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历史
明清时收受、检查内外奏章和申诉文书的中央机构。其长官为通政使。
明朝置,全称为"通政使司",掌受内外章疏敷奏封驳之事,凡四方陈情建言、申诉冤滞、或告不法等事,于底簿内誊写诉告缘由,眼则木记斯位呈状以闻。其官有使、左右通政、左右参议等妈绍无北数土部。清朝沿明制,掌受各省题本、校阅送阁;有重大疑点并重要案件,与刑部、大理院豫议。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变好作题见批滑法时,并入内阁,旋复设。改苗绿乐管往日控富1902年改题本为初以红导居请太示冷德似奏折,职无专司,遂撤废。
《明史·职官志二》:"通政使掌受内外章疏敷奏封驳之事。"《明史·职官志席科苗束省声松风材备毫二》:"通政使司。措的通政使一人,左、右通政各一人,誊黄右通政一人。"
清朝孔尚任《桃花扇·拜坛》:" 宁南侯左良玉有本章一道,封投通政司;这是内阁揭帖,送来过目。"《儒林外史》第七回:"二位官府封了五钱银子,又写了一封荐书,荐在那新升通政司 范大人家。"亦省称" 通政 "。 康有为 等《上皇帝第二书》:"通政南除新洲既临够肉显垂准百僚奏事,以开言路。"郑观应《盛世危言·汰冗》:"其京官则太常、光禄、鸿胪可统於礼部,大理可并於刑部怕故,太仆可并於兵部,通政可并於察院,其余额外冗官皆可裁汰。"
折叠 编辑本段 部门
掌区氧香出纳帝命,通达下情,勘合关防公文,奏报四方臣民实封建言、陈情申诉及军情、灾异等事。
通政使一人,正三品(掌受理内外章疏、敷奏封跟月甚劳文宪武果营危驳之事)
左、右通第艺优血全政各一人,正四品(受理内外章疏和臣民密封中诉之件)
誊黄右通政一人,正四品(记录武官贴黄、卫所官袭替缘由,雷县行刻铁以备征选之事)成化二年设(1466年),万历九年实刻非双财会革(1581年)
历任通政使(满)
折叠 共有73笔资料:
任职人员 | 任职资讯 | 类别 | 卸任资讯 | 备注 | |
---|---|---|---|---|---|
1 | 宝源 | 乾隆六十年十二月十四日(1796,从吗罗异剂同冷延害1,23) | 任 | 嘉庆元年四月十二日(1796,5,18)调左副都御史 | |
2 | 达庆 | 嘉庆元年五月十二日(1796,6,16) | 任 | 嘉庆元年十月二日(1796,11,1源声着完茶煤利球海越)调左副都御史 | |
3 | 瑚图灵阿 | 嘉庆元年十一月五日(17哥互落96,12,3) | 任 | 嘉庆二年三月十八日(1797,4,14兰推边认原长凯海就)调左副都御史 | |
4 | 舒聘 | 嘉庆二年五月十一日(1797,6,5) | 任 | 嘉庆四年四月十四日(17喜斗99,5,18)调左副都御史 | |
5 | 赓音布 | 嘉庆四年五月十四日(1799,6,16) | 任 | 嘉庆四年十月廿六日(1799,11,听之特二搞烈客张志23)调左副都御史 | |
6 | 穆克登额 | 嘉庆四年十一月廿日(1799,12,16) | 任 | 嘉庆五年二月十二日(1800,3,7)调盛京兵部侍郎 | |
7 | 万宁 | 嘉庆五年四月十五日(1800,5,8) | 任 | 嘉庆六年九月廿六日(1801,11,2)调左副都御史 | |
8 | 善宝 | 嘉庆六前年十月廿五日(1801,11,30) | 任 | 嘉庆十部怎跳低确手验自年闰六月二日(1805,7,27)调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 |
9 | 长琇 | 嘉庆十年闰六月二日(1805,怕这显见侵超浓石价照布7,27) | 任 | 嘉庆十二年三乱校样月十三日(1807,4,20)调左副都御史 | |
10 | 书明阿 | 嘉庆十二年四月十日(1807,5,17) | 任 | 嘉庆十七年二月十日(1812,3,22)调左副都御史 | |
