后崖头村、刘家山村、赵家庄村、连福村、张良村、沙堡庄村、义和堡村、大许村、东刘屯村、西狐村。
洪山镇
位于城东南12千米处。全镇面积78.6平方千米,总人口12812人。辖12个行政村:洪山村、马山村、运吉村、磨沟村、南沟村、石屯村、堡上村、大褚屯村、上曹麻村、杨家庄村、小褚屯村、朱家庄村。
龙凤镇
位于城东南8千米处,全镇面积110.4平方千米,总人口13630人。辖15个行政村:龙凤村、龙头村、漏土村、河东村、峪子村、圪垛村、桃坪村、鳌子岭村、遐壁村、渠池村、西宋壁村、东宋壁村、南庄村、北庄村、张壁村。
绵山镇
位于介休南端,距市区2千米,面积158.5平方千米,总人口28738人。辖37个行政村:南靳屯村、城寺村、坂地村、吴家山村、小畅村、大郎神村、樊家湾村、小山头村、前党峪村、东河底村、西河底村、团枣湾村、后党峪村、柳树坪村、大靳村、小靳村、万果村、东欢村、陶庄村、神湾村、焦家堡村、河村、保和村、靳凌村、宋家小庄村、秦树村、兴地村、冀家庄村、南槐志村、北槐志村、西靳屯村、谢峪村、岳家湾村、东内封村、西内封村、常乐村、董家庄村、上城南村、下城南村、长寿村、四家窑村、马堡村、侯堡村、西欢村、梁家村(上述村名录和统计数不符)。
义棠镇
位于介休市西南,距市区8千米,南和灵石县交界,西北和孝义市相邻,总面积77.82平方千米,总人口34600人。辖30个行政村:温家沟村、大安村、南村、北村、小宋曲村、西堡村、田村、旺村、白岸村、师屯南村、师屯北村、西刘屯村、万安村、段家巷村、利贞寨村、郭壁村、钦屯村、要里村、沙木墕村、白水村、北角头村、杏坡村、圪塔头村、沟南村、后庄村、枣湾村、冯家南庄村、义棠村、东堡村、汪沟村。
城关乡
位于介休市区,全乡总面积23.7平方千米,2.3万人,辖10个行政村:西关村、马女村、郭家村、罗王庄村、梁吉村、阎冀堡村、石河村、下庄村、顺城关村、南街村。
宋古乡
位于介休市城郊,总人口28428人,辖14个行政村:宋古村、洪善村、三道河村、东段屯村、西段屯村、宋安村、南桥头村、上站村、下站村、韩屯村、赵家堡村、李家堡村、花园村、南张家庄村。
三佳乡
是全市面积最小的乡镇,总人口17788人,辖11个行政村:三佳村、永庆村、南两水村、北两水村、东湛泉村、西湛泉村、东宋丁村、西宋丁村、温村、崇贤村、下曹麻村
折叠 编辑本段 政治
姓名 | 职务 | 工作分工 |
---|---|---|
张驰 | 政府副市长 | 主持市政府工作,全面负责经济工作,分管市委编制办公室 |
韩亮 | 常务副市长 | 协助市长分管财政金融、交通、教育科技、环保、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人民武装、开发区建设、行政效能、政务公开、审计、纠风、机关等方面工作及市长交办的其他工作 |
王耀峰 | 政府副市长 | 协助市长分管公安、司法、信访等方面工作及市长交办的其他工作 |
张卫东 | 政府副市长 | 协助市长分管农业、农村、新农村建设、民政、国土、老龄、宗教、打击私挖滥采、地质灾害治理等方面工作及市长交办的其他工作 |
柳改清 | 政府副市长 | 协助市长分管发改、卫生和计划生育、经济社会发展考核、统计、文化文物、体育、广播电视、妇儿工委等方面工作以及市长交办的其他工作 |
续宏伟 | 政府副市长 | 协助市长分管工业经济(含商务)、信息化、安全生产、人防、工商企业改制、节能、对外开放等方面工作及市长交办的其他工作 |
段燕瑞 | 政府副市长 | 协助市长分管城建、规划、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旅游、街道办事处、爱国卫生等方面工作及市长交办的其他工作[1] |
折叠 编辑本段 人口生育
我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7‰,人口计生工作在晋中排队一直靠前,去年第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折叠 编辑本段 地理气候
介休市位于山西省中南部,太行山北侧,距省会太原120千米。地理坐标为东径111°44′10〞-112°10′14〞、北纬36°50′01〞-37°11′04〞。北起义安镇任家堡村,南至绵山顶端艾蒿坡;西起义棠镇圪塔头村,东至张兰镇南窑头村。东北与平遥、汾阳接壤,西南与灵石相连,东南与沁源毗邻,西北与孝义相望。全市东西最宽处38.5千米,南北纵长38千米,总面积743平方千米。年平均气温10℃,降水量493毫米。
介休瀑布
折叠 编辑本段 物产资源
折叠 编辑本段 经济发展
介休素有陕晋通衢之称,是三晋腹地的重要交通枢纽。境内南同蒲铁路复线及国省主要干线祁临高速公路、大运一级路、东厦公路等6条公路呈网格状贯穿全境,正在修建的大同到西安客运专线横穿介休,新建介休东站,设2个站台,6股道,其中包含正线2条,可以始发立折式动车组。市乡公路四通八达,与国道交错连接。全市现有火车站5座,铁路专用线15条,其中介休火车站为国家一等站,站内建有大型编组站一个,年客运量90万人次,货物吞吐量1230万吨,担负着原临汾铁路分局70%的货运任务,是南同蒲沿线最大的货运站。电力设施有220千伏和110千伏两条输电干线穿境而过,建有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2座、35千伏变电站18座,电力总容量达到36万千伏。全市电话装机总容量达到4.8万门,百人拥有移动电话部数达到10部,信息网络技术已普遍进入机关单位及大型骨干企业。介休经济发展迅速。在农业上,重点是引导工商企业进入农业领域开发建设,形成了一大批规模种养大户和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有力地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和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农业的比较效益和竞争优势显著增强,涌现出聚兴、环飞等全省知名的龙头企业和绿梦园小米、兆兴牌肉制品、环飞乳鸽、介休陈醋等品牌产品。在工业上,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坚持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开发建设高新技术产业,扩大市域竞争优势,基本形成了煤焦、钢铁、建材、机械、化工、轻纺六大产业群,成功走出了富有介休物色的发展模式。