11 | 福兴额 | 嘉庆十七年三月廿八日(1812,5,8) | 任 | 嘉庆十七年十二月十六日(1813,1,油除18)因病开缺 | 离职根据重边故黑形嘉庆十七年十二月分冬季上谕档,页00109 |
12 | 赓泰 | 嘉庆十七年十二月十六日(1813,1,18) | 任 | 嘉庆十八年五月廿日(1813,6,18)调左副都御史 | |
13 | 扎拉芬 | 嘉庆十八年六月十三日(1813,7,10) | 任 | 嘉庆十八年十一月十五日(1813,12,7)调左副都御史 | |
14 | 穆彰阿 | 嘉庆十上速啊说假鸡赶害二法八年十二月十六日(1814,1,7) | 任 | 嘉庆十九年五月廿一日(1814,7,8)调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 |
15 | 景禄 | 嘉庆十九年六月十日(1814,7,26) | 任 | 嘉庆十九年九月十六局农再系和将突往务流斗日(1814,10,2笔认织煤仅苏斤助境8)调左副都御史 | |
16 | 永祚 | 嘉庆十九年十一月五日(1814,12,16) | 任 | 嘉庆十九年十散二月十八日(1815,1,27)调左副都御史 | |
17 | 多山 | 嘉庆廿年二月九日(1815,3,19) | 任 | 嘉庆真速把环伤廿年九月廿一日(1容回增哥好业错川815,10,23)调左副都沉级跑买合预胡慢御史 | |
18 | 庆炆 | 嘉庆廿年十一创核够露载尼脱专斤月十一日(1815,12,11) | 任 | 嘉庆廿一年七月三日(1816,8,25)缘事革职 | |
19 | 珠尔松阿 | 嘉庆廿一年七月九日(1816,8,31) | 任 | 嘉庆廿二年十一月二日(1817,12,9)卒 | 离职根据嘉庆廿二需管往年十一月长编总档 |
20 | 和桂 | 嘉庆廿钟离温业二年十一月二日(1817,女落敌12,9) | 任 | 嘉庆廿三年钟见难土物二月十九日(1818,3,25图)调左副都御史 | |
21 | 常起 | 嘉庆廿三年三月廿四日(1818,4,28) | 任 | 嘉庆廿三年九月二日(1818,10,1)调盛京工部侍郎 | |
22 | 善庆 | 嘉庆廿三年十月十三日(1818,11,11) | 任 | 嘉庆廿四年正月五日(1819,1,30)调左副都御史 | |
23 | 奎耀 | 嘉庆廿四年二月十八日(1819,3,13) | 任 | 道光八年九月十二日(1828,10,20)缘事革职 | 受父累 |
24 | 穆馨阿 | 道光八年十一月二日(1828,12,8) | 任 | 道光九年八月十八日(1829,9,15)调喀喇沙尔办事大臣 | |
2选液神工5 | 普保 | 道光九年九月五日(1829,10,2) | 任 | 道光十一年二月十六日(1831,3,29)调左副都御史 | |
大际每得光限破26 | 文庆 | 道光十一年三月二日(1831,4,13) | 任 | 道克律站正小刻克溶的更光十二年二月六日(1832,3,7)调左副都御史 | |
27 | 德春 | 道光十二年三月十六日(1832,4,16) | 任 | 道光十二年八月十八日(1832,9,12)调左副都御史 | |
28 | 奕泽 | 道光十二年九月十七日(1832,10,10) | 任 | 道光十三年五月廿三日(1833,7,10)调左副都御史 | |
29 | 宝善 | 道光十三年六月廿二日(1833,8,7) | 任 | 道光十四年二月十六日(1834,3,25)调左副都御史 | |
30 | 受庆 | 道光十四年三月十六日(1834,4,24) | 任 | 道光十四年九月十二日(1834,10,14)调左副都御史 | |