2001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完成26.7亿元,工业增加值完成7.2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2.4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06元,综合经济实力连续六年排全省十强行列。介休经济以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为主。全市共创办三资企业22户,有12户企业拥有自营出口权,出口产品主要有焦煤、生铁、高档面料、铝钒土、高功率石墨电极、日用陶瓷、电石、核桃仁、紫木节及小杂粮等20余种,覆盖27个国家和地区。全市2001年出口交贷值达到了24.5亿元,创汇3亿美元。按照新的统计出口径,全市出口产品产值占全市工业总值的70%,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50%。尤其是焦炭作为出口主导产品,从91年开始,销往德国、美国、日本、法国、巴西、印度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1年全市出口焦炭437万吨,约占全国出口总量的41.3%,占全国出口总量的62.2%,是全省最大的焦化生产和出口创汇基地。古老介休,商机无限。连续多年经济实力名列山西十强,在2011年山西省统计局对全省96个县的经济大排名中名列第四位。2011年,介休完成GDP168亿元,增长8.4%。
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一、二、三产各产业增加值之和)140.1亿元,同比增长5.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9.8亿元,同比增长4.4%,绝对量均位列晋中第三。晋中市十大行业百强企业中介休占17个席位,全市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40户,其中20亿元以上3户,10-20亿元4户。全市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37家,存款余额235.18亿元、占晋中市的12.3%,贷款余额163.05亿元、占晋中市的15.9%,存贷比69.26%、位列晋中第一;凯嘉集团获准发行5亿元企业债券,首开全省民营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先河;金核仁公司在天交所挂牌交易;信用联社成功改制农村商业银行。外向度水平加快提升,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1.3亿美元,占晋中市的36%,其中出口3099万美元,H型钢、日用陶瓷、碳素打进韩国、越南、中东市场。[3]
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43.9亿元,增长5.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2.9亿元,增长6.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9.6亿元,增长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0亿元,增长7.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7亿元,增长6.9%;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0650元,增长5.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2333元,增长5.2%。[2]
为了鼓励国内外客商到介休投资创业,介休市人民政府已经出台了鼓励投资的各项优惠政策,诚挚期盼海内外客商前来观光旅游,洽谈贸易,兴办实业,采取各种形式、广泛开展经济、技术、文化交流与合作。我们将以优越的环境、一流的服务与你携手并进,共辟未来。
农业主产小麦、玉米、高粱等。境内煤炭储量丰富,是中国重要的焦煤产地,有汾西矿业公司等重要企业。依托于煤炭,介休近年来炼焦产业也发展迅速,带来不少环境污染,但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近年来,介休市环境质量正在逐年上升。
折叠 编辑本段 科教文卫
折叠 医疗卫生
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医疗机构490个,其中市直医疗卫生机构5个,乡镇卫生院10个,社区服务站2个,个体诊所和村卫生室410个,厂矿和社会办医13个,市乡两级设有病床1811张,每千人拥有病床3.91张,共有医疗卫生人员3035人、其中市直医疗单位579人,乡镇卫生院560人,个体诊所和村卫生室735人,每千人口拥有医生数6.05名。全市各医疗机构共有房屋12.82万平方米。目前全市已拥有核磁共振、螺旋CT、电子胃镜、彩色全身超等一大批现代化医疗设备,总价值达7880万元。另外争取国债资金300万元,自筹200余万元,对全市10所乡镇卫生院进行改扩建工程;标准化建设村卫生室232所;市计划生育妇幼中心投资6000万元,新建27层3.9万平方米的住院办公大楼已封顶,正在装修;投资1500万元市中医院改扩建工程已完成设计,进入拆迁阶段;市人民医院扩建工程争取国家项目资金1000万元。
折叠 文化、文物