31 | 溥治 | 道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1835,1,10) | 任 | 道光十五年闰六月廿六日(1835,8,20)调左副都御史 | |
32 | 功普 | 道光十五年七月十九日(1835,9,11) | 任 | 道光十五年十月八日(1835,11,27)调左副都御史 | |
33 | 麟魁 | 道光十五年十二月九日(1836,1,26) | 任 | 道光十六年二月三日(1836,3,19)调左副都御史 | |
34 | 隆勋 | 道光十六年二月廿五日(1836,4,10) | 任 | 道光廿年七月二日(1840,7,30)调左副都御史 | |
35 | 慧成 | 道光廿年八月二日(1840,8,28) | 任 | 道光廿一年八月三日(1841,9,17)调兵部右侍郎 | |
36 | 惠丰 | 道光廿一年十月十七日(1841,11,29) | 任 | 道光廿二年正月廿九日(1842,3,10)调盛京刑部侍郎 | |
37 | 讷勒亨额 | 道光廿二年二月十六日(1842,3,27) | 任 | 道光廿二年十一月三日(1842,12,4)调驻藏帮办大臣 | |
38 | 斌良 | 道光廿二年十二月十一日(1843,1,11) | 任 | 道光廿三年七月十七日(1843,8,12)调左副都御史 | |
39 | 花沙纳 | 道光廿三年九月廿六日(1843,11,17) | 任 | 道光廿三年十一月十二日(1844,1,1)调左副都御史 | |
40 | 和淳 | 道光廿三年十一月廿六日(1844,1,15) | 任 | 道光廿四年九月廿六日(1844,11,6)调左副都御史 | |
41 | 灵桂 | 道光廿四年十二月七日(1845,1,14) | 任 | 道光廿六年六月十一日(1846,8,2)调左副都御史 | |
42 | 桂德 | 道光廿六年七月十四日(1846,9,4) | 任 | 道光廿七年五月二日(1847,6,14)调左副都御史 | |
43 | 恒毓 | 道光廿七年五月廿六日(1847,7,8) | 任 | 道光廿八年二月廿四日(1848,3,28)调左副都御史 | |
44 | 文瑞 | 道光廿八年四月廿二日(1848,5,24) | 任 | 道光廿九年十月四日(1849,11,18)调左副都御史 | |
45 | 赫特贺 | 道光廿九年十月廿三日(1849,12,7) | 任 | 咸丰二年十二月十四日(1853,1,22)调库车办事大臣 | |
46 | 文彩 | 咸丰三年三月日 | 任 | 咸丰三年十二月六日(1854,1,4)调左副都御史 | 任职根据传包 |
47 | 崇实 | 咸丰三年十二月七日(1854,1,5) | 任 | 咸丰四年二月廿五日(1854,3,23)调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 |
48 | 双福 | 咸丰四年五月十二日(1854,6,7) | 任 | 咸丰五年三月十四日(1855,4,29)调左副都御史 | |
49 | 奎章 | 咸丰五年五月十四日(1855,6,27) | 任 | 咸丰五年十一月十三日(1855,12,21)病解 | 仍留江苏学政任 |
50 | 讷尔济 | 咸丰五年十二月十三日(1856,1,20) | 任 | 咸丰六年十二月五日(1856,12,31)调左副都御史 | |
51 | 孟保 | 咸丰六年十二月五日(1856,12,31) | 任 | 咸丰七年二月廿六日(1857,3,21)调理藩院右侍郎 | |
52 | 奎章 | 咸丰七年四月廿八日(1857,5,21) | 任 | ||
53 | 志和 | 咸丰十一年十二月廿日(1862,1,19)调左副都御史 | |||
54 | 奎章 | 同治元年二月六日(1862,3,6) | 任 | 同治元年八月十七日(1862,9,10)调和阗办事大臣 | |
55 | 钟岱 | 同治元年九月廿九日(1862,11,20) | 任 | 同治元年十一月十九日(1863,1,8)调左副都御史 | |
56 | 桂丰 | 同治元年十二月十三日(1863,1,31) | 任 | 光绪二年四月十三日(1876,5,6)调驻藏帮办大臣 | |
57 | 文澄 | 光绪二年五月六日(1876,5,28) | 任 | 光绪二年十二月四日(1877,1,17)调左副都御史 | |
58 | 志和 | 光绪三年正月廿八日(1877,3,12) | 任 | 光绪三年二月十八日(1877,4,1)调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 |
59 | 锡珍 | 光绪三年三月廿四日(1877,5,7) | 任 | 光绪四年六月十一日(1878,7,10)调左副都御史 | 离职根据清史稿 |
60 | 崇勋 | 光绪四年七月十八日(1878,8,16) | 任 | 光绪五年正月廿八日(1879,2,18)调左副都御史 | 离职根据东华录、清史稿 |
61 | 钟濂 | 光绪五年三月八日(1879,3,30) | 任 | 光绪六年十一月廿四日(1880,12,25)调左副都御史 | |
62 | 文晖 | 光绪六年十二月十七日(1881,1,16) | 任 | 光绪八年七月五日(1882,8,18)调左副都御史 | |
63 | 永顺 | 光绪八年八月十四日(1882,9,25) | 任 | 光绪九年四月十六日(1883,5,22)因病乞休 | |
64 | 崇礼 | 光绪九年六月五日(1883,7,8) | 任 | 光绪十二年二月十七日(1886,3,22)调理藩院左侍郎 | |
65 | 奕年 | 光绪十二年三月廿日(1886,4,23) | 任 | 光绪十二年七月七日(1886,8,6)调左副都御史 | |
66 | 奕杕 | 光绪十二年八月二日(1886,8,30) | 任 | 光绪十五年二月五日(1889,3,6)调左副都御史 | |
67 | 岳琪 | 光绪十五年二月廿二日(1889,3,23) | 任 | 光绪十七年十一月廿六日(1891,12,26)卒 | 离职根据爱新觉罗宗谱(四),页8241 |
68 | 良培 | 光绪十七年十二月十四日(1892,1,13) | 任 | 光绪廿二年正月卅日(1896,3,13)调左副都御史 | 离职根据东华录 |
69 | 萨廉 | 光绪廿二年二月十九日(1896,4,1) | 任 | 光绪廿三年五月十二日(1897,6,11)为广东乡试正考官 | |
70 | 载萼 | 光绪廿三年五月十二日(1897,6,11) | 兼署 | ||
71 | 萨廉 | 光绪廿四年七月十四日(1898,8,30)裁撤 | 廿四年七月廿二日调礼右 | ||
72 | 载萼 | 光绪廿四年八月廿九日(1898,10,14) | 任 | 光绪廿五年十二月十六日(1900,1,16)卒 | 离职根据爱新觉罗宗谱(一),页597 |
73 | 儒林 | 光绪廿六年二月三日(1900,3,3) | 任 | 光绪廿八年正月廿七日(1902,3,6)裁缺 |
历任通政使(汉)
折叠 共有49笔资料:
任职人员 | 任职资讯 | 类别 | 卸任资讯 | 备注 | |
---|---|---|---|---|---|
1 | 初彭龄 | 嘉庆二年十二月十六日(1798,2,1) | 任 | 嘉庆四年正月十八日(1799,2,22)调兵部右侍郎 | |
2 | 陈霞蔚 | 嘉庆四年二月十三日(1799,3,18) | 任 | 嘉庆七年五月二日(1802,6,1)调左副都御史 | |
3 | 曹振镛 | 嘉庆七年五月二日(1802,6,1) | 任 | 嘉庆八年十二月三日(1804,1,15)调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 |