我市在1998年,就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市),2008年,中国民俗文化学会命名我市为清明(寒食)文化之乡,2009年省文化厅命名我市为清明(寒食)传统节日保护示范地方。2008年,国务院公布清明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后,中宣部、文化部开展了"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我市围绕清明(寒食)节开展的文化活动升格为全国性的文化活动,08、09两年由中宣部、文化部、山西省政府主办,介休市政府承办了清明节系列文化活动,初步确立为我市享誉全国的文化品牌。全市城乡群众文化活动活跃,从2005年开始,每年夏季组织广场文化活动有专场文化演出,周末广场电影放映,各类艺术展览等时间长达四个月。准备规模建设的文化中心,集影剧院、广播电视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规划展示中心等设施于一体,总投资2亿元。目前已完成选址、占地,并由天津大学完成了方案的规划设计,明年,将全面推进工程建设。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情况。我市历史文化悠久,人文积淀深,文化遗产丰富。我市由国务院、省人民政府、晋中市人民政府和我市政府公布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有95 处,其中全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 处,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 处,晋中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 处,介休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9处。在去年开始的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新发现有价值的文物遗迹有378处,有十五处文物保护单位正在申报国家和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土庙、祆神楼、琉璃牌坊、洪山瓷窑都是闻名全国的文物遗存。我市传统琉璃工艺保护项目今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清明(寒食)节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省政府公布我市为清明(寒食)传统节日示范地。陈醋、贯馅糖、洪山香、干调秧歌等晋中市政府公布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折叠 体育运动
2009年新建农村体育场地24片,城市体育人均场地面积达到1.68㎡。每年举办群众性体育比赛20余项,其中以篮球、乒乓球为龙头项目。
折叠 编辑本段 交通状况
全市境内有大运高速、108国道、东夏线等七条国省干线,207条县乡村公路,公路总里程1092公里,全市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公路密度达到147公里/百平方公里,在晋中名列前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近三年来,介休市委、市政府立足于建设新基地、打造新介休的需要,率先推进交通公路建设,全力解决交通"瓶颈"问题,累计完成投资6.8亿元,建设桥梁24座(8座在建),建设总里程达到385公里,其中二级路改造工程170公里,三、四级路改造工程15公里,通畅工程175公里,拉动内需工程25公里,特别是今年我市完成二级路改造工程70公里,是晋中市下达计划的2倍,是介休公路建设史上建设规模最大、项目最多、投资最大、标准最高的一年。为了适应公路建设迅猛发展的形势,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对公路"走得安全、走得心情舒畅"的诉求,我市大力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工作,两年完成养护投资2200万元,全市农村公路品位、管养水平不断提升,基本实现了"有路必养、养必优良、有桥必管、管必到位"的工作目标,全市县公路好路率达到91%以上,乡公路好路率达至到81%以上。
介休东外环
折叠 编辑本段 旅游资源
介休山河秀丽、景色宜人,是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境内绵山如屏耸立,汾水似带环绕,名胜古迹星罗棋布。绵山风景区是六大低山旅游风景区之一,以自然景观"奇、险、秀",人文景观"古、巧、绝"著称,寺庙、道观大多建于悬崖壁之间,主景抱腹岩岩顶伸出,呈抱腹状,洞内可容万人,实属罕见。自隋唐以来,绵山就是参拜、旅游的胜地,史载一九二六年,瑞典国王曾携家室登山礼佛。96年以来,由民营企业三佳公司投资开发建设,到目前已完成投资5.6亿元,形成十大景区120多个景点的规模,从2000年开始,连续五个黄金周门票收入、旅游人数居全省主要景点榜首。张壁古堡有"地上地下双城子,堡垣庙院博物村"之称,可与罗马修斯堡相媲美,其反风水的建筑风格堪称东方建筑史上的奇迹。后土庙道教建筑群气势恢宏、构造精美,琉璃艺术巧夺天工,有琉璃艺术建筑瑰宝之称。还有华夏第一柏--秦柏,三晋三大名楼之一的玄神楼等具有独特的魅力,在全省、全国叫绝称奇。 陶瓷制作工艺是山西省介休市洪山村的传统工艺。洪山村古有"陶村"之称,洪山村的源神泉水和洪山陶土为安益洪山陶瓷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物资条件。据史料记载,洪山瓷窑是北方的典型民窑,始建于唐贞元十三年(797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2006年被国务院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