4 | 赵秉冲 | 嘉庆八年十二月三日(1804,1,15) | 任 | 嘉庆十年五月十六日(1805,6,13)调兵部右侍郎 | |
5 | 莫晋 | 嘉庆十年五月廿七日(1805,6,24) | 任 | 嘉庆十一年十月十一日(1806,11,20)调左副都御史 | 离职根据清史稿 |
6 | 温汝适 | 嘉庆十一年十一月十九日(1806,12,28) | 任 | 嘉庆十四年六月三日(1809,7,15)调左副都御史 | |
7 | 帅承瀛 | 嘉庆十四年七月十日(1809,8,20) | 任 | 嘉庆十五年十月廿七日(1810,11,23)调左副都御史 | |
8 | 吴烜 | 嘉庆十五年十月廿八日(1810,11,24) | 任 | 嘉庆十七年十一月十二日(1812,12,15)调兵部右侍郎 | |
9 | 卢荫溥 | 嘉庆十七年十一月十二日(1812,12,15) | 任 | 嘉庆十七年十二月十三日(1813,1,15)调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 |
10 | 张鹏展 | 嘉庆十八年二月六日(1813,3,8) | 任 | 嘉庆廿四年十一月十日(1819,12,26)回籍修墓开缺 | 离职根据嘉庆廿四年十一月(上)起居注册 |
11 | 王引之 | 嘉庆廿四年十一月廿五日(1820,1,10) | 任 | 嘉庆廿四年十二月十二日(1820,1,27)调吏部右侍郎 | |
12 | 吴邦庆 | 嘉庆廿四年十二月十二日(1820,1,27) | 降 | 嘉庆廿五年三月十二日(1820,4,24)调兵部左侍郎 | |
13 | 鲍勋茂 | 嘉庆廿五年四月廿日(1820,5,31) | 任 | 道光十一年正月廿六日(1831,3,10)年老休致 | |
14 | 姚祖同 | 道光十一年三月廿一日(1831,5,2) | 任 | 道光十一年五月十五日(1831,6,24)调左副都御史 | |
15 | 龚守正 | 道光十一年五月十五日(1831,6,24) | 降 | 道光十三年四月廿九日(1833,6,16)调左副都御史 | |
16 | 帅承瀚 | 道光十三年五月廿九日(1833,7,16) | 任 | 道光十九年四月廿五日(1839,6,6)调左副都御史 | |
17 | 黄爵滋 | 道光十九年五月十三日(1839,6,23) | 任 | 道光十九年九月十六日(1839,10,22)调礼部右侍郎 | |
18 | 祝庆蕃 | 道光十九年十月九日(1839,11,14) | 任 | 道光廿年二月廿三日(1840,3,26)调左副都御史 | 任职根据道光十九年十月长编总档 |
19 | 赵光 | 道光廿年三月十日(1840,4,11) | 任 | 道光廿年三月十九日(1840,4,20)调大理寺卿 | |
20 | 陈官俊 | 道光廿年四月六日(1840,5,7) | 任 | 道光廿二年正月十七日(1842,2,26)调户部右侍郎 | |
21 | 曹恩濙 | 道光廿二年二月十六日(1842,3,27) | 任 | ||
22 | 李菡 | 道光廿四年四月廿四日(1844,6,9) | 任 | 道光廿五年五月二日(1845,6,6)调左副都御史 | |
23 | 程庭桂 | 道光廿五年六月十五日(1845,7,19) | 任 | 道光廿九年八月十六日(1849,10,2)调左副都御史 | |
24 | 罗惇衍 | 道光廿九年九月十二日(1849,10,27) | 任 | 咸丰二年十一月廿五日(1853,1,4)调左副都御史 | |
25 | 李道生 | 咸丰二年十二月十二日(1853,1,20) | 任 | 咸丰四年九月廿九日(1854,11,19)调礼部右侍郎 | |
26 | 李清凤 | 咸丰四年十二月十五日(1855,2,1) | 任 | 咸丰五年五月十四日(1855,6,27)调左副都御史 | |
27 | 严正基 | 咸丰五年七月廿六日(1855,9,7) | 任 | 咸丰七年七月日足疾作告归 | 离职根据清史列传卷75页47 |
28 | 黄赞汤 | 咸丰七年十月十七日(1857,12,2) | 任 | 咸丰八年八月二日(1858,9,8)调刑部右侍郎 | |
29 | 梁瀚 | 咸丰八年九月廿日(1858,10,26) | 任 | 咸丰八年十二月十三日(1859,1,16)调左副都御史 | 任职根据传包 |
30 | 张芾 | 咸丰九年三月二日(1859,4,4) | 任 | 咸丰九年十月十日(1859,11,4)调左副都御史 | |
31 | 朱凤标 | 咸丰九年十一月廿三日(1859,12,16) | 任 | 咸丰十年五月廿一日(1860,7,9)调左副都御史 | 任职根据传包、咸丰九年十一月长编总档 |
32 | 王发桂 | 咸丰十年十一月三日(1860,12,14) | 任 | 咸丰十一年二月廿三日(1861,4,2)调左副都御史 | |
33 | 吴存义 | 咸丰十一年四月六日(1861,5,15) | 任 | 同治二年二月九日(1863,3,27)调工部右侍郎 | |
34 | 汪元方 | 同治二年三月廿六日(1863,5,13) | 任 | 同治三年正月廿五日(1864,3,3)调左副都御史 | |
35 | 王拯 | 同治三年三月八日(1864,4,13) | 任 | 同治三年四月十六日(1864,5,21)缘事降调 | |
36 | 朱梦元 | 同治三年五月十九日(1864,6,22) | 任 | 同治五年二月廿七日(1866,4,12)开缺赏假六个月回籍修墓 | 离职根据咸同两朝上谕档(十六),页45 |
37 | 于凌辰 | 同治五年三月廿九日(1866,5,13) | 任 | 光绪四年二月廿八日(1878,3,31)因病解职 | |
38 | 刘典 | 光绪四年五月一日(1878,6,1) | 任 | 光绪四年五月十五日(1878,6,15)因病,亲老开缺回籍 | 未到任 |
39 | 王之翰 | 光绪四年月日 | 任 | 光绪四年七月四日(1878,8,2)调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 |
40 | 刘锦棠 | 光绪四年七月八日(1878,8,6) | 任 | 光绪九年十月四日(1883,11,3)调兵部右侍郎 | |
41 | 吴大澄 | 光绪九年十一月十日(1883,12,9) | 任 | 光绪十年九月廿四日(1884,11,11)调左副都御史 | 离职根据东华录、吴愙斋先生年谱页112 |
42 | 周家楣 | 光绪十年十一月一日(1884,12,17) | 任 | 光绪十二年四月廿九日(1886,6,1)卒 | 光绪十二年三月廿九日因病乞休不允,再赏假一个月。离职根据传包 |
43 | 黄体芳 | 光绪十二年六月一日(1886,7,2) | 任 | 光绪十七年四月卅日(1891,6,6)因病乞休 | |
44 | 寿昌 | 光绪十七年六月五日(1891,7,10) | 任 | 光绪廿年八月廿日(1894,9,19)调左副都御史 | |
45 | 顾璜 | 光绪廿年九月廿一日(1894,10,19) | 任 | 光绪廿一年八月十二日(1895,9,30)开缺养亲 | |
46 | 李端遇 | 光绪廿一年九月十五日(1895,11,1) | 任 | 光绪廿五年五月四日(1899,6,11)调左副都御史 | |
47 | 吕海寰 | 光绪廿五年月日 | 任 | 光绪廿六年八月十九日(1900,9,12)调户部右侍郎 | |
48 | 陈邦瑞 | 光绪廿六年闰八月十八日(1900,10,11) | 任 | 光绪廿七年五月四日(1901,6,19)调工部右侍郎 | |
49 | 郭曾炘 | 光绪廿七年五月五日(1901,6,20) | 任 | 光绪廿八年正月廿七日(1902,3,6)裁缺 